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關燈
綠珠傳 綠珠者,姓梁,白州博白縣人也。

    州則南昌郡,古越地,秦象郡,漢合浦縣地。

    唐武德初,削平蕭銑,于此置南州;尋改為白州,取白江為名。

    州境有博白山,博白江,盤龍洞,房山,雙角山,大荒山。

    山上有池,池中有婢妾魚。

    綠珠生雙角山下,美而豔。

    越俗以珠為上寶,生女為珠娘,生男為珠兒。

    綠珠之字,由此而稱。

    晉石崇為交趾采訪使,以真珠三斛緻之。

    崇有别廬在河南金谷澗。

    澗中有金水,自太白源來。

    崇即川阜置園館。

    綠珠能吹笛,又善舞《明君》。

    明君,昭君也。

    避晉文帝諱,改昭為明。

    明君者,漢妃也。

    漢元帝時,匈奴單于入朝,诏王嫱配之,即昭君也。

    及将去,入辭,光彩射人,天子悔焉,重難改更,漢人憐其遠嫁,為作此歌。

     崇以此曲教之,而自制新歌曰: “我本良家子,将适單于庭。

    辭别未及終,前驅已抗旌。

     仆禦流涕别,轅馬悲且鳴。

    哀郁傷五内,涕泣沾珠纓。

     行行日已遠,遂造匈奴城。

    延伫于穹廬,加我阏氏名。

     殊類非所安,雖貴非所榮。

    父子見陵辱,對之慚且驚。

     殺身良不易,默默以苟生。

    苟生亦何聊,積思常憤盈。

     願假飛鴻翼,乘之以遐征。

    飛鴻不我顧,伫立以屏營。

     昔為匣中玉,今為糞上英。

    朝華不足歡,甘與秋草并。

     傳語後世人:遠嫁難為情。

    ” 崇又制《懊惱曲》以贈綠珠。

    崇之美豔者千餘人,擇數十人,妝飾一等,使忽視之,不相分别。

    刻玉為倒龍佩,萦金為鳳凰钗,結袖繞楹而舞。

    欲有所召者,不呼姓名,悉聽佩聲,視钗色。

    佩聲輕者居前,钗色豔者居後,以為行次而進。

    趙王倫亂常,賊類孫秀使人求綠珠。

    崇方登涼觀,臨清水,婦人侍側。

    使者以告,崇出侍婢數百人以示之,皆蘊蘭麝而披羅彀。

    曰:“任所擇。

    ” 使者曰:“君侯服禦,麗矣。

    然受命指索綠珠。

    不知孰是?” 崇勃然曰:“吾所愛,不可得也。

    ” 秀因是谮倫族之。

    收兵忽至,崇謂綠珠曰:“我今為爾獲罪。

    ” 綠珠泣曰:“願效死于君前。

    ” 崇因止之,于是墜樓而死。

    崇棄東市。

    時人名其樓曰綠珠樓。

    樓在步庚裡,近狄泉。

    狄泉在正城之東。

    綠珠有弟子宋偉,有國色,善吹笛。

    後入晉明帝宮中。

    今白州有一派水,自雙角山出,合容州江,呼為綠珠江。

    亦猶歸州有昭君灘,昭君村,昭君場;吳有西施谷,脂粉塘,蓋取美人出處為名。

    又有綠珠井,在雙角山下。

    耆老傳雲:“汲此井飲者,誕女必多美麗。

    裡闾有識者以美色無益于時,因以巨石鎮之。

    爾後雖有産女端妍者,而七竅四肢多不完具。

    ” 異哉!山水之使然。

    昭君村生女皆炙破其面,故白居易詩曰:“不取往者戒,恐贻來者冤。

    至今村女面,燒灼成瘢痕。

    ” 又以不完具而惜焉。

    牛僧孺《周秦行記》雲:“夜宿薄太後廟,見戚夫人,王嫱,太真妃,潘淑妃,各賦詩言志。

    别有善笛女子,短鬓窄衫具帶,貌甚美,與潘氏偕來。

    太後以接坐居之,令吹笛,往往亦及酒。

    太後顧而謂曰:‘識此否?石家綠珠也。

    潘妃養作妹。

    ’太後曰:‘綠珠豈能無詩乎?’綠珠拜謝,作曰:‘此日人非昔日人,笛聲空怨趙王倫。

    紅殘钿碎花樓下,金谷千年更不春。

    ’太後曰:‘牛秀才遠來,今日誰人與伴?’綠珠曰:‘石衛尉性嚴忌。

    今有死,不可及亂。

    ’” 然事雖詭怪,聊以解頤。

     噫,石崇之敗,雖自綠珠始,亦其來有漸矣。

    崇常刺荊州,劫奪遠使,沉殺客商,以緻巨商。

    又遺王恺鸩鳥,共為鸩毒之事。

    有此陰謀,加以每邀客宴集,令美人行酒,客飲不盡者,使黃門斬美人。

    王丞相與大将軍嘗共訪崇,丞相素不能飲,辄自勉強,至于沉醉。

    至大将軍,故不飲以觀其變,已斬三人。

    君子曰:“禍福無門,惟人所召。

    ” 崇心不義,舉動殺人,烏得無報也。

    非綠珠無以速石崇之誅,非石崇無以顯綠珠之名。

    綠珠之墜樓,侍兒之有貞節者也。

    比之于古,則有曰六出。

    六出者,王進賢侍兒也。

    進賢,晉愍太子妃。

    洛陽亂,石勒掠進賢渡孟津,欲妻之。

    進賢罵曰:“我皇太子婦,司徒公女。

    胡羌小子,敢幹我乎?” 言畢投河。

    六出曰:“大既有之,小亦宜然。

    ” 複投河中。

     又有窈娘者,武周時喬知之寵婢也。

    盛有姿色,特善歌舞。

    知之教讀書,善屬文,深所愛幸。

    時武承嗣驕貴,内宴酒酣,迫知之将金玉賭窈娘。

    知之不勝,便使人就家強載以歸。

    知之怨悔,作《綠珠篇》以叙其怨。

    詞曰: “石家金谷重新聲,明珠十斛買娉婷。

     此日可憐無複比,此時可愛得人情。

     君家閨閣未曾難,嘗持歌舞使人看。

     富貴雄豪非分理,驕矜勢力橫相幹。

     辭君去君終不忍,徒勞掩面傷紅粉。

     百年離别在高樓,一旦紅顔為君盡。

    ” 知之私屬承嗣家閹奴傳詩于窈娘。

    窈娘得詩悲泣,投井而死。

    承嗣令汲出,于衣中得詩,鞭殺閹奴。

    諷吏羅織知之,以至殺焉。

    悲夫,二子以愛姬示人,掇喪身之禍。

    所謂倒持太阿,授人以柄。

    《易》曰:“慢藏誨盜,冶容誨淫,”其此之謂乎。

     其後詩人題歌舞妓者,皆以綠珠為名。

    庾肩吾曰:“蘭堂上客至,绮席清弦撫。

    自作《明君辭》,還教綠珠舞。

    ” 李元操雲:“绛樹搖歌扇,金谷舞筵開。

    羅袖拂歸客,留歡醉玉杯。

    ” 江總雲:“綠珠含淚舞,孫秀強相邀。

    ” 綠珠之沒已數百年矣,詩人尚詠之不已,其故何哉?蓋一婢子,不知書,而能感主恩,憤不顧身,其志烈懔懔,誠足使後人仰慕歌詠也。

    至有享厚祿,盜高位,亡仁義之性,懷反覆之情,暮四朝三,惟利是務,節操反不若一婦人,豈不愧哉。

    今為此傳,非徒述美麗,窒禍源,且欲懲戒辜恩背義之類也。

     季倫死後十日,趙王倫敗。

    左衛将軍趙泉斬孫秀于中書,軍士趙駿剖秀心食之。

    倫囚金墉城,賜金屑酒。

    倫慚,以巾覆面曰:“孫秀誤我也。

    ”飲金屑而卒。

    皆夷家族。

    南陽生曰:“此乃假天之報怨。

    不然,何枭夷之立見乎!” 楊太真外傳 樂史撰 楊貴妃小字玉環,弘農華陰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