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言葬西施。
王悼悲不止,立诏詞客作挽歌。
炎遂應教,詩曰:‘西望吳王國,雲書鳳字牌。
連江起珠帳,擇水葬金钗。
滿地紅心草,三層碧玉階。
春風無處所,凄恨不勝懷。
’詞進,王甚嘉之。
及寤,能記其事。
炎,本太原人也。
” 秦夢記 沈亞之撰 大和初,沈亞之将之邠,出長安城,客橐泉邸舍。
春時,晝夢入秦,主内史廖家。
内史廖舉亞之。
秦公召之殿,膝前席曰:“寡人欲強國,願知其方。
先生何以教寡人?” 亞之以昆彭齊桓對。
公悅,遂試補中涓秦官名,使佐西乞伐河西晉秦郊也。
亞之帥将卒前,攻下五城,還報,公大悅。
起勞曰:“大夫良苦,休矣。
” 居久之,公幼女弄玉婿蕭史先死。
公謂亞之曰:“微大夫,晉五城非寡人有。
盛德大夫。
寡人有愛女,而欲與大夫備灑埽,可乎?” 亞之少自立,雅不欲幸臣蓄之。
固辭,不得請,拜左庶長,尚公主,賜金二百斤。
民間猶謂蕭家公主。
其日,有黃衣中貴騎疾馬來,迎亞之入,宮阙甚嚴。
呼公主出,鬒發,著偏袖衣,裝不多飾。
其芳姝明媚,筆不可模樣。
侍女祗承,分立左右者數百人。
召見亞之便館,居亞之于宮。
題其門曰“翠微宮”,宮人呼“沉郎院”。
雖備位下大夫,由公主故,出入禁衛。
公主喜鳳箫,每吹箫,必翠微宮高樓上,聲調遠逸,能悲人,聞者莫不自廢。
公主七月七日生,亞之嘗無贶壽。
内史廖曾為秦以女樂遺西戎,戎主與廖水犀小合。
亞之從廖得以獻公主。
主悅,嘗愛重,結裙帶之上。
穆公遇亞之禮兼同列,恩賜相望于道。
複一年春,秦公之始平,公主忽無疾卒。
公追傷不已。
将葬鹹陽原,公命亞之作挽歌,應教而作曰:“泣葬一枝紅,生同死不同。
金钿墜芳草,香繡滿春風。
舊日聞箫處,高樓當月中。
梨花寒食夜,深閉翠微宮。
” 進公,公讀詞,善之。
時宮中有出聲若不忍者,公随泣下。
又使亞之作墓志銘,獨憶其銘,曰:“白楊風哭兮石鬣髯莎。
雜英滿地兮春色煙和。
珠愁粉瘦兮不生绮羅。
深深埋玉兮其恨如何!” 亞之亦送葬鹹陽原,宮中十四人殉之。
亞之以悼惆過戚,被病,卧在翠微宮。
然處殿外室,不入宮中矣。
居月餘,病良已。
公謂亞之曰:“本以小女相托久要,不謂不得周奉君子,而先物故。
敝秦區區小國,不足辱大夫。
然寡人每見于,即不能不悲悼。
大夫盍适大國乎?” 亞之對曰:“臣無狀,肺腑公室,待罪右庶長,不能從死公主。
幸免罪戾,使得歸骨父母國,臣不忘君恩,如今日。
” 将去,公追酒高會,聲秦聲,舞秦舞,舞者擊髀拊髀嗚嗚,而音有不快,聲甚怨。
公執酒亞之前曰:“予顧此聲少善。
願沈郎赓揚歌以塞别。
” 公命遂進筆硯。
亞之受命,立為歌,辭曰:“擊體舞,恨滿煙光無處所。
淚如雨,欲拟著辭不成語。
金鳳禦紅舊繡衣,幾度宮中同看舞。
人閑春日正歡樂,日暮東風何處去?” 歌卒,授舞者,雜其聲而道之,四座皆泣。
既,再拜辭去。
公複命至翠微宮,與公主侍人别。
重入殿内時,見珠翠遺碎青階下,窗紗檀點依然。
宮人泣對亞之。
亞之感咽良久,因題宮門,詩曰:“君王多感放東歸,從此秦宮不複期。
春景自傷秦喪主,落花如雨淚胭脂。
” 竟别去。
公命車駕送出函谷關。
出關已,送吏曰:“公命盡此。
且去。
” 亞之與别,未卒,忽驚覺,卧邸舍。
明日,亞之與友人崔九萬具道。
九萬,博陵人,谙古。
謂餘曰:“《皇覽》雲:‘秦穆公葬雍橐泉祈年宮下。
’非其神靈憑乎?” 亞之更求得秦時地志,說如九萬雲。
嗚呼!弄玉既仙矣,惡又死乎? 無雙傳 薛調撰 王仙客者,建中中朝臣劉震之甥也。
初,仙客父亡,與母同歸外氏。
震有女曰無雙,小仙客數歲,皆幼稚,戲弄相狎。
震之妻常戲呼仙客為王郎子。
如是者凡數歲,而震奉孀姊及撫仙客尤至。
一旦,王氏姊疾,且重,召震約曰:“我一子,念之可知也。
恨不見其婚室。
無雙端麗聰慧,我深念之。
異日無令歸他族。
我以仙客為托。
爾誠許我,瞑目無所恨也。
” 震曰:“姊宜安靜自頤養,無以他事自撓。
” 其姊竟不痊。
仙客護喪,歸葬襄鄧。
服阕,思念:“身世孤孑如此,宜求婚娶,以廣後嗣。
無雙長成矣。
我舅氏豈以位尊官顯,而廢舊約耶?” 于是飾裝抵京師。
時震為尚書租庸使,門館赫奕,冠蓋填塞。
仙客既觐,置于學舍,弟子為伍。
舅甥之分,依然如故,但寂然不聞選取之議。
又于窗隙間窺見無雙,姿質明豔,若神仙中人。
仙客發狂,唯恐姻親之事不諧也。
遂鬻囊橐,得錢數百萬。
舅氏舅母左右給使,達于厮養,皆厚遺之。
又因複設酒馔,中門之内,皆得入之矣。
諸表同處,悉敬事之。
遇舅母生日,市新奇以獻,雕镂犀玉,以為首飾。
舅母大喜,又旬日,仙客遣老妪,以求親之事聞于舅母。
舅母曰:“是我所願也。
即當議其事。
” 又數夕,有青衣告仙客曰:“娘子适以親情事言于阿郎,阿郎雲:‘向前亦未許之。
’模樣雲雲,恐是參差也。
” 仙客聞之,心氣俱喪,達旦不寐,恐舅氏之見棄也。
然奉事不敢懈怠。
一日,震趨朝,至日初出,忽然走馬入宅,汗流氣促,唯言:“鎖卻大門,鎖卻大門!” 一家惶駭,不測其由,良久,乃言:“泾原兵士反,姚令言領兵入含元殿,天子出苑北門,百官奔赴行在。
我以妻女為念,略歸部署。
疾召仙客與我勾當家事。
我嫁與爾無雙。
” 仙客聞命,驚喜拜謝。
乃裝金銀羅錦二十馱,謂仙客曰:“汝易衣服,押領此物出開遠門,覓一深隙店安下。
我與汝舅母及無雙出啟夏門,繞城續至。
” 仙客依所教。
至日落,城外店中待久不至。
城門自午後扃鎖,南望目斷。
遂乘骢,秉燭繞城至啟夏門。
門亦鎖。
守門者不一,持白棓,或立,或坐。
仙客下馬,徐問曰:“城中有何事如此?” 又問:“今日有何人出此?” 門者曰:“朱太尉已作天子。
午後有一人重戴,領婦人四五輩,欲出此門。
街中人皆識,雲是租庸使劉尚書。
門司不敢放出。
近夜,追騎至,一時驅向北去矣。
” 仙客失聲恸哭,卻歸店。
三更向盡,城門忽開,見火炬如晝。
兵士皆持兵挺刃,傳呼斬斫使出城,搜城外朝官。
仙客舍辎騎驚走,歸襄陽,村居三年。
後知克複,京師重整,海内無事。
乃入京,訪舅氏消息,至新昌南街,立馬彷徨之際,忽有一人馬前拜,熟視之,乃舊使蒼頭塞鴻也。
鴻本王家生,其舅常使得力,遂留之。
握手垂涕。
仙客謂鴻曰:“阿舅舅母安否?” 鴻雲:“并在興化宅。
” 仙客喜極雲:“我便過街去。
” 鴻曰:“某已得從良,客戶有一小宅子,販缯為業。
今日已夜,郎君且就客戶一宿。
來早同去未晚。
” 遂引至所居,飲馔甚備。
至昏黑,乃聞報曰:“尚書受僞命官,與夫人皆處極刑。
無雙已入掖庭矣。
” 仙客哀冤号絕,感動鄰裡。
謂鴻曰:“四海至廣,舉目無親戚,未知托身之所。
” 又問曰:“舊家人誰在?” 鴻曰:“唯無雙所使婢采萍者,今在金吾将軍王遂中宅。
” 仙客曰:“無雙固無見期。
得見采萍,死亦足矣。
” 由是乃刺谒,以從侄禮見遂中,具道本末,願納厚價以贖采萍。
遂中深見相知,感其事而許之。
仙客稅屋,與鴻萍居。
塞鴻每言:“郎君年漸長,合求官職。
悒悒不樂,何以遣時?” 仙客感其言,以情懇告遂中。
遂中薦見仙客于京兆君李齊運。
齊運以仙客前銜,為富平縣尹,知長樂驿。
累月,忽報有中使押領内家三十人往園陵,以備灑掃,宿長樂驿,氈車子十乘下訖。
仙客謂塞鴻曰:“我聞宮嫔選在掖庭,多是衣冠子女。
我恐無雙在焉。
汝為我一窺,可乎?” 鴻曰:“宮嫔數千,豈便及無雙。
” 仙客曰:“汝但去,人事亦未可定。
” 因令塞鴻假為驿吏,烹茗于簾外,仍給錢三千,約曰:“堅守茗具,無暫舍去。
忽有所睹,即疾報來。
” 塞鴻唯唯而去。
宮人悉在簾下,不可得見之,但夜語喧嘩而已。
至夜深,群動皆息。
塞鴻滌器構火,不敢辄寐。
忽聞簾下語曰:“塞鴻,塞鴻,汝争得知我在此耶?郎健否?” 言訖,嗚咽,塞鴻曰:“郎君見知此驿。
今日疑娘子在此,令塞鴻問候。
” 又曰:“我不久語。
明日我去後,汝于東北舍閣子中紫褥下,取書送郎君。
” 言訖,便去。
忽聞簾下極鬧,雲:“内家中惡。
” 中使索湯藥甚急,乃無雙也。
塞鴻疾告仙客,仙客驚曰:“我何得一見?” 塞鴻曰:“今方修渭橋。
郎君可假作理橋官,車子過橋時,近車子立。
無雙若認得,必開簾子,當得瞥見耳。
” 仙客如其言。
至第三車子,果開簾子,窺見,真無雙也。
仙客悲感怨慕,不勝其情。
塞鴻于閣子中褥下得書送仙客。
花箋五幅,皆無雙真迹,詞理哀切,叙述周盡,仙客覽之,茹恨涕下。
自此永訣矣。
其書後雲:“常見敕使說富平縣古押衙人間有心人。
今能求之否?” 仙客遂申府,請解驿務,歸本官。
遂尋訪古押衙,則居于村墅。
仙客造谒,見古生。
生所願,必力緻之,缯采寶玉之贈,不可勝紀。
一年未開口,秩滿,閑居于縣。
古生忽來,謂仙客曰:“洪一武夫,年且老,何所用?郎君于某竭分。
察郎君之意,将有求于老夫。
老夫乃一片有心人也。
感郎君之深恩,願粉身以答效。
” 仙客泣拜,以實告古生。
古生仰天,以手拍腦數四,曰:“此事大不易。
然與郎試求,不可朝夕便望。
” 仙客拜曰:“但生前得見,豈敢以遲晚為限耶。
” 半歲無消息。
一日,扣門,乃古生送書。
書雲:“茅山使者回。
且來此。
” 仙客奔馬去。
見古生,生乃無一言。
又啟使者。
複雲:“殺卻也。
且吃茶。
”
王悼悲不止,立诏詞客作挽歌。
炎遂應教,詩曰:‘西望吳王國,雲書鳳字牌。
連江起珠帳,擇水葬金钗。
滿地紅心草,三層碧玉階。
春風無處所,凄恨不勝懷。
’詞進,王甚嘉之。
及寤,能記其事。
炎,本太原人也。
” 秦夢記 沈亞之撰 大和初,沈亞之将之邠,出長安城,客橐泉邸舍。
春時,晝夢入秦,主内史廖家。
内史廖舉亞之。
秦公召之殿,膝前席曰:“寡人欲強國,願知其方。
先生何以教寡人?” 亞之以昆彭齊桓對。
公悅,遂試補中涓秦官名,使佐西乞伐河西晉秦郊也。
亞之帥将卒前,攻下五城,還報,公大悅。
起勞曰:“大夫良苦,休矣。
” 居久之,公幼女弄玉婿蕭史先死。
公謂亞之曰:“微大夫,晉五城非寡人有。
盛德大夫。
寡人有愛女,而欲與大夫備灑埽,可乎?” 亞之少自立,雅不欲幸臣蓄之。
固辭,不得請,拜左庶長,尚公主,賜金二百斤。
民間猶謂蕭家公主。
其日,有黃衣中貴騎疾馬來,迎亞之入,宮阙甚嚴。
呼公主出,鬒發,著偏袖衣,裝不多飾。
其芳姝明媚,筆不可模樣。
侍女祗承,分立左右者數百人。
召見亞之便館,居亞之于宮。
題其門曰“翠微宮”,宮人呼“沉郎院”。
雖備位下大夫,由公主故,出入禁衛。
公主喜鳳箫,每吹箫,必翠微宮高樓上,聲調遠逸,能悲人,聞者莫不自廢。
公主七月七日生,亞之嘗無贶壽。
内史廖曾為秦以女樂遺西戎,戎主與廖水犀小合。
亞之從廖得以獻公主。
主悅,嘗愛重,結裙帶之上。
穆公遇亞之禮兼同列,恩賜相望于道。
複一年春,秦公之始平,公主忽無疾卒。
公追傷不已。
将葬鹹陽原,公命亞之作挽歌,應教而作曰:“泣葬一枝紅,生同死不同。
金钿墜芳草,香繡滿春風。
舊日聞箫處,高樓當月中。
梨花寒食夜,深閉翠微宮。
” 進公,公讀詞,善之。
時宮中有出聲若不忍者,公随泣下。
又使亞之作墓志銘,獨憶其銘,曰:“白楊風哭兮石鬣髯莎。
雜英滿地兮春色煙和。
珠愁粉瘦兮不生绮羅。
深深埋玉兮其恨如何!” 亞之亦送葬鹹陽原,宮中十四人殉之。
亞之以悼惆過戚,被病,卧在翠微宮。
然處殿外室,不入宮中矣。
居月餘,病良已。
公謂亞之曰:“本以小女相托久要,不謂不得周奉君子,而先物故。
敝秦區區小國,不足辱大夫。
然寡人每見于,即不能不悲悼。
大夫盍适大國乎?” 亞之對曰:“臣無狀,肺腑公室,待罪右庶長,不能從死公主。
幸免罪戾,使得歸骨父母國,臣不忘君恩,如今日。
” 将去,公追酒高會,聲秦聲,舞秦舞,舞者擊髀拊髀嗚嗚,而音有不快,聲甚怨。
公執酒亞之前曰:“予顧此聲少善。
願沈郎赓揚歌以塞别。
” 公命遂進筆硯。
亞之受命,立為歌,辭曰:“擊體舞,恨滿煙光無處所。
淚如雨,欲拟著辭不成語。
金鳳禦紅舊繡衣,幾度宮中同看舞。
人閑春日正歡樂,日暮東風何處去?” 歌卒,授舞者,雜其聲而道之,四座皆泣。
既,再拜辭去。
公複命至翠微宮,與公主侍人别。
重入殿内時,見珠翠遺碎青階下,窗紗檀點依然。
宮人泣對亞之。
亞之感咽良久,因題宮門,詩曰:“君王多感放東歸,從此秦宮不複期。
春景自傷秦喪主,落花如雨淚胭脂。
” 竟别去。
公命車駕送出函谷關。
出關已,送吏曰:“公命盡此。
且去。
” 亞之與别,未卒,忽驚覺,卧邸舍。
明日,亞之與友人崔九萬具道。
九萬,博陵人,谙古。
謂餘曰:“《皇覽》雲:‘秦穆公葬雍橐泉祈年宮下。
’非其神靈憑乎?” 亞之更求得秦時地志,說如九萬雲。
嗚呼!弄玉既仙矣,惡又死乎? 無雙傳 薛調撰 王仙客者,建中中朝臣劉震之甥也。
初,仙客父亡,與母同歸外氏。
震有女曰無雙,小仙客數歲,皆幼稚,戲弄相狎。
震之妻常戲呼仙客為王郎子。
如是者凡數歲,而震奉孀姊及撫仙客尤至。
一旦,王氏姊疾,且重,召震約曰:“我一子,念之可知也。
恨不見其婚室。
無雙端麗聰慧,我深念之。
異日無令歸他族。
我以仙客為托。
爾誠許我,瞑目無所恨也。
” 震曰:“姊宜安靜自頤養,無以他事自撓。
” 其姊竟不痊。
仙客護喪,歸葬襄鄧。
服阕,思念:“身世孤孑如此,宜求婚娶,以廣後嗣。
無雙長成矣。
我舅氏豈以位尊官顯,而廢舊約耶?” 于是飾裝抵京師。
時震為尚書租庸使,門館赫奕,冠蓋填塞。
仙客既觐,置于學舍,弟子為伍。
舅甥之分,依然如故,但寂然不聞選取之議。
又于窗隙間窺見無雙,姿質明豔,若神仙中人。
仙客發狂,唯恐姻親之事不諧也。
遂鬻囊橐,得錢數百萬。
舅氏舅母左右給使,達于厮養,皆厚遺之。
又因複設酒馔,中門之内,皆得入之矣。
諸表同處,悉敬事之。
遇舅母生日,市新奇以獻,雕镂犀玉,以為首飾。
舅母大喜,又旬日,仙客遣老妪,以求親之事聞于舅母。
舅母曰:“是我所願也。
即當議其事。
” 又數夕,有青衣告仙客曰:“娘子适以親情事言于阿郎,阿郎雲:‘向前亦未許之。
’模樣雲雲,恐是參差也。
” 仙客聞之,心氣俱喪,達旦不寐,恐舅氏之見棄也。
然奉事不敢懈怠。
一日,震趨朝,至日初出,忽然走馬入宅,汗流氣促,唯言:“鎖卻大門,鎖卻大門!” 一家惶駭,不測其由,良久,乃言:“泾原兵士反,姚令言領兵入含元殿,天子出苑北門,百官奔赴行在。
我以妻女為念,略歸部署。
疾召仙客與我勾當家事。
我嫁與爾無雙。
” 仙客聞命,驚喜拜謝。
乃裝金銀羅錦二十馱,謂仙客曰:“汝易衣服,押領此物出開遠門,覓一深隙店安下。
我與汝舅母及無雙出啟夏門,繞城續至。
” 仙客依所教。
至日落,城外店中待久不至。
城門自午後扃鎖,南望目斷。
遂乘骢,秉燭繞城至啟夏門。
門亦鎖。
守門者不一,持白棓,或立,或坐。
仙客下馬,徐問曰:“城中有何事如此?” 又問:“今日有何人出此?” 門者曰:“朱太尉已作天子。
午後有一人重戴,領婦人四五輩,欲出此門。
街中人皆識,雲是租庸使劉尚書。
門司不敢放出。
近夜,追騎至,一時驅向北去矣。
” 仙客失聲恸哭,卻歸店。
三更向盡,城門忽開,見火炬如晝。
兵士皆持兵挺刃,傳呼斬斫使出城,搜城外朝官。
仙客舍辎騎驚走,歸襄陽,村居三年。
後知克複,京師重整,海内無事。
乃入京,訪舅氏消息,至新昌南街,立馬彷徨之際,忽有一人馬前拜,熟視之,乃舊使蒼頭塞鴻也。
鴻本王家生,其舅常使得力,遂留之。
握手垂涕。
仙客謂鴻曰:“阿舅舅母安否?” 鴻雲:“并在興化宅。
” 仙客喜極雲:“我便過街去。
” 鴻曰:“某已得從良,客戶有一小宅子,販缯為業。
今日已夜,郎君且就客戶一宿。
來早同去未晚。
” 遂引至所居,飲馔甚備。
至昏黑,乃聞報曰:“尚書受僞命官,與夫人皆處極刑。
無雙已入掖庭矣。
” 仙客哀冤号絕,感動鄰裡。
謂鴻曰:“四海至廣,舉目無親戚,未知托身之所。
” 又問曰:“舊家人誰在?” 鴻曰:“唯無雙所使婢采萍者,今在金吾将軍王遂中宅。
” 仙客曰:“無雙固無見期。
得見采萍,死亦足矣。
” 由是乃刺谒,以從侄禮見遂中,具道本末,願納厚價以贖采萍。
遂中深見相知,感其事而許之。
仙客稅屋,與鴻萍居。
塞鴻每言:“郎君年漸長,合求官職。
悒悒不樂,何以遣時?” 仙客感其言,以情懇告遂中。
遂中薦見仙客于京兆君李齊運。
齊運以仙客前銜,為富平縣尹,知長樂驿。
累月,忽報有中使押領内家三十人往園陵,以備灑掃,宿長樂驿,氈車子十乘下訖。
仙客謂塞鴻曰:“我聞宮嫔選在掖庭,多是衣冠子女。
我恐無雙在焉。
汝為我一窺,可乎?” 鴻曰:“宮嫔數千,豈便及無雙。
” 仙客曰:“汝但去,人事亦未可定。
” 因令塞鴻假為驿吏,烹茗于簾外,仍給錢三千,約曰:“堅守茗具,無暫舍去。
忽有所睹,即疾報來。
” 塞鴻唯唯而去。
宮人悉在簾下,不可得見之,但夜語喧嘩而已。
至夜深,群動皆息。
塞鴻滌器構火,不敢辄寐。
忽聞簾下語曰:“塞鴻,塞鴻,汝争得知我在此耶?郎健否?” 言訖,嗚咽,塞鴻曰:“郎君見知此驿。
今日疑娘子在此,令塞鴻問候。
” 又曰:“我不久語。
明日我去後,汝于東北舍閣子中紫褥下,取書送郎君。
” 言訖,便去。
忽聞簾下極鬧,雲:“内家中惡。
” 中使索湯藥甚急,乃無雙也。
塞鴻疾告仙客,仙客驚曰:“我何得一見?” 塞鴻曰:“今方修渭橋。
郎君可假作理橋官,車子過橋時,近車子立。
無雙若認得,必開簾子,當得瞥見耳。
” 仙客如其言。
至第三車子,果開簾子,窺見,真無雙也。
仙客悲感怨慕,不勝其情。
塞鴻于閣子中褥下得書送仙客。
花箋五幅,皆無雙真迹,詞理哀切,叙述周盡,仙客覽之,茹恨涕下。
自此永訣矣。
其書後雲:“常見敕使說富平縣古押衙人間有心人。
今能求之否?” 仙客遂申府,請解驿務,歸本官。
遂尋訪古押衙,則居于村墅。
仙客造谒,見古生。
生所願,必力緻之,缯采寶玉之贈,不可勝紀。
一年未開口,秩滿,閑居于縣。
古生忽來,謂仙客曰:“洪一武夫,年且老,何所用?郎君于某竭分。
察郎君之意,将有求于老夫。
老夫乃一片有心人也。
感郎君之深恩,願粉身以答效。
” 仙客泣拜,以實告古生。
古生仰天,以手拍腦數四,曰:“此事大不易。
然與郎試求,不可朝夕便望。
” 仙客拜曰:“但生前得見,豈敢以遲晚為限耶。
” 半歲無消息。
一日,扣門,乃古生送書。
書雲:“茅山使者回。
且來此。
” 仙客奔馬去。
見古生,生乃無一言。
又啟使者。
複雲:“殺卻也。
且吃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