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關燈
,意緒無極。

    千萬自愛。

     張得意書,日夕歎怅。

    後三年,張之妻孫氏謝世,湖外莫通信耗。

    會有客自長沙替歸,遇于南省書理間。

    張詢客意歌行沒。

    客撫掌大罵曰:“張生乃木人石心也。

    使有情者見之,罪不容誅。

    ” 張曰:“何以言之?” 客曰:“意自張之去,則掩戶不出,雖比屋莫見其面,聞張已别娶,意之心愈堅,方買郭外田百畝以自給。

    治家清肅,異議纖毫不可入。

    親教其子。

    吾謂古之李住滿女,不能遠過此。

    吾或見張,當唾其面而非之。

    ” 張慚忸久之,召客飲于肆,雲:“吾乃張生。

    子責我皆是。

    但子不知吾家有親,勢不得已。

    ” 客曰:“吾不知子乃張君也。

    ” 久乃散。

    張生乃如長沙。

    數日,既至,則微服遊于肆,詢意之所為。

    言意之美者不容刺口。

    默詢其鄰,莫有見者。

    門戶潇灑,庭宇清肅。

    張固已側然。

    意見張,急閉戶不出。

    張曰:“吾無故涉重河,跨大嶺,行數千裡之地,心固在子。

    子何見拒之深也,豈昔相待之薄欤?” 意雲:“子已有室,我方端潔以全其素志。

    君宜去,無凂我。

    ” 張雲:“吾妻已亡矣。

    曩者之事,君勿複為念,以理推之可也。

    吾不得子,誓死于此矣。

    ” 意雲:“我向慕君,忽遽入君之門,則棄之也容易。

    君若不棄焉,君當通媒妁,為行吉禮,然後妾敢聞命。

    不然,無相見之期。

    ” 竟不出。

    張乃如其請,納彩問名,一如秦晉之禮焉。

    事已,乃挈意歸京師。

    意治閨門,深有禮法,處親族皆有恩意,内外和睦,家道已成。

    意後又生一子,以進士登科,終身為命婦。

    夫婦偕老,子孫繁茂。

    嗚呼,賢哉! 王幼玉記 淇上柳師尹撰 王生名真姬,小字幼玉,一字仙才,本京師人。

    随父流落于湖外,與衡州女弟女兄三人皆為名娼,而其顔色歌舞,甲于倫輩之上。

    群妓亦不敢與之争高下。

    幼玉更出于二人之上,所與往還皆衣冠士大夫。

    舍此,雖巨商富賈,不能動其意。

    夏公酉夏賢良名噩字公酉。

    遊街陽,郡侯開宴召之,公酉曰:“聞衡陽有歌妓名王幼玉,妙歌舞,美顔色,孰是也?” 郡侯張郎中公起乃命幼玉出拜。

    公酉見之,嗟籲曰:“使汝居東西二京,未必在名妓之下。

    今居于此,其名不得聞于天下。

    ” 顧左右取箋,為詩贈幼玉。

    其詩曰: 真宰無私心,萬物逞殊形。

    嗟爾蘭蕙質,遠離幽谷青。

     清風暗助秀,雨露濡其泠。

    一朝居上苑,桃李讓芳馨。

     由是益有光,但幼玉暇日,常幽豔愁寂,寒芳未吐。

    人或詢之。

    則曰:“此道非吾志也。

    ” 又詢其故。

    曰:“今之或工或商或農或賈或道或僧,皆足以自養。

    惟我俦塗脂抹粉,巧言令色,以取其财。

    我思之愧赧無限。

    逼于父母姊弟,莫得脫此。

    倘從良人,留事舅姑,主祭祀,俾人回指曰:‘彼人婦也。

    ’死有埋骨之地。

    ” 會東都人柳富字潤卿,豪俊之士。

    幼玉一見曰:“茲吾夫也。

    ” 富亦有意室之。

    富方倦遊,凡于風前月下,執手戀戀,兩不相舍。

    既久,其妹竊知之。

    一日,诟富以語曰:“子若複為向時事,吾不舍子,即訟子于官府。

    ” 富從是不複往。

    一日,遇幼玉于江上。

    幼玉泣曰:“過非我造也。

    君宜以理推之。

    異時幸有終身之約,無為今日之恨。

    ” 相與飲于江上,幼玉雲:“吾之骨,異日當附子之先隴。

    ” 又謂富曰:“我平生所知,離而複合者甚衆。

    雖言愛勤勤,不過取其财帛,未嘗以身許之也。

    我發委地,寶之若金玉,他人無敢窺觇,于子無所惜。

    ” 乃自解鬟,剪一縷以遺富。

    富感悅深至,去又羁思不得會為恨,因而伏枕。

    幼玉日夜懷思,遣人侍病。

    既愈,富為長歌贈之雲: 紫府樓閣高相倚,金碧戶牖紅晖起。

    其間燕息皆仙子,絕世妖姿妙難比。

     偶然思念起塵心,幾年谪向衡陽市。

    陽嬌飛下九天來,長在娼家偶然耳。

     天姿才色拟絕倫,壓到花衢衆羅绮。

    绀發濃堆巫峽雲,翠眸橫剪秋江水。

     素手纖長細細圓,春筍脫向青雲裡。

    紋履鮮花窄窄弓,鳳頭翅起紅裙底。

     有時笑倚小欄杆,桃花無言亂紅委。

    王孫逆目似勞魂,東鄰一見還羞死。

     自此城中豪富兒,呼僮控馬相追随。

    千金買得歌一曲,暮雨朝雲鎮相續。

     皇都年少是柳君,體段風流萬事足。

    幼玉一見苦留心,殷勤厚遣行人祝。

     青羽飛來洞戶前,惟郎苦恨多拘束。

    偷身不使父母知,江亭暗共才郎宿。

     猶恐恩情未甚堅,解開鬟髻對郎前。

    一縷雲随金剪斷,兩心濃更密如綿。

     自古美事多磨隔,無時兩意空懸懸。

    清宵長歎明月下,花時灑淚東風前。

     怨入朱弦危更斷,淚如珠顆自相連。

    危樓獨倚無人會,新書寫恨托誰傳。

     奈何幼玉家有母,知此端倪蓄嗔怒。

    千金買醉囑傭人,密約幽歡鎮相誤。

     将刃欲加連理枝,引弓欲彈鹣鹣羽。

    仙山隻在海中心,風逆波緊無船渡。

     桃源去路隔煙霞,咫尺塵埃無覓處。

    郎心玉意共殷勤,同指松筠情愈固。

     願郎誓死莫改移,人事有時自相遇。

    他日得郎歸來時,攜手同上煙霞路。

     富因久遊,親促其歸。

    幼玉潛往别,共飲野店中。

    玉曰:“子有清才,我有麗質。

    才色相得,誓不相舍,自然之理。

    我之心,子之意,質諸神明,結之松筠久矣。

    子必異日有潇湘之遊,我亦待君之來。

    ” 于是二人共盟,焚香,緻其灰于酒中,共飲之。

    是夕同宿江上。

    翌日,富作詞别幼玉,名《醉高樓》,詞曰: 人間最苦,最苦是分離。

    伊愛我,我憐伊。

    青草岸頭人獨立,畫船東去橹聲遲。

    楚天低,回望處,兩依依。

     後會也知俱有願,未知何日是佳期。

    心下事,亂如絲。

    好天良夜還虛過,辜負我,兩心知。

    願伊家,衷腸在,一雙飛。

     富唱其曲以沽酒,音調辭意悲惋,不能終曲。

    乃飲酒,相與大恸。

    富乃登舟。

    富至辇下,以親年老,家又多故,不得如約,但對鏡灑涕。

    會有客自衡陽來,出幼玉書,但言幼玉近多病卧。

    富遽開其書疾讀,尾有二句雲: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幹。

     富大傷感,遺書以見其意,雲: 憶昔潇湘之逢,令人怆然。

    嘗欲拿舟,泛江一往。

    複其前盟,叙其舊契。

    以副子念切之心,适我生平之樂。

    奈因親老族重,心為事奪,傾風結想,徒自潇然,風月佳時,文酒勝處,他人怡怡,我獨惚惚如有所失。

    憑酒自釋,酒醒,情思愈彷徨。

    幾無生理。

    古之兩有情者,或一如意,一不如意,則求合也易。

    今子與吾,兩不如意,則求偶也難。

    君更待焉,事不易知,當如所願。

    不然,天理人事,果不諧,則天外神姬,海中仙客,猶能相遇,吾二人獨不得遂,豈非命也。

    子宜勉強飲食,無使真元耗散,自殘其體,則子不吾見,吾何望焉。

    子書尾有二句,吾為子終其篇。

    雲: 臨流對月暗悲酸,瘦立東風自怯寒。

     湘水佳人方告疾,帝都才子亦非安。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幹。

     萬裡雲山無路去,虛勞魂夢過湘灘。

     一日,殘陽沉西,疏簾不卷。

    富獨立庭帏,見有半面出于屏間。

    富視之,乃幼玉也。

    玉曰:“吾以思君得疾,今已化去。

    欲得一見,故有是行。

    我以平生無惡,不陷幽獄。

    後日當生衮州西門張遂家,複為女子。

    彼家賣餅。

    君子不忘昔日之舊,可過見我焉。

    我雖不省前世事,然君之情當如是。

    我有遺物在侍兒處,君求之以為驗。

    千萬珍重。

    ” 忽不見。

    富驚愕,但終歎惋。

    異日有過客自衡陽來,言幼玉已死,聞未死前囑侍兒曰:“我不得見郎,死為恨。

    郎平日愛我手發眉眼。

    他皆不可寄附,吾今剪發一縷,手指甲數個,郎來訪我,子與之。

    ” 後數日,幼玉果死。

     議曰:今之娼,去就狥利,其他不能動其心。

    求潇女霍生事,未嘗聞也。

    今幼玉愛柳郎,一何厚耶?有情者觀之,莫不怆然。

    善諧音律者廣以為曲,俾行于世,使系于牙齒之間,則幼玉雖死不死也。

    吾故叙述之。

     王榭傳 唐王榭,金陵人,家巨富,祖以航海為業。

    一日,榭具大舶,欲之大食國。

    行逾月,海風大作,驚濤際天,陰雲如墨,巨浪走山。

    鲸龜出沒,魚龍隐現,吹波鼓浪,莫知其數。

    然風勢益壯,巨浪一來,身若上于九天,大浪既回,舟如堕于海底。

    舉舟之人,興而複颠,颠而又仆。

    不久,舟破。

    獨榭一闆之附,又為風濤飄蕩。

    開目則魚怪出其左,海獸浮其右,張目呀口,欲相吞噬。

    榭閉目待死而已。

    三日,抵一洲。

    舍闆登岸。

    行及百步,見一翁媪,皆皂衣服,年七十餘,喜曰:“此吾主人郎也。

    何由至此?” 榭以實對,乃引到其家。

    坐未久,曰:“主人遠來,必甚餒。

    ” 進食,馔肴皆水族。

    月餘,榭方平複,飲食如故。

    翁曰:“‘至吾國者,必先見君。

    向以郎困倦,未可往。

    今可矣。

    ” 榭諾。

    翁乃引行三裡,過阛阓民居,亦甚煩會。

    又過一長橋,方見宮室,台榭,連延相接,若王公大人之居。

    至大殿門,阍者入報。

    不久,一婦人出,服頗美麗,傳言曰:“王召君入見。

    ” 王坐大殿,左右皆女人立。

    王衣皂袍,烏冠。

    榭即殿階。

    王曰:“君北渡人也,禮無統制,無拜也。

    ” 榭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