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翁大全卷之二十
關燈
小
中
大
道德,由道德而推本於天人之道,以極於誠明,孰非心事政學之一貫乎!子貢曰:「得其門入者,寡矣。
」雖夫子當時亦歎知德之鮮,況後世乎!予昔在翰林,嘗與柏齋何先生語存心應事之要,必專於是而不滞於是。
柏齋曰:「專於是,則吾既知之矣。
又謂不滞於是,則吾不知也。
」曰:「豈不聞無在無不在之說乎?一於不在,則離事以為心,是之謂虛;一於在,則以心滞於事,是之謂迹。
無在無不在,則本體澄然,神明乎酬應之間,是為心事合一之理也。
乃精一一貫之道也。
心迹判而道之不明也,久矣。
」自此話言而後,柏齋忤權臣,出為州、為府、為憲副提學,入為南大常、為貳冬官卿。
予時亦以憂去位,以病居山,起為侍讀、為南祭酒,今亦忝貳天官。
回頭相與話言之時,垂二十載,而會晤於南都,又三四星霜,猶能記憶舊說。
雖未暇一一相琢磨,嘗見柏齋與人論天下之事,每若風發,於民情之休戚,政治之利弊,事理之成敗,天地之高深,陰陽之蘊奧,鬼神之隐顯,律曆之度數,開口談之,亹亹不絕,若懸河而下,沛乎其不可禦,而各有條理,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而予則若一無所知,一無所能,惟有往時心事合一,體認天理之見,妄意從事於聖途,至今未能脫駕,何日了手,其可懼也已!可愧也已!今年秋,廟堂推重柏齋之學行,轉之北工部。
北工部猶夫南官也,蓋所以緻推重之意,将大用之也。
四司僚屬何君、諸君十有二人,詣予請言為贈。
予曰:「予夙所知敬畏者也,夫何辭焉!無已,将申舊說,以為柏齋公贈乎!夫今之工部,古之司空也。
昔者大禹作司空,平水土,成天地,修六府,和三事,而萬世永賴,乃宅百揆。
蓋其自精一執中之奧,以神明之耳。
其亦心事政學之合一矣乎!古之百揆,今之宰輔也。
柏齋之往,由司空以跻百揆之職,當宰輔之任,可立待矣。
明孔子一貫之學,以達大禹精一之道,治心以通乎事,由學以兼乎政,下以正己,上以緻君,君臣一德,則天德王道之機在我,而三代正大光明之治可成矣。
予謹書以贈,且以俟焉。
」戊子九月 嘉忠詩序 甘泉子曰:人有所不朽於身者,爵祿名位不與焉。
是故立德不朽,立功不朽,立言不朽,斯三者有一,足以傳於天下後世矣,而稱贊不與焉,然而求之,代無幾人。
吾同舉進士者三百人,其至於顯位者若乾人,而不朽者,吾知有二人焉。
其一主事閩人馬君思聰,其一瑞州知府湖廣宋君以方,皆死於甯賊之亂者。
宋義卿之死也,先是二十年,泊鄱陽湖,夢吏持檄曰:「帝命汝靖州作城隍。
」及守瑞州,瑞州,古靖州也。
治瑞甚理,執逋逃,詢不軌,修城守,聚兵糧,以備甯賊之反。
拒其椒木鹽米之派,遏其山石之采,平反其誣人之獄,毋使害吾赤子。
坐是忤濠,濠左道執付南昌獄,父老遮曰:「公其以死行乎?」義卿慷慨曰:「封疆之臣死封疆,吾雖死,汝郡安矣。
」至則明日濠反,破獄,械赴反舟,賊兵協之從反,義卿應曰:「吾有死耳。
」扭之,益固。
至鄱陽湖,望康郎山曰:「吾得死所矣。
」遂奮罵賊,投水而死,身葬於魚腹,於是城隍之夢征矣。
時年四十四,可哀也。
或曰:「若宋公者,固立功者與?立德者也?」曰:「夫忠,德之大者也;功,德之著者也。
不貳其心,F志?淵以報天子,非忠乎!甯殺其身,以壯敵王之忾,遏方張之寇,正人心,衛宗社,非[功]乎?故死而無功,君子不謂全忠焉。
是故死以成功,功以正忠,則其為德也大矣。
有司覆上其事,天子曰:「宋以方忠節可嘉。
」贈光祿寺卿,錄蔭其子崇學入監讀書,賜祠額以旌之矣。
其靖州守丘君又請於當道,立祠於鶴山之旁旌之矣。
然其所謂不朽者不與焉。
其次子崇簡遊於南雍,間從予遊新泉,集有諸名公文人之贊頌為嘉忠卷,請序其端。
甘泉子曰:「子又求言於人乎?然其所謂不朽者不與焉。
[今子之先]君子既已成其忠,是之謂不朽,則将與日月争光。
今夫日月之為光也,果待人贊之乎?能贊之乎?抑庸贊之乎?故無庸贊,不能贊,不待贊,而所不朽者常與日月并明矣。
雖然,此出於人心之所同然者,其咨嗟稱頌,蓋自有不能已者乎!」此嘉忠之什所由作也。
簡也志聖人之學以立其德,固将繼其不朽,以光於前文人者哉!戊子閏十月二十五日。
據嘉靖八年本補字 送南京戶曹餘君轉吏部考功序 七年冬,南京戶曹餘君思孝承部檄轉铨曹考功主事。
思孝造新泉精舍,問於甘泉子曰:「胤緒也自南雍承教於子,且四年矣。
與聞聖賢之心學,行且有事於考功,不識此心之所以合於政事者,何居?胤緒也,惴惴乎惟知人是憂!惟殿最之難是懼!惟子诏之。
」甘泉子曰:「何事而非心也!故有是實心則有是實事,有其心而無其事者,吾未之聞也。
無其心而有其事者,亦未之聞也。
前子為戶曹,監複成諸倉、應天衛諸倉,其嘗究心於糧務矣乎!推是心以往,無不可也。
且子學於孔子者,亦聞孔子之仕乎?昔者孔子之聖,備一貫之道而心事一,故為委吏,則曰『會計當,料量平』,其即一貫之心也。
為中都宰,為魯司寇,攝相事,誅少正卯,斷侏儒,其即會計料量之心也。
子前監諸倉,諸倉之[官攢]鹹曰:『公矣。
』諸衛之軍士鹹曰:『平矣。
』戶曹之僚佐、司徒之卿貳亦曰:『公且平矣。
』推是心以往乎何有!」曰:「不識此心之所以合於公平者之形何以似?」甘泉子曰:「吾子於戶曹之所職以出納者,有量乎?」曰:「有。
」曰:「有概乎?」曰:「有。
」曰:「然則所謂公平者可知矣。
惟量也,有龠、有合、有升、有鬥、有斛。
龠十為合,合十為升,升十為鬥,鬥十為斛。
龠不可以受合,合不可以受升,升不可以受鬥,鬥不可以受斛。
如三德宜大夫,六德宜諸侯。
非至公之道乎!惟概也,以概之於斛鬥升合龠焉。
粟之有餘者,不能枉之使不足;不足者,不能枉之使有餘。
如大夫優有六德,可升之諸侯;諸侯僅有三德,可降之為大夫;非至平之道乎!故心之公者如量焉,至矣。
心之平者如概焉,至矣。
子既以公平之心行公平之事於戶曹矣。
[推]是心也,於知人殿
」雖夫子當時亦歎知德之鮮,況後世乎!予昔在翰林,嘗與柏齋何先生語存心應事之要,必專於是而不滞於是。
柏齋曰:「專於是,則吾既知之矣。
又謂不滞於是,則吾不知也。
」曰:「豈不聞無在無不在之說乎?一於不在,則離事以為心,是之謂虛;一於在,則以心滞於事,是之謂迹。
無在無不在,則本體澄然,神明乎酬應之間,是為心事合一之理也。
乃精一一貫之道也。
心迹判而道之不明也,久矣。
」自此話言而後,柏齋忤權臣,出為州、為府、為憲副提學,入為南大常、為貳冬官卿。
予時亦以憂去位,以病居山,起為侍讀、為南祭酒,今亦忝貳天官。
回頭相與話言之時,垂二十載,而會晤於南都,又三四星霜,猶能記憶舊說。
雖未暇一一相琢磨,嘗見柏齋與人論天下之事,每若風發,於民情之休戚,政治之利弊,事理之成敗,天地之高深,陰陽之蘊奧,鬼神之隐顯,律曆之度數,開口談之,亹亹不絕,若懸河而下,沛乎其不可禦,而各有條理,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而予則若一無所知,一無所能,惟有往時心事合一,體認天理之見,妄意從事於聖途,至今未能脫駕,何日了手,其可懼也已!可愧也已!今年秋,廟堂推重柏齋之學行,轉之北工部。
北工部猶夫南官也,蓋所以緻推重之意,将大用之也。
四司僚屬何君、諸君十有二人,詣予請言為贈。
予曰:「予夙所知敬畏者也,夫何辭焉!無已,将申舊說,以為柏齋公贈乎!夫今之工部,古之司空也。
昔者大禹作司空,平水土,成天地,修六府,和三事,而萬世永賴,乃宅百揆。
蓋其自精一執中之奧,以神明之耳。
其亦心事政學之合一矣乎!古之百揆,今之宰輔也。
柏齋之往,由司空以跻百揆之職,當宰輔之任,可立待矣。
明孔子一貫之學,以達大禹精一之道,治心以通乎事,由學以兼乎政,下以正己,上以緻君,君臣一德,則天德王道之機在我,而三代正大光明之治可成矣。
予謹書以贈,且以俟焉。
」戊子九月 嘉忠詩序 甘泉子曰:人有所不朽於身者,爵祿名位不與焉。
是故立德不朽,立功不朽,立言不朽,斯三者有一,足以傳於天下後世矣,而稱贊不與焉,然而求之,代無幾人。
吾同舉進士者三百人,其至於顯位者若乾人,而不朽者,吾知有二人焉。
其一主事閩人馬君思聰,其一瑞州知府湖廣宋君以方,皆死於甯賊之亂者。
宋義卿之死也,先是二十年,泊鄱陽湖,夢吏持檄曰:「帝命汝靖州作城隍。
」及守瑞州,瑞州,古靖州也。
治瑞甚理,執逋逃,詢不軌,修城守,聚兵糧,以備甯賊之反。
拒其椒木鹽米之派,遏其山石之采,平反其誣人之獄,毋使害吾赤子。
坐是忤濠,濠左道執付南昌獄,父老遮曰:「公其以死行乎?」義卿慷慨曰:「封疆之臣死封疆,吾雖死,汝郡安矣。
」至則明日濠反,破獄,械赴反舟,賊兵協之從反,義卿應曰:「吾有死耳。
」扭之,益固。
至鄱陽湖,望康郎山曰:「吾得死所矣。
」遂奮罵賊,投水而死,身葬於魚腹,於是城隍之夢征矣。
時年四十四,可哀也。
或曰:「若宋公者,固立功者與?立德者也?」曰:「夫忠,德之大者也;功,德之著者也。
不貳其心,F志?淵以報天子,非忠乎!甯殺其身,以壯敵王之忾,遏方張之寇,正人心,衛宗社,非[功]乎?故死而無功,君子不謂全忠焉。
是故死以成功,功以正忠,則其為德也大矣。
有司覆上其事,天子曰:「宋以方忠節可嘉。
」贈光祿寺卿,錄蔭其子崇學入監讀書,賜祠額以旌之矣。
其靖州守丘君又請於當道,立祠於鶴山之旁旌之矣。
然其所謂不朽者不與焉。
其次子崇簡遊於南雍,間從予遊新泉,集有諸名公文人之贊頌為嘉忠卷,請序其端。
甘泉子曰:「子又求言於人乎?然其所謂不朽者不與焉。
[今子之先]君子既已成其忠,是之謂不朽,則将與日月争光。
今夫日月之為光也,果待人贊之乎?能贊之乎?抑庸贊之乎?故無庸贊,不能贊,不待贊,而所不朽者常與日月并明矣。
雖然,此出於人心之所同然者,其咨嗟稱頌,蓋自有不能已者乎!」此嘉忠之什所由作也。
簡也志聖人之學以立其德,固将繼其不朽,以光於前文人者哉!戊子閏十月二十五日。
據嘉靖八年本補字 送南京戶曹餘君轉吏部考功序 七年冬,南京戶曹餘君思孝承部檄轉铨曹考功主事。
思孝造新泉精舍,問於甘泉子曰:「胤緒也自南雍承教於子,且四年矣。
與聞聖賢之心學,行且有事於考功,不識此心之所以合於政事者,何居?胤緒也,惴惴乎惟知人是憂!惟殿最之難是懼!惟子诏之。
」甘泉子曰:「何事而非心也!故有是實心則有是實事,有其心而無其事者,吾未之聞也。
無其心而有其事者,亦未之聞也。
前子為戶曹,監複成諸倉、應天衛諸倉,其嘗究心於糧務矣乎!推是心以往,無不可也。
且子學於孔子者,亦聞孔子之仕乎?昔者孔子之聖,備一貫之道而心事一,故為委吏,則曰『會計當,料量平』,其即一貫之心也。
為中都宰,為魯司寇,攝相事,誅少正卯,斷侏儒,其即會計料量之心也。
子前監諸倉,諸倉之[官攢]鹹曰:『公矣。
』諸衛之軍士鹹曰:『平矣。
』戶曹之僚佐、司徒之卿貳亦曰:『公且平矣。
』推是心以往乎何有!」曰:「不識此心之所以合於公平者之形何以似?」甘泉子曰:「吾子於戶曹之所職以出納者,有量乎?」曰:「有。
」曰:「有概乎?」曰:「有。
」曰:「然則所謂公平者可知矣。
惟量也,有龠、有合、有升、有鬥、有斛。
龠十為合,合十為升,升十為鬥,鬥十為斛。
龠不可以受合,合不可以受升,升不可以受鬥,鬥不可以受斛。
如三德宜大夫,六德宜諸侯。
非至公之道乎!惟概也,以概之於斛鬥升合龠焉。
粟之有餘者,不能枉之使不足;不足者,不能枉之使有餘。
如大夫優有六德,可升之諸侯;諸侯僅有三德,可降之為大夫;非至平之道乎!故心之公者如量焉,至矣。
心之平者如概焉,至矣。
子既以公平之心行公平之事於戶曹矣。
[推]是心也,於知人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