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關燈
小
中
大
在一拳。
吾心不覺侵衣冷,曾向此中居幾年。
” 自虛茫然如失,口呿眸眙,尤所不測。
高公乃曰:“雪山是吾家山。
往年偶見小兒聚雪,屹有峰巒山狀,西望故國,怅然因作是詩。
曹長大聰明,如何記得。
貧道舊時惡句,不因曹長誠念在口,實亦遺忘。
” 倚馬曰:“師丈騁逸步于遐荒,脫塵機機當為羁于維絷,巍巍道德,可謂首出侪流。
如小子之徒,望塵奔走,曷曷當為褐,用毛色而譏之敢窺其高遠哉!倚馬今春以公事到城,受性頑鈍,阙下柱玉,煎迫不堪。
旦夕羁羁當為饑旅,雖勤勞夙夜,料入況微,負荷非輕,常懼刑責。
近蒙本院轉一虛銜謂空驅作替驢,意在苦求脫免。
昨晚出長樂城下宿,自悲塵中勞役,慨然有山鹿野麋之志。
因寄同侶,成兩篇惡詩。
對諸作者,辄欲口占,去就未敢。
” 自虛曰:“今夕何夕,得聞佳句。
” 倚馬又謙曰:“不揆荒淺。
況師丈文宗在此,敢呈醜拙邪?” 自虛苦請曰:“願聞,願聞!” 倚馬因朗吟其詩曰:“長安城東洛陽道,車輪不息塵浩浩。
争利貪前競着鞭,相逢盡是塵中老。
其一日晚長川不計程,離群獨步不能鳴。
賴有青青河畔草,春來猶得慰慰當作喂羁羁當作饑情。
” 合座鹹曰:“大高作!” 倚馬謙曰:“拙惡拙惡!” 中正謂高公曰:“比聞朔漠之士,吟諷師丈佳句絕多。
今此是颍川,況側聆盧曹長所念,開洗昏鄙,意爽神清。
新制的多,滿座渴詠。
豈不能見示三兩首,以沃群矚。
” 高公請俟他日。
中正又曰:“眷彼名公悉至,何惜兔園。
雅論高談,抑一時之盛事。
今去市肆苦遠,夜艾興餘,杯觞固不可求,炮炙無由而緻。
賓主禮阙,慚恧空多。
吾輩方以觀心朵頤,謂龁草之性與師丈同,而諸公通宵無以充腹,赧然何補。
” 高公曰:“吾聞嘉話可以忘乎饑渴。
秪如八郎,力濟生人,動循軌轍,攻城犒士,為己所長。
但以十二因緣,皆從觞起。
茫茫苦海,煩惱随生。
何地而可見菩提提當為蹄,保門而得離火宅亦用事譏之?” 中正對曰:“以愚所謂:覆轍相尋,輪回惡道,先後報應,事甚分明。
引領修行,義歸于此。
” 高公大笑,乃曰:“釋氏尚其清淨,道成則為正覺覺當為角。
覺則佛也。
如八郎向來之談,深得之矣。
” 倚馬大笑。
自虛又曰:“适來朱将軍再三有請和尚新制。
在小生下情,實願觀寶。
和尚豈以自虛遠客,非我法中而見鄙之乎?且和尚器識非凡,岸谷深峻,必當格韻才思,貫絕一時,妍妙清新,擺落俗态。
豈終秘咳唾之餘思,不吟一兩篇以開耳目乎?” 高公曰:“深荷秀才苦請,事則難于固違。
況老僧殘疾衰赢,習讀久廢,章句之道,本非所長。
卻是朱八無端挑抉吾短。
然于病中,偶有兩篇自述,匠石能聽之乎?” 曰:“願聞。
” 其詩曰:“擁褐藏名無定蹤,流沙千裡度衰容。
傳得南宗民計後,此身應便老雙峰。
為有閻浮珍重因,遠離西國越鹹秦。
自從無力休行道,且作頭陀不系身。
” 又聞滿座稱好聲,移時不定。
去文忽于座内雲:“昔王猷訪戴安道于山陰,雪夜皎然,及門而返。
遂傳‘何必見戴’之論。
當時皆重逸興。
今成君可謂以文會友,下視袁安蔣诩。
吾少年時頗負隽氣,性好鷹鹯。
曾于此時,畋遊馳騁。
吾故林在長安之巽維,禦宿川之東疇此處地名苟家觜也。
詠雪有獻曹州房一篇,不覺詩狂所攻,辄污泥高鑒耳。
” 因吟詩曰:“愛此飄颻六出公,輕瓊洽絮舞長空。
當時正逐秦丞相,騰踯川原喜北風。
獻詩訖,曹州房頗甚賞仆此詩,因難雲:‘呼雪為公,得無檢束乎?’餘遂征古人尚有呼竹為君,後賢以為名論,用以證之。
曹州房結舌莫知所對。
然曹州房素非知詩者。
烏大嘗謂吾曰:‘難得臭味同。
’斯言不妄。
今涉彼遠官,參東州軍事,義見《古今注》,相去數千。
苗十以五五之數故第十氣候啞吒,憑恃群親,索人承事。
魯無君子者,斯焉取諸!” 銳金曰:“安敢當。
不見苗生幾日?” 曰:“涉旬矣。
” “然則苗子何在?” 去文曰:“亦應非遠。
知吾輩會于此,計合解來。
” 居無幾,苗生遽至。
去文僞為喜意,拊背曰:“适我願兮!” 去文遂引苗生與自虛相揖。
自虛先稱名氏。
苗生曰:“介立姓苗。
” 賓主相谕之詞,頗甚稠沓。
銳金居其側,曰:“此時則苦吟之矣。
諸公皆由老奚詩病又發,如何如何?” 自虛曰:“向者承奚生眷與之分非淺,何為尚吝瑰寶,大失所望。
” 銳金退而逡巡曰:“敢不贻廣席一噱乎?” 辄念三篇近詩雲:“舞鏡争鸾采,臨場定鹘拳。
正思仙仗日,翹首仰樓前。
養鬥形如木,迎春質似泥。
信如風雨在,何憚迹卑栖。
為脫田文難,常懷紀渭恩。
欲知疏野态,霜曉叫荒村。
” 銳金吟訖,暗中亦大聞稱賞聲。
高公曰:“諸賢勿以武士,見待朱将軍。
此公甚精名理,又善屬文。
而乃猶無所言。
皮裡臧否吾輩,抑将不可。
況成君遠客,一夕之聚,空門所謂多生有緣,宿鳥同樹者也。
得不因此留異時之談端哉!” 中正起曰:“師丈此言,乃與中正樹荊棘耳。
苟衆情疑阻,敢不唯命是聽。
然慮探手作事,自贻伊戚,如何?” 高公曰:“請諸賢靜聽。
” 中正詩曰:“亂魯負虛名,遊秦感甯生。
候驚丞相喘,用識葛盧鳴。
黍稷茲農興,軒車乏道情。
近來筋力退,一志在歸耕。
” 高公歎曰:“朱八文華若此,未離散秩。
引駕者又何人哉!屈甚,屈甚!” 倚馬曰:“扶風二兄偶有所系,意屬自虛所乘,吾家龜茲,蒼文斃甚,樂喧厭靜,好事揮霍,興在結束,勇于前驅。
謂般輕貨首隊頭驢。
此會不至,恨可知也。
” 去文謂介立曰:“胃家兄弟,居處匪遙,莫往莫來,安用尚志。
《詩》雲‘朋友攸攝,’而使尚有遐心。
必須折簡見招,鄙意頗成其美。
” 介立曰:“某本欲訪胃大去,方以論文興酣,不覺遲遲耳。
敬君命予。
今且請諸公不起
吾心不覺侵衣冷,曾向此中居幾年。
” 自虛茫然如失,口呿眸眙,尤所不測。
高公乃曰:“雪山是吾家山。
往年偶見小兒聚雪,屹有峰巒山狀,西望故國,怅然因作是詩。
曹長大聰明,如何記得。
貧道舊時惡句,不因曹長誠念在口,實亦遺忘。
” 倚馬曰:“師丈騁逸步于遐荒,脫塵機機當為羁于維絷,巍巍道德,可謂首出侪流。
如小子之徒,望塵奔走,曷曷當為褐,用毛色而譏之敢窺其高遠哉!倚馬今春以公事到城,受性頑鈍,阙下柱玉,煎迫不堪。
旦夕羁羁當為饑旅,雖勤勞夙夜,料入況微,負荷非輕,常懼刑責。
近蒙本院轉一虛銜謂空驅作替驢,意在苦求脫免。
昨晚出長樂城下宿,自悲塵中勞役,慨然有山鹿野麋之志。
因寄同侶,成兩篇惡詩。
對諸作者,辄欲口占,去就未敢。
” 自虛曰:“今夕何夕,得聞佳句。
” 倚馬又謙曰:“不揆荒淺。
況師丈文宗在此,敢呈醜拙邪?” 自虛苦請曰:“願聞,願聞!” 倚馬因朗吟其詩曰:“長安城東洛陽道,車輪不息塵浩浩。
争利貪前競着鞭,相逢盡是塵中老。
其一日晚長川不計程,離群獨步不能鳴。
賴有青青河畔草,春來猶得慰慰當作喂羁羁當作饑情。
” 合座鹹曰:“大高作!” 倚馬謙曰:“拙惡拙惡!” 中正謂高公曰:“比聞朔漠之士,吟諷師丈佳句絕多。
今此是颍川,況側聆盧曹長所念,開洗昏鄙,意爽神清。
新制的多,滿座渴詠。
豈不能見示三兩首,以沃群矚。
” 高公請俟他日。
中正又曰:“眷彼名公悉至,何惜兔園。
雅論高談,抑一時之盛事。
今去市肆苦遠,夜艾興餘,杯觞固不可求,炮炙無由而緻。
賓主禮阙,慚恧空多。
吾輩方以觀心朵頤,謂龁草之性與師丈同,而諸公通宵無以充腹,赧然何補。
” 高公曰:“吾聞嘉話可以忘乎饑渴。
秪如八郎,力濟生人,動循軌轍,攻城犒士,為己所長。
但以十二因緣,皆從觞起。
茫茫苦海,煩惱随生。
何地而可見菩提提當為蹄,保門而得離火宅亦用事譏之?” 中正對曰:“以愚所謂:覆轍相尋,輪回惡道,先後報應,事甚分明。
引領修行,義歸于此。
” 高公大笑,乃曰:“釋氏尚其清淨,道成則為正覺覺當為角。
覺則佛也。
如八郎向來之談,深得之矣。
” 倚馬大笑。
自虛又曰:“适來朱将軍再三有請和尚新制。
在小生下情,實願觀寶。
和尚豈以自虛遠客,非我法中而見鄙之乎?且和尚器識非凡,岸谷深峻,必當格韻才思,貫絕一時,妍妙清新,擺落俗态。
豈終秘咳唾之餘思,不吟一兩篇以開耳目乎?” 高公曰:“深荷秀才苦請,事則難于固違。
況老僧殘疾衰赢,習讀久廢,章句之道,本非所長。
卻是朱八無端挑抉吾短。
然于病中,偶有兩篇自述,匠石能聽之乎?” 曰:“願聞。
” 其詩曰:“擁褐藏名無定蹤,流沙千裡度衰容。
傳得南宗民計後,此身應便老雙峰。
為有閻浮珍重因,遠離西國越鹹秦。
自從無力休行道,且作頭陀不系身。
” 又聞滿座稱好聲,移時不定。
去文忽于座内雲:“昔王猷訪戴安道于山陰,雪夜皎然,及門而返。
遂傳‘何必見戴’之論。
當時皆重逸興。
今成君可謂以文會友,下視袁安蔣诩。
吾少年時頗負隽氣,性好鷹鹯。
曾于此時,畋遊馳騁。
吾故林在長安之巽維,禦宿川之東疇此處地名苟家觜也。
詠雪有獻曹州房一篇,不覺詩狂所攻,辄污泥高鑒耳。
” 因吟詩曰:“愛此飄颻六出公,輕瓊洽絮舞長空。
當時正逐秦丞相,騰踯川原喜北風。
獻詩訖,曹州房頗甚賞仆此詩,因難雲:‘呼雪為公,得無檢束乎?’餘遂征古人尚有呼竹為君,後賢以為名論,用以證之。
曹州房結舌莫知所對。
然曹州房素非知詩者。
烏大嘗謂吾曰:‘難得臭味同。
’斯言不妄。
今涉彼遠官,參東州軍事,義見《古今注》,相去數千。
苗十以五五之數故第十氣候啞吒,憑恃群親,索人承事。
魯無君子者,斯焉取諸!” 銳金曰:“安敢當。
不見苗生幾日?” 曰:“涉旬矣。
” “然則苗子何在?” 去文曰:“亦應非遠。
知吾輩會于此,計合解來。
” 居無幾,苗生遽至。
去文僞為喜意,拊背曰:“适我願兮!” 去文遂引苗生與自虛相揖。
自虛先稱名氏。
苗生曰:“介立姓苗。
” 賓主相谕之詞,頗甚稠沓。
銳金居其側,曰:“此時則苦吟之矣。
諸公皆由老奚詩病又發,如何如何?” 自虛曰:“向者承奚生眷與之分非淺,何為尚吝瑰寶,大失所望。
” 銳金退而逡巡曰:“敢不贻廣席一噱乎?” 辄念三篇近詩雲:“舞鏡争鸾采,臨場定鹘拳。
正思仙仗日,翹首仰樓前。
養鬥形如木,迎春質似泥。
信如風雨在,何憚迹卑栖。
為脫田文難,常懷紀渭恩。
欲知疏野态,霜曉叫荒村。
” 銳金吟訖,暗中亦大聞稱賞聲。
高公曰:“諸賢勿以武士,見待朱将軍。
此公甚精名理,又善屬文。
而乃猶無所言。
皮裡臧否吾輩,抑将不可。
況成君遠客,一夕之聚,空門所謂多生有緣,宿鳥同樹者也。
得不因此留異時之談端哉!” 中正起曰:“師丈此言,乃與中正樹荊棘耳。
苟衆情疑阻,敢不唯命是聽。
然慮探手作事,自贻伊戚,如何?” 高公曰:“請諸賢靜聽。
” 中正詩曰:“亂魯負虛名,遊秦感甯生。
候驚丞相喘,用識葛盧鳴。
黍稷茲農興,軒車乏道情。
近來筋力退,一志在歸耕。
” 高公歎曰:“朱八文華若此,未離散秩。
引駕者又何人哉!屈甚,屈甚!” 倚馬曰:“扶風二兄偶有所系,意屬自虛所乘,吾家龜茲,蒼文斃甚,樂喧厭靜,好事揮霍,興在結束,勇于前驅。
謂般輕貨首隊頭驢。
此會不至,恨可知也。
” 去文謂介立曰:“胃家兄弟,居處匪遙,莫往莫來,安用尚志。
《詩》雲‘朋友攸攝,’而使尚有遐心。
必須折簡見招,鄙意頗成其美。
” 介立曰:“某本欲訪胃大去,方以論文興酣,不覺遲遲耳。
敬君命予。
今且請諸公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