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關燈
小
中
大
冥音錄
廬江尉李侃者,隴西人,家于洛之河南。
太和初,卒于官。
有外婦崔氏,本廣陵倡家。
生二女,既孤且幼,孀母撫之以道,近于成人。
因寓家廬江。
侃既死,雖侃之宗親,居顯要者,絕不相聞。
廬江之人,鹹哀其孤藐而能自強。
崔氏性酷嗜音,雖貧苦求活,常以弦歌自娛。
有女弟奴,風容不下,善鼓筝,為古今絕妙,知名于時。
年十七,末嫁而卒。
人多傷焉。
二女幼傳其藝。
長女适邑人丁玄夫,性識不甚聰慧。
幼時,每教其藝,小有所未至,其母辄加鞭箠,終莫究其妙。
每心念其姨,曰:“我,姨之甥也。
今乃死生殊途,恩愛久絕。
姨之生乃聰明,死何蔑然,而不能以力佑助,使我心開目明,粗及流輩哉?” 每至節朔,辄舉觞酹地,哀咽流涕。
如此者八歲。
母亦哀而憫焉。
開成五年四月三日,因夜寐,驚起号泣謂其母曰:“向者夢姨執手泣曰:‘我自辭人世,在陰司簿屬教坊,授曲于博士李元憑。
元憑屢薦我于憲宗皇帝。
帝召居宮。
一年,以我更直穆宗皇帝宮中,以筝導諸妃,出入一年。
上帝誅鄭注,天下大酺。
唐氏諸帝宮中互選妓樂,以進神堯太宗二宮。
我複得侍憲宗。
每一月之中,五日一直長秋殿。
餘日得肆遊觀,但不得出宮禁耳。
汝之情懇,我乃知也。
但無由得來。
近日襄陽公主以我為女思念頗至,得出入主第,私許我歸,成汝之願。
汝早圖之!陰中法嚴,帝或聞之,當獲大譴。
亦上累于主。
” 複與其母相持而泣。
翼日,乃灑掃一室,列虛筵,設酒果,仿佛如有所見。
因執筝就坐,閉目彈之,随指有得。
初,授人間之曲,十日不得一曲。
此一日獲十曲。
曲之名品,殆非生人之意。
聲調哀怨,幽幽然鸮啼鬼嘯,聞之者莫不歔欷。
曲有《迎君樂》正商調二十八疊,《槲林歎》分絲調四十四疊,《秦王賞金歌》小古調二十八疊,《廣陵散》正商調二十八疊,《行路難》正商調二十八疊,《上江虹》正商調二十八疊,《晉城仙》小石調二十八疊,《絲竹賞金歌》小石調二十八疊,《紅窗影》雙柱調四十疊。
十曲畢,慘然謂女曰:“此皆宮闱中新翻曲,帝尤所愛重。
《槲林歎》《紅窗影》等,每宴飲,即飛球舞盞,為佐酒長夜之歡。
穆宗敕修文舍人元稹撰,其詞數十首,甚美。
宴酣,令宮人遞歌之。
帝親執玉如意,擊節而和之。
帝秘其調極切,恐為諸國所得,故不敢洩。
歲攝提,地府當有大變,得以流傳人世。
幽明路異,人鬼道殊,今者人事相接,亦萬代一時,非偶然也。
會以吾之十曲,獻陽地天子,不可使無聞于明代。
” 于是縣白州,州白府。
刺史崔壽親召試之。
則絲桐之音,可聽。
其差琴調不類秦聲。
乃以衆樂合之,則宮商調殊不同矣。
母令小女再拜求傳十曲,亦備得之。
至暮,訣去。
數日複來,曰:“聞揚州連帥欲取汝。
恐有謬誤,汝可一一彈之。
” 又留一曲曰《思歸樂》。
無何,州府果令送至揚州,一無差錯。
廉使故相李德裕議表其事。
女尋卒。
東陽夜怪錄 前進士王洙,字學源,其先琅琊人。
元和十三年春擢第。
嘗居鄒魯同名山習業。
洙自雲,前四年時,因随籍入貢,暮次荥陽逆旅。
值彭城客秀才成自虛者,以家事不得就舉,言旋故裡。
遇洙,因話辛勤往複之意。
自虛字緻本,語及人間目睹之異。
是歲,自虛十有一月八日東還乃元和八年也。
翼日,到渭南縣,方屬陰曀,不知時之早晚。
縣宰黎謂留飲數巡。
自虛恃所乘壯,乃命僮仆辎重,悉令先于赤水店俟宿,聊踟蹰焉。
東出縣郭門,則陰風刮地,飛雪霧天,行未數裡,迨将昏黑。
自虛僮仆,既悉令前去。
道上又行人已絕,無可問程。
至是不知所屆矣。
路出東陽驿南,尋赤水谷口道。
去驿不三四裡,有下塢。
林月依微,略辨佛廟,自虛啟扉,投身突入。
雪勢愈甚。
自虛竊意佛宇之居,有住僧,将求委焉,則策馬入。
其後才認北橫數間空屋,寂無燈燭。
久之傾聽,微似有喘息聲。
遂系馬于西面柱,連問:“院主和尚,今夜慈悲相救。
” 徐聞人應:“老病僧智高在此。
适僮仆已出使村中教化,無從以緻火燭。
雪若是,複當深夜,客何為者?自何而來?四絕親鄰,何以取濟?今夕脫不惡其病穢,且此相就,則免暴露。
兼撒所藉刍藁分用,委質可矣。
” 自虛他計既窮,聞此内亦頗喜。
乃問:“高公生緣何鄉?何故栖此?又俗雲何?既接恩容,當還審其出處。
” 曰:“貧道俗姓安以本身肉鞍之故也,生在碛西。
本因舍力,随緣來詣中國。
到此未幾,房院疏蕪。
秀才卒降,無以供待,不垂見怪為幸。
” 自虛如此問答,頗忘前倦。
乃謂高公曰:“方知探寶化成如來,非妄立喻。
今高公是我導師矣。
高公本宗,固有如是降伏其心之教。
” 俄則沓沓然若數人聯步而至者。
遂聞雲:“極好雪。
師丈在否?” 高公未應間,聞一人雲:“曹長先行。
” 或曰:“朱八丈合先行。
” 又聞人曰:“路甚寬,曹長不合苦讓,偕行可也。
” 自虛竊謂人多,私心益壯。
有頃,即似悉造座隅矣。
内謂一人曰:“師丈,此有宿客乎?” 高公對曰:“适有客來詣宿耳。
” 自虛昏昏然,莫審其形質。
唯最前一人俯檐映雪,仿佛若見着皂裘者,背及肋有搭白補處。
其人先發問自虛雲:“客何故瑀瑀丘主反然犯雪昏夜至此?” 自虛則具以實告。
其人因請自虛姓名。
對曰:“進士成自虛。
” 自虛亦從而語曰:“暗中不可悉揖清揚,他日無以為子孫之舊。
請各稱其官及名氏。
” 便聞一人雲:“前河陰轉運巡官試左骁衛胄曹參軍盧倚馬。
” 次一人雲:“桃林客副輕車将軍朱中正。
” 次一人曰:“去文,姓敬。
” 次一人曰:“銳金,姓奚。
” 此時則似周坐矣。
初,因成公應舉,倚馬旁及論文。
倚馬曰:“某兒童時,即聞人詠師丈《聚雪為山》詩,今猶記得。
今夜景象宛在目中。
師丈,有之乎?” 高公曰:“其詞謂何?試言之。
” 倚馬曰:“所記雲:誰家掃雪滿庭前,萬壑千峰
太和初,卒于官。
有外婦崔氏,本廣陵倡家。
生二女,既孤且幼,孀母撫之以道,近于成人。
因寓家廬江。
侃既死,雖侃之宗親,居顯要者,絕不相聞。
廬江之人,鹹哀其孤藐而能自強。
崔氏性酷嗜音,雖貧苦求活,常以弦歌自娛。
有女弟奴,風容不下,善鼓筝,為古今絕妙,知名于時。
年十七,末嫁而卒。
人多傷焉。
二女幼傳其藝。
長女适邑人丁玄夫,性識不甚聰慧。
幼時,每教其藝,小有所未至,其母辄加鞭箠,終莫究其妙。
每心念其姨,曰:“我,姨之甥也。
今乃死生殊途,恩愛久絕。
姨之生乃聰明,死何蔑然,而不能以力佑助,使我心開目明,粗及流輩哉?” 每至節朔,辄舉觞酹地,哀咽流涕。
如此者八歲。
母亦哀而憫焉。
開成五年四月三日,因夜寐,驚起号泣謂其母曰:“向者夢姨執手泣曰:‘我自辭人世,在陰司簿屬教坊,授曲于博士李元憑。
元憑屢薦我于憲宗皇帝。
帝召居宮。
一年,以我更直穆宗皇帝宮中,以筝導諸妃,出入一年。
上帝誅鄭注,天下大酺。
唐氏諸帝宮中互選妓樂,以進神堯太宗二宮。
我複得侍憲宗。
每一月之中,五日一直長秋殿。
餘日得肆遊觀,但不得出宮禁耳。
汝之情懇,我乃知也。
但無由得來。
近日襄陽公主以我為女思念頗至,得出入主第,私許我歸,成汝之願。
汝早圖之!陰中法嚴,帝或聞之,當獲大譴。
亦上累于主。
” 複與其母相持而泣。
翼日,乃灑掃一室,列虛筵,設酒果,仿佛如有所見。
因執筝就坐,閉目彈之,随指有得。
初,授人間之曲,十日不得一曲。
此一日獲十曲。
曲之名品,殆非生人之意。
聲調哀怨,幽幽然鸮啼鬼嘯,聞之者莫不歔欷。
曲有《迎君樂》正商調二十八疊,《槲林歎》分絲調四十四疊,《秦王賞金歌》小古調二十八疊,《廣陵散》正商調二十八疊,《行路難》正商調二十八疊,《上江虹》正商調二十八疊,《晉城仙》小石調二十八疊,《絲竹賞金歌》小石調二十八疊,《紅窗影》雙柱調四十疊。
十曲畢,慘然謂女曰:“此皆宮闱中新翻曲,帝尤所愛重。
《槲林歎》《紅窗影》等,每宴飲,即飛球舞盞,為佐酒長夜之歡。
穆宗敕修文舍人元稹撰,其詞數十首,甚美。
宴酣,令宮人遞歌之。
帝親執玉如意,擊節而和之。
帝秘其調極切,恐為諸國所得,故不敢洩。
歲攝提,地府當有大變,得以流傳人世。
幽明路異,人鬼道殊,今者人事相接,亦萬代一時,非偶然也。
會以吾之十曲,獻陽地天子,不可使無聞于明代。
” 于是縣白州,州白府。
刺史崔壽親召試之。
則絲桐之音,可聽。
其差琴調不類秦聲。
乃以衆樂合之,則宮商調殊不同矣。
母令小女再拜求傳十曲,亦備得之。
至暮,訣去。
數日複來,曰:“聞揚州連帥欲取汝。
恐有謬誤,汝可一一彈之。
” 又留一曲曰《思歸樂》。
無何,州府果令送至揚州,一無差錯。
廉使故相李德裕議表其事。
女尋卒。
東陽夜怪錄 前進士王洙,字學源,其先琅琊人。
元和十三年春擢第。
嘗居鄒魯同名山習業。
洙自雲,前四年時,因随籍入貢,暮次荥陽逆旅。
值彭城客秀才成自虛者,以家事不得就舉,言旋故裡。
遇洙,因話辛勤往複之意。
自虛字緻本,語及人間目睹之異。
是歲,自虛十有一月八日東還乃元和八年也。
翼日,到渭南縣,方屬陰曀,不知時之早晚。
縣宰黎謂留飲數巡。
自虛恃所乘壯,乃命僮仆辎重,悉令先于赤水店俟宿,聊踟蹰焉。
東出縣郭門,則陰風刮地,飛雪霧天,行未數裡,迨将昏黑。
自虛僮仆,既悉令前去。
道上又行人已絕,無可問程。
至是不知所屆矣。
路出東陽驿南,尋赤水谷口道。
去驿不三四裡,有下塢。
林月依微,略辨佛廟,自虛啟扉,投身突入。
雪勢愈甚。
自虛竊意佛宇之居,有住僧,将求委焉,則策馬入。
其後才認北橫數間空屋,寂無燈燭。
久之傾聽,微似有喘息聲。
遂系馬于西面柱,連問:“院主和尚,今夜慈悲相救。
” 徐聞人應:“老病僧智高在此。
适僮仆已出使村中教化,無從以緻火燭。
雪若是,複當深夜,客何為者?自何而來?四絕親鄰,何以取濟?今夕脫不惡其病穢,且此相就,則免暴露。
兼撒所藉刍藁分用,委質可矣。
” 自虛他計既窮,聞此内亦頗喜。
乃問:“高公生緣何鄉?何故栖此?又俗雲何?既接恩容,當還審其出處。
” 曰:“貧道俗姓安以本身肉鞍之故也,生在碛西。
本因舍力,随緣來詣中國。
到此未幾,房院疏蕪。
秀才卒降,無以供待,不垂見怪為幸。
” 自虛如此問答,頗忘前倦。
乃謂高公曰:“方知探寶化成如來,非妄立喻。
今高公是我導師矣。
高公本宗,固有如是降伏其心之教。
” 俄則沓沓然若數人聯步而至者。
遂聞雲:“極好雪。
師丈在否?” 高公未應間,聞一人雲:“曹長先行。
” 或曰:“朱八丈合先行。
” 又聞人曰:“路甚寬,曹長不合苦讓,偕行可也。
” 自虛竊謂人多,私心益壯。
有頃,即似悉造座隅矣。
内謂一人曰:“師丈,此有宿客乎?” 高公對曰:“适有客來詣宿耳。
” 自虛昏昏然,莫審其形質。
唯最前一人俯檐映雪,仿佛若見着皂裘者,背及肋有搭白補處。
其人先發問自虛雲:“客何故瑀瑀丘主反然犯雪昏夜至此?” 自虛則具以實告。
其人因請自虛姓名。
對曰:“進士成自虛。
” 自虛亦從而語曰:“暗中不可悉揖清揚,他日無以為子孫之舊。
請各稱其官及名氏。
” 便聞一人雲:“前河陰轉運巡官試左骁衛胄曹參軍盧倚馬。
” 次一人雲:“桃林客副輕車将軍朱中正。
” 次一人曰:“去文,姓敬。
” 次一人曰:“銳金,姓奚。
” 此時則似周坐矣。
初,因成公應舉,倚馬旁及論文。
倚馬曰:“某兒童時,即聞人詠師丈《聚雪為山》詩,今猶記得。
今夜景象宛在目中。
師丈,有之乎?” 高公曰:“其詞謂何?試言之。
” 倚馬曰:“所記雲:誰家掃雪滿庭前,萬壑千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