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之中耳非别有一性也
明道言人生而靜以上不容說
人生而靜是未發時以上即是人物未生之時不可謂性才謂之性便是人生以後此理堕在形氣之中不全是性之本體矣然其本體又未嘗外此要人即此而見得其不雜於此者耳易大傳言繼善是指未生之前孟子言性善是指已生之後雖曰已生然其本體初不相雜也
程子以忠為天道恕為人道莫是謂忠者聖人之在已與天同運而恕者所以待人之道否
聖人處已待人亦無二理天人之别但以體用之殊耳放於利而行多怨南軒獨以為已之怨人
南軒說固有此理隻是此章語意隻合如古注及程子說不容一語可兼二意虛心平氣靜以察之當自見得不可以其近裡而遷聖人之本意以就之也
發已自盡謂忠循物無違謂信所謂發已莫是奮發自揚之意否循物無違未曉其義如何
發已自盡但謂凡出於已者必自竭盡而不使其有苟簡不盡之意耳非奮發之謂也循物無違謂言語之發循其物之真實而無所背戾如大則言大小則言小言循於物而無所違耳
逃墨必歸於楊逃楊必歸於儒
楊墨皆是邪說無大輕重但墨氏之說尤出於矯僞不近人情而難行故孟子之言如此非以楊氏為可取也孔墨并稱乃退之之缪然亦未見得是與原道之作孰先孰後也
簡易【引呂東萊解禹貢一段】
此說大槩得之然亦不必言先為其難大抵隻是許多道理須要理會得分明後方無窒礙不費力而自簡易耳如治亂繩若不解放得開豈能自成條理而不紛糾耶
三重當從伊川之說
伯者之事不得為善此章正與上章相發明乃是相承為文非隔章取義也
六言六蔽說
此亦但疑其文有不同耳先立題目又令複坐而後言之亦似太鄭重也
答嚴時亨
問目各已批出請更詳之禮書近方略成綱目但疏義雜書中功夫尚多不知餘年能了此事否當時若得時亨諸友在近相助當亦汗青有期也浙中朋友數人亦知首尾亦苦不得相聚未有見日千萬自愛更於義理切身處着實進得一步則所以守此身者不待勉而固矣
某昨來請問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傳雲五行之生随其氣質而所禀不同所謂各一其性也各一其性則渾然太極之全體無不各具於一物之中而性之無不在又可見矣各一其性周子之意固是指五行之氣質然水之潤下火之炎上木之曲直金之從革土之稼穑此但可以見其氣質之性所禀不同卻如何便見得太極之全體無不各具於一物之中而性【此性字是指其義理之性】之無不在也莫是如上一節所謂五行異質而不能外乎隂陽隂陽異位而皆不能離乎太極即此可見得否覺得此處傳文似猶欠一二轉語每讀至此未能釋然先生答雲氣質是隂陽五行所為性即太極之全體但論氣質之性則此全體堕在氣質之中耳非别有一性也某反複思之誠非别有一性然觀聖賢說性有是指義理而言者有是指氣禀而言者卻不容無分别敬讀誨語謂氣質是隂陽五行所為性即太極之全體始悟周子所謂各一其性專是主理而言蓋五行之氣質不同人所共知也而太極之理無乎不具人所未必知也此周子吃緊示人處今所在闆行傳文皆雲五行之生随其氣質而所禀不同所謂各一其性也【詳此文義這個性字當指氣而言】各一其性則渾然太極之中全體無不各具於一物之中而性之無不在又可見矣【詳此文義這個性字當是指理而言】一段之間上下文義頗相合恐讀者莫知所适從若但雲五行之生雖其氣質所禀不同而渾然太極之全體無不各具於一物之中所謂各一其性如此則辭約而義明正是回教所謂全體堕在氣質之中底意思伏乞指教
隂陽五行之為性各是一氣所禀而性則一也故自隂陽五行而言之則不能無偏而人禀其全所以得其秀而最靈也
某昨來請問明道先生雲人生而靜以上不容說才說性時便已不是性也凡人說性隻是說繼之者善也孟子言性善是也夫人生而靜是喜怒哀樂未發之前此已上誠有不容說者然自孟子以來至於周程諸先生皆善言性者其大體指人物所得以生之理而言親切着明今謂其所說皆不是性可乎性理之說本自精微今謂才說性時便已不是性無乃使人緻思於杳冥不可緻诘之境乎明道此段大意首尾大要是推明人生氣禀理有善惡竊詳易系言繼之者善正謂大化流行賦與萬物無有不善孟子言性善止是言義理之性人所均禀初無不善皆是極本窮源之論引此以明人生氣禀理有善惡似不相侔不知明道所見是如何先生答曰人生而靜是未發時已上即是人物未生之時不可謂性才謂之性便是人生以後此理堕在形氣之中不全是性之本體矣然其本體又亦未嘗外此要人即此而見得其不雜於此者耳易大傳言繼善即是指未生之前孟子言性善是指已生之後雖曰已生然其本體初不相雜也以上是人物未生之時是某思慮所未到伏讀批誨指示親切卻覺得先生之說甚明而明道之說益有可疑何者人物未生時乃是一隂一陽之謂道而天命之流行所謂繼之者善便是以上事何故言以上不容說方其人物未生固不可謂性及人物既生須着謂之性雖則人生已後此理堕在形氣中不全是性之本體然氣禀不能無善惡者性之流也義理之有善無惡者性之本體也然皆不可不謂之性要在學者随所讀書自去體認取今謂才說性時便已不是性深恐啓人緻思於杳?不可緻诘之境而大傳言繼善是指未生之前則命之道也未可謂之性孟子言性是指已生之後乃易大傳所謂成之者性而非所謂繼之者善也明道卻雲凡人說性隻是說得繼之者善也孟子言性善是也此尤不可曉近思録一書皆删取諸先生精要之語以示後學入德之門戶而首卷又是示人以道體所在編入此段必不是閑慢處既有所疑未容放下再此扣請乞恕再三之渎
此一段已詳於希遜卷中矣明道先生如此處多若以本文論之則皆不可曉矣要當忘言會意别作一格看可也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一章夫子既語之以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正是使之盡言一旦進用何以自見及三子自述其才之所能堪志之所欲為夫子皆不許之而獨與曾點看來三子所言皆是實事曾點雖答言志之問實未嘗言其志之所欲為有似逍遙物外不屑當世之務者而聖人與此而不與彼何也集注以為味曾點之言則見其曰用之間無非天理流行之妙而用舍行藏了無與於我是雖堯舜之事業蓋所優為其視三子規規於事為之末不可同年而語矣某嘗因是而思之為學與為治本來隻是一統事他日之所用不外乎今日所存三子卻分作兩截看了如治軍旅治财賦治禮樂與凡天下之事皆是學者所當理會無一件是少得底然須先理會要教自家身心自得無欲常常神清氣定涵養直到清明在躬志氣如神則天下無不可為之事程子所謂不得以天下撓己巳立後自能了當得天下事物者是矣夫子嘗因孟武伯之問而言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聖人固已深知其才所能辦而獨不許其仁夫仁者體無不具用無不該豈但止於一才一藝而已使三子不自安於其所已能孜孜於求仁之是務而好之樂之則何暇規規於事為之末緣他有這個能解橫在肚皮裡常恐無以自見故必欲得國而治之一旦夫子之問有以觸其機即各述所能子路至於率爾而對更無推遜求赤但見子路為夫子所哂故其辭謙退畢竟是急於見其所長聖門平日所與講切自身受用處全然掉在一邊不知今日所存便是後日所用見得他不容将為學為治分作兩截看了所以氣象不宏事業不能造到至極如曾點浴沂風雩自得其樂卻與夫子飯疏食飲水樂在其中顔子箪瓢陋巷不改其樂?懷相似程子謂夫子非樂蔬食飲水也雖蔬食飲水不能改其樂也謂顔子非樂箪瓢陋巷也不以貧窭累其心而改其所樂也要知浴沂風雩人人可為而未必能得其樂者正以窮達利害得以累其心而不知其趣味耳夫舉體遺用潔身亂倫聖門無如此事全不可以此議曾點蓋士之未用須知舉天下之物不足以易吾天理自然之安方是本分學者曾點言志乃是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無入而不自得者故程子以為樂而得其所也譬如今時士子或有不知天分初無不足遊泳乎天理之中大小大快活反以窮居隐處為未足以自樂切切然要做官建立事功方是得志豈可謂之樂而得其所也孟子謂廣土衆民君子欲之所樂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樂之所性不存焉君子所性雖大行不加焉雖窮居不損焉分定故也孟子所謂君子所性即孔子顔子曾點之所樂如此如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物各付物與天地同量惟顔子所樂如此故夫子以四代禮樂許之此浴沂風雩識者所以知堯舜事業曾點固優為之也然知與不知在人用與不用在時聖賢於此乘流則行遇坎則止但未用時隻知率性循理之為樂正以此自是一統底事故也龜山謂堯舜所以為萬世法亦隻是率性而已外邊用計用較假饒立功業隻是人欲之私與聖賢作處天地懸隔如子路當蒯聩之難知食焉不避其難而不知衛辄之食不可食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歛而附益之後來所成就止於如此正為他不知平日率性循理便是建功立事之本未到無入不自得處夫子之不與其有以知之矣所見如此不背馳否乞與訂正
此一段說得極有本末學者立志要當如此然其用力卻有次第已為希遜言之矣
答嚴時亨
生之謂性一章論人與物性之異固由氣禀之不同但究其所以然者卻是因其氣禀之不同而所賦之理固亦有異所以孟子分别犬之性牛之性人之性有不同者而未嘗言犬之氣牛之氣人之氣不同也人之所以異於禽獸一章亦是如此若如所論則孟子之言為不當而告子白雪白羽白玉之白更無差别反為至論矣程先生有一處有隙中日光之論最為親切更須詳味於同中識其所異異中見其所同然後聖賢之言反覆都不相礙若隻據一偏各說道理則互相逃閃終身間隔無複會通之時矣
杞柳之性固可以為桮棬然須斫伐裁截矯揉而後可成故孟子言戕賊杞柳而後可以為桮棬也若杞柳可以為桮棬而楩楠不可以為桮棬又是第二重道理與此元不相入不當引以說也此等處須且虛心看他聖賢所說文義指意以求義理之所當乃為善學若如所論徒為紛擾不惟枉費思慮言語而反有害於窮理之實也
多怨之說固有此理但恐如此包裹費力聖人之言簡易平直未必如此屈曲且依程先生說為善
五行太極便與生之謂性相似以為同則同中有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