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關燈
小
中
大
公。
明公忍不救其急難乎?” 寶遂命升階相見。
賓主之禮,頗甚肅恭。
登榻而坐,祥煙四合,紫氣充庭,斂态低鬟,若有憂戚之貌。
寶命酌醴設馔,厚禮以待之。
俄而斂袂離席,逡巡而言曰:“妾以寓止郊園,綿曆多祀,醉酒飽德,蒙惠誠深。
雖以孤枕寒床,甘心沒齒。
茕嫠有托,負荷逾多。
但以顯晦殊途,行止乖互。
今乃迫于情禮,豈暇緘藏。
倘鑒幽情,當敢披露。
” 寶曰:“願聞其說。
所冀識其宗系。
苟可展分,安敢以幽顯為辭。
君子殺身以成仁,狥其毅烈,蹈赴湯火,旁雪不平,乃寶之志也。
” 對曰:“妾家世會稽之鄮縣,蔔築于東海之潭。
桑榆墳隴,百有餘代。
其後遭世不造,瞰室贻災。
五百人皆遭庾氏焚炙之禍,纂紹幾絕。
不忍戴天,潛遁幽岩,沉冤莫雪。
至梁天監中,武帝好奇,召人通龍宮,入枯桑島,以燒燕奇味,結好于洞庭君寶藏主第七女,以求異寶。
尋聞家仇,庾毗羅自鄮縣白水郎棄官解印,欲承命請行,陰懷不道,因使得入龍宮,假以求貨,覆吾宗嗣。
賴傑公敏鑒,知渠挾私請行,欲肆無辜之害。
慮其反贻伊戚,辱君之命,言于武帝,武帝遂止。
乃令合浦郡落黎縣歐越羅子春代行。
妾之先宗,羞其戴天,慮其後患,乃率其族,韬光滅迹,易姓變名,避仇于新平真甯縣安村。
披榛鑿穴,築室于茲。
先人弊廬,殆成胡越。
今三世蔔居,先為靈應君,尋受封應聖侯。
後以陰靈普濟,功德及民,又封普濟王。
威德臨人,為世所重。
妾即王之第九女也。
笄年配于象郡石龍之少子。
良人以世襲猛烈,血氣方剛,憲法不拘,嚴父不禁,殘虐視事,禮教蔑聞。
未及暮年,果贻天譴,覆宗絕嗣,削迹除名,唯妾一身,僅以獲免。
父母抑遣再行,妾終違命。
王侯緻聘,接轸交轅。
誠願既堅,遂欲自劓。
父母怒其剛烈,遂遣屏居于茲土之别邑。
音問不通,于今三紀。
雖慈顔未複,溫靖久違,離群索居,甚為得志。
近年為朝那小龍,以季弟未婚,潛行禮聘。
甘言厚币,峻阻複來。
滅性毀形,殆将不可。
朝那遂通好于家君,欲成其事。
遂使其季弟權徙于王畿之西,将貨于我王,以成姻好。
家君知妾之不可奪,乃令朝那縱兵相逼。
妾亦率其家僮五十餘人,付以兵仗,逆戰郊原。
衆寡不敵,三戰三北。
師徒倦弊,犄角無怙。
将欲收拾餘燼,背城借一,而慮晉陽水急,台城火炎,一旦攻下,為頑童所辱。
縱沒于泉下,無面石氏之子。
故《詩》雲:‘泛彼柏舟,在彼中河。
髡彼兩髦,實維我儀。
之死矢靡他。
母也天隻,不諒人隻。
’此衛世子孀婦自誓之詞。
又雲:‘誰謂鼠無牙?何以穿我墉。
誰謂女無家?何以速我訟。
雖速我訟,亦不女從。
’此邵伯聽訟,衰亂之俗興,貞信之教微,強暴之男,不能侵淩貞女也。
今則公之教可以精通顯,贻範古今。
貞信之教,故不為姬奭之下者。
幸以君之餘力,少假兵鋒,挫彼兇狂,存其鳏寡。
成賤妾終天之誓,彰明公赴難之心。
辄具志誠,幸無見阻。
” 寶心雖許之,訝其辨博,欲拒以他事,以觀其詞。
乃曰“邊徼事繁,煙塵在望。
朝廷以西陲陷虜,蕪沒者三十餘州。
将議舉戈,複其土壤。
曉夕恭命,不敢自安。
匪夕伊朝,前茅即舉。
空多憤悱,未暇承命。
” 對曰:“昔者楚昭王以方城為城,漢水為池,盡有荊蠻之地。
借父兄之資,強國外連,三良内助。
而吳兵一舉,鳥迸雲奔,不暇嬰城,迫于走兔。
寶玉遷徙,宗社淩夷,萬乘之靈,不能庇先王之朽骨。
至申胥乞師于赢氏,血淚污于秦庭,七日長号,晝夜靡息。
秦伯憫其禍敗,竟為出師,複楚退吳,僅存亡國。
況芈氏為春秋之強國,申胥乃衰楚之大夫,而以矢盡兵窮,委身折節,肝腦塗地,感動于強秦。
矧妾一女子,父母斥其孤貞,狂童淩其寡弱,綴旒之急,安得不少動仁人之心乎?” 寶曰:“九娘子靈宗異派,呼吸風雲,蠢爾黎元,固在掌握。
又焉得示弱于世俗之人,而自困如是者哉?” 對曰:“妾家族望,海内鹹知。
隻如彭蠡洞庭,皆外祖也。
陵水羅水,皆中表也。
内外昆季,百有餘人。
散居吳越之間,各分地土。
鹹京八水,半是宗親。
若以遣一介之使,飛咫尺之書,告彭蠡洞庭,召陵水羅水,率維揚之輕銳,征八水之鷹揚。
然後檄馮夷,說巨靈,皷子胥之波濤,混陽侯之鬼怪,鞭驅列缺,指揮豐隆,扇疾風,翻暴浪,百道俱進,六師鼓行。
一戰而成功,則朝那一鱗,立為虀粉。
泾城千裡,坐變污潴。
言下可觀,安敢謬矣。
頃者,泾陽君與洞庭外祖世為姻戚,後以琴瑟不調,棄擲少婦,遭錢塘之一怒,傷生害稼,懷山襄陵。
泾水窮鱗,尋斃外祖之牙齒。
今泾上車輪馬迹猶在,史傳具存,固非謬也。
妾又以夫族得罪于天,未蒙上帝昭雪,所以銷聲避影,而自困如是。
君若不悉誠款,終以多事為詞,則向者之言,不敢避上帝之責也。
” 寶遂許諾。
卒爵撤馔,再拜而去。
寶及晡方寤,耳聞目覽,恍然如在。
翼日,遂遣兵士一千五百人,戍于湫廟之側。
是月七日,雞初鳴,寶将晨興,疏牖尚暗。
忽于帳前有一人,經行于帷幌之間,有若侍巾栉者。
呼之命燭,竟無酧對。
遂厲而叱之。
乃言曰:“幽明有隔,幸不以燈燭見迫也。
” 寶潛知異,乃屏氣息音,徐謂之曰:“得非九娘子乎?” 對曰:“某即九娘子之執事者也。
昨日蒙君假以師徒,救其危患。
但以幽顯事别,不能驅策。
苟能存其始約,幸再思之。
” 俄而紗窗漸白,注目視之,悄無所見。
寶良久思之,方達其義。
遂呼吏,命按兵籍,選亡沒者名,得馬軍五百人,步卒一千五百人;數内選押衙孟遠,充行營都虞侯,牒送善女湫神。
是月十一日,抽回戍廟之卒。
見于廳事之前,轉旋之際,有一甲仕仆地,口動目瞬,問無所應,亦不似暴卒者。
遂置于廊庑之間,天明方悟。
遂使人诘之。
對曰:“某初見一人,衣青袍,自東而來,相見甚有禮。
謂某曰:‘貴主蒙相公莫大之恩,拯其焚溺。
然亦未盡誠款。
假爾明敏,再通幽情。
幸無辭,勉也。
’某急以他詞拒之。
遂以袂相連,懵然颠仆。
但覺與青衣者繼踵偕行,俄至其
明公忍不救其急難乎?” 寶遂命升階相見。
賓主之禮,頗甚肅恭。
登榻而坐,祥煙四合,紫氣充庭,斂态低鬟,若有憂戚之貌。
寶命酌醴設馔,厚禮以待之。
俄而斂袂離席,逡巡而言曰:“妾以寓止郊園,綿曆多祀,醉酒飽德,蒙惠誠深。
雖以孤枕寒床,甘心沒齒。
茕嫠有托,負荷逾多。
但以顯晦殊途,行止乖互。
今乃迫于情禮,豈暇緘藏。
倘鑒幽情,當敢披露。
” 寶曰:“願聞其說。
所冀識其宗系。
苟可展分,安敢以幽顯為辭。
君子殺身以成仁,狥其毅烈,蹈赴湯火,旁雪不平,乃寶之志也。
” 對曰:“妾家世會稽之鄮縣,蔔築于東海之潭。
桑榆墳隴,百有餘代。
其後遭世不造,瞰室贻災。
五百人皆遭庾氏焚炙之禍,纂紹幾絕。
不忍戴天,潛遁幽岩,沉冤莫雪。
至梁天監中,武帝好奇,召人通龍宮,入枯桑島,以燒燕奇味,結好于洞庭君寶藏主第七女,以求異寶。
尋聞家仇,庾毗羅自鄮縣白水郎棄官解印,欲承命請行,陰懷不道,因使得入龍宮,假以求貨,覆吾宗嗣。
賴傑公敏鑒,知渠挾私請行,欲肆無辜之害。
慮其反贻伊戚,辱君之命,言于武帝,武帝遂止。
乃令合浦郡落黎縣歐越羅子春代行。
妾之先宗,羞其戴天,慮其後患,乃率其族,韬光滅迹,易姓變名,避仇于新平真甯縣安村。
披榛鑿穴,築室于茲。
先人弊廬,殆成胡越。
今三世蔔居,先為靈應君,尋受封應聖侯。
後以陰靈普濟,功德及民,又封普濟王。
威德臨人,為世所重。
妾即王之第九女也。
笄年配于象郡石龍之少子。
良人以世襲猛烈,血氣方剛,憲法不拘,嚴父不禁,殘虐視事,禮教蔑聞。
未及暮年,果贻天譴,覆宗絕嗣,削迹除名,唯妾一身,僅以獲免。
父母抑遣再行,妾終違命。
王侯緻聘,接轸交轅。
誠願既堅,遂欲自劓。
父母怒其剛烈,遂遣屏居于茲土之别邑。
音問不通,于今三紀。
雖慈顔未複,溫靖久違,離群索居,甚為得志。
近年為朝那小龍,以季弟未婚,潛行禮聘。
甘言厚币,峻阻複來。
滅性毀形,殆将不可。
朝那遂通好于家君,欲成其事。
遂使其季弟權徙于王畿之西,将貨于我王,以成姻好。
家君知妾之不可奪,乃令朝那縱兵相逼。
妾亦率其家僮五十餘人,付以兵仗,逆戰郊原。
衆寡不敵,三戰三北。
師徒倦弊,犄角無怙。
将欲收拾餘燼,背城借一,而慮晉陽水急,台城火炎,一旦攻下,為頑童所辱。
縱沒于泉下,無面石氏之子。
故《詩》雲:‘泛彼柏舟,在彼中河。
髡彼兩髦,實維我儀。
之死矢靡他。
母也天隻,不諒人隻。
’此衛世子孀婦自誓之詞。
又雲:‘誰謂鼠無牙?何以穿我墉。
誰謂女無家?何以速我訟。
雖速我訟,亦不女從。
’此邵伯聽訟,衰亂之俗興,貞信之教微,強暴之男,不能侵淩貞女也。
今則公之教可以精通顯,贻範古今。
貞信之教,故不為姬奭之下者。
幸以君之餘力,少假兵鋒,挫彼兇狂,存其鳏寡。
成賤妾終天之誓,彰明公赴難之心。
辄具志誠,幸無見阻。
” 寶心雖許之,訝其辨博,欲拒以他事,以觀其詞。
乃曰“邊徼事繁,煙塵在望。
朝廷以西陲陷虜,蕪沒者三十餘州。
将議舉戈,複其土壤。
曉夕恭命,不敢自安。
匪夕伊朝,前茅即舉。
空多憤悱,未暇承命。
” 對曰:“昔者楚昭王以方城為城,漢水為池,盡有荊蠻之地。
借父兄之資,強國外連,三良内助。
而吳兵一舉,鳥迸雲奔,不暇嬰城,迫于走兔。
寶玉遷徙,宗社淩夷,萬乘之靈,不能庇先王之朽骨。
至申胥乞師于赢氏,血淚污于秦庭,七日長号,晝夜靡息。
秦伯憫其禍敗,竟為出師,複楚退吳,僅存亡國。
況芈氏為春秋之強國,申胥乃衰楚之大夫,而以矢盡兵窮,委身折節,肝腦塗地,感動于強秦。
矧妾一女子,父母斥其孤貞,狂童淩其寡弱,綴旒之急,安得不少動仁人之心乎?” 寶曰:“九娘子靈宗異派,呼吸風雲,蠢爾黎元,固在掌握。
又焉得示弱于世俗之人,而自困如是者哉?” 對曰:“妾家族望,海内鹹知。
隻如彭蠡洞庭,皆外祖也。
陵水羅水,皆中表也。
内外昆季,百有餘人。
散居吳越之間,各分地土。
鹹京八水,半是宗親。
若以遣一介之使,飛咫尺之書,告彭蠡洞庭,召陵水羅水,率維揚之輕銳,征八水之鷹揚。
然後檄馮夷,說巨靈,皷子胥之波濤,混陽侯之鬼怪,鞭驅列缺,指揮豐隆,扇疾風,翻暴浪,百道俱進,六師鼓行。
一戰而成功,則朝那一鱗,立為虀粉。
泾城千裡,坐變污潴。
言下可觀,安敢謬矣。
頃者,泾陽君與洞庭外祖世為姻戚,後以琴瑟不調,棄擲少婦,遭錢塘之一怒,傷生害稼,懷山襄陵。
泾水窮鱗,尋斃外祖之牙齒。
今泾上車輪馬迹猶在,史傳具存,固非謬也。
妾又以夫族得罪于天,未蒙上帝昭雪,所以銷聲避影,而自困如是。
君若不悉誠款,終以多事為詞,則向者之言,不敢避上帝之責也。
” 寶遂許諾。
卒爵撤馔,再拜而去。
寶及晡方寤,耳聞目覽,恍然如在。
翼日,遂遣兵士一千五百人,戍于湫廟之側。
是月七日,雞初鳴,寶将晨興,疏牖尚暗。
忽于帳前有一人,經行于帷幌之間,有若侍巾栉者。
呼之命燭,竟無酧對。
遂厲而叱之。
乃言曰:“幽明有隔,幸不以燈燭見迫也。
” 寶潛知異,乃屏氣息音,徐謂之曰:“得非九娘子乎?” 對曰:“某即九娘子之執事者也。
昨日蒙君假以師徒,救其危患。
但以幽顯事别,不能驅策。
苟能存其始約,幸再思之。
” 俄而紗窗漸白,注目視之,悄無所見。
寶良久思之,方達其義。
遂呼吏,命按兵籍,選亡沒者名,得馬軍五百人,步卒一千五百人;數内選押衙孟遠,充行營都虞侯,牒送善女湫神。
是月十一日,抽回戍廟之卒。
見于廳事之前,轉旋之際,有一甲仕仆地,口動目瞬,問無所應,亦不似暴卒者。
遂置于廊庑之間,天明方悟。
遂使人诘之。
對曰:“某初見一人,衣青袍,自東而來,相見甚有禮。
謂某曰:‘貴主蒙相公莫大之恩,拯其焚溺。
然亦未盡誠款。
假爾明敏,再通幽情。
幸無辭,勉也。
’某急以他詞拒之。
遂以袂相連,懵然颠仆。
但覺與青衣者繼踵偕行,俄至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