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集卷二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古帝王懸鞀設铎以察迩言正所以通幽隐廣聞見也子産不毀鄉校以達輿情故孔子稱之
子産論尹何為邑【襄公三十一年】
喻政以美錦又喻以田獵所以深着不學而仕之戒文勢逐段相生奇峭古隽如層巒複水足令尋繹不窮
衛北宮文子論威儀【襄公三十一年】
經緯家國之謂禮容止進退之謂儀分别本末處入微
子産論晉侯疾【昭公元年】
子産之論典而核醫和之論奧而博文特雄奇排宕古色陸離
晏嬰叔向論齊晉【昭公三年】
晏嬰叔向論齊晉之失切中情事可謂智矣但二子皆國之大臣明知其失而不能救體國之忠之謂何詞語古藻勁峭左氏之腴也
晉司馬侯論三不殆【昭公四年】
此篇論險不可恃一段精嚴雄闊左傳中堂堂正正之文
魯申豐論雨雹【昭公四年】
古人重藏氷伐氷之禮以其為燮隂理陽助流德化之一事也
晉女叔齊論魯侯【昭公五年】
以法紀政令為禮之大綱?國勢以立論切而不浮
楚薳啓疆論辱晉【昭公五年】
韓起叔向皆晉之賢是時晉國人材方盛故楚畏之而不敢辱古雲山有猛獸藜藿為之不采於此益信
鄭人鑄刑書【昭公六年】
子産之鑄刑書用重典以救弊叔向之論刑書在修禮以勝刑一則權時之宜一則經久之道也
芊尹無宇對楚子【昭公七年】
無宇始而斷楚子之旌既而執人於王宮楚子終不加罪殆亦賢其斷旌而容之與
魯孟僖子論禮【昭公七年】
孔子千古禮義之宗孟僖子早知之命其子學禮在春秋時可謂卓識推論孔氏先德遡源成湯以及正考父之主敬世德相承毓為至聖淵源遠矣
晉師曠論石言【昭公八年】
師曠因怪異而進正言得谏君之體
晉屠蒯谏平公【昭公九年】
古者谏無專官前後左右?禦之賤鹹可谠言規正所謂工執藝事以谏也膳宰之谏晉君饒有古人風義
楚子革對靈王【昭公十二年】
抑揚頓挫古隽峭潔極文勢之奇祈招一詩見古人諷谏遺意
晉荀吳不納鼓叛人【昭公十五年】
荀吳不以土地之利而納叛亡待其食竭力盡然後取之城克而不戮一人在春秋時猶可謂仁者之師
郯子論官名【昭公十七年】
古藻詳核斑駮離奇述官制處所謂賢者識其大者
晏子谏誅祝史【昭公二十年】
此篇言當以誠信事鬼神而福佑自至不當歸咎於祝史可破從來矯誣之惑文則典正弘麗博辯多姿
晏子論梁?據【昭公二十年】
晏子辨和同議論極正大條暢可裨廟谟
鄭子大叔對趙簡子論禮【昭公二十五年】
此篇論禮首舉天經地義洞見本源故議論精微闳暢禮運禮器諸篇悉本於此
晏子論禳慧【昭公二十六年】
晏子首論彗星謂修德可以勝災繼論陳氏謂修禮可以已亂古人因事納忠之義切矣齊侯悅其言而不能用殆所謂悅而不繹者與
仲尼論晉鑄刑鼎【昭公二十九年】
尚德緩刑為治之要斯篇與鄭鑄刑鼎同意文複簡潔
邾黑肱以濫奔魯【昭公三十一年】
邾黑肱以賤而書名惡之也不使叛亡者得掩其名則人皆知所儆畏此春秋筆削之法所謂一字之誅嚴於斧钺也
衛祝佗争先蔡【定公四年】
此篇曆舉先世典故文勢洋洋纚纚如潮如海理正而詞采複工
孔子相夾谷之會【定公十年】
聖人於樽俎之間雍容片言折強鄰之威合二國之好反汶陽之田良由盛德動人詞嚴而義正也
楚子西論夫差将敗【哀公元年】
國之強弱視其君之志氣志氣振舉則國勢日強志氣頹靡則國勢日削自古未有不勤恤其民而可以戰勝攻取者也觀阖廬夫差之勝敗益可見矣
仲尼論用田賦【哀公十一年】
聖人論國賦處要言不煩故易曰吉人之辭寡
聖祖仁皇帝禦制文第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