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關燈
小
中
大
之曰:‘子何獨樂之多也?’叟曰:“吾有三樂,子知之乎?’‘何也?’叟曰:‘人生難遇太平世。
吾今不見兵革,此一樂也。
人生難得支體全完。
吾今不殘疾,此二樂也。
人生難得老壽。
吾今年八十矣,此三樂也。
’其人歎賞而去。
陛下享天下之富貴,聖貌軒逸,章龍姿鳳,而不自愛重,其思慮固出于野叟之外。
臣蕞爾微軀,難圖報效,罔知忌諱,上逆天顔。
” 因俯伏泣涕。
帝乃命引起。
翌日,召義語之曰:“朕昨夜思汝言,極有深理。
汝真愛我者也。
” 乃命義後宮擇一靜室,而帝居其中,宮女皆不得入。
居二日,帝忿然而出曰:“安能悒悒居此乎?若此,雖壽千萬歲,将安用也。
” 乃複入迷樓。
宮女無數,後宮不得進禦者亦極衆。
後宮女侯夫人有美色,一日,自經于棟下。
臂懸錦囊,中有文。
左右取以進帝,乃詩也。
《自感》三首雲: “庭絕玉辇迹,芳草漸成科。
隐隐聞箫鼓,君恩何處多?” “欲泣不成淚,悲來翻強歌。
庭花方爛漫,無計奈春何。
” “春陰正無際,獨步意如何?不及閑花柳,翻承雨露多。
” 《看梅》二首雲: “砌雪無消日,卷簾時自颦。
庭梅對我有憐意,先露枝頭一點春。
” “香清寒豔好,誰識是天真。
玉梅謝後陽和至,散與群芳自在春。
” 《妝成》雲: “妝成多自惜,夢好卻成悲。
不及楊花意,春來到處飛。
” 《遣意》雲: “秘洞扃仙卉,雕窗鎖玉人。
毛君真可戮,不肯寫昭君。
” 《自傷》雲: “初入承明日,深深報未央。
長門七八載,無複見君王。
春寒人骨清,獨卧愁空房, 飒履步庭下,幽懷空感傷。
平日新愛惜,自待聊非常。
色美反成棄,命薄何可量? 君恩實疏遠,妾意徒彷徨。
家豈無骨肉,偏親老北堂。
此身無羽翼,何計出高牆? 性命誠所重,棄割良可傷。
懸帛朱棟上,肝腸如沸湯。
引頸又自惜,有若絲牽腸。
毅然就死地,從此歸冥鄉!” 帝見其詩,反覆傷感。
帝往視其屍,曰:“此已死,顔色猶美如桃李。
” 乃急召中使許廷輔曰:“朕向遣汝入後宮擇女入迷樓,何故獨棄此人也?” 乃令廷輔就獄,賜自盡,厚禮葬侯夫人。
帝日誦詩,酷好其文,乃令樂府歌之。
帝又于後宮親擇女百人入迷樓。
大業八年,方士□千進大丹,帝服之,蕩思愈不可制,日夕禦女數十人。
入夏,帝煩躁,日引飲數百杯,而渴不止。
醫丞莫君錫上奏曰:“帝心脈煩盛,真元太虛,多引飲,即大疾生焉。
” 因進劑治之。
仍乞置冰盤于前,俾帝日夕朝望之,亦治煩躁之一術也。
自茲諸院美人各市冰以為盤,望行幸,京師冰為之踴貴,藏冰之家,皆獲千金。
大業九年,帝将再幸江都。
有迷樓宮人靜夜抗歌雲:“河南楊柳謝,河北李花榮。
楊花飛去去何處?李花結果自然成。
” 帝聞其歌,披衣起聽,召宮女問之雲:“孰使汝歌也?汝自歌之耶?” 宮女曰:“臣有弟,民間得此歌,曰‘道途兒童多唱此歌。
’” 帝默然久之,曰:“天啟之也,人啟之也!” 帝因索酒,自歌雲:“宮木陰濃燕子飛,興衰自古漫成悲。
它日迷樓更好景,宮中吐豔變紅輝。
” 歌竟,不勝其悲。
近侍奏“無故而悲,又歌,臣皆不曉。
” 帝曰:“休問。
它日自知也。
” 後帝幸江都。
唐帝提兵号令入京,見迷樓,大驚曰:“此皆民膏血所為也!” 乃命焚之。
經月火不滅,前謠前詩皆見矣。
方知世代興亡,非偶然也。
開河記 睢陽有王氣出,占天耿純臣奏後五百年當有天子興。
炀帝已昏淫,不以為信。
時遊木蘭庭,命袁寶兒歌《柳枝詞》。
因觀殿壁上有《廣陵圖》,帝瞪目視之,移時不能舉步。
時蕭後在側,謂帝曰:“知他是甚圖畫,何消皇帝如此挂意。
” 帝曰:“朕不愛此畫,隻為思舊遊之處。
” 于是帝以左手憑後肩,右手指圖上山水及人煙村落寺宇,曆曆皆如目前。
謂後曰:“朕為陳王時,守鎮廣陵,旦夕遊賞。
當此之時,以雲煙為美景,視榮貴若深冤。
豈期久有臨軒,萬機在務,使不得豁于懷抱也。
” 言訖,聖容慘然。
後曰:“帝意欲在廣陵,何如一幸?” 帝聞,心中豁然。
翌日與大臣議,欲泛巨舟自洛入河,自河達海入淮,方至廣陵。
群臣皆言似此程途,不啻萬裡,又孟津水緊,滄海波深,若泛巨舟,事有不測。
時有谏議大夫蕭懷靜乃蕭後弟奏曰:“臣聞秦始皇時,金陵有王氣,始皇使人鑿斷砥柱,王氣遂絕。
今睢陽有王氣,又陛下意在東南,欲泛孟津,又慮危險。
況大梁西北有故河道,乃是秦将王離畎水灌大梁之處,欲乞陛下廣集兵夫,于大梁起首開掘,西自河陰,引孟津水入,東至淮口,放孟津水出。
此間地不過千裡,況于睢陽境内過,一則路達廣陵,二則鑿穿王氣。
” 帝聞奏大喜,群臣皆默。
帝乃出敕,朝堂如有谏朕不開河者,斬之。
诏以征北大總管麻叔謀為開河都護,以蕩寇将軍李淵為副使。
淵稱疾不赴,即以左屯衛将軍令狐辛達代李淵為開渠副使都督。
自大梁起首,于樂台之北建修渠新所署,命之為卞渠古隻有此卞字,開封城乃卞邑,因名其府署為卞渠上源傳舍也。
傳舍,驿名。
因卞渠此處起首,故号卞渠上源也。
诏發天下丁夫,男年十五已上者至,如有隐匿者斬三族。
帝以河水經于卞,乃賜卞字加水。
丁夫計三百六十萬人。
乃更五家出一人,或老,或少,或婦人等供饋飲食。
又令少年骁卒五萬人,各執杖為督工夫,如節級隊長之類,共五百四十三萬餘人。
叔謀乃令三分中取一分人,自上源而西至河陰,通連古河道乃王離浸城處,迄逦趨愁思台而至北去。
又令二分丁夫,自上源驿而東去。
其年乃隋大業五年,八月上旬建功。
畚锸既集,東西橫布數千裡。
才開斷未及丈餘,得古堂室,可數間,瑩然肅淨。
漆燈晶煌,照耀如晝。
四壁皆有彩畫花竹龍鬼之像,中有棺樞,如豪家之葬。
其促工吏聞于叔謀。
命啟棺,一人容貌如生,肌膚潔白如玉而肥。
其發自頭而出,覆其面,過腹胸下裹其足,倒生而上,及其背下而方止。
搜得一石銘,上有字如蒼颉鳥迹之篆。
乃召夫中有識者免其役。
有一下邳民,讀曰:“我是大金仙,死來一千年。
數滿一千年,背下有流泉。
得逢麻叔謀,葬我在高原。
發長至泥丸,更候一千年,方登兜率天。
” 叔謀乃自備棺榇,葬于城西隅之地今大佛寺是也。
次開掘陳留。
帝遣使持禦署玉祝,并白璧一雙,具少牢之奠,祭于留侯廟以假道。
祭訖,忽有大風,出于殿内窗牖間,吹铄人面。
使者退。
自陳留果開掘東去,往來負擔拖鍬者,風馳電激。
遠近之人,蹂踐如蜂屯蟻聚。
數日,達雍邱。
時有一夫,乃中牟人,偶患伛偻之疾,不能前進,堕于隊後,伶仃而行。
是夜月色澄靜,聞呵殿聲甚嚴。
夫鞠躬俟道左,良久,見清道繼至,儀衛莫述。
一貴人戴侯冠,衣王者衣,乘白馬。
命左右呼夫至前,謂曰:“與吾言你十二郎,還白璧一雙。
爾當賓于天炀帝有天下十二年。
” 言畢,取璧以授。
夫跪受訖,欲再拜,貴人躍馬西去。
屆雍邱,以獻于麻都護,熟視,乃帝獻留侯物也。
诘其夫,夫具道。
叔謀性貪,乃匿璧。
又不曉其言,盧夫洩于外,乃斬以滅口。
然後于雍邱起工。
至大林,林中有小祠廟。
叔謀訪問村叟。
曰:“古老相傳,呼為隐士墓,其神甚靈。
” 叔謀不以為信,将茔域發掘。
數尺,忽鑿一竅嵌空,群夫下窺,有燈火熒熒。
無人敢入者。
乃指使将官武平郎将狄去邪者,請入探之。
叔謀喜曰:“真荊聶之輩也。
” 命系去邪腰,下釣,約數十丈,方及地。
去邪解其索,行約百步,入一石室。
東北各有四石柱,鐵索二條系一獸,大如牛。
熟視之,一巨鼠也。
須臾,石室之西有一石門洞開。
一童子出,曰:“子非狄去邪乎?” 曰:“然也。
” 童子曰:“皇甫君坐來已久。
” 乃引入。
見一人朱衣,頂雲冠,居高堂之上。
去邪再拜。
其人不言,亦不答拜。
綠衣吏引去邪立于堂之西階下。
良久,堂上人呼力士牽取阿來阿,炀帝小字。
武夫數人,形貌醜異魁奇,控所見大鼠至。
去邪本乃廷臣,知帝小字,莫究其事,但屏氣而立。
堂上人責鼠曰:“吾遣爾暫脫毛皮,為國中主。
何虐民害物,不遵天道?” 鼠但點頭搖尾而已。
堂上人益怒,令武士以大棒撾其腦。
一擊,捽然有聲如牆崩,其鼠大叫若雷吼。
方欲舉杖再擊,俄一童子捧天符而下。
堂上驚躍,降階俯伏聽命。
童子乃宣言曰:“阿數本一紀,今已七年。
更候五年,當以練巾系頸死。
” 童子去,堂上人複令擊鼠于舊室中。
堂上人謂去邪曰:“與吾語麻叔謀:‘謝你不伐吾域,來歲奉爾二金刀,勿謂輕酬也。
’” 言訖,綠衣吏引去邪于他門出。
約行十數裡,入一林,蹑石攀藤而行。
回顧,已失使者。
又行三裡餘,見草舍,一老父坐土榻上。
去邪
吾今不見兵革,此一樂也。
人生難得支體全完。
吾今不殘疾,此二樂也。
人生難得老壽。
吾今年八十矣,此三樂也。
’其人歎賞而去。
陛下享天下之富貴,聖貌軒逸,章龍姿鳳,而不自愛重,其思慮固出于野叟之外。
臣蕞爾微軀,難圖報效,罔知忌諱,上逆天顔。
” 因俯伏泣涕。
帝乃命引起。
翌日,召義語之曰:“朕昨夜思汝言,極有深理。
汝真愛我者也。
” 乃命義後宮擇一靜室,而帝居其中,宮女皆不得入。
居二日,帝忿然而出曰:“安能悒悒居此乎?若此,雖壽千萬歲,将安用也。
” 乃複入迷樓。
宮女無數,後宮不得進禦者亦極衆。
後宮女侯夫人有美色,一日,自經于棟下。
臂懸錦囊,中有文。
左右取以進帝,乃詩也。
《自感》三首雲: “庭絕玉辇迹,芳草漸成科。
隐隐聞箫鼓,君恩何處多?” “欲泣不成淚,悲來翻強歌。
庭花方爛漫,無計奈春何。
” “春陰正無際,獨步意如何?不及閑花柳,翻承雨露多。
” 《看梅》二首雲: “砌雪無消日,卷簾時自颦。
庭梅對我有憐意,先露枝頭一點春。
” “香清寒豔好,誰識是天真。
玉梅謝後陽和至,散與群芳自在春。
” 《妝成》雲: “妝成多自惜,夢好卻成悲。
不及楊花意,春來到處飛。
” 《遣意》雲: “秘洞扃仙卉,雕窗鎖玉人。
毛君真可戮,不肯寫昭君。
” 《自傷》雲: “初入承明日,深深報未央。
長門七八載,無複見君王。
春寒人骨清,獨卧愁空房, 飒履步庭下,幽懷空感傷。
平日新愛惜,自待聊非常。
色美反成棄,命薄何可量? 君恩實疏遠,妾意徒彷徨。
家豈無骨肉,偏親老北堂。
此身無羽翼,何計出高牆? 性命誠所重,棄割良可傷。
懸帛朱棟上,肝腸如沸湯。
引頸又自惜,有若絲牽腸。
毅然就死地,從此歸冥鄉!” 帝見其詩,反覆傷感。
帝往視其屍,曰:“此已死,顔色猶美如桃李。
” 乃急召中使許廷輔曰:“朕向遣汝入後宮擇女入迷樓,何故獨棄此人也?” 乃令廷輔就獄,賜自盡,厚禮葬侯夫人。
帝日誦詩,酷好其文,乃令樂府歌之。
帝又于後宮親擇女百人入迷樓。
大業八年,方士□千進大丹,帝服之,蕩思愈不可制,日夕禦女數十人。
入夏,帝煩躁,日引飲數百杯,而渴不止。
醫丞莫君錫上奏曰:“帝心脈煩盛,真元太虛,多引飲,即大疾生焉。
” 因進劑治之。
仍乞置冰盤于前,俾帝日夕朝望之,亦治煩躁之一術也。
自茲諸院美人各市冰以為盤,望行幸,京師冰為之踴貴,藏冰之家,皆獲千金。
大業九年,帝将再幸江都。
有迷樓宮人靜夜抗歌雲:“河南楊柳謝,河北李花榮。
楊花飛去去何處?李花結果自然成。
” 帝聞其歌,披衣起聽,召宮女問之雲:“孰使汝歌也?汝自歌之耶?” 宮女曰:“臣有弟,民間得此歌,曰‘道途兒童多唱此歌。
’” 帝默然久之,曰:“天啟之也,人啟之也!” 帝因索酒,自歌雲:“宮木陰濃燕子飛,興衰自古漫成悲。
它日迷樓更好景,宮中吐豔變紅輝。
” 歌竟,不勝其悲。
近侍奏“無故而悲,又歌,臣皆不曉。
” 帝曰:“休問。
它日自知也。
” 後帝幸江都。
唐帝提兵号令入京,見迷樓,大驚曰:“此皆民膏血所為也!” 乃命焚之。
經月火不滅,前謠前詩皆見矣。
方知世代興亡,非偶然也。
開河記 睢陽有王氣出,占天耿純臣奏後五百年當有天子興。
炀帝已昏淫,不以為信。
時遊木蘭庭,命袁寶兒歌《柳枝詞》。
因觀殿壁上有《廣陵圖》,帝瞪目視之,移時不能舉步。
時蕭後在側,謂帝曰:“知他是甚圖畫,何消皇帝如此挂意。
” 帝曰:“朕不愛此畫,隻為思舊遊之處。
” 于是帝以左手憑後肩,右手指圖上山水及人煙村落寺宇,曆曆皆如目前。
謂後曰:“朕為陳王時,守鎮廣陵,旦夕遊賞。
當此之時,以雲煙為美景,視榮貴若深冤。
豈期久有臨軒,萬機在務,使不得豁于懷抱也。
” 言訖,聖容慘然。
後曰:“帝意欲在廣陵,何如一幸?” 帝聞,心中豁然。
翌日與大臣議,欲泛巨舟自洛入河,自河達海入淮,方至廣陵。
群臣皆言似此程途,不啻萬裡,又孟津水緊,滄海波深,若泛巨舟,事有不測。
時有谏議大夫蕭懷靜乃蕭後弟奏曰:“臣聞秦始皇時,金陵有王氣,始皇使人鑿斷砥柱,王氣遂絕。
今睢陽有王氣,又陛下意在東南,欲泛孟津,又慮危險。
況大梁西北有故河道,乃是秦将王離畎水灌大梁之處,欲乞陛下廣集兵夫,于大梁起首開掘,西自河陰,引孟津水入,東至淮口,放孟津水出。
此間地不過千裡,況于睢陽境内過,一則路達廣陵,二則鑿穿王氣。
” 帝聞奏大喜,群臣皆默。
帝乃出敕,朝堂如有谏朕不開河者,斬之。
诏以征北大總管麻叔謀為開河都護,以蕩寇将軍李淵為副使。
淵稱疾不赴,即以左屯衛将軍令狐辛達代李淵為開渠副使都督。
自大梁起首,于樂台之北建修渠新所署,命之為卞渠古隻有此卞字,開封城乃卞邑,因名其府署為卞渠上源傳舍也。
傳舍,驿名。
因卞渠此處起首,故号卞渠上源也。
诏發天下丁夫,男年十五已上者至,如有隐匿者斬三族。
帝以河水經于卞,乃賜卞字加水。
丁夫計三百六十萬人。
乃更五家出一人,或老,或少,或婦人等供饋飲食。
又令少年骁卒五萬人,各執杖為督工夫,如節級隊長之類,共五百四十三萬餘人。
叔謀乃令三分中取一分人,自上源而西至河陰,通連古河道乃王離浸城處,迄逦趨愁思台而至北去。
又令二分丁夫,自上源驿而東去。
其年乃隋大業五年,八月上旬建功。
畚锸既集,東西橫布數千裡。
才開斷未及丈餘,得古堂室,可數間,瑩然肅淨。
漆燈晶煌,照耀如晝。
四壁皆有彩畫花竹龍鬼之像,中有棺樞,如豪家之葬。
其促工吏聞于叔謀。
命啟棺,一人容貌如生,肌膚潔白如玉而肥。
其發自頭而出,覆其面,過腹胸下裹其足,倒生而上,及其背下而方止。
搜得一石銘,上有字如蒼颉鳥迹之篆。
乃召夫中有識者免其役。
有一下邳民,讀曰:“我是大金仙,死來一千年。
數滿一千年,背下有流泉。
得逢麻叔謀,葬我在高原。
發長至泥丸,更候一千年,方登兜率天。
” 叔謀乃自備棺榇,葬于城西隅之地今大佛寺是也。
次開掘陳留。
帝遣使持禦署玉祝,并白璧一雙,具少牢之奠,祭于留侯廟以假道。
祭訖,忽有大風,出于殿内窗牖間,吹铄人面。
使者退。
自陳留果開掘東去,往來負擔拖鍬者,風馳電激。
遠近之人,蹂踐如蜂屯蟻聚。
數日,達雍邱。
時有一夫,乃中牟人,偶患伛偻之疾,不能前進,堕于隊後,伶仃而行。
是夜月色澄靜,聞呵殿聲甚嚴。
夫鞠躬俟道左,良久,見清道繼至,儀衛莫述。
一貴人戴侯冠,衣王者衣,乘白馬。
命左右呼夫至前,謂曰:“與吾言你十二郎,還白璧一雙。
爾當賓于天炀帝有天下十二年。
” 言畢,取璧以授。
夫跪受訖,欲再拜,貴人躍馬西去。
屆雍邱,以獻于麻都護,熟視,乃帝獻留侯物也。
诘其夫,夫具道。
叔謀性貪,乃匿璧。
又不曉其言,盧夫洩于外,乃斬以滅口。
然後于雍邱起工。
至大林,林中有小祠廟。
叔謀訪問村叟。
曰:“古老相傳,呼為隐士墓,其神甚靈。
” 叔謀不以為信,将茔域發掘。
數尺,忽鑿一竅嵌空,群夫下窺,有燈火熒熒。
無人敢入者。
乃指使将官武平郎将狄去邪者,請入探之。
叔謀喜曰:“真荊聶之輩也。
” 命系去邪腰,下釣,約數十丈,方及地。
去邪解其索,行約百步,入一石室。
東北各有四石柱,鐵索二條系一獸,大如牛。
熟視之,一巨鼠也。
須臾,石室之西有一石門洞開。
一童子出,曰:“子非狄去邪乎?” 曰:“然也。
” 童子曰:“皇甫君坐來已久。
” 乃引入。
見一人朱衣,頂雲冠,居高堂之上。
去邪再拜。
其人不言,亦不答拜。
綠衣吏引去邪立于堂之西階下。
良久,堂上人呼力士牽取阿來阿,炀帝小字。
武夫數人,形貌醜異魁奇,控所見大鼠至。
去邪本乃廷臣,知帝小字,莫究其事,但屏氣而立。
堂上人責鼠曰:“吾遣爾暫脫毛皮,為國中主。
何虐民害物,不遵天道?” 鼠但點頭搖尾而已。
堂上人益怒,令武士以大棒撾其腦。
一擊,捽然有聲如牆崩,其鼠大叫若雷吼。
方欲舉杖再擊,俄一童子捧天符而下。
堂上驚躍,降階俯伏聽命。
童子乃宣言曰:“阿數本一紀,今已七年。
更候五年,當以練巾系頸死。
” 童子去,堂上人複令擊鼠于舊室中。
堂上人謂去邪曰:“與吾語麻叔謀:‘謝你不伐吾域,來歲奉爾二金刀,勿謂輕酬也。
’” 言訖,綠衣吏引去邪于他門出。
約行十數裡,入一林,蹑石攀藤而行。
回顧,已失使者。
又行三裡餘,見草舍,一老父坐土榻上。
去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