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集卷二十七

關燈
治東都以系天下之望公羊所謂欲天下之一乎周者是也何休注公羊以為嫌於周公之魯則恐天下迥心趨鄉之何其淺視乎成王周公也 晉放其大夫胥甲父于衛【宣公元年】 讀此傳知古君臣之間去就有禮春秋時不能盡然 晉趙盾衛孫冕侵陳【宣公六年】 比事屬辭層折盡緻較左氏尤勝 冬葬許悼公【昭公十九年】 聽止赦止見春秋筆削大公無私此與趙盾事遂為實錄 西狩獲麟【哀公十四年】 章法之妙若斷若續忽合忽離 谷梁傳 元年春王正月【隐公】 伯夷叔齊之讓國求仁而得仁泰伯虞仲之讓國避地以興周若隐之讓國則成惠公之邪心啓桓公之簒弑故曰小道也 壬申禦廪災乙亥嘗【桓公十四年】 周官時享前期十日師執事而蔔日誓戒今壬申乙亥相距四日不蔔不戒故谷梁子以為志不敬也 臧孫辰告籴于齊【莊公二十八年】 觀此見積貯備荒有國家者之急務國非其國君子譏之 虞師晉師滅夏陽【僖公二年】 三傳無異同而谷梁叙事簡要文尤逸宕 諸侯盟于首戴【僖公五年】 篇中以尊王為主亦反經行權之意 晉殺其大夫裡克【僖公十年】 筆筆生動當時情事躍然在人耳目之間 初稅畝【宣公十五年】 公田之法十取其一今又履其餘畝先王之良法美意其謂之何是以傳者交譏焉 大饑【襄公二十四年】 觀大侵之禮見先王畏天勤民實心實政 秋蒐于紅【昭公八年】 古奧典贍可補周禮所未備 戰國策 司馬錯張儀論伐韓蜀 戰國之時不複知有周天子矣錯獨曰刼天子惡名也大義凜然後魯肅之存劉王猛之戒不伐晉亦同此意 甘茂拔宜陽 讒臣在内大将鮮有能成功於外者此古今所同慨也甘茂之言剀切曲暢可為萬世鑒 黃歇說秦王 當時策士往往嫁禍韓魏如黃歇之意在纾楚患耳迨韓魏既亡不三年楚亦滅矣所謂滅六國者六國也不信然耶文特雄辯 應侯謂昭王 先設兩喻正意隻澹澹說過蓋前既危言切論至是知昭王之心已移故第借比喻之辭一申明其說使聽者竦然 武安君谏秦昭王伐趙 以趙之殘而難攻以韓魏楚之完而易取可見兵無常強亦無常弱而其機則在能懼與否而已 鄒忌諷齊王納谏 文甚諧麗動人卻是千古不易之正論 淳于髠一日見七士 寥寥數語為歐陽朋黨論之所自出人以薦賢為嫌者可以袪其惑矣 馮煖客孟嘗君 馮煖焚劵為孟嘗結民志也若漢之文景時下蠲租之令其得民也大矣豈區區示義之足雲 蘇子說齊闵王 不為福先不為禍始此權藉之說也聖人則以上順天道為權下合人心為藉王者有征無戰用此道也 田單攻狄 淋漓生動語語隽冷 莊辛論幸臣 文近於賦瑰麗可觀 蘇秦以合從說趙 文勢忽斷忽連若長江萬裡波瀾無盡若移此神志明内聖外王之道仁義禮智之功當時所就又複何如哉 觸讋說趙太後 從容委曲而取成功可謂善於進言者 魯仲連義不帝秦 不帝秦大義也辭封爵高節也責新垣衍處風旨奕奕 魯君酒色味論 戰國之君皆講富強魯君獨舉四事警切動人尚有周公之遺教也 信陵君谏魏王 四公子中信陵最賢即此一書審度事理了如指掌雖善謀國者何以加之 郭隗說燕昭王 昭王用郭隗之言卑躬緻士卒複齊讐可謂賢矣 蘇代約燕王 形容秦處盡得其情狀文筆亦有循環刺蜚之緻 樂毅去燕适趙 毅報惠王書雖急於自明其情志悱恻文辭深婉固書牍之祖也 秦 孝公下令國中 孝公急思光複先業博謀於賓客羣臣得勵精圖治之意惜乎不知修德行仁沾沾於奇計強秦也 趙良說商君 商鞅以殘忍锲刻之性變法速效苟且目前何暇計治理之純疵耶孝公舉國以從悞矣 李斯谏逐客書 古人蒐羅賢才招以弓旌縻以好爵若既入其國而以客逐之則非矣李斯本邪辟之學此篇論取材宜廣則不可以人廢言也 子嬰進谏二世書 信任便嬖輕棄老成鮮有不敗人家國者漢唐之季覆轍相尋尤可浩歎 驺忌子以鼓琴見齊威王 樂記雲聲音之道與政相通确有至理 淳于髠說驺忌子 持論亦正特務為隐語終是戰國習氣 楚人對頃襄王 諷楚報秦有得於春秋複仇之旨全以譬喻行文彌覺古隽 聖祖仁皇帝禦制文第三集卷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