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關燈
小
中
大
隋遺錄
顔師古撰
大業十二年,炀帝将幸江都,命越王侑留守東都。
宮女半不随駕,争泣留帝。
言遼東小國,不足以煩大駕,願擇将征之。
攀車留惜,指血染鞅。
帝意不回,因戲以帛題二十字賜守宮女雲:“我夢江南好,征遼亦偶然。
但存顔色在,離别隻今年。
” 車駕既行,師徒百萬前驅。
大橋未就,别命雲屯将軍麻叔謀,浚黃河入汴堤,使勝巨艦。
叔謀銜命,甚酷,以鐵腳木鵝試彼淺深,鵝止,謂浚河之夫不忠,隊伍死水下。
至今兒啼,聞人言“麻胡來”,即止。
其訛言畏人皆若是。
帝離都旬日,幸宋何妥所進牛車。
車前隻輪高廣,疏釘為刃,後隻輪庳皮秘反下,以柔榆為之,使滑勁不滞,使牛禦焉車名見《何妥傳》。
自都抵汴郡,日進禦車女。
車許偃反垂鲛绡網,雜綴片玉鳴鈴,行搖玲珑,以混車中笑語,翼左右不聞也。
長安貢禦車女袁寶兒,年十五,腰肢纖堕,冶多态。
帝寵愛之特厚。
時洛陽進合蒂迎辇花,雲得之嵩山塢中,人不知名。
采者異而貢之。
會帝駕适至,因以迎辇名之。
花外殷紫,内素膩菲芬,粉蕊,心深紅,跗争兩花。
枝幹烘翠類通草,無刺,葉圓長薄。
其香濃芬馥,或惹襟袖,移日不散,嗅之令人多不睡。
帝命寶兒持之,号曰司花女。
時诏虞世南草《征遼指揮德音敕》于帝側,寶兒注視久之。
帝謂世南曰:“昔傳飛燕可掌上舞,朕常謂儒生飾于文字,豈人能若是乎?及今得寶兒,方昭前事。
然多憨态。
今注目于卿。
卿才人,可便嘲之。
” 世南應诏為絕句曰:“學畫鴉黃半未成,垂肩亸袖太憨生。
緣憨卻得君王惜,長把花枝傍辇行。
” 上大悅,至汴,上禦龍舟,蕭妃乘鳳舸,錦帆彩纜,窮極侈靡。
舟前為舞台,台上垂蔽日簾。
簾即蒲擇國所進,以負山蚊睫紉蓮根絲,貫小珠,間睫編成,雖曉日激射,而光不能透。
每舟擇妍麗長白女子千人,執雕闆镂金楫,号為殿腳女。
一日,帝将登鳳舸,憑殿腳女吳绛仙肩。
喜其柔麗,不與群輩齒,愛之甚,久不移步。
绛仙善畫長蛾眉。
帝色不自禁,回辇召绛仙,将拜婕妤。
适值绛仙下嫁為玉工萬群妻,故不克諧。
帝寝興罷,擢為龍舟首楫,号曰崆峒夫人。
由是殿腳女争效為長蛾眉。
司宮吏日給螺子黛五斛,号為蛾綠。
螺子黛出波斯國,每顆直十金。
後征賦不足,雜以銅黛給之,獨绛仙得賜螺黛不絕。
帝每倚簾視绛仙,移時不去,顧内谒者雲:“古人言‘秀色若可餐。
’如绛仙,真可療饑矣。
” 因吟《持楫篇》賜之,曰:“舊曲歌桃葉,新妝豔落梅。
将身倚輕楫,知是渡江來。
” 诏殿腳女千輩唱之。
時越溪進耀光绫,绫紋突起,時有光彩。
越人乘樵風舟,泛于石帆山下,收野繭缲之。
缲絲女夜夢神人告之曰:“禹穴三千一開。
汝所得繭,即江淹文集中壁魚所化也。
絲織為裳,必有奇文。
” 織成果符所夢,故進之。
帝獨賜司花女洎绛仙,他姬莫預。
蕭妃恚妒不怿,由是二姬稍稍不得親幸。
帝常醉遊諸宮,偶戲宮婢羅羅者。
羅羅畏蕭妃,不敢迎帝,且辭以有程妃之疾,不可薦寝。
帝乃嘲之曰:“個人無賴是橫波,黛染隆顱族小蛾。
幸好留依伴成夢,不留侬住意如何?” 帝自達廣陵,宮中多效吳言,因有侬語也。
帝昏湎滋深,往往為妖祟所惑,嘗遊吳公宅雞台,恍惚間與陳後主相遇,尚喚帝為殿下。
後主載輕紗皂帻,青綽袖,長裾,綠錦純緣紫紋方平履。
舞女數十許,羅侍左右。
中一人迥美,帝屢目之。
後主雲:“殿下不識此人耶?即麗華也。
每憶桃葉山前乘戰艦與此子北渡。
爾時麗華最恨,方倚臨春閣試東郭紫毫筆,書小砑紅绡作答江令‘璧月’句。
詩詞未終,見韓擒虎躍青骢駒,擁萬甲直來沖人,都不存去就,便至今日。
” 俄以綠文測海蠡,酌紅粱新醞勸帝。
帝飲之甚歡,因請麗華舞《玉樹後庭花》。
麗華辭以抛擲歲久,自井中出來,腰肢依拒,無複往時姿态。
帝再三索之,乃徐起,終一曲。
後主問帝:“蕭妃何如此人?” 帝曰:“春蘭秋菊,各一時之秀也。
” 後主複詩十數篇,帝不記之,獨愛《小窗》詩及《寄侍兒碧玉》詩。
《小窗》雲:“午睡醒來晚,無人夢自驚。
夕陽如有意,偏傍小窗明。
” 《寄碧玉》雲:“離别腸猶斷,相思骨合銷。
愁雲若飛散,憑仗一相招。
” 麗華拜帝,求一章。
帝辭以不能。
麗華笑日:“嘗聞‘此處不留侬,會有留侬處。
’安可言不能?” 帝強為之操觚曰:“見面無多事,聞名亦許時。
坐來生百媚,實個好相知。
” 麗華捧詩,然不怿。
後主問帝:“龍舟之遊樂乎?始謂殿下緻治在堯舜之上,今日複此逸遊。
大抵人生各圖快樂,曩時何見罪之深耶?三十六封書,至今使人怏怏不悅。
” 帝忽悟,叱之雲:“何今日尚目我為殿下,複以往事訊我邪?” 随叱聲恍然不見。
帝幸月觀,煙景清朗。
中夜,獨與蕭妃起臨前軒。
簾掩不開,左右方寝。
帝憑妃肩,說東宮時事。
适有小黃門映薔薇叢調宮婢,衣帶為薔薇罥結,笑聲吃吃不止。
帝望見腰支纖弱,意為寶兒有私。
帝披單衣亟行擒之,乃宮婢雅娘也,回入寝殿,蕭妃诮笑不知止。
帝問曰:“往年私幸妥娘時,情态正如此。
此時雖有性命,不複惜矣。
後得月賓,被伊作意态不徹。
是時侬憐心,不減今日對蕭娘情态。
曾效劉孝綽為《雜憶》詩,常念與妃。
妃記之否?” 蕭妃承問,即念雲:“憶睡時,待來剛不來。
卸妝仍索伴,解珮更相催。
博山思結夢,沉水未成灰。
” 又雲:“憶起時,投籤初報曉。
被惹香黛殘,枕隐金钗袅。
笑動上林中,除卻司晨鳥。
” 帝聽之,咨嗟雲:“日月遄逝,今來已是幾年事矣。
” 妃因言:“聞說外方群盜不少,幸帝圖之。
” 帝曰:“侬家事,一切已托楊素了。
人生能幾何?縱有他變,侬終不失作長城公。
汝無言外事也!” 帝嘗幸昭明文選樓,車駕未至,先命宮娥數千人升樓迎侍。
微風東來,宮娥衣被風綽,直拍肩項。
帝睹之,色荒愈熾。
因此乃建迷樓,擇下俚稚女居之,使衣輕羅單裳,倚檻望之,勢若飛舉。
又爇名香于四隅,煙氣霏霏,常若朝霧未散,謂為神仙境不我多也。
樓上張四寶帳,帳各異名:一名散春愁,二曰碎忘歸,三曰夜酣香,四曰延秋月。
妝奁寝衣,帳各異制。
帝自達廣陵,沉湎失度,每睡,須搖頓四體,或歌吹齊鼓,方就一夢。
侍兒韓俊娥尤得帝意,每寝必召,命振聳支節,然後成寝,别賜名為“來夢兒”。
蕭妃嘗密訊俊娥曰:“帝常不舒,汝能安之,豈有他媚?” 俊娥畏威,進言:“妾從帝自都城來,見帝常在何妥車。
車行高下不等,女态自搖。
帝就搖怡悅。
妾今幸承皇後恩德,侍寝帳下,私效車中之态以安帝耳,非他媚也。
” 他日,蕭後誣罪去之,帝不能止。
暇日登迷樓,憶之,題東南柱二篇雲:“黯黯愁侵骨,綿綿病欲成。
須知潘嶽鬓,強半為多情。
” 又雲:“不信長相憶,絲從鬓裡生。
閑來倚樓立,相望幾含情。
” 殿腳女自至廣陵,悉命備月觀行宮,由是绛仙等亦不得親侍寝殿。
有郎将自瓜州宣事回,進合歡水果一器。
帝命小黃門以一雙馳騎賜绛仙,遇馬急搖解。
绛仙拜賜私恩,附紅箋小簡上進曰:“驿騎傳雙果,君王寵念深。
甯知辭帝裡,無複合歡心。
” 帝省章不悅,顧黃門曰:“绛仙如何?何來辭怨之深也?” 黃門懼,拜而言曰:“适走馬搖動,及月觀,果已離解,不複連理。
” 帝意不解,因言曰:“绛仙不獨貌可觀,詩意深切,乃女相如也。
亦何謝左貴嫔乎?” 帝于宮中嘗小會,為拆字令,取左右離合之意。
時杳娘侍側。
帝曰:“我取杳字為十八日。
” 杳娘複解羅字為四維。
帝顧蕭妃曰:“爾能拆朕字乎?不能當醉一杯。
” 妃徐曰:“移左畫居右,豈非淵字乎?” 時人望多歸唐公,帝聞之不怿,乃言:“吾不知此事,豈為非聖人耶?” 于是奸蠹起于内,盜賊生于外,值閣裴虔通,虎贲郎将司馬德勤等,引左右屯衛将軍宇文化及将謀亂,因請放官奴分直上下。
帝可奏,即宣诏雲:“門下!寒暑疊用,所以成歲功也。
日月代明,所以均勞逸也。
故士子有遊息之談,農夫有休勞之節。
咨爾髡衆,服役甚勤,執勞無怠。
埃溢于爪發,虮虱結于兜鍪。
朕甚憫之,俾爾休翻從便。
噫戲!無煩方朔滑稽之請,而從衛士遞上之文。
朕于侍從之間,可謂恩矣。
可依前件事!” 是有焚草之變。
——右《大業拾遺記》者,上元縣南朝故都,梁建瓦棺寺閣。
閣南隅有雙閣,閉之,忘記歲月。
會昌中,诏拆浮圖,因開之。
得荀筆千餘頭,中藏書一帙,雖皆随手靡潰,而文字可紀者,乃《隋書》遺藁也。
中有生白藤紙數幅,題為《南部煙花錄》,僧志徹得之。
及焚釋氏群經,僧人惜其香軸,争取紙尾拆去。
視軸,皆有魯郡文忠顔公名,題雲手寫。
是錄即前之荀筆,可不舉而知也。
志徹得錄前事,及取《隋書》校之,多隐文,特有符會,而事頗簡脫。
豈不以國初将相,争
宮女半不随駕,争泣留帝。
言遼東小國,不足以煩大駕,願擇将征之。
攀車留惜,指血染鞅。
帝意不回,因戲以帛題二十字賜守宮女雲:“我夢江南好,征遼亦偶然。
但存顔色在,離别隻今年。
” 車駕既行,師徒百萬前驅。
大橋未就,别命雲屯将軍麻叔謀,浚黃河入汴堤,使勝巨艦。
叔謀銜命,甚酷,以鐵腳木鵝試彼淺深,鵝止,謂浚河之夫不忠,隊伍死水下。
至今兒啼,聞人言“麻胡來”,即止。
其訛言畏人皆若是。
帝離都旬日,幸宋何妥所進牛車。
車前隻輪高廣,疏釘為刃,後隻輪庳皮秘反下,以柔榆為之,使滑勁不滞,使牛禦焉車名見《何妥傳》。
自都抵汴郡,日進禦車女。
車許偃反垂鲛绡網,雜綴片玉鳴鈴,行搖玲珑,以混車中笑語,翼左右不聞也。
長安貢禦車女袁寶兒,年十五,腰肢纖堕,冶多态。
帝寵愛之特厚。
時洛陽進合蒂迎辇花,雲得之嵩山塢中,人不知名。
采者異而貢之。
會帝駕适至,因以迎辇名之。
花外殷紫,内素膩菲芬,粉蕊,心深紅,跗争兩花。
枝幹烘翠類通草,無刺,葉圓長薄。
其香濃芬馥,或惹襟袖,移日不散,嗅之令人多不睡。
帝命寶兒持之,号曰司花女。
時诏虞世南草《征遼指揮德音敕》于帝側,寶兒注視久之。
帝謂世南曰:“昔傳飛燕可掌上舞,朕常謂儒生飾于文字,豈人能若是乎?及今得寶兒,方昭前事。
然多憨态。
今注目于卿。
卿才人,可便嘲之。
” 世南應诏為絕句曰:“學畫鴉黃半未成,垂肩亸袖太憨生。
緣憨卻得君王惜,長把花枝傍辇行。
” 上大悅,至汴,上禦龍舟,蕭妃乘鳳舸,錦帆彩纜,窮極侈靡。
舟前為舞台,台上垂蔽日簾。
簾即蒲擇國所進,以負山蚊睫紉蓮根絲,貫小珠,間睫編成,雖曉日激射,而光不能透。
每舟擇妍麗長白女子千人,執雕闆镂金楫,号為殿腳女。
一日,帝将登鳳舸,憑殿腳女吳绛仙肩。
喜其柔麗,不與群輩齒,愛之甚,久不移步。
绛仙善畫長蛾眉。
帝色不自禁,回辇召绛仙,将拜婕妤。
适值绛仙下嫁為玉工萬群妻,故不克諧。
帝寝興罷,擢為龍舟首楫,号曰崆峒夫人。
由是殿腳女争效為長蛾眉。
司宮吏日給螺子黛五斛,号為蛾綠。
螺子黛出波斯國,每顆直十金。
後征賦不足,雜以銅黛給之,獨绛仙得賜螺黛不絕。
帝每倚簾視绛仙,移時不去,顧内谒者雲:“古人言‘秀色若可餐。
’如绛仙,真可療饑矣。
” 因吟《持楫篇》賜之,曰:“舊曲歌桃葉,新妝豔落梅。
将身倚輕楫,知是渡江來。
” 诏殿腳女千輩唱之。
時越溪進耀光绫,绫紋突起,時有光彩。
越人乘樵風舟,泛于石帆山下,收野繭缲之。
缲絲女夜夢神人告之曰:“禹穴三千一開。
汝所得繭,即江淹文集中壁魚所化也。
絲織為裳,必有奇文。
” 織成果符所夢,故進之。
帝獨賜司花女洎绛仙,他姬莫預。
蕭妃恚妒不怿,由是二姬稍稍不得親幸。
帝常醉遊諸宮,偶戲宮婢羅羅者。
羅羅畏蕭妃,不敢迎帝,且辭以有程妃之疾,不可薦寝。
帝乃嘲之曰:“個人無賴是橫波,黛染隆顱族小蛾。
幸好留依伴成夢,不留侬住意如何?” 帝自達廣陵,宮中多效吳言,因有侬語也。
帝昏湎滋深,往往為妖祟所惑,嘗遊吳公宅雞台,恍惚間與陳後主相遇,尚喚帝為殿下。
後主載輕紗皂帻,青綽袖,長裾,綠錦純緣紫紋方平履。
舞女數十許,羅侍左右。
中一人迥美,帝屢目之。
後主雲:“殿下不識此人耶?即麗華也。
每憶桃葉山前乘戰艦與此子北渡。
爾時麗華最恨,方倚臨春閣試東郭紫毫筆,書小砑紅绡作答江令‘璧月’句。
詩詞未終,見韓擒虎躍青骢駒,擁萬甲直來沖人,都不存去就,便至今日。
” 俄以綠文測海蠡,酌紅粱新醞勸帝。
帝飲之甚歡,因請麗華舞《玉樹後庭花》。
麗華辭以抛擲歲久,自井中出來,腰肢依拒,無複往時姿态。
帝再三索之,乃徐起,終一曲。
後主問帝:“蕭妃何如此人?” 帝曰:“春蘭秋菊,各一時之秀也。
” 後主複詩十數篇,帝不記之,獨愛《小窗》詩及《寄侍兒碧玉》詩。
《小窗》雲:“午睡醒來晚,無人夢自驚。
夕陽如有意,偏傍小窗明。
” 《寄碧玉》雲:“離别腸猶斷,相思骨合銷。
愁雲若飛散,憑仗一相招。
” 麗華拜帝,求一章。
帝辭以不能。
麗華笑日:“嘗聞‘此處不留侬,會有留侬處。
’安可言不能?” 帝強為之操觚曰:“見面無多事,聞名亦許時。
坐來生百媚,實個好相知。
” 麗華捧詩,然不怿。
後主問帝:“龍舟之遊樂乎?始謂殿下緻治在堯舜之上,今日複此逸遊。
大抵人生各圖快樂,曩時何見罪之深耶?三十六封書,至今使人怏怏不悅。
” 帝忽悟,叱之雲:“何今日尚目我為殿下,複以往事訊我邪?” 随叱聲恍然不見。
帝幸月觀,煙景清朗。
中夜,獨與蕭妃起臨前軒。
簾掩不開,左右方寝。
帝憑妃肩,說東宮時事。
适有小黃門映薔薇叢調宮婢,衣帶為薔薇罥結,笑聲吃吃不止。
帝望見腰支纖弱,意為寶兒有私。
帝披單衣亟行擒之,乃宮婢雅娘也,回入寝殿,蕭妃诮笑不知止。
帝問曰:“往年私幸妥娘時,情态正如此。
此時雖有性命,不複惜矣。
後得月賓,被伊作意态不徹。
是時侬憐心,不減今日對蕭娘情态。
曾效劉孝綽為《雜憶》詩,常念與妃。
妃記之否?” 蕭妃承問,即念雲:“憶睡時,待來剛不來。
卸妝仍索伴,解珮更相催。
博山思結夢,沉水未成灰。
” 又雲:“憶起時,投籤初報曉。
被惹香黛殘,枕隐金钗袅。
笑動上林中,除卻司晨鳥。
” 帝聽之,咨嗟雲:“日月遄逝,今來已是幾年事矣。
” 妃因言:“聞說外方群盜不少,幸帝圖之。
” 帝曰:“侬家事,一切已托楊素了。
人生能幾何?縱有他變,侬終不失作長城公。
汝無言外事也!” 帝嘗幸昭明文選樓,車駕未至,先命宮娥數千人升樓迎侍。
微風東來,宮娥衣被風綽,直拍肩項。
帝睹之,色荒愈熾。
因此乃建迷樓,擇下俚稚女居之,使衣輕羅單裳,倚檻望之,勢若飛舉。
又爇名香于四隅,煙氣霏霏,常若朝霧未散,謂為神仙境不我多也。
樓上張四寶帳,帳各異名:一名散春愁,二曰碎忘歸,三曰夜酣香,四曰延秋月。
妝奁寝衣,帳各異制。
帝自達廣陵,沉湎失度,每睡,須搖頓四體,或歌吹齊鼓,方就一夢。
侍兒韓俊娥尤得帝意,每寝必召,命振聳支節,然後成寝,别賜名為“來夢兒”。
蕭妃嘗密訊俊娥曰:“帝常不舒,汝能安之,豈有他媚?” 俊娥畏威,進言:“妾從帝自都城來,見帝常在何妥車。
車行高下不等,女态自搖。
帝就搖怡悅。
妾今幸承皇後恩德,侍寝帳下,私效車中之态以安帝耳,非他媚也。
” 他日,蕭後誣罪去之,帝不能止。
暇日登迷樓,憶之,題東南柱二篇雲:“黯黯愁侵骨,綿綿病欲成。
須知潘嶽鬓,強半為多情。
” 又雲:“不信長相憶,絲從鬓裡生。
閑來倚樓立,相望幾含情。
” 殿腳女自至廣陵,悉命備月觀行宮,由是绛仙等亦不得親侍寝殿。
有郎将自瓜州宣事回,進合歡水果一器。
帝命小黃門以一雙馳騎賜绛仙,遇馬急搖解。
绛仙拜賜私恩,附紅箋小簡上進曰:“驿騎傳雙果,君王寵念深。
甯知辭帝裡,無複合歡心。
” 帝省章不悅,顧黃門曰:“绛仙如何?何來辭怨之深也?” 黃門懼,拜而言曰:“适走馬搖動,及月觀,果已離解,不複連理。
” 帝意不解,因言曰:“绛仙不獨貌可觀,詩意深切,乃女相如也。
亦何謝左貴嫔乎?” 帝于宮中嘗小會,為拆字令,取左右離合之意。
時杳娘侍側。
帝曰:“我取杳字為十八日。
” 杳娘複解羅字為四維。
帝顧蕭妃曰:“爾能拆朕字乎?不能當醉一杯。
” 妃徐曰:“移左畫居右,豈非淵字乎?” 時人望多歸唐公,帝聞之不怿,乃言:“吾不知此事,豈為非聖人耶?” 于是奸蠹起于内,盜賊生于外,值閣裴虔通,虎贲郎将司馬德勤等,引左右屯衛将軍宇文化及将謀亂,因請放官奴分直上下。
帝可奏,即宣诏雲:“門下!寒暑疊用,所以成歲功也。
日月代明,所以均勞逸也。
故士子有遊息之談,農夫有休勞之節。
咨爾髡衆,服役甚勤,執勞無怠。
埃溢于爪發,虮虱結于兜鍪。
朕甚憫之,俾爾休翻從便。
噫戲!無煩方朔滑稽之請,而從衛士遞上之文。
朕于侍從之間,可謂恩矣。
可依前件事!” 是有焚草之變。
——右《大業拾遺記》者,上元縣南朝故都,梁建瓦棺寺閣。
閣南隅有雙閣,閉之,忘記歲月。
會昌中,诏拆浮圖,因開之。
得荀筆千餘頭,中藏書一帙,雖皆随手靡潰,而文字可紀者,乃《隋書》遺藁也。
中有生白藤紙數幅,題為《南部煙花錄》,僧志徹得之。
及焚釋氏群經,僧人惜其香軸,争取紙尾拆去。
視軸,皆有魯郡文忠顔公名,題雲手寫。
是錄即前之荀筆,可不舉而知也。
志徹得錄前事,及取《隋書》校之,多隐文,特有符會,而事頗簡脫。
豈不以國初将相,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