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關燈
小
中
大
:“既至其國,豈有不拜乎?”
王亦折躬勞謝。
王喜,召榭上殿,賜坐,曰:“卑遠之國,賢者何由及此?” 榭以風濤破舟,不意及此,惟祈王見矜。
曰:“君舍何處?” 榭曰:“見居翁家。
” 王令急召來。
翁至,□曰:“此本鄉主人也,凡百無令其不如意。
” 王曰:“有所須,但論。
” 乃引去,複寓翁家。
翁有一女甚美色。
或進茶餌,簾牖間偷視私顧,亦無避忌。
翁一日召榭飲。
半酣,白翁曰:“某身居異地,賴翁母存活,旅況如不失家,為德甚厚。
然萬裡一身,憐憫孤苦,寝不成寐,食不成甘,使人郁郁。
但恐成疾伏枕,以累翁也。
” 翁曰:“方欲發言,又恐輕冒。
家有小女,年十七,此主人家所生也。
欲以結好,少适旅懷,如何?” 榭答:“甚善。
” 翁乃擇日備禮。
王亦遺酒肴采禮,助結姻好。
成親,榭細視女,俊目狹腰,杏臉绀鬓,體輕欲飛,妖姿多态。
榭詢其國名。
曰:“烏衣國也。
” 榭曰:“翁常目我主人郎。
我亦不識者,所不役使,何主人雲也?” 女曰:“君久即自知也。
” 後常飲燕,席之間,女多淚眼畏人,愁眉蹙黛。
榭曰:“何故?” 女曰:“恐不久睽别。
” 榭曰:“吾雖萍寄,得子亦忘歸。
子何言離意?” 女曰:“事由陰數,不由人也。
” 王召榭宴于寶墨殿,器皿陳設俱黑,亭下之樂亦然。
杯行樂作,亦甚清婉,但不曉其曲耳。
王命玄玉杯勸酒,曰:“至吾國者,古今止兩人,漢有梅成,今有足下。
願得一篇,為異日佳話。
” 給箋。
榭為詩曰: 基業祖來興大舶,萬裡梯航慣為客。
今年歲運頓衰零,中道隅然罹此厄。
巨風迅急若追兵,千疊雲陰如墨色。
魚龍吹浪灑面腥,全舟盡葬魚龍宅。
陰火連空紫焰飛,直疑浪與天相拍。
鲸目光連半海紅,龜頭波湧掀天白。
桅樯倒折海底開,聲若雷霆以分别。
随我神助不沉淪,一闆漂來此岸側。
君恩雖重賜宴頻,無奈旅人自凄恻。
引領鄉原涕淚零,恨不此身生羽翼。
王覽詩欣然,曰:“君詩甚好。
無苦懷家,不久令歸。
雖不能羽翼,亦令君跨煙霧。
” 宴回,各人作□詩。
女曰:“末句何相譏也?” 榭亦不曉。
不久,海上風和日暖。
女泣曰:“君歸有日矣。
” 王遣人謂曰:“君某日當回,宜與家人叙别。
” 女置酒,但悲泣不能發言,雨洗嬌花,露沾弱柳,綠慘紅愁,香消膩瘦?榭亦悲感。
女作别詩曰: 從來懼會惟憂少,自古恩情到底稀。
此夕孤帏千載恨,夢魂應逐北風飛。
又曰:“我自此不複北渡矣。
使君見我非今形容,且将憎惡之,何暇憐愛。
我見君亦有疾妒之情。
今不複北渡,願老死于故鄉。
此中所有之物,郎俱不可持去。
非所惜也。
” 令侍中取丸靈丹來,曰:“此丹可以召人之神魂,死未逾月者,皆可使之更生。
其法用一明鏡緻死者胸上。
以丹安于項,以東南艾枝作柱灸之,立活。
此丹海神祕惜,若不以昆侖玉盒盛之,即不可逾海。
” 适有玉盒,并付以系榭左臂,大恸而别。
王曰:“吾國無以為贈。
” 取箋,詩曰: 昔向南溟浮大舶,漂流偶作吾鄉客。
從茲相見不複期,萬裡風煙雲水隔。
榭辭拜。
王命取飛雲軒來。
既至,乃一烏氈兜子耳。
命榭入其中,複命取化羽池水,灑之其氈乘。
又召翁妪,扶持榭回。
王戒榭曰:“當閉目,少息即至君家。
不爾,即堕大海矣。
” 榭合目,但聞風聲怒濤。
既久,開目,已至其家,坐堂上。
四顧無人,惟梁上有雙燕呢喃。
榭仰視,乃知所止之國,燕子國也。
須臾,家人出相勞問,俱曰:“聞為風濤破舟,死矣。
何故遽歸?” 榭曰:“獨我附闆而生。
” 亦不告所居之國。
榭惟一子,去時方三歲。
不見,問家人。
曰:“死已半月矣。
” 榭感泣,因思靈丹之言,命開棺取屍,如法灸之,果生。
至秋,二燕将去,悲鳴庭戶之間。
榭招之,飛集于臂。
乃取紙細書一絕,擊于尾,雲: 誤到華胥國裡來,玉人終日重憐才。
雲軒飄去無消息,淚灑臨風幾百回。
來春燕來,徑泊榭臂,尾有小柬。
取視,乃詩也。
中有一絕,雲: 昔日相逢真數合,而今睽隔是生離。
來春縱有相思字,三月天南無燕飛。
榭深自恨。
明年,亦不來。
其事流傳衆人口,因目榭所居處為烏衣巷。
劉禹錫《金陵五詠》有《烏衣巷》詩雲: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榭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即知王榭之事非虛矣。
梅妃傳 梅妃,姓江氏,莆田人。
父仲遜,世為醫。
妃年九歲,能誦《二南》,語父曰:“我雖女子,期以此為志。
” 父奇之,名曰之采蘋。
開元中,高力士使閩粵,妃笄矣。
見其少麗,選歸,侍明皇,大見寵幸。
長安大内大明興慶三宮,東都大内上陽兩宮,幾四萬人,自得妃,視如塵土。
宮中亦自以為不及。
妃善屬文,自比謝女。
淡妝雅服,而姿态明秀,筆不可描畫。
性喜梅,所居闌檻,悉植數株,上榜曰梅亭。
梅開賦賞,至夜分尚顧戀花下不能去。
上以其所好,戲名曰梅妃。
妃有《蕭蘭》、《梨園》、《梅花》、《鳳笛》、《玻杯》、《剪刀》、《绮窗》七賦。
是時承平歲久,海内無事,上于兄弟間極友愛,日從燕間,必妃侍側。
上命破橙往賜諸王,至漢邸,潛以足蹑妃履,妃登時退閣。
上命連宣,報言:“适履珠脫綴,綴竟當來。
” 久之,上親往命妃。
妃拽衣迓上,言胸腹疾作,不果前也。
卒不至,其恃寵如此。
後上與妃鬥茶,顧諸王戲曰:“此梅精也。
吹白玉笛,作驚鴻舞,一座光輝。
鬥茶今又勝我矣。
” 妃應聲曰:“草木之戲,誤勝陛下。
設使調和四海,烹饪鼎鼐,萬乘自有憲法,賤妾何能較勝負也。
” 上大喜。
會太真楊氏入侍,寵愛日奪,上無疏意。
而二人相嫉,避路而行。
上方之英皇,議者謂廣狹不類,竊笑之。
太真忌而智,妃性柔緩,亡有勝。
後竟為楊氏遷于上陽東宮。
後上憶妃,夜遣小黃門滅燭,密以戲馬召妃至翠華西閣,叙舊愛,悲不自勝。
繼而上失寤,侍禦驚報曰:“妃子已屆閣前,當奈何?” 上披衣,抱妃藏夾幕間。
太真既至,問:“梅精安在?” 上曰:“在東宮。
” 太真曰:“乞宣至,今日同浴溫泉。
” 上曰:“此女已放屏,無并往也。
” 太真語益堅,上顧左右不答。
太真大怒曰:“肴核狼籍,禦榻下有婦人遺舄,夜來何人侍陛下寝,歡醉至于日出不視朝?陛下可出見群臣。
妾止此閣俟駕回。
” 上愧甚,拽衾向屏假寐曰:“今日有疾,不可臨朝。
” 太真怒甚,徑歸私第。
上頃覓妃所在,已為小黃門送令步歸東宮。
上怒斬之。
遺舄并翠钿命封賜妃。
妃謂使者曰:“上棄我之深乎?” 使曰:“上非棄妃,誠恐太真惡情耳。
” 妃笑曰:“恐憐我則動肥婢情,豈非棄也?” 妃以千金壽高力士,求詞人拟司馬相如為《長門賦》,欲邀上意。
力士方奉太真,且畏其勢,報曰:“無人解賦。
” 妃乃自作《樓東賦》,略曰: 玉鑒塵生,鳳奁香殄,懶蟬鬓之巧梳,閑縷衣之輕練。
苦寂寞于蕙宮,但凝思乎蘭殿。
信摽落之梅花,隔長門而不見。
況乃花心飏恨,柳眼弄愁,暖風習習,春鳥啾啾。
樓上黃昏兮聽鳳吹而回首,碧雲日暮兮對素月而凝眸。
溫泉不到,憶拾翠之舊遊,長門深閉,嗟青鸾之信修。
憶昔太液清波,水光蕩浮,笙歌賞燕,陪從宸旒。
奏舞鸾之妙曲,乘畫鹢之仙舟。
君情缱绻,深叙綢缪。
誓山海而常在,似日月而無休。
奈何嫉色庸庸,妒氣沖沖,奪我之愛幸,斥我乎幽宮。
思舊歡之莫得,想夢著乎朦胧。
度花朝與月夕,羞懶對乎春風。
欲相如之奏賦,奈世才之不工。
屬愁吟之未盡,已響動乎疏鐘。
空長歎而掩袂,躊躇步于樓東。
太真聞之,謂明皇曰:“江妃庸賤,以廋詞宣言怨望,願賜死。
” 上默然。
會嶺表使歸,妃問左右:“何處驿使來,非梅使耶?” 對曰:“庶邦貢楊妃荔實使來。
” 妃悲咽泣下。
上在花萼樓,會夷使至,命封珍珠一斛密賜妃。
妃不受,以詩付使者,曰:“為我進禦前也。
” 曰: 柳葉雙眉久不描,殘妝和淚濕紅绡。
長門自是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上覽詩,怅然不樂。
令樂府以新聲度之,号《一斛珠》,曲名始此也。
後祿山犯阙,上西幸,太真死,及東歸,尋妃所在,不可得。
上悲謂兵火之後,流落他處。
诏有得之,官二秩,錢百萬。
搜訪不知所在。
上又命方士飛神禦氣,潛經天地,亦不可得。
有宦者進其畫真,上言似甚,但不活耳。
詩題于上,曰: 憶昔嬌妃在紫宸,鉛華不禦得天真。
霜绡雖似當時态,争奈嬌波不顧人。
讀之泣下,命模象刊石。
後上暑月晝寝,仿佛見妃隔竹間泣,含涕障袂,如花朦霧露狀。
妃曰:“昔陛下蒙塵,妾死亂兵之手,哀妾者埋骨池東梅株傍。
” 上駭然流汗而寤。
登時令
王喜,召榭上殿,賜坐,曰:“卑遠之國,賢者何由及此?” 榭以風濤破舟,不意及此,惟祈王見矜。
曰:“君舍何處?” 榭曰:“見居翁家。
” 王令急召來。
翁至,□曰:“此本鄉主人也,凡百無令其不如意。
” 王曰:“有所須,但論。
” 乃引去,複寓翁家。
翁有一女甚美色。
或進茶餌,簾牖間偷視私顧,亦無避忌。
翁一日召榭飲。
半酣,白翁曰:“某身居異地,賴翁母存活,旅況如不失家,為德甚厚。
然萬裡一身,憐憫孤苦,寝不成寐,食不成甘,使人郁郁。
但恐成疾伏枕,以累翁也。
” 翁曰:“方欲發言,又恐輕冒。
家有小女,年十七,此主人家所生也。
欲以結好,少适旅懷,如何?” 榭答:“甚善。
” 翁乃擇日備禮。
王亦遺酒肴采禮,助結姻好。
成親,榭細視女,俊目狹腰,杏臉绀鬓,體輕欲飛,妖姿多态。
榭詢其國名。
曰:“烏衣國也。
” 榭曰:“翁常目我主人郎。
我亦不識者,所不役使,何主人雲也?” 女曰:“君久即自知也。
” 後常飲燕,席之間,女多淚眼畏人,愁眉蹙黛。
榭曰:“何故?” 女曰:“恐不久睽别。
” 榭曰:“吾雖萍寄,得子亦忘歸。
子何言離意?” 女曰:“事由陰數,不由人也。
” 王召榭宴于寶墨殿,器皿陳設俱黑,亭下之樂亦然。
杯行樂作,亦甚清婉,但不曉其曲耳。
王命玄玉杯勸酒,曰:“至吾國者,古今止兩人,漢有梅成,今有足下。
願得一篇,為異日佳話。
” 給箋。
榭為詩曰: 基業祖來興大舶,萬裡梯航慣為客。
今年歲運頓衰零,中道隅然罹此厄。
巨風迅急若追兵,千疊雲陰如墨色。
魚龍吹浪灑面腥,全舟盡葬魚龍宅。
陰火連空紫焰飛,直疑浪與天相拍。
鲸目光連半海紅,龜頭波湧掀天白。
桅樯倒折海底開,聲若雷霆以分别。
随我神助不沉淪,一闆漂來此岸側。
君恩雖重賜宴頻,無奈旅人自凄恻。
引領鄉原涕淚零,恨不此身生羽翼。
王覽詩欣然,曰:“君詩甚好。
無苦懷家,不久令歸。
雖不能羽翼,亦令君跨煙霧。
” 宴回,各人作□詩。
女曰:“末句何相譏也?” 榭亦不曉。
不久,海上風和日暖。
女泣曰:“君歸有日矣。
” 王遣人謂曰:“君某日當回,宜與家人叙别。
” 女置酒,但悲泣不能發言,雨洗嬌花,露沾弱柳,綠慘紅愁,香消膩瘦?榭亦悲感。
女作别詩曰: 從來懼會惟憂少,自古恩情到底稀。
此夕孤帏千載恨,夢魂應逐北風飛。
又曰:“我自此不複北渡矣。
使君見我非今形容,且将憎惡之,何暇憐愛。
我見君亦有疾妒之情。
今不複北渡,願老死于故鄉。
此中所有之物,郎俱不可持去。
非所惜也。
” 令侍中取丸靈丹來,曰:“此丹可以召人之神魂,死未逾月者,皆可使之更生。
其法用一明鏡緻死者胸上。
以丹安于項,以東南艾枝作柱灸之,立活。
此丹海神祕惜,若不以昆侖玉盒盛之,即不可逾海。
” 适有玉盒,并付以系榭左臂,大恸而别。
王曰:“吾國無以為贈。
” 取箋,詩曰: 昔向南溟浮大舶,漂流偶作吾鄉客。
從茲相見不複期,萬裡風煙雲水隔。
榭辭拜。
王命取飛雲軒來。
既至,乃一烏氈兜子耳。
命榭入其中,複命取化羽池水,灑之其氈乘。
又召翁妪,扶持榭回。
王戒榭曰:“當閉目,少息即至君家。
不爾,即堕大海矣。
” 榭合目,但聞風聲怒濤。
既久,開目,已至其家,坐堂上。
四顧無人,惟梁上有雙燕呢喃。
榭仰視,乃知所止之國,燕子國也。
須臾,家人出相勞問,俱曰:“聞為風濤破舟,死矣。
何故遽歸?” 榭曰:“獨我附闆而生。
” 亦不告所居之國。
榭惟一子,去時方三歲。
不見,問家人。
曰:“死已半月矣。
” 榭感泣,因思靈丹之言,命開棺取屍,如法灸之,果生。
至秋,二燕将去,悲鳴庭戶之間。
榭招之,飛集于臂。
乃取紙細書一絕,擊于尾,雲: 誤到華胥國裡來,玉人終日重憐才。
雲軒飄去無消息,淚灑臨風幾百回。
來春燕來,徑泊榭臂,尾有小柬。
取視,乃詩也。
中有一絕,雲: 昔日相逢真數合,而今睽隔是生離。
來春縱有相思字,三月天南無燕飛。
榭深自恨。
明年,亦不來。
其事流傳衆人口,因目榭所居處為烏衣巷。
劉禹錫《金陵五詠》有《烏衣巷》詩雲: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榭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即知王榭之事非虛矣。
梅妃傳 梅妃,姓江氏,莆田人。
父仲遜,世為醫。
妃年九歲,能誦《二南》,語父曰:“我雖女子,期以此為志。
” 父奇之,名曰之采蘋。
開元中,高力士使閩粵,妃笄矣。
見其少麗,選歸,侍明皇,大見寵幸。
長安大内大明興慶三宮,東都大内上陽兩宮,幾四萬人,自得妃,視如塵土。
宮中亦自以為不及。
妃善屬文,自比謝女。
淡妝雅服,而姿态明秀,筆不可描畫。
性喜梅,所居闌檻,悉植數株,上榜曰梅亭。
梅開賦賞,至夜分尚顧戀花下不能去。
上以其所好,戲名曰梅妃。
妃有《蕭蘭》、《梨園》、《梅花》、《鳳笛》、《玻杯》、《剪刀》、《绮窗》七賦。
是時承平歲久,海内無事,上于兄弟間極友愛,日從燕間,必妃侍側。
上命破橙往賜諸王,至漢邸,潛以足蹑妃履,妃登時退閣。
上命連宣,報言:“适履珠脫綴,綴竟當來。
” 久之,上親往命妃。
妃拽衣迓上,言胸腹疾作,不果前也。
卒不至,其恃寵如此。
後上與妃鬥茶,顧諸王戲曰:“此梅精也。
吹白玉笛,作驚鴻舞,一座光輝。
鬥茶今又勝我矣。
” 妃應聲曰:“草木之戲,誤勝陛下。
設使調和四海,烹饪鼎鼐,萬乘自有憲法,賤妾何能較勝負也。
” 上大喜。
會太真楊氏入侍,寵愛日奪,上無疏意。
而二人相嫉,避路而行。
上方之英皇,議者謂廣狹不類,竊笑之。
太真忌而智,妃性柔緩,亡有勝。
後竟為楊氏遷于上陽東宮。
後上憶妃,夜遣小黃門滅燭,密以戲馬召妃至翠華西閣,叙舊愛,悲不自勝。
繼而上失寤,侍禦驚報曰:“妃子已屆閣前,當奈何?” 上披衣,抱妃藏夾幕間。
太真既至,問:“梅精安在?” 上曰:“在東宮。
” 太真曰:“乞宣至,今日同浴溫泉。
” 上曰:“此女已放屏,無并往也。
” 太真語益堅,上顧左右不答。
太真大怒曰:“肴核狼籍,禦榻下有婦人遺舄,夜來何人侍陛下寝,歡醉至于日出不視朝?陛下可出見群臣。
妾止此閣俟駕回。
” 上愧甚,拽衾向屏假寐曰:“今日有疾,不可臨朝。
” 太真怒甚,徑歸私第。
上頃覓妃所在,已為小黃門送令步歸東宮。
上怒斬之。
遺舄并翠钿命封賜妃。
妃謂使者曰:“上棄我之深乎?” 使曰:“上非棄妃,誠恐太真惡情耳。
” 妃笑曰:“恐憐我則動肥婢情,豈非棄也?” 妃以千金壽高力士,求詞人拟司馬相如為《長門賦》,欲邀上意。
力士方奉太真,且畏其勢,報曰:“無人解賦。
” 妃乃自作《樓東賦》,略曰: 玉鑒塵生,鳳奁香殄,懶蟬鬓之巧梳,閑縷衣之輕練。
苦寂寞于蕙宮,但凝思乎蘭殿。
信摽落之梅花,隔長門而不見。
況乃花心飏恨,柳眼弄愁,暖風習習,春鳥啾啾。
樓上黃昏兮聽鳳吹而回首,碧雲日暮兮對素月而凝眸。
溫泉不到,憶拾翠之舊遊,長門深閉,嗟青鸾之信修。
憶昔太液清波,水光蕩浮,笙歌賞燕,陪從宸旒。
奏舞鸾之妙曲,乘畫鹢之仙舟。
君情缱绻,深叙綢缪。
誓山海而常在,似日月而無休。
奈何嫉色庸庸,妒氣沖沖,奪我之愛幸,斥我乎幽宮。
思舊歡之莫得,想夢著乎朦胧。
度花朝與月夕,羞懶對乎春風。
欲相如之奏賦,奈世才之不工。
屬愁吟之未盡,已響動乎疏鐘。
空長歎而掩袂,躊躇步于樓東。
太真聞之,謂明皇曰:“江妃庸賤,以廋詞宣言怨望,願賜死。
” 上默然。
會嶺表使歸,妃問左右:“何處驿使來,非梅使耶?” 對曰:“庶邦貢楊妃荔實使來。
” 妃悲咽泣下。
上在花萼樓,會夷使至,命封珍珠一斛密賜妃。
妃不受,以詩付使者,曰:“為我進禦前也。
” 曰: 柳葉雙眉久不描,殘妝和淚濕紅绡。
長門自是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上覽詩,怅然不樂。
令樂府以新聲度之,号《一斛珠》,曲名始此也。
後祿山犯阙,上西幸,太真死,及東歸,尋妃所在,不可得。
上悲謂兵火之後,流落他處。
诏有得之,官二秩,錢百萬。
搜訪不知所在。
上又命方士飛神禦氣,潛經天地,亦不可得。
有宦者進其畫真,上言似甚,但不活耳。
詩題于上,曰: 憶昔嬌妃在紫宸,鉛華不禦得天真。
霜绡雖似當時态,争奈嬌波不顧人。
讀之泣下,命模象刊石。
後上暑月晝寝,仿佛見妃隔竹間泣,含涕障袂,如花朦霧露狀。
妃曰:“昔陛下蒙塵,妾死亂兵之手,哀妾者埋骨池東梅株傍。
” 上駭然流汗而寤。
登時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