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寸萬重,悉候晤語。
” 既曛黑,象乃乘梯而登,飛煙已令重榻于下。
既下,見飛煙靓妝盛服,立于庭前。
交拜訖,俱以喜極不能言。
乃相攜自後門入堂中,皆銀鮮絹幌,盡缱绻之意焉。
及曉鐘初動,複送象于垣下。
飛煙執象手曰:“今日相遇,乃前生姻緣耳。
勿謂妾無玉潔松貞之志,放蕩如斯。
直以郎之風調,不能自顧。
顧深鑒之。
” 象曰:“挹希世之貌,見出人之心。
已誓幽庸,永奉歡洽。
” 言訖,象逾垣而歸。
明日,托阍媪贈飛煙詩曰:“十洞三清雖路阻,有心還得傍瑤台。
瑞香風引思深夜,知是蕊宮仙馭來。
” 飛煙覽詩微笑,複贈象詩曰:“相思隻怕不相識,相見還愁卻别君。
願得化為松上鶴,一雙飛去入行雲。
” 封付阍媪,仍令語象曰:“賴值兒家有小小篇詠。
不然,君作幾許大才面目?” 茲不盈旬,常得一期于後庭矣。
展幽微之思,罄宿昔之心。
以為鬼鳥不知,人神相助。
或景物寓目,歌詠寄情,來往便繁,不能悉載。
如是者周歲。
無何,飛煙數以細過撻其女奴,奴陰銜之,乘間盡以告公業。
公業曰:“汝慎勿揚聲!我當伺察之。
” 後至當赴直日,乃密陳狀請假。
迨夜,如常入直,遂潛于裡門。
街鼓既作,匍伏而歸。
循牆至後庭,見飛煙方倚戶微吟,象則據垣斜睇。
公業不勝其憤,挺前欲擒。
象覺,跳去。
業搏之,得其半襦。
乃入室,呼飛煙诘之。
飛煙色動聲戰,而不以實告。
公業愈怒,縛之大柱,鞭楚血流。
但雲:“生得相親,死亦何恨。
” 深夜,公業怠而假寐。
飛煙呼其所愛女仆曰:“與我一杯水。
” 水至,飲盡而絕。
公業起,将複笞之,已死矣。
乃解縛,舉置閣中,連呼之,聲言飛煙暴疾緻殒。
數日,窆之北邙。
而裡巷間皆知其強死矣。
象因變服,易名遠,竄江逝間。
洛中才士有著《飛煙傳》者,傳中崔李二生,常與武掾遊處。
崔詩末句雲:“恰似傳花人飲散,空床抛下最繁枝。
” 其夕,夢飛煙謝曰:“妾貌雖不迨桃李,而零落過之。
捧君佳什,愧仰無已。
” 李生詩末句雲:“豔魄香魂如有在,還應羞見墜樓人。
” 其夕,夢飛煙戟手而詈曰:“士有百行,君得全乎?何至務矜片言,苦相诋斥。
當屈君于地下,面證之。
” 數日,李生卒。
時人異焉。
遠後調授汝州魯山縣主簿,隴西李垣代之。
鹹通末,予複代垣,而與遠少相狎,故洛中秘事,亦知之。
而垣複為手記,故得以傳焉。
三水人曰:噫,豔冶之貌,則代有之矣;潔朗之操,則人鮮聞乎。
故士矜才則德薄,女衒色則情私。
若能如執盈,如臨深,則皆為端士淑女矣。
飛煙之罪雖不可逭,察其心,亦可悲矣。
虬髯客傳 杜光庭撰 隋炀帝之幸江都也,命司空楊素守西京。
素驕貴,又以時亂,天下之權重望崇者,莫我也,奢貴自奉,禮異人臣。
每公卿入言,賓客上谒,未嘗不踞床而見,令美人捧出。
侍婢羅列,頗僭于上。
末年愈甚,無複知所負荷,有扶危持颠之心。
一日,衛公李靖以布衣上谒,獻奇策。
素亦踞見。
公前揖曰:“天下方亂,英雄競起。
公為帝室重臣,須以收羅豪傑為心,不宜踞見賓客。
” 素斂容而起,謝公,與語,大悅,收其策而退。
當公之騁辯也,一妓有殊色,執紅拂,立于前,獨目公。
公既去,而執拂者臨軒指吏曰:“問去者處士第幾?住何處?” 公具以對。
妓誦而去。
公歸逆旅。
其夜五更初,忽聞叩門而聲低者,公起問焉。
乃紫衣戴帽人,扙揭一囊。
公問誰。
曰:“妾,楊家之紅拂妓也。
” 公遽延入。
脫衣去帽,乃十八九佳麗人也。
素面畫衣而拜。
公驚答拜。
曰:“妾侍楊司空久,閱天下之人多矣。
無如公者。
絲蘿非獨生,願托喬木,故來奔耳。
” 公曰:“楊司空權重京師,如何?” 曰:“彼屍居餘氣,不足畏也。
諸妓知其無成,去者衆矣。
彼亦不甚逐也。
計之詳矣。
幸無疑焉。
” 問其姓。
曰:“張”。
問其伯仲之次。
曰:“最長。
” 觀其肌膚,儀狀,言詞,氣性,真天人也。
公不自意獲之,愈喜愈懼,瞬息萬慮不安。
而窺戶者無停屦。
數日,亦聞追讨之聲,意亦非峻。
乃雄服乘馬,排闼而去,将歸太原。
行次靈石旅舍,既設床,爐中烹肉且熟。
張氏以發長委地,立梳床前。
公方刷馬。
忽有一人,中形,赤髯而虬,乘蹇驢而來。
投革囊于爐前,取枕欹卧,看張梳頭。
公怒甚,未決,猶刷馬。
張熟視其面,一手握發,一手映身搖示公,令勿怒。
急急梳頭畢,斂衽前問其姓。
卧客笑曰:“姓張。
” 對曰:“妾亦姓張。
合是妹。
” 遽拜之。
問第幾。
曰:“第三。
” 因問妹第幾。
曰:“最長。
” 遂喜曰:“今多幸逢一妹。
” 張氏遙呼“李郎且來見三兄!” 公驟拜之。
遂環坐。
曰:“煮者何肉?” 曰:“羊肉,計已熟矣。
” 客曰:“饑。
” 公出市胡餅,客抽腰間匕首,切肉共食。
食竟,餘肉亂切送驢前食之,甚速。
客曰:“觀李郎之行,貧士也。
何以緻斯異人?” 曰:“靖雖貧,亦有心者焉。
他人見問,故不言。
兄之問,則不隐耳。
” 具言其由。
日:“然則将何之?” 曰:“将避地太原。
” 曰:“然吾故非君所緻也。
” 曰:“有酒乎?” 曰:“主人西,則酒肆也。
” 公取酒一鬥。
既巡,客曰:“吾有少下酒物,李郎能同之乎?” 曰:“不敢。
” 于是開革囊,取一人頭并心肝。
卻頭囊中,以匕首切心肝,共食之。
曰:“此人天下負心者,銜之十年,今始獲之。
吾憾釋矣。
” 又曰:“觀李郎儀形器宇,真丈夫也。
亦聞太原有異人乎?” 曰:“嘗識一人,愚謂之真人也。
其餘,将帥而已。
” 曰:“何姓?” 曰。
“靖之同姓。
” 曰:“年幾?” 曰:“僅二十。
” 曰:“令何為?” 曰:“州将之子。
” 曰:“似矣。
亦須見之。
李郎能緻吾一見乎?” 曰:“靖之友劉文靜者,與之狎。
因文靜見之可也。
然兄何為?” 曰:“望氣者言太原有奇氣,使訪之。
李郎明發,何日到太原?” 靖計之日。
曰:“達之明日日方曙,候我于汾陽橋。
” 言訖,乘驢而去,其行若飛,回顧已失。
公與張氏且驚且喜,久之,曰:“烈士不欺人。
固無畏。
” 促鞭而行,及期,入太原。
果複相見。
大喜,偕詣劉氏。
詐謂文靜曰:“以善相者思見郎君,請迎之。
” 文靜素奇其人,一旦聞有客善相,遽緻使迎之。
使回而至,不衫不履,裼裘而來,神氣揚揚,貌與常異。
虬髯默居末坐,見之心死,飲數杯,招靖曰:“真天子也!” 公以告劉,劉益喜,自負。
既出,而虬髯曰:“吾得十八九矣。
然須道兄見。
李郎宜與一妹複入京,某日午時,訪我于馬行東酒樓下。
下有此驢及瘦驢,即我與道兄俱在其上矣。
到即登焉。
” 又别而去。
公與張氏複應之。
及期訪焉。
宛見二乘。
攬衣登樓,虬髯與一道士方對飲,見公驚喜,召坐。
圍飲十數巡,曰:“樓下櫃中有錢十萬。
擇一深隐處駐一妹。
某日複會我于汾陽橋。
” 如期至,即道士與虬髯已到矣。
俱谒文靜。
時方奕棋,揖而話心焉。
文靜飛書迎文皇看棋。
道士對奕,虬髯與公傍侍焉。
俄而文皇到來,精采驚人,長揖而坐,神氣清朗,滿坐風生,顧盼炜如也。
道士一見慘然,下棋子曰:“此局全輸矣!于此失卻局哉!救無路矣!複奚言!” 罷奕而請去。
既出,謂虬髯曰:“此世界非公世界。
他方可也。
勉之,勿以為念。
” 因共入京。
虬髯曰:“計李郎之程,某日方到。
到之明日,可與一妹同詣某坊曲小宅相訪。
李郎相從一妹,懸然如磬。
欲令新婦祗谒,兼議從容,無前卻也。
” 言畢,籲嗟而去。
公策馬而歸。
即到京,遂與張氏同往。
乃一小版門子,叩之,有應者,拜曰:“三郎令候李郎一娘子久矣。
” 延入重門,門愈壯。
婢四十人,羅列廷前。
奴二十人,引公入東廳。
廳之陳設,窮極珍異,箱中妝奁冠鏡首飾之盛,非人間之物。
巾栉妝飾畢,請更衣,衣又珍異。
既畢,傳雲:“三郎來!” 乃虬髯紗帽裼裘而來,亦有龍虎之狀,歡然相見。
催其妻出拜,蓋亦天人耳。
遂延中堂,陳設盤筵之盛,雖王公家不侔也。
四人對馔訖,陳女樂二十人,列奏于前,似從天降,非人間之曲。
食畢,行酒。
家人自東堂舁出二十床,各以錦繡帕覆之。
既陳,盡去其帕,乃文簿鑰匙耳。
虬髯曰:“此盡寶貨泉貝之數。
吾之所有,悉以充贈。
何者?欲于此世界求事,當龍戰三二十載,建少功業。
今既有主,往亦何為?太原李氏,真英主也。
三五年内,即當太平。
李郎以奇特之才,輔清平之主,竭心盡善,必極人臣。
一妹以天人之姿,蘊不世之藝,從夫之貴,以盛軒裳。
非一妹不能識李郎,非李郎不能榮一妹。
起陸之貴,際會如期,虎嘯風生,龍吟雲萃,固非偶然也。
持餘之贈,以佐真主,贊功業也,勉之哉!此後十年,當東南數千裡外有異事,是吾得事之秋也。
一妹與李郎可瀝酒東南相賀。
” 因命家童列拜,曰:“李郎一妹,是汝主也!” 言訖,與其妻從一奴,乘馬而去。
數步,遂不複見。
公據其宅,乃為豪家,得以助文皇締構之資,遂匡天下。
貞觀十年,公以左仆射平章事。
适南蠻入奏曰:“有海船千艘,甲兵十萬,入扶餘國,殺其主自立。
國已定矣。
” 公心知虬髯得事也。
歸告張氏,具衣拜賀,瀝酒東南祝拜之。
乃知真人之興也,非英雄所冀。
況非英雄乎?人臣之謬思亂者,乃螳臂之拒走輪耳。
我皇家垂福萬葉,豈虛然哉。
或曰:“衛公之兵法,半乃虬髯所傳耳。
”
” 既曛黑,象乃乘梯而登,飛煙已令重榻于下。
既下,見飛煙靓妝盛服,立于庭前。
交拜訖,俱以喜極不能言。
乃相攜自後門入堂中,皆銀鮮絹幌,盡缱绻之意焉。
及曉鐘初動,複送象于垣下。
飛煙執象手曰:“今日相遇,乃前生姻緣耳。
勿謂妾無玉潔松貞之志,放蕩如斯。
直以郎之風調,不能自顧。
顧深鑒之。
” 象曰:“挹希世之貌,見出人之心。
已誓幽庸,永奉歡洽。
” 言訖,象逾垣而歸。
明日,托阍媪贈飛煙詩曰:“十洞三清雖路阻,有心還得傍瑤台。
瑞香風引思深夜,知是蕊宮仙馭來。
” 飛煙覽詩微笑,複贈象詩曰:“相思隻怕不相識,相見還愁卻别君。
願得化為松上鶴,一雙飛去入行雲。
” 封付阍媪,仍令語象曰:“賴值兒家有小小篇詠。
不然,君作幾許大才面目?” 茲不盈旬,常得一期于後庭矣。
展幽微之思,罄宿昔之心。
以為鬼鳥不知,人神相助。
或景物寓目,歌詠寄情,來往便繁,不能悉載。
如是者周歲。
無何,飛煙數以細過撻其女奴,奴陰銜之,乘間盡以告公業。
公業曰:“汝慎勿揚聲!我當伺察之。
” 後至當赴直日,乃密陳狀請假。
迨夜,如常入直,遂潛于裡門。
街鼓既作,匍伏而歸。
循牆至後庭,見飛煙方倚戶微吟,象則據垣斜睇。
公業不勝其憤,挺前欲擒。
象覺,跳去。
業搏之,得其半襦。
乃入室,呼飛煙诘之。
飛煙色動聲戰,而不以實告。
公業愈怒,縛之大柱,鞭楚血流。
但雲:“生得相親,死亦何恨。
” 深夜,公業怠而假寐。
飛煙呼其所愛女仆曰:“與我一杯水。
” 水至,飲盡而絕。
公業起,将複笞之,已死矣。
乃解縛,舉置閣中,連呼之,聲言飛煙暴疾緻殒。
數日,窆之北邙。
而裡巷間皆知其強死矣。
象因變服,易名遠,竄江逝間。
洛中才士有著《飛煙傳》者,傳中崔李二生,常與武掾遊處。
崔詩末句雲:“恰似傳花人飲散,空床抛下最繁枝。
” 其夕,夢飛煙謝曰:“妾貌雖不迨桃李,而零落過之。
捧君佳什,愧仰無已。
” 李生詩末句雲:“豔魄香魂如有在,還應羞見墜樓人。
” 其夕,夢飛煙戟手而詈曰:“士有百行,君得全乎?何至務矜片言,苦相诋斥。
當屈君于地下,面證之。
” 數日,李生卒。
時人異焉。
遠後調授汝州魯山縣主簿,隴西李垣代之。
鹹通末,予複代垣,而與遠少相狎,故洛中秘事,亦知之。
而垣複為手記,故得以傳焉。
三水人曰:噫,豔冶之貌,則代有之矣;潔朗之操,則人鮮聞乎。
故士矜才則德薄,女衒色則情私。
若能如執盈,如臨深,則皆為端士淑女矣。
飛煙之罪雖不可逭,察其心,亦可悲矣。
虬髯客傳 杜光庭撰 隋炀帝之幸江都也,命司空楊素守西京。
素驕貴,又以時亂,天下之權重望崇者,莫我也,奢貴自奉,禮異人臣。
每公卿入言,賓客上谒,未嘗不踞床而見,令美人捧出。
侍婢羅列,頗僭于上。
末年愈甚,無複知所負荷,有扶危持颠之心。
一日,衛公李靖以布衣上谒,獻奇策。
素亦踞見。
公前揖曰:“天下方亂,英雄競起。
公為帝室重臣,須以收羅豪傑為心,不宜踞見賓客。
” 素斂容而起,謝公,與語,大悅,收其策而退。
當公之騁辯也,一妓有殊色,執紅拂,立于前,獨目公。
公既去,而執拂者臨軒指吏曰:“問去者處士第幾?住何處?” 公具以對。
妓誦而去。
公歸逆旅。
其夜五更初,忽聞叩門而聲低者,公起問焉。
乃紫衣戴帽人,扙揭一囊。
公問誰。
曰:“妾,楊家之紅拂妓也。
” 公遽延入。
脫衣去帽,乃十八九佳麗人也。
素面畫衣而拜。
公驚答拜。
曰:“妾侍楊司空久,閱天下之人多矣。
無如公者。
絲蘿非獨生,願托喬木,故來奔耳。
” 公曰:“楊司空權重京師,如何?” 曰:“彼屍居餘氣,不足畏也。
諸妓知其無成,去者衆矣。
彼亦不甚逐也。
計之詳矣。
幸無疑焉。
” 問其姓。
曰:“張”。
問其伯仲之次。
曰:“最長。
” 觀其肌膚,儀狀,言詞,氣性,真天人也。
公不自意獲之,愈喜愈懼,瞬息萬慮不安。
而窺戶者無停屦。
數日,亦聞追讨之聲,意亦非峻。
乃雄服乘馬,排闼而去,将歸太原。
行次靈石旅舍,既設床,爐中烹肉且熟。
張氏以發長委地,立梳床前。
公方刷馬。
忽有一人,中形,赤髯而虬,乘蹇驢而來。
投革囊于爐前,取枕欹卧,看張梳頭。
公怒甚,未決,猶刷馬。
張熟視其面,一手握發,一手映身搖示公,令勿怒。
急急梳頭畢,斂衽前問其姓。
卧客笑曰:“姓張。
” 對曰:“妾亦姓張。
合是妹。
” 遽拜之。
問第幾。
曰:“第三。
” 因問妹第幾。
曰:“最長。
” 遂喜曰:“今多幸逢一妹。
” 張氏遙呼“李郎且來見三兄!” 公驟拜之。
遂環坐。
曰:“煮者何肉?” 曰:“羊肉,計已熟矣。
” 客曰:“饑。
” 公出市胡餅,客抽腰間匕首,切肉共食。
食竟,餘肉亂切送驢前食之,甚速。
客曰:“觀李郎之行,貧士也。
何以緻斯異人?” 曰:“靖雖貧,亦有心者焉。
他人見問,故不言。
兄之問,則不隐耳。
” 具言其由。
日:“然則将何之?” 曰:“将避地太原。
” 曰:“然吾故非君所緻也。
” 曰:“有酒乎?” 曰:“主人西,則酒肆也。
” 公取酒一鬥。
既巡,客曰:“吾有少下酒物,李郎能同之乎?” 曰:“不敢。
” 于是開革囊,取一人頭并心肝。
卻頭囊中,以匕首切心肝,共食之。
曰:“此人天下負心者,銜之十年,今始獲之。
吾憾釋矣。
” 又曰:“觀李郎儀形器宇,真丈夫也。
亦聞太原有異人乎?” 曰:“嘗識一人,愚謂之真人也。
其餘,将帥而已。
” 曰:“何姓?” 曰。
“靖之同姓。
” 曰:“年幾?” 曰:“僅二十。
” 曰:“令何為?” 曰:“州将之子。
” 曰:“似矣。
亦須見之。
李郎能緻吾一見乎?” 曰:“靖之友劉文靜者,與之狎。
因文靜見之可也。
然兄何為?” 曰:“望氣者言太原有奇氣,使訪之。
李郎明發,何日到太原?” 靖計之日。
曰:“達之明日日方曙,候我于汾陽橋。
” 言訖,乘驢而去,其行若飛,回顧已失。
公與張氏且驚且喜,久之,曰:“烈士不欺人。
固無畏。
” 促鞭而行,及期,入太原。
果複相見。
大喜,偕詣劉氏。
詐謂文靜曰:“以善相者思見郎君,請迎之。
” 文靜素奇其人,一旦聞有客善相,遽緻使迎之。
使回而至,不衫不履,裼裘而來,神氣揚揚,貌與常異。
虬髯默居末坐,見之心死,飲數杯,招靖曰:“真天子也!” 公以告劉,劉益喜,自負。
既出,而虬髯曰:“吾得十八九矣。
然須道兄見。
李郎宜與一妹複入京,某日午時,訪我于馬行東酒樓下。
下有此驢及瘦驢,即我與道兄俱在其上矣。
到即登焉。
” 又别而去。
公與張氏複應之。
及期訪焉。
宛見二乘。
攬衣登樓,虬髯與一道士方對飲,見公驚喜,召坐。
圍飲十數巡,曰:“樓下櫃中有錢十萬。
擇一深隐處駐一妹。
某日複會我于汾陽橋。
” 如期至,即道士與虬髯已到矣。
俱谒文靜。
時方奕棋,揖而話心焉。
文靜飛書迎文皇看棋。
道士對奕,虬髯與公傍侍焉。
俄而文皇到來,精采驚人,長揖而坐,神氣清朗,滿坐風生,顧盼炜如也。
道士一見慘然,下棋子曰:“此局全輸矣!于此失卻局哉!救無路矣!複奚言!” 罷奕而請去。
既出,謂虬髯曰:“此世界非公世界。
他方可也。
勉之,勿以為念。
” 因共入京。
虬髯曰:“計李郎之程,某日方到。
到之明日,可與一妹同詣某坊曲小宅相訪。
李郎相從一妹,懸然如磬。
欲令新婦祗谒,兼議從容,無前卻也。
” 言畢,籲嗟而去。
公策馬而歸。
即到京,遂與張氏同往。
乃一小版門子,叩之,有應者,拜曰:“三郎令候李郎一娘子久矣。
” 延入重門,門愈壯。
婢四十人,羅列廷前。
奴二十人,引公入東廳。
廳之陳設,窮極珍異,箱中妝奁冠鏡首飾之盛,非人間之物。
巾栉妝飾畢,請更衣,衣又珍異。
既畢,傳雲:“三郎來!” 乃虬髯紗帽裼裘而來,亦有龍虎之狀,歡然相見。
催其妻出拜,蓋亦天人耳。
遂延中堂,陳設盤筵之盛,雖王公家不侔也。
四人對馔訖,陳女樂二十人,列奏于前,似從天降,非人間之曲。
食畢,行酒。
家人自東堂舁出二十床,各以錦繡帕覆之。
既陳,盡去其帕,乃文簿鑰匙耳。
虬髯曰:“此盡寶貨泉貝之數。
吾之所有,悉以充贈。
何者?欲于此世界求事,當龍戰三二十載,建少功業。
今既有主,往亦何為?太原李氏,真英主也。
三五年内,即當太平。
李郎以奇特之才,輔清平之主,竭心盡善,必極人臣。
一妹以天人之姿,蘊不世之藝,從夫之貴,以盛軒裳。
非一妹不能識李郎,非李郎不能榮一妹。
起陸之貴,際會如期,虎嘯風生,龍吟雲萃,固非偶然也。
持餘之贈,以佐真主,贊功業也,勉之哉!此後十年,當東南數千裡外有異事,是吾得事之秋也。
一妹與李郎可瀝酒東南相賀。
” 因命家童列拜,曰:“李郎一妹,是汝主也!” 言訖,與其妻從一奴,乘馬而去。
數步,遂不複見。
公據其宅,乃為豪家,得以助文皇締構之資,遂匡天下。
貞觀十年,公以左仆射平章事。
适南蠻入奏曰:“有海船千艘,甲兵十萬,入扶餘國,殺其主自立。
國已定矣。
” 公心知虬髯得事也。
歸告張氏,具衣拜賀,瀝酒東南祝拜之。
乃知真人之興也,非英雄所冀。
況非英雄乎?人臣之謬思亂者,乃螳臂之拒走輪耳。
我皇家垂福萬葉,豈虛然哉。
或曰:“衛公之兵法,半乃虬髯所傳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