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翁大全卷之二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君壽跻八十,凡閱日之光二萬八千八百焉,慈母壽踰古稀之六,凡閱月之圓九百一十有二焉,非所謂永年乎!二壽也。
年且未艾,以至於期頤,以及無筭。
吾子谕之於親,因年益行,因行以達道,道立而善行,永年與之無窮矣。
詩曰:『樂隻君子,萬壽無疆;樂隻君子,萬壽無期。
』夫古今之人,豈有萬年之壽,而無疆無期者?蓋言體道之無窮,将與宇宙同流也。
敬以是為鄧氏之子二親祝焉。
」嘉靖丙申九月望日 程鄉洪氏族譜圖序 甘泉子曰:吾觀於物理,而知天地萬物之一體,不可以二二也。
夫木固有異根而同乾者,君子可以知本矣。
水固有異派而同流者,君子可以觀源矣。
是故木有連理而水有會同,豈天之生物端使然哉?其本源之來固有自矣。
吾觀於洪氏之譜,而知天下族類之分殊,不可以混混也。
不可混者,其燦然乎!不可以二者,其渾然乎!譜始先世□洪氏與陳氏二軍,同戰死,帥恤之,合為一軍,遂為陳洪氏,非異根而同乾,異派而同流者乎!自是而德公在海陽,遷程鄉而讓公,以例授承事郎,昹、曦、昂、立皆故,以及弟鼎公,以例升國子上舍,鼎之子有名顯者,為太學生,從甘泉子遊,慕古人理一分殊之道,曰:「顯也聞之,欲正其國,先正其家。
敢問其道何居?」甘泉子曰:「子欲正家必先正族,子欲正族必先正姓,子欲正家國之原,必先知本。
何謂知本?諺有之曰:『水木本源。
』其言雖小,可以喻大。
故知本之學,有諸身而身修,居於家而家齊,施於國於天下,而國天下治平矣。
子其知之乎?」曰:「知也曷先?先也曷務?」甘泉子曰:「孔子先簿正器,子盍先務正譜!譜正斯姓正,姓正斯族正,族正斯家正,家正斯父子兄弟夫婦以正,父子兄弟夫婦正而無邪忒奸於其間,則國定而天下平矣,天地之道一矣。
是故聖人有以見天地萬物之一,而知天下國家平定之故,蓋取諸譜。
」 修複四書古本測序 甘泉子曰:夫四書測何者也?測也者,測也,不敢知之謂也。
是故其詞謙,其指嚴,其憂患深,其析義也微。
夫聖賢之弘訓奧義,其普矣,畸矣,如天之無不覆矣,如地之無不載矣,如天地陰陽之變化而不可以典要索矣。
知在此乎?在彼乎?而生乎百世之下,神會乎百世之上,以意逆志,研精覃思,釣深緻遠,猶徐徐正以待其自來,而不敢強探力索焉,以自得夫先得我心之同然者,故曰「測」。
易曰:「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
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
」中庸曰:「君子之道,本諸身,征諸庶民,考諸三王而不謬,建諸天地而不悖,質諸鬼神而無疑,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
」夫天地、日月、四時、鬼神且然,而況於人乎!而況於聖人乎!何則?其理一,其心同然者也。
然則四書有要乎?曰:有。
夫論語渾然示人以求仁矣,孟子燦然示人以擴充四端,反求本心矣,大學的然示人以格物矣,中庸淵然示人以慎獨矣。
曰:請問焉。
曰:求仁也者,二十篇一貫之指也。
四端本心也者,七篇之約也。
格物也者,意、心、身、家、國、天下之貫。
其慎獨也者,三千三百之原也。
物其[理]也,獨其所獨知者,亦理也。
是故仁也、四端也、本心也、物也、獨也,皆天之理也。
格之也、慎之也、求之也、擴充之也,皆以體夫天之理而已也。
其功則其誠其敬,則勿忘勿助之間盡之矣。
吾於測蓋嘗三緻意焉矣。
夫天之理,如天之無不覆,如地之無不載,如天地陰陽之變化而不可測。
不可測斯,矧可言斯!知不可言,而吾測之,以心測心,言之不得已也。
不得已而測之,言之不已,亦天之理也。
或曰:夫四書者,子朱子已傳之矣,而子複有測焉,何居?是亦不可以已乎?曰:傳解其詞,測明其義,以翼乎傳,以發揮夫聖人之訓,是亦不得已也已。
将使藏諸家[塾,凡]我子弟。
學之者由言以自得其心,而會諸理之同然者也。
丁酉十月望日 贈都阃李君之任貴州序 都阃子李子湧以薦舉廷推拜貴州之命,問武之道,曰:「文。
」他日又問文之道,曰:「武。
」「何居?」曰:「文武之道,一而已矣。
斯義也,吾常發於武舉策子之初矣,子何疑焉!」曰:「敢問文武一道之形何以似?」曰:「子知子之身乎?夫身一也,或以相讓,或以蹈厲,是故屈身謂之弛,伸身謂之張,弛之之謂文,張之之謂武。
」請益,曰:「子知子之心乎?夫心一也,或以陽舒,或以陰慘。
是故一喜之謂文,一怒之謂武,安戢之謂文,威侮之謂武,子以為身有二乎哉?子以為心有二乎哉?子以為道有二乎哉?以子之才、之智、之勇、之操行,将禦士卒也,文以安之,武以威之,将見人謂子文武全材也。
由是為大将也不難矣。
子其勉之。
戊戌正月二十八日 題洪雅李氏族譜 司訓李子自廣陵涉江至白下,問譜之道於甘泉翁。
告之曰:「夫譜也者,譜族姓也。
譜族姓也者,以别嫌明微也。
[以下漏頁9][婺源縣志序]有人物正傳之志焉,有人物列傳之志焉。
夫志皆所以明志也。
明志也者,所以明心也。
心也者,
年且未艾,以至於期頤,以及無筭。
吾子谕之於親,因年益行,因行以達道,道立而善行,永年與之無窮矣。
詩曰:『樂隻君子,萬壽無疆;樂隻君子,萬壽無期。
』夫古今之人,豈有萬年之壽,而無疆無期者?蓋言體道之無窮,将與宇宙同流也。
敬以是為鄧氏之子二親祝焉。
」嘉靖丙申九月望日 程鄉洪氏族譜圖序 甘泉子曰:吾觀於物理,而知天地萬物之一體,不可以二二也。
夫木固有異根而同乾者,君子可以知本矣。
水固有異派而同流者,君子可以觀源矣。
是故木有連理而水有會同,豈天之生物端使然哉?其本源之來固有自矣。
吾觀於洪氏之譜,而知天下族類之分殊,不可以混混也。
不可混者,其燦然乎!不可以二者,其渾然乎!譜始先世□洪氏與陳氏二軍,同戰死,帥恤之,合為一軍,遂為陳洪氏,非異根而同乾,異派而同流者乎!自是而德公在海陽,遷程鄉而讓公,以例授承事郎,昹、曦、昂、立皆故,以及弟鼎公,以例升國子上舍,鼎之子有名顯者,為太學生,從甘泉子遊,慕古人理一分殊之道,曰:「顯也聞之,欲正其國,先正其家。
敢問其道何居?」甘泉子曰:「子欲正家必先正族,子欲正族必先正姓,子欲正家國之原,必先知本。
何謂知本?諺有之曰:『水木本源。
』其言雖小,可以喻大。
故知本之學,有諸身而身修,居於家而家齊,施於國於天下,而國天下治平矣。
子其知之乎?」曰:「知也曷先?先也曷務?」甘泉子曰:「孔子先簿正器,子盍先務正譜!譜正斯姓正,姓正斯族正,族正斯家正,家正斯父子兄弟夫婦以正,父子兄弟夫婦正而無邪忒奸於其間,則國定而天下平矣,天地之道一矣。
是故聖人有以見天地萬物之一,而知天下國家平定之故,蓋取諸譜。
」 修複四書古本測序 甘泉子曰:夫四書測何者也?測也者,測也,不敢知之謂也。
是故其詞謙,其指嚴,其憂患深,其析義也微。
夫聖賢之弘訓奧義,其普矣,畸矣,如天之無不覆矣,如地之無不載矣,如天地陰陽之變化而不可以典要索矣。
知在此乎?在彼乎?而生乎百世之下,神會乎百世之上,以意逆志,研精覃思,釣深緻遠,猶徐徐正以待其自來,而不敢強探力索焉,以自得夫先得我心之同然者,故曰「測」。
易曰:「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
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
」中庸曰:「君子之道,本諸身,征諸庶民,考諸三王而不謬,建諸天地而不悖,質諸鬼神而無疑,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
」夫天地、日月、四時、鬼神且然,而況於人乎!而況於聖人乎!何則?其理一,其心同然者也。
然則四書有要乎?曰:有。
夫論語渾然示人以求仁矣,孟子燦然示人以擴充四端,反求本心矣,大學的然示人以格物矣,中庸淵然示人以慎獨矣。
曰:請問焉。
曰:求仁也者,二十篇一貫之指也。
四端本心也者,七篇之約也。
格物也者,意、心、身、家、國、天下之貫。
其慎獨也者,三千三百之原也。
物其[理]也,獨其所獨知者,亦理也。
是故仁也、四端也、本心也、物也、獨也,皆天之理也。
格之也、慎之也、求之也、擴充之也,皆以體夫天之理而已也。
其功則其誠其敬,則勿忘勿助之間盡之矣。
吾於測蓋嘗三緻意焉矣。
夫天之理,如天之無不覆,如地之無不載,如天地陰陽之變化而不可測。
不可測斯,矧可言斯!知不可言,而吾測之,以心測心,言之不得已也。
不得已而測之,言之不已,亦天之理也。
或曰:夫四書者,子朱子已傳之矣,而子複有測焉,何居?是亦不可以已乎?曰:傳解其詞,測明其義,以翼乎傳,以發揮夫聖人之訓,是亦不得已也已。
将使藏諸家[塾,凡]我子弟。
學之者由言以自得其心,而會諸理之同然者也。
丁酉十月望日 贈都阃李君之任貴州序 都阃子李子湧以薦舉廷推拜貴州之命,問武之道,曰:「文。
」他日又問文之道,曰:「武。
」「何居?」曰:「文武之道,一而已矣。
斯義也,吾常發於武舉策子之初矣,子何疑焉!」曰:「敢問文武一道之形何以似?」曰:「子知子之身乎?夫身一也,或以相讓,或以蹈厲,是故屈身謂之弛,伸身謂之張,弛之之謂文,張之之謂武。
」請益,曰:「子知子之心乎?夫心一也,或以陽舒,或以陰慘。
是故一喜之謂文,一怒之謂武,安戢之謂文,威侮之謂武,子以為身有二乎哉?子以為心有二乎哉?子以為道有二乎哉?以子之才、之智、之勇、之操行,将禦士卒也,文以安之,武以威之,将見人謂子文武全材也。
由是為大将也不難矣。
子其勉之。
戊戌正月二十八日 題洪雅李氏族譜 司訓李子自廣陵涉江至白下,問譜之道於甘泉翁。
告之曰:「夫譜也者,譜族姓也。
譜族姓也者,以别嫌明微也。
[以下漏頁9][婺源縣志序]有人物正傳之志焉,有人物列傳之志焉。
夫志皆所以明志也。
明志也者,所以明心也。
心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