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翁大全卷之二十九

關燈
文集 門人新安洪垣校刊 記 重修應天府儒學記 應天府儒學賀教授,将率其僚訓導澄也、衮也、德牧也,同谒於太宰甘泉子,則必先之以友德昌,申之以九鼎焉。

    賀之言曰:「若鈞也之為教,宜奚先矣?」甘泉子曰:「古者三代明王之教成天下也,必先立學。

    學,教基也,教基不立,則教法不尊,教法不尊,則教道不行。

    是故三代明王必先立學,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學則三代共之,皆教以人倫也。

    人倫教、五品遜、百姓親而天下治矣。

    」「請問五倫之於學宮也,何教焉?今敝學之學宮之修也,督學侍禦馮公倡其端,應天府尹孫公,府丞楊公申其事,巡撫都憲歐陽公可其議、須其材,簡俾上元李簿奇章董其工。

    經始於丁酉六月,迄工於十有二月,凡修門堂室宅以暨廊庑齋祠館圃者若乾事。

    惟公诏之,庶師弟子知所以教,所以學焉。

    」甘泉子曰:「學雲學雲,口耳雲乎哉!文辭雲乎哉!於是将有效之焉矣,将有覺之焉矣。

    将俾師生朝而益於是焉,暮而習於是焉。

    抑而思於是焉,必曰:『四公之所以甯宇我,教養於我者何也?承吾明天子之德之惠也。

    吾人将何自勵以圖報於他日與?』然而君臣之義於是焉著矣。

    為諸師者坐焉,居然有父之道;為諸生者立焉,肅乎有子之道。

    諸生将胥與言曰:『夫諸師之臨我以教我也,罔極之恩,成我者與生我者等也。

    』然而父子之親,於是焉著矣。

    師生将文會於是,輔仁於是也,有相承相發之益焉,有相麗澤之功焉,有相觀而善之懿焉,然而朋友之信於是焉著矣。

    凡入學者必相以齒,長者在前,少者在後,天序以秩,天顯以臨焉,然而兄弟之道,長幼尊卑之序,於是焉著矣。

    尊也、長也,陽道也;卑也、幼也,陰道也。

    知長幼尊卑之義,則知陰陽倡随之道,然而夫婦之别,於是焉著矣。

    故學不修不立則儀物不彰,象教将毀,則無以見道,而天理或幾乎滅矣。

    此四公之功於是為大,豈區區簿書之務小補乎哉?且吾職事未及遍觀焉,請聞修何修矣。

    夫門則何如?」曰:「有棂星門,有戟門,有儒學門。

    飾舊維新,亦既闳然洞然矣。

    」曰:「爾師生之身親日由是門也,甯不思爾之心固自有所以入聖之門者乎?夫堂則何如矣?」曰:「妥神有文廟之堂,講習有明德之堂,演射有觀德之堂,革舊維新,則既敞焉、廓焉矣。

    」曰:「爾師生之身親日升是堂也,甯不思爾之心固自有所以升聖之堂者乎?夫室則何如矣?」曰:「堂後有尊經之閣,閣下有室,左右有師生之齋館,館中有宅,易舊維新,則既巍焉奂焉矣。

    」曰:「爾師生之身親是宅是室也,甯不思爾之心固自有所以入聖之室,而自宅安宅者乎?」賀子曰:「先生既惠教我以心學矣。

    敢聞所以入聖之門,升之堂而入之室、宅之宅者,雲何?」甘泉子曰:「豈易言哉!豈易言哉!昔者七十子日相與親炙於聖人之教,其時高弟如子貢,猶歎得其門入者寡;夫子稱由也升堂未入於室;雖善人不踐迹,而室亦不能入焉。

    故諄諄示人以求仁而宅之矣乎!迹,路也,門也。

    夫中正者,聖人之門路也,學之者或失則過焉,或失則不及焉。

    是故得門者寡矣。

    門且不得,而況於升堂乎!而況於入室而安宅乎!則盍反其本矣!」曰:「鈞也請問其本。

    」曰:「敬為本。

    敬者一也,孟子稱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

    夫有事勿正,勿忘勿助之間者,一也。

    一者自立於無過不及之中,其聖人中正之門路矣。

    是故得門恒於斯,升堂恒於斯,入室恒於斯。

    夫得門恒於斯,則中正矣。

    升堂恒於斯,則高明矣。

    入室恒於斯,則精義矣。

    終始斯,斯五倫之道油然觸類而生,斯之謂自修自學而自得也。

    夫自學自修者,乃自得之,自得之者,其機在我者也。

    蓋四公之功力有不能與焉。

    夫反其本以自求多福,在我而矣。

    」賀子曰:「請先生記於石,與師生奉以周旋,永以為訓,以圖報備稱我君師之德,以無忘四公之功焉。

    」戊戌正月初十日 槎黎氏新建祠堂記 甘泉子言之曰:王道之行,其易易乎!何居?禮,君子将營宮室,必先立祖廟。

    祖廟之設,所以尊尊也;尊尊也者,所以親親也;尊尊親親也者,所以笃恩義也;笃恩義也者,所以正倫理也。

    是故人人尊其尊,親其親,恩義以笃,倫理以正,家齊國治,而天下平矣。

    是故先王重之而君子務焉。

    易之萃曰:「王假有廟。

    」是故因人心之同然而萃聚之者,莫大乎廟矣。

    槎黎氏前未有祠堂,有祠堂嘉靖丁亥始也,玄孫玺會諸父昆弟為之也。

    玺,甘泉子子婿也,志古之道也,介其叔某也、某也來告甘泉子曰:「吾始祖曰英,宋學士也,鹹淳間始自南雄遷來東莞之槎焉,四傳而至先祖曰士進,号槎江府君,敦古崇儉,家業以昌,置祀田一百畝。

    然而行事於私室,未有祠堂也。

    有祠堂自嘉靖丁亥始也。

    祠堂凡三層,凡為屋九間,左右廊庑凡若乾間,其費則丁捐銀肆錢,糧石捐銀捌錢,義出者聽之。

    專以奉二代而奠其主,歲冬至、立春行事焉。

    請公訓言記於石,以垂示子孫於無極。

    」甘泉子歎曰:「嘻!不亦善乎!夫祭,所以報本反始、崇德善族也。

    冬至必祭,示人莫不有始也;立春必祭,示人莫不有先也。

    今夫動植飛潛之微,莫不有始焉,豺獺之細,莫不知報本焉,而況於人乎!故升其堂,入其室,履其位,行其禮,緻愛若存,緻悫若著,僾乎若有見乎容聲,洋洋乎如在乎左右,是故尊尊之孝勃焉生乎其間矣。

    孫曾雲仍對越乎下,班立則上下以世,左右以齒。

    縱而觀之,自下而上,本於祖一人之身而敬形焉;衡而觀之,自中而左右而外,如分一人之肢而愛形焉,是故親親之恩藹焉而生乎其間矣。

    尊尊親親而道行乎其間矣。

    是故笃恩義,正倫理,莫大乎廟祀,廟祀立,則人知重本,知重本則知持身,知持身則知保家,以無辱己所自出焉。

    詩曰:『無忝爾祖,聿修厥德。

    』吾蓋有望於黎氏矣。

    」戊戌四月初一日 貓再相乳記 丁酉臘之九日,甘泉子遷居太宰之館。

    越明年戊戌二月二十五日,有所畜黑母貓生三子。

    逾月,其子能啖且走矣。

    有同畜黃母貓亦於三月二十八日生七子,不能乳,死者三焉。

    其四僅存,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