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翁大全卷之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即於觀光,觀光之士親之。
既二年,母謂之曰:「吾年暮也,汝盍祿仕乎!」甘泉子謂之曰:「子殆可以教人矣,子盍仕乎!」入試於大庭,居天下第二,擢司萬載之訓,反於觀光曰:「敢問教人之道。
」甘泉子曰:「其學乎!知所以學,則知所以教矣。
」曰:「敢問學之道。
」曰:「其教乎!知所以教,則知所以學矣。
」曰:「敢問所以。
」曰:「其天理乎!知天理,則知所以為學為教矣。
說命曰:『惟?學半,念終始典於學。
』夫學也者,覺此者也;?也者,效此者也;效此於人而覺之者也。
伊尹曰:『以先覺覺後覺。
』」曰:「曷謂天理?」曰:「理也者,性也,天地萬物一體者也。
是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
成己仁也,成物智也,性之德也,合内外之道也。
是故人己兩盡,天之理也,失一莫可以為學焉,失一莫[可以]為教焉,是故一體也。
」今伯高之往萬載也,於教而反焉,人之未從,則曰:「是我學未至也。
」則其教也必果。
於學而反焉,學之未笃,則曰:「我何以教人也?」則其學也必果。
?學交進,始終內外合一之道也。
伯高其勉之哉!丙戌十月七日 賀封承德郎南京刑部河南司主事竹山胡先生六十壽誕序 秋官胡子秀夫奉養二親,膺受顯褒,推爵嚴君,以及慈氏。
惟嘉靖丙戌十月廿又二日,寔惟封君竹山先生六旬華誕之辰。
是日也,天朗霜清,風日佳美,乃依太平之門,俯長川之至,憑鐘山之麗,開瑤池之宴,酌介壽之酒,為戲彩之舞。
於是群彥鹹集,衆慶合歡,辟雍子湛子亦與焉。
胡子欣欣然稱觞躍履而問曰:「吾茲壽焉!吾茲壽焉!吾欲頌吾親以盡吾至敬之心,惟子诏之。
」曰:「惟敬其身者,斯能敬親矣。
」胡子曰:「吾欲祈吾親以盡吾至愛之心,惟子诏之。
」曰:「惟愛其身者,斯能愛其親矣。
夫身也者,親之正體也,自暴者,賊其身以危其親,敢不愛乎!自棄者,慢其身以辱其親,敢不敬乎!是故敬身以敬其親,敬之至也,愛身以愛其親,愛之至也。
」胡子曰:「然則壽之道何如?」曰:「愛敬其身而以壽其親,壽之至也。
今夫稱觞以為壽而已矣。
夫人能稱觞也,祈難老以祝壽考而已矣。
人能祈祝也,彼所謂齒也,非壽也。
夫壽也者,德立而不朽,道恒而無疆。
是故壽有三品矣,上壽善親,其次顯親,其次尊親。
饬行修職為名大夫,人将謂其父曰『名大夫之父也』,是謂尊親,尊親者,其壽一世。
行道乎,揚名於後,人将謂其父曰『賢者之父也』,是謂顯親,顯親者,其壽十世。
立志以笃學,緻學以入聖,谕之乎親,順之乎道,人将謂其子曰『希聖之父之子也』,謂其父曰『希聖之子之父也』,是謂善親,善親者,其壽百世。
百世之謂萬年,萬年之謂無疆,無疆,萬年善之謂也,豈特稱觞之壽、年齒之祝而已哉。
詩曰:『眉壽萬年。
』又曰:『壽考無疆。
』其善祝也。
夫今子緻愛敬以壽其親,請歌二詩之詞,以薦三壽之祉。
」 送劉中山還永豐小序 中山子劉子攜其侄浚來訪予觀光之館,将歸永豐,求贈言。
甘泉子曰:「予何言?然吾嘗聞矣。
學以入道為至,人以至聖為成,心以中立為要。
心不中正,邪也,故曰:「思無邪。
」故忘助皆邪思也。
人不至聖,非成人也,故子路問成人。
學不入道,猶不學也,故曰:「不踐迹,亦不入於室。
」入室也者,入道也。
故欲求至聖者,必求入道;欲求入道者,必求中心;中心則斯道可見矣,入道則賢聖可幾矣。
是故至聖矣,中心要焉。
昔者七十子三千之徒,皆學於孔子,才藝行義者,至不少也。
患難流離,不違其師,固心悅而誠服之,彼豈皆不自以為得道者哉?子貢乃曰:「得其門而入者或寡矣。
」然則入道至聖,其必有門矣乎!不得其門,皆外望宮牆者也。
故得其門而不至聖者有之矣,畫也;不得其門而能至聖者,未之有也,畫而畫也。
今夫世之行一孝,則曰「此道也」,行一弟,則亦曰「此道也」,守一節義,則亦曰「此道也」,其果可以至於聖乎?易曰:「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中山子平日得趨庭,遊於白沙,其必亦聞此也乎!於其歸也,申以贈之,庶各自力,毋自畫焉。
中山子何以處我?嘉靖五年十一月十五日 送都憲陳靜齋緻仕序 維嘉靖六年孟夏,大中丞靜齋陳先生得命緻政而歸泰和,則怿怿然語諸郡部曰:「吾遂志矣。
」語諸公卿,亦曰:「吾得遂志矣,如得生。
」諸公卿亦瞷之,議於朝曰:「靜齋子何為其怿怿然也?諸所部郡語於外,亦曰:「靜齋公何慰而怿怿然也?鎮江貳守梁君宗烈語於其友甘泉子亦曰:「靜齋公何慰而怿怿然也?」甘泉子曰:「子謂之何?」梁君曰:「公自嘉靖四年秋,拜江南巡撫之命,其冬則上疏辭,不允。
其明年又辭,不允。
又明年又辭,不允。
今年夏又辭,未及允,凡四疏,乃今俄而得旨。
如求物者,百求而不至,俄而得之,彼所謂遂志者,以此而怿然與?」曰:「然,然而未也。
」又曰:「公由翰林吉士,而部屬,而督學於湖之南山之西,而參藩,而廉憲滇之南、山之西、河之南,左轄於山之東,遂以副都巡撫,尋入南台,為吏部左侍郎,遂以右都巡撫。
官至二品,不為不尊矣;由弱冠舉進士,?曆中外三十餘年,祿不為不久矣。
公以此而怿然與?」曰:「然,然而未也。
」梁君曰:「凡自始仕迄今,所曆五省十有一郡,必崇教化、下賢士、表先哲、複書院、舉鄉約、别奸慝,鹹有賢聲。
公蓋以此自慰而怿然與?」曰:「然,然而未也。
古有所謂齊死生、一得喪者,公蓋其人非耶?彼箪食豆羹且不能不見於色,況得喪乎!況死生乎!乃其中之所存,必有所恃以自慰者乎!是故知死生之道,則知得喪之道,知得喪之道,則知飲食之道。
夫飲食得喪死
既二年,母謂之曰:「吾年暮也,汝盍祿仕乎!」甘泉子謂之曰:「子殆可以教人矣,子盍仕乎!」入試於大庭,居天下第二,擢司萬載之訓,反於觀光曰:「敢問教人之道。
」甘泉子曰:「其學乎!知所以學,則知所以教矣。
」曰:「敢問學之道。
」曰:「其教乎!知所以教,則知所以學矣。
」曰:「敢問所以。
」曰:「其天理乎!知天理,則知所以為學為教矣。
說命曰:『惟?學半,念終始典於學。
』夫學也者,覺此者也;?也者,效此者也;效此於人而覺之者也。
伊尹曰:『以先覺覺後覺。
』」曰:「曷謂天理?」曰:「理也者,性也,天地萬物一體者也。
是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
成己仁也,成物智也,性之德也,合内外之道也。
是故人己兩盡,天之理也,失一莫可以為學焉,失一莫[可以]為教焉,是故一體也。
」今伯高之往萬載也,於教而反焉,人之未從,則曰:「是我學未至也。
」則其教也必果。
於學而反焉,學之未笃,則曰:「我何以教人也?」則其學也必果。
?學交進,始終內外合一之道也。
伯高其勉之哉!丙戌十月七日 賀封承德郎南京刑部河南司主事竹山胡先生六十壽誕序 秋官胡子秀夫奉養二親,膺受顯褒,推爵嚴君,以及慈氏。
惟嘉靖丙戌十月廿又二日,寔惟封君竹山先生六旬華誕之辰。
是日也,天朗霜清,風日佳美,乃依太平之門,俯長川之至,憑鐘山之麗,開瑤池之宴,酌介壽之酒,為戲彩之舞。
於是群彥鹹集,衆慶合歡,辟雍子湛子亦與焉。
胡子欣欣然稱觞躍履而問曰:「吾茲壽焉!吾茲壽焉!吾欲頌吾親以盡吾至敬之心,惟子诏之。
」曰:「惟敬其身者,斯能敬親矣。
」胡子曰:「吾欲祈吾親以盡吾至愛之心,惟子诏之。
」曰:「惟愛其身者,斯能愛其親矣。
夫身也者,親之正體也,自暴者,賊其身以危其親,敢不愛乎!自棄者,慢其身以辱其親,敢不敬乎!是故敬身以敬其親,敬之至也,愛身以愛其親,愛之至也。
」胡子曰:「然則壽之道何如?」曰:「愛敬其身而以壽其親,壽之至也。
今夫稱觞以為壽而已矣。
夫人能稱觞也,祈難老以祝壽考而已矣。
人能祈祝也,彼所謂齒也,非壽也。
夫壽也者,德立而不朽,道恒而無疆。
是故壽有三品矣,上壽善親,其次顯親,其次尊親。
饬行修職為名大夫,人将謂其父曰『名大夫之父也』,是謂尊親,尊親者,其壽一世。
行道乎,揚名於後,人将謂其父曰『賢者之父也』,是謂顯親,顯親者,其壽十世。
立志以笃學,緻學以入聖,谕之乎親,順之乎道,人将謂其子曰『希聖之父之子也』,謂其父曰『希聖之子之父也』,是謂善親,善親者,其壽百世。
百世之謂萬年,萬年之謂無疆,無疆,萬年善之謂也,豈特稱觞之壽、年齒之祝而已哉。
詩曰:『眉壽萬年。
』又曰:『壽考無疆。
』其善祝也。
夫今子緻愛敬以壽其親,請歌二詩之詞,以薦三壽之祉。
」 送劉中山還永豐小序 中山子劉子攜其侄浚來訪予觀光之館,将歸永豐,求贈言。
甘泉子曰:「予何言?然吾嘗聞矣。
學以入道為至,人以至聖為成,心以中立為要。
心不中正,邪也,故曰:「思無邪。
」故忘助皆邪思也。
人不至聖,非成人也,故子路問成人。
學不入道,猶不學也,故曰:「不踐迹,亦不入於室。
」入室也者,入道也。
故欲求至聖者,必求入道;欲求入道者,必求中心;中心則斯道可見矣,入道則賢聖可幾矣。
是故至聖矣,中心要焉。
昔者七十子三千之徒,皆學於孔子,才藝行義者,至不少也。
患難流離,不違其師,固心悅而誠服之,彼豈皆不自以為得道者哉?子貢乃曰:「得其門而入者或寡矣。
」然則入道至聖,其必有門矣乎!不得其門,皆外望宮牆者也。
故得其門而不至聖者有之矣,畫也;不得其門而能至聖者,未之有也,畫而畫也。
今夫世之行一孝,則曰「此道也」,行一弟,則亦曰「此道也」,守一節義,則亦曰「此道也」,其果可以至於聖乎?易曰:「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中山子平日得趨庭,遊於白沙,其必亦聞此也乎!於其歸也,申以贈之,庶各自力,毋自畫焉。
中山子何以處我?嘉靖五年十一月十五日 送都憲陳靜齋緻仕序 維嘉靖六年孟夏,大中丞靜齋陳先生得命緻政而歸泰和,則怿怿然語諸郡部曰:「吾遂志矣。
」語諸公卿,亦曰:「吾得遂志矣,如得生。
」諸公卿亦瞷之,議於朝曰:「靜齋子何為其怿怿然也?諸所部郡語於外,亦曰:「靜齋公何慰而怿怿然也?鎮江貳守梁君宗烈語於其友甘泉子亦曰:「靜齋公何慰而怿怿然也?」甘泉子曰:「子謂之何?」梁君曰:「公自嘉靖四年秋,拜江南巡撫之命,其冬則上疏辭,不允。
其明年又辭,不允。
又明年又辭,不允。
今年夏又辭,未及允,凡四疏,乃今俄而得旨。
如求物者,百求而不至,俄而得之,彼所謂遂志者,以此而怿然與?」曰:「然,然而未也。
」又曰:「公由翰林吉士,而部屬,而督學於湖之南山之西,而參藩,而廉憲滇之南、山之西、河之南,左轄於山之東,遂以副都巡撫,尋入南台,為吏部左侍郎,遂以右都巡撫。
官至二品,不為不尊矣;由弱冠舉進士,?曆中外三十餘年,祿不為不久矣。
公以此而怿然與?」曰:「然,然而未也。
」梁君曰:「凡自始仕迄今,所曆五省十有一郡,必崇教化、下賢士、表先哲、複書院、舉鄉約、别奸慝,鹹有賢聲。
公蓋以此自慰而怿然與?」曰:「然,然而未也。
古有所謂齊死生、一得喪者,公蓋其人非耶?彼箪食豆羹且不能不見於色,況得喪乎!況死生乎!乃其中之所存,必有所恃以自慰者乎!是故知死生之道,則知得喪之道,知得喪之道,則知飲食之道。
夫飲食得喪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