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已及物得名在聖人則為以己及物矣】侯氏說未嘗誤萬物者誠有病
有德者必有言有仁者必有勇洵竊謂有德者未必有言然因事而言則言之中理可必也仁者未必有勇然義所當為則為之必力可必也故皆曰必有
有德者未必以能言稱仁者未必以勇着然【雲 雲】以下各如所說
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不議謂不得與聞國政非謂禁之使勿言也如陽虎之流以庶人而與國政者也
恐不如此陽虎饋豚於孔子蓋以大夫自處非庶人也蘇說之誤
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洵竊謂四時行百物生皆天命之流行其理甚着不待言而後明聖人之道亦猶是也行止語默無非道者不為言之有無而損益也有言乃不得已為學者發耳明道先生言若於此上看得破便信是會禅亦非為此語中有禅蓋言聖人之道坦然明白但於此見得分明則道在是矣不必參禅以求之也
如此辨别甚善近世甚有病此言者每以此意曉之然不能如是之快也
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洵竊謂仕優而不學則無以進德學優而不仕則無以及物仕優而不學固無足議者學優而不仕亦非聖人之中道也故二者皆非也仕優而不學如原伯魯之不說學是也學優而不仕如荷蓧丈人之流是也子夏之言似為時而發其言雖反覆相因而各有所指或以為仕而有餘則又學學而有餘則又仕如此則其序當雲學而優則仕仕而優則學今反之則知非相因之辭也不知此說是否
此說亦佳舊亦嘗疑兩句次序颠倒今雲各有所指甚佳
遺書載司馬溫公嘗問伊川先生欲除一人為給事中【雲 雲】洵竊謂若以公言之何嫌之足避豈先生於此亦未能自信邪
前賢語默之節更宜詳味吾輩隻為不理會此等處故多悔吝耳近正有一二事可悔忽讀此問為之矍然上蔡語録中有真我之語洵竊謂不必如此立論恐啓後人好奇之弊蓋毋我之我與我所固有之我字同義異本自分明隻下一真字便似生事二程先生議論不如此上蔡之學所造固深此亦似是其小疵也
答程允夫
龜山曰宰我問三年之喪非不知其為薄也隻為有疑故不敢隐於孔子隻此無隐便是聖人作處
龜山之意當是如此然聖人之無隐與宰我之無隐亦當識其異處
伊川舟行遇風端坐不為之變自以為誠敬之力烈風雷雨而舜不迷錯其亦誠敬之力欤
舜之不迷此恐不足以言之
善為說辭則於德行或有所未至善言德行則所言皆其自已分上事也
此說得之
善與人同以己之善推而與人同為之也舍己從人樂取諸人以為善以人之善為己之善也
此說亦善
賢賢事父母事君與朋友交此四者皆能若子夏之言可以言學矣然猶有雖曰未學之語若猶賴乎學者蓋雖能如是而不知其所以能如是者從何而來則所謂行之而不着習矣而不察者也
此句意思未見下落請詳言之方可議其得失也羞惡之心義之端故人不可使之無亷恥無廉恥則無以起其好義之心若之何而可化聖人之於民必使之有恥且格者此也
人自是不可無恥不必引羞惡好義為言也
知敬親者其色必恭知愛親者其色必和此皆誠實之發見不可以僞為故子夏問孝孔子答之以色難
據下文恐是言承順父母之色為難然此說亦好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循理之所在周流天地之間無不可者其親之也理之所當親也其遠之也理之所當遠也何比之有
尊賢容衆嘉善而矜不能此之謂周溺愛狥私黨同伐異此之謂比周周徧也比偏比也不必言周流天地之間
謝上蔡曰慎言其餘慎行其餘皆有深意惟近思者可以得之蓋言行有絲毫不慎則於理有絲毫之失則與天地不相似矣
慎言其餘慎行其餘藉用白茅之意似此推言於理不害然恐未遽說到此也
小人之陵上其初蓋微僭其禮之末節而已及充其僭禮之心遂至於弑父弑君此皆生於忍也故孔子謂李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敢僭其禮便是有無君父之心
人有中雖不然而能勉強於其外者君子當求之於其中中者誠也外者僞也故父在當觀其事父之志行者行其志而有成者也父沒則人子所以事父之大節始終可觀矣故父沒當觀其事父之行事父之行既已終始無愧而於三年之間又能不失其平日所以事父之道非孝矣乎
此說甚好然文義似未安
敏於事如必有事焉之事當為即為不失其幾也
事隻是所行之事必有事焉不知尋常如何說請詳論之乃見所指之意大抵說經以彼明此固為簡便然或失其本意則彼此皆不分明所以貴於詳說也
子貢曰貧而無谄至告諸往而知來者此為學之法也亦可以見聖賢悟入深淺處凡窮理自有極緻觀聖人如此發明子貢則可見矣
此章論進學之實效非論悟入深淺也悟入兩字既是釋氏語便覺氣象入此不得大學所謂緻知格物者非悟入之謂
死生一理也死而為鬼猶生而為人也但有去來幽顯之異耳如一晝一夜晦明雖異而天理未嘗變也
死者去而不來其不變者隻是理非有一物常在而不變也更思之
子聞之曰是禮也三字可以見聖人氣象宏大後世諸子所不及也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與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皆聖人教人讀詩之法
此類言之大略不曉所主之意恐其間有差或緻千裡之缪也
見實理是為智得實理是為仁
惟仁者能得是理而以得實為仁則仁之名義隐矣【而以得實下疑當有理字】
理之至實而不可易者莫如仁義禮智信非仁不成如孝弟禮樂恭寛信敏惠皆仁之用也
此數句亦未見下落
學者須先有所立故孔子三十而立又曰患所以立然則若何而能立曰窮理以明道則知所立矣
立是操存踐履之效所說非是患所以立承不患無位而言蓋曰患無以立乎其位雲爾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如諸葛孔明草廬中對先主論曹孫利害其後輔蜀抗魏吳其言無一不酬者蓋古人無侈心故無侈言如此
所引事不相類
劉器之問誠之目於溫公曰當自不妄語入此易所謂修辭立其誠也
近之
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長之可妻以其平昔之行也非以無罪?於缧绁為可妻也
雖嘗陷於缧绁而非其罪則其平昔之行可知
吾斯之未能信言我於此事猶未到不疑之地豈敢莅官臨政發之於用乎
此事是何事
子謂子貢曰女與囬也孰愈孔子以此問子貢則子貢之才亦顔曾之亞然其所以不及二子者正在於以見聞為學孔子未欲以見聞外事與之故姑雲吾與女弗如他日乃警之曰汝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欤道非多學所能識則聞一知十亦非所以為顔子
子貢言聞一知二知十乃語知非語聞也見聞之外複謂何事請更言之
忠與清皆仁之用有覺於中忠清皆仁無覺於中仁皆忠清
以覺為仁近年語學之大病如此四句尤為乖戾蓋若如此則仁又與覺為二而又在其下矣
又敬不違非從父之令謂事親以禮無違於禮也所謂起敬起孝
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則不得已而從父之令者有矣勞而不怨則所謂悅則複谏不敢疾怨也若不從而遂違之則父子或至相夷矣
居簡而行簡則有志大略小之患以之臨事必有怠忽不舉之處居敬而行簡則心一於敬不以事之大小而此敬有所損益也以之臨事必簡而盡
居敬則明燭事幾而無私意之擾故其行必簡
為仁固難欤曰孔子不以易啓人之忽心亦不以難啓人之怠心故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又曰為之難言之得無訒乎
仁固不遠然不欲則不至仁固難為之則無難
緻知以明之持敬以養之此學之要也不緻知則難於持敬不持敬亦無以緻知
二者交相為用固如此然亦當各緻其力不可恃此而責彼也
丘之禱久矣聖人與天地合其德與鬼神合其吉兇我即天地鬼神天地鬼神即我何禱之有
自他人言之謂聖人如此可也聖人之心豈以此而自居耶細味丘之禱也久矣一句語意深厚聖人氣象與天人之分自求多福之意皆可見
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此聖人之事也非與天同量者不能顔子所以未逹一間者正在此故第曰嘗從事於斯非謂已能爾也
此正是顔子事若聖人則無如此之迹有如此說處便有合内外之意如舜善與人同舍己從人好察迩言用中於民必兼言之惟顔子行而未成故其事止於如此耳
子絶四蓋以此教人也故曰毋毋者戒之之辭
毋史記作無當以無為正
未見其止也學必止於中而止非息也於中止行耳百尺竿頭猶須進步豈有止法乎
據上下章止字皆但為止息之意學止於中乃止其所之止非止息之意字同用異各審其所施竿頭進步狂妄之言非長於譬喻者
四科乃述論語者記孔氏門人之盛如此非孔子之言故皆字而不名與上文不當相屬或曰論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