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關燈
驚啼事。

    後泣曰:“為之奈何?” 時已逾十二月矣。

    帝頗疑訝。

    或奏帝曰:“堯之母十四月而生堯。

    後所妊當是聖人。

    ” 後終無計,乃遣人奏帝雲:“臣妾昨夢龍卧,不幸聖嗣不育。

    ” 帝但歎惋而已。

    昭儀知其詐,乃遣人謝後曰:“聖嗣不育,豈日月不滿也?三尺童子尚不可欺,況人主乎?一日手足俱見,妾不知姊之死所也。

    ” 時後庭掌茶宮女朱氏生子。

    宦者李守光奏帝。

    帝方與昭儀共食,昭儀怒,言于帝曰:“前者帝言自中宮來。

    今朱氏生子,從何而得也?” 乃以身投地,大恸。

    帝自持昭儀起坐。

    昭儀呼宮吏祭規曰:“急為取子來!” 規取子上。

    昭儀語規曰:“為我殺之。

    ” 規疑慮。

    昭儀怒罵曰:“吾重祿養汝,将安用也?不然,吾并錄汝!” 規以子擊殿礎死,投之後宮。

    宮人孕子者盡殺之。

    後帝行步遲澀,頗氣憊,不能禦昭儀。

    有方士獻大丹。

    其丹養于火百日,乃成。

    先以甕貯水,滿,即置丹于水中,即沸,又易去,複以新水。

    如是十日,不沸,方可服。

    帝日服一粒,頗能幸昭儀。

    一夕,在大慶殿,昭儀醉進十粒,初夜,绛帳中擁昭儀,帝笑聲吃吃不止。

    及中夜,帝昏昏,知不可,将起坐,夜或仆卧。

    昭儀急起,秉燭自視帝,精出如泉溢。

    有頃,帝崩。

    太後遣人理昭儀且急,窮帝得疾之端。

    昭儀乃自絕。

    後居東宮,久失禦。

    一夕後寝,驚啼甚久,侍者呼問,方覺。

    乃言曰:“适吾夢中見帝。

    帝自雲中賜吾坐。

    帝命進茶。

    左右奏帝:‘後向日侍帝不謹,不合啜此茶。

    ’吾意既不足。

    吾又問:‘昭儀安在?’帝曰:‘以數殺吾子,今罰為巨鼋,居北海之陰水穴間,受千歲冰寒之苦。

    ’” 乃大恸。

    後北鄙大月王獵于海,見一巨鼋出于穴上,首猶貫玉钗,颙望波上,倦倦有戀人之意。

    大月王遣使問梁武帝,武帝以昭儀事答之。

     譚意歌傳 谯郡秦醇子複撰 譚意歌小字英奴,随親生于英州。

    喪親,流落長沙,今潭州也。

    年八歲,母又死,寄養小工張文家。

    文造竹器自給。

    一日,官妓丁婉卿過之,私念苟得之,必豐吾屋。

    乃召文飲,不言而去。

    異日複以财帛贶文,遺頗稠疊。

    文告婉卿曰:“文廛市賤工,深荷厚意。

    家貧,無以為報。

    不識子欲何圖也?子必有告。

    幸請言之。

    願盡愚圖報,少答厚意。

    ” 婉卿曰:“吾久不言,誠恐激君子之怒。

    今君懇言,吾方敢發。

    竊知意哥非君之子。

    我愛其容色。

    子能以此售我,不惟今日重酬子,異日亦獲厚利。

    無使其居子家,徒受寒饑。

    子意若何。

    ” 文曰:“文揣知君意久矣,方欲先白。

    如是,敢不從命。

    ” 是時方十歲,知文與婉卿之意,怒诘文曰:“我非君之子,安忍棄于娼家乎?子能嫁我,雖貧窮家,所願也。

    ” 文竟以意歸婉卿。

    過門,意歌大号泣曰:“我孤苦一身,流落萬裡,勢力微弱,年齡幼小。

    無人憐救,不得從良人。

    ” 聞者莫不嗟恸。

    婉卿日以百計誘之。

    以珠翠飾其首,輕煖披其體,甘鮮足其口,既久益勤,若慈母之待嬰兒。

    辰夕浸沒,則心自愛奪,情由利遷。

    意歌忘其初志,未及笄,為擇佳配。

    肌清骨秀,發绀眸長,荑手纖纖,宮腰搦搦,獨步于一時。

    車馬骈溢,門館如市。

    加之性明敏慧,解音律,尤工詩筆。

    年少千金買笑,春風惟恐居後,郡官宴聚,控騎迎之。

    時運使周公權府會客,意先至府,醫博士及有故至府,升廳拜公。

    及美髯可愛,公因笑曰:“有句,子能對乎?” 及曰:“願聞之。

    ” 公曰:“醫士拜時須拂地。

    ” 及未暇對答,意從旁曰:“願代博士對。

    ” 公曰:“可。

    ” 意曰:“郡侯宴處幕侵天。

    ” 公大喜。

    意疾既愈,庭見府官,多自稱詩酒于刺。

    蔣田見其言,頗笑之。

    因令其對句,指其面曰:“冬瓜霜後頻添粉。

    ” 意乃執其公裳袂,對曰:“木棗秋來也著绯。

    ” 公且慚且喜,衆口嗡然稱賞。

    魏谏議之鎮長沙,遊嶽麓時,意随軒。

    公知意能詩,呼意曰:“子可對吾句否?” 公曰:“朱衣吏,引登青障。

    ” 意對曰:“紅袖人,扶下白雲。

    ” 公喜,因為之立名文婉,字才姬。

    意再拜曰:“某,微品也。

    而公為之名字,榮逾萬金之賜。

    ” 劉相之鎮長沙,雲一日登碧湘門納涼,幕官從焉。

    公呼意對。

    意曰:“某,賤品也,安敢敵公之才。

    公有命,不敢拒。

    ” 爾時迤逦望江外湘渚間,竹屋茅舍,有漁者攜雙魚入修巷。

    公相曰:“雙魚入深巷。

    ” 意對曰:“尺素寄誰家。

    ” 公喜,贊美久之。

    他日,又從公軒遊嶽麓,曆抱黃洞望山亭吟詩,坐客畢和。

    意為詩以獻曰: 真仙去後已千載,此構危亭四望賒。

     靈迹幾迷三島路,憑高空想五雲車。

     清猿嘯月千岩曉,古木吟風一徑斜。

     鶴駕何時還古裡,江城應少舊人家。

     公見詩愈驚歎,坐客傳觀,莫不心服。

    公曰:“此詩之妖也。

    ” 公問所從來,意歌以實對。

    公怆然憫之。

    意乃告曰:“意入籍驅使迎候之列有年矣,不敢告勞。

    今幸遇公,倘得脫籍為良人箕帚之役,雖死必謝。

    ” 公許其脫。

    異日,詣投牒,公諾其請。

    意乃求良匹,久而未遇。

    會汝州民張正字為潭茶官,意一見謂人曰:“吾得婿矣。

    ” 人詢之,意曰:“彼風調才學,皆中吾意。

    ” 張聞之,亦有意。

    一日,張約意會于江亭。

    于時亭高風怪,江空月明。

    陡帳垂絲,清風射牖,疏簾透月,銀鴨噴香。

    玉枕相連,繡衾低覆,密語調簧,春心飛絮。

    如仙葩之并蒂,若雙魚之同泉,相得之歡,雖死未已。

    翌日,意盡挈其裝囊歸張。

    有情者贈之以詩曰: 才識相逢方得意。

    風流相遇事尤佳。

     牡丹移入仙都去,從此湘東無好花。

     後二年,張調官,複來見。

    意乃治行,餞之郊外。

    張登途,意把臂囑曰:“子本名家,我乃娼類,以賤偶貴,誠非佳婚。

    況室無主祭之婦,堂有垂白之親。

    今之分袂,決無後期。

    ” 張曰:“盟誓之言,皎如日月,苟或背此,神明非欺。

    ” 意曰:“我腹有君之息數月矣。

    此君之體也,君宜念之。

    ” 相與極恸,乃舍去。

    意閉戶不出,雖比屋莫見意面。

    既久,意為書與張雲: 陰老春回,坐移歲月。

    羽伏鱗潛,音問兩絕。

    首春氣候寒熱,切宜保愛。

    逆旅都辇,所見甚多。

    但幽遠之人,搖心左右,企望回轅,度日如歲。

    因成小詩,裁寄所思,茲外千萬珍重。

     其詩曰: 潇湘江上探春回,消盡寒冰落盡梅。

     願得兒夫似春色,一年一度一歸來。

     逾歲,張尚未回,亦不聞張娶妻。

    意複有書曰: 相别入此新歲,湘東地暖,得春尤多。

    溪梅堕玉,檻杏吐紅,舊燕初歸,暖莺已啭。

    對物如舊,感事自傷。

    或勉為笑語,不覺淚泠。

    數月來頗不喜食,似病非病,不能自愈。

    孺子無恙意子年二歲,無煩流念。

    向嘗面告,固匪自欺。

    君不能違親之言,又不能廢己之好,仰結高援,其無□焉。

    或俯就微下,曲為始終,百歲之恩,沒齒何報。

    雖亡若存,摩頂至足,猶不足答君意。

    反覆其心,雖秃十兔毫,罄三江楮,亦不能□茲稠疊,上凂君聽。

    執筆不覺堕淚幾硯中。

    郁郁之意,不能自已。

    千萬對時善育,無或以此為至念也。

    短唱二阕,固非君子齒牙間可吟,蓋欲摅情耳。

     曲名《極相思令》一首: 湘東最是得春先,和氣暖如綿。

    清明過了,殘花巷陌,猶見秋千。

    對景感時情緒亂,這密意,翠羽空傳。

    風前月下,花時永晝,灑淚何言。

     又作《長相思令》一首: 舊燕初歸,梨花滿院,迤逦天氣融和。

    新晴巷陌,是處輕車轎馬,禊飲笙歌。

    舊賞人非,對佳時,一向樂少愁多。

    遠意沉沉,幽閨獨自颦蛾。

    正消黯無言,自感憑高遠意,空寄煙波。

    從來美事,因甚天教兩處多磨?開懷強笑,向新來寬卻衣羅。

    似恁地人懷憔悴,甘心總為伊呵。

     張得意書辭,情悰久不快,亦私以意書示其所親,有情者莫不嗟歎。

    張内逼慈親之教,外為物議之非,更期月,親已約孫贳殿丞女為姻。

    定問已行,媒妁素定,促其吉期,不日佳赴。

    張回腸危結,感淚自零。

    好天美景,對樂成悲,憑高怅望,默然自已。

    終不敢為記報意,逾歲,意方知,為書雲: 妾之鄙陋,自知甚明。

    事由君子,安敢深扣。

    一入閨帏,克勤婦道,晨昏恭順,豈敢告勞。

    自執箕帚,三改歲華。

    苟有未至,固當垂誨。

    遽此見棄,緻我失圖。

    求之人情,似傷薄惡,揆之天理,亦所不容。

    業已許君,不可贻咎。

    有義則企,常風服于前書,無故見離,深自傷于微弱。

    盟顧可欺,則不複道。

    稚子今已三歲;方能移步。

    期于成人,此猶可待。

    妾囊中尚有數百缗,當售附郭之田畝,日與老農耕耨别穰,卧漏複毳,鑿井灌園。

    教其子知詩書之訓,禮義之重。

    願其有成,終身休庇妾之此身,如此而已。

    其他清風館宇,明月亭軒,賞心樂事,不緻如心久矣。

    今有此言,君固未信,俟在他日,乃知所懷。

    燕爾方初,宜君子之多喜,拔葵在地,徒向日之有心。

    自茲棄廢,莫敢憑高。

    思入白雲,魂遊天末。

    幽懷蘊積,不能窮極。

    得官何地,因風寄聲。

    固無他意,貴知動止。

    飲泣為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