模影零篇二——吉公
關燈
小
中
大
工人火伕等管着。
” 吉公笑了笑,一點不驕傲,卻顯得更謙虛的樣子,努一下嘴,歎口氣說:“誰也沒有教過吉公什麼!” 吉公的行為既是叛離親族,在舊家庭裡許多人就不能容忍這種的不自尊。
他婚後的行動,除了帶着新娘來拜過祖母外,其他事情便不聽到有人提起!似乎過了不久的時候,他也就到上海去,多少且與火輪船有關系。
有一次我曾大膽地問過祖父,他似乎對于吉公是否在火輪船做事沒有多大興趣,完全忘掉他們一次很融洽的談話。
在祖母生前,吉公也還有來信,但到她死後,就完全地渺然消失,不通音訊了。
吉公樓上的屋子是我們從來看不厭的,裡面東西實在是不少,老式鐘表就有好幾個,都是親戚們托他修理的,有的是解散開來卧在一個盤子裡,等他一件一件再細心地湊在一起。
桌上竟還放着一副千裡鏡,牆上滿挂着許多很古怪翻印的油畫,有的是些外國皇族,最多還是有槍炮的普法戰争的圖畫,和一些火車輪船的影片以及大小地圖。
吉公所懂得的均是具體知識,他把槍支在手裡,開開這裡,動動那裡,演講一般指手畫腳講到機器的巧妙,由槍到炮,由炮到船,由船到火車,一件一件。
祖父感到驚訝了,這已經相信維新的老人聽到吉公這許多話,相當地敬服起來,微笑凝神地在那裡點頭領教。
大點的孩子也都聞所未聞地睜大了眼睛;我最深的印象便是那次是祖父對吉公非常愉悅的臉色。
吉公已是中年人了,但是對于種種新鮮事情的好奇,卻還活像個孩子。
在許多人跟前,他被認為是個不讀書不上進的落魄者,所以在舉動上,在人前時,他便習慣于慚愧,謙卑,退讓,拘束的神情,惟獨回到他自己的舊樓上,他才恢複過來他種種生成的性格,與孩子們和藹天真地接觸。
吉公又說:“我那天到城裡去看一個洋貨鋪裡面有個修理鐘表的櫃台,你說也真奇怪,那個人在那裡弄個鐘,許多地方還沒吉公明白呢!” 吉公住在一個跨院的舊樓上邊。
不止在現時回想起來,那地方是個浪漫的去處,就是在當時,我們也未嘗不覺到那一曲小小的舊廊,上邊斜着吱吱啞啞的那麼一道危梯,是非常有趣味的。
另一次我記得特别清楚,我那喜歡兵器、武藝的祖父,拿了許多所謂“洋槍”到吉公那裡,請他給揩擦上油。
兩人坐在廊下談天,小孩子們也圍上去。
吉公開一瓶橄榄油,扯點破布,來回地把玩那些我們認為頗神秘的洋槍,一邊議論着洋船,洋炮,及其他洋人做的事。
又過了一些日子,吉公的照相頗博得一家人的稱贊,尤其是女人們喜歡的了不得。
天好的時候,六嬸娘找了幾位妯娌,請祖母和姑媽們去她院裡照相。
六嬸娘梳着油光的頭,眉目細細地淡淡地畫在她的白皙臉上,就同她自己畫的蘭花一樣有幾分勉強。
她的院裡有幾棵梅花,幾竿竹,一個月門,還有一堆假山,大家都認為可以入畫的景緻。
但照相前,各人對于陳設的準備,也和吉公對于照相機底片等等的部署一般繁重。
嬸娘指揮丫頭玉珍,花匠老王,忙着擺茶幾,安放細緻的水煙袋及茶杯。
前面還要排着講究的盆花,然後兩旁列着幾張直背椅各人按着輩份、歲數各各坐成一個姿勢,有時還拉着一兩個孩子做襯托。
原來這時間也是吉公最寶貴的時候,不輕易拿來糟蹋在午睡上面。
我同他的特殊的友誼便也建築在這點點同情上。
他告我他私自學會了照相,家裡新買到一架照相機已交給他嘗試。
夜裡,我是看見過的,他點盞紅燈,沖洗那種舊式玻璃底片,白日裡他一張一張耐性地曬片子,這還是第一次讓我遇到!那時他好脾氣地指點給我一個人看,且請我幫忙,兩次帶我上樓取東西。
平常孩子們太多他沒有工夫講解的道理,此刻慢吞吞地也都和我講了一些。
但是一年後吉公離開我們家,卻并不為着機器,而是出我們意料外地為着一個女人。
他更沉思地歎息了。
他是我們的舅公,這事實是經“大人們”指點給我們一群小孩子知道的。
于是我們都叫他做“吉公”,并不疑問到這事實的确實性。
但是大人們卻又在其他的時候裡,間接的或直接的,告訴我們,他并不是我們的舅公的許多話!凡屬于故事的話,當然都更能深入孩子的記憶裡,這舅公
” 吉公笑了笑,一點不驕傲,卻顯得更謙虛的樣子,努一下嘴,歎口氣說:“誰也沒有教過吉公什麼!” 吉公的行為既是叛離親族,在舊家庭裡許多人就不能容忍這種的不自尊。
他婚後的行動,除了帶着新娘來拜過祖母外,其他事情便不聽到有人提起!似乎過了不久的時候,他也就到上海去,多少且與火輪船有關系。
有一次我曾大膽地問過祖父,他似乎對于吉公是否在火輪船做事沒有多大興趣,完全忘掉他們一次很融洽的談話。
在祖母生前,吉公也還有來信,但到她死後,就完全地渺然消失,不通音訊了。
吉公樓上的屋子是我們從來看不厭的,裡面東西實在是不少,老式鐘表就有好幾個,都是親戚們托他修理的,有的是解散開來卧在一個盤子裡,等他一件一件再細心地湊在一起。
桌上竟還放着一副千裡鏡,牆上滿挂着許多很古怪翻印的油畫,有的是些外國皇族,最多還是有槍炮的普法戰争的圖畫,和一些火車輪船的影片以及大小地圖。
吉公所懂得的均是具體知識,他把槍支在手裡,開開這裡,動動那裡,演講一般指手畫腳講到機器的巧妙,由槍到炮,由炮到船,由船到火車,一件一件。
祖父感到驚訝了,這已經相信維新的老人聽到吉公這許多話,相當地敬服起來,微笑凝神地在那裡點頭領教。
大點的孩子也都聞所未聞地睜大了眼睛;我最深的印象便是那次是祖父對吉公非常愉悅的臉色。
吉公已是中年人了,但是對于種種新鮮事情的好奇,卻還活像個孩子。
在許多人跟前,他被認為是個不讀書不上進的落魄者,所以在舉動上,在人前時,他便習慣于慚愧,謙卑,退讓,拘束的神情,惟獨回到他自己的舊樓上,他才恢複過來他種種生成的性格,與孩子們和藹天真地接觸。
吉公又說:“我那天到城裡去看一個洋貨鋪裡面有個修理鐘表的櫃台,你說也真奇怪,那個人在那裡弄個鐘,許多地方還沒吉公明白呢!” 吉公住在一個跨院的舊樓上邊。
不止在現時回想起來,那地方是個浪漫的去處,就是在當時,我們也未嘗不覺到那一曲小小的舊廊,上邊斜着吱吱啞啞的那麼一道危梯,是非常有趣味的。
另一次我記得特别清楚,我那喜歡兵器、武藝的祖父,拿了許多所謂“洋槍”到吉公那裡,請他給揩擦上油。
兩人坐在廊下談天,小孩子們也圍上去。
吉公開一瓶橄榄油,扯點破布,來回地把玩那些我們認為頗神秘的洋槍,一邊議論着洋船,洋炮,及其他洋人做的事。
又過了一些日子,吉公的照相頗博得一家人的稱贊,尤其是女人們喜歡的了不得。
天好的時候,六嬸娘找了幾位妯娌,請祖母和姑媽們去她院裡照相。
六嬸娘梳着油光的頭,眉目細細地淡淡地畫在她的白皙臉上,就同她自己畫的蘭花一樣有幾分勉強。
她的院裡有幾棵梅花,幾竿竹,一個月門,還有一堆假山,大家都認為可以入畫的景緻。
但照相前,各人對于陳設的準備,也和吉公對于照相機底片等等的部署一般繁重。
嬸娘指揮丫頭玉珍,花匠老王,忙着擺茶幾,安放細緻的水煙袋及茶杯。
前面還要排着講究的盆花,然後兩旁列着幾張直背椅各人按着輩份、歲數各各坐成一個姿勢,有時還拉着一兩個孩子做襯托。
原來這時間也是吉公最寶貴的時候,不輕易拿來糟蹋在午睡上面。
我同他的特殊的友誼便也建築在這點點同情上。
他告我他私自學會了照相,家裡新買到一架照相機已交給他嘗試。
夜裡,我是看見過的,他點盞紅燈,沖洗那種舊式玻璃底片,白日裡他一張一張耐性地曬片子,這還是第一次讓我遇到!那時他好脾氣地指點給我一個人看,且請我幫忙,兩次帶我上樓取東西。
平常孩子們太多他沒有工夫講解的道理,此刻慢吞吞地也都和我講了一些。
但是一年後吉公離開我們家,卻并不為着機器,而是出我們意料外地為着一個女人。
他更沉思地歎息了。
他是我們的舅公,這事實是經“大人們”指點給我們一群小孩子知道的。
于是我們都叫他做“吉公”,并不疑問到這事實的确實性。
但是大人們卻又在其他的時候裡,間接的或直接的,告訴我們,他并不是我們的舅公的許多話!凡屬于故事的話,當然都更能深入孩子的記憶裡,這舅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