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翁大全卷之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诰乃戎兵。
民生於禮,死於暴。
暴悖於禮,兵以殄之,餘則有常刑。
於是民懷其恩,吏畏其明,虜懾其威,兵折其沖。
内修外攘,罔弗曰理。
三年,帝曰:「曷功弗彰?曷賢弗揚?咨爾臣珝,久勞於外,茂著厥績。
惟茲留都,寔我國本。
惟時大理正卿,罔備其人,珝入治之,平厥庶獄庶慎。
」公既至正,丞貳協恭,乃谕左寺右寺之屬:「惟我大理,亡所弗直,故凡吏罹於法,惟奸惟[墨,]惟予平。
戶罹於法,惟[詭惟]誤,惟予平。
禮[罹於法,惟]慢惟賣,惟予平。
[兵]罹於法,惟逗遛惟爽機,惟予平。
工罹於法,[惟不]度惟淫[巧],惟予平。
[凡]刑之事,惟生惟殺,惟重惟輕,是予平反。
爾右恭於右,左恭於左,予曰殺,爾惟勿殺;予曰生,爾惟勿生。
惟公惟明,惟清惟斷。
簡茲大事,以為天下之平。
」於是僚貳群屬交相贊勖,以期成政,以佐聖理。
越厥四年三月,以二秩三品,制宜考績,報政於朝。
暨其瀕行,卿佐府監寺科之良,凡廿有四人,鹹出餞祖,各為賦詩,委序於水,水曰:「昔趙孟适鄭,七子賦詩,春秋是榮,序在左氏。
矧茲多賢,爰賦茂功,觀先天朝,下陋列國也哉!水也文非丘明,嘗忝國史,承序於先,庶明乎得失之迹。
」據嘉靖八年本補字 贈少司成杏東郭先生三載考績之京序 甘泉子既拜司成,揚言於朝,惟暨僚屬,相勵於道,以率多士,及見少司成郭子,揆事裁文,若燭之照矣,若刃之解矣,金玉之輝矣,甘泉子歎曰:「才乎!才乎!杏東子有某公之有也。
」及乎講學名義。
甘泉子曰:「體認天理。
」郭子曰:「唯唯!」甘泉子曰:「知行并進。
」郭子曰:「唯唯!」甘泉子曰:「内外合一。
」郭子曰:「唯唯!」甘泉子歎曰:「德乎!德乎!杏東之有,某公或是之無也。
」郭子曰:「嘻!久矣哉,吾之惑乎人言矣。
乃今而後知子也。
」甘泉子曰:「嘻!人人哉!吾無容於人矣,乃今而後有合也。
是故有德者斯有容,有容者不失人,不失人則人人之長至矣。
有不者斯有濟,有濟者不失事,不失事則己之長至矣。
」故郭子之於甘泉子,三日而孚,三旬而浃,三月而相忘於道藝之歸。
季春既望,郭子秩滿考績京師。
甘泉子喟然曰:「嘻!吾與子之為教也,相待而成者也,吾其可以舍子[乎]哉!(哉)故一修之業以畜德,[一進之]德以成業,德業并進以造士也。
譬之輿輪兩具,[以緻遠]也,吾其可以暫[舍]子哉!一或主寬以揚之,一或主嚴以抑之,抑揚進退,以立中也。
譬諸寒暑來往以成物也,吾其可以暫舍子哉!一曰『可』,一曰『否』,則不必可;一曰:『然』,一曰『不然』,則不必然,可否交修以濟美也,譬之鹹酸甘苦以成味也,吾其可暫舍子哉!是故一剛一柔之謂德,一陽一陰之謂道,一阖一辟之謂變,一動一靜之謂神。
夫道,中而已矣;夫教,使人自領其偏、自緻其中而已矣。
然則吾其可别子哉!」於是二廳六堂之屬者,吾二人能以箴相遇而合,以教相待而成,以道相期而進,鹹将觀法,相率而歸於大同也,請書以為贈。
據嘉靖八年本補字 贈學士崦西徐先生主考南畿還朝序 惟我國家稽古圖治,罔弗在人,乃審師儒,屍於鄉學國學,匪德行道藝弗以教。
遂進其賢者能者於選,乃命名-22- 儒文學之彥,屍厥鄉舉會舉,匪德行道藝弗以取。
遂進其賢者能者於春官於朝,天子乃親策之,而屬之宰輔,匪德行道藝弗以用。
夫德藝之成,其緻一也。
是故德之所修,藝斯書矣;故師不貳其教,而弟子不二其學。
藝之所書,德斯見矣;故主試者不二其擇,為士者不二其業。
德成而上,藝成而下,賢能著矣。
故用人者不二其職,而見用者不二其志。
是故養士者如場師之養木矣,不講於大人之學,而小人之儒焉是務,其猶舍梧槚而養其樲棘也。
擇士者,如工師之擇木矣。
不先夫道藝之賢,而詞藻之工焉是取,猶之舍合抱而求拱把也。
用人者如大匠之用木矣,大小枉其材,休采易其服,是猶斲梁棟以榱題,而使椽桷為柱也。
聖天子臨禦之四年,應天府以鄉試之期請,乃命侍讀學士徐君子容,乃夙昭於學識,乃克哲於知人,遂偕左春坊左谕德張君崇象辍講事以來,既至,三試群士,拔其尤者而錄之。
彼所謂德行道藝之士非耶?事竣還朝,京兆王、唐諸君謂水也於徐君有同年之雅,宜為贈文。
夫水也忝司教養,天下之賤場師也,故敢以教成選用之義為二君告。
夫二君者,天下之良工師也,行将進而為大匠矣。
今其歸也,於進講之餘,宜以是聞於聖天子,而以白之冢[宰],□所用必其所擇,所擇必其所養,三者有相成而無異□,将見賢才衆著而天下治,中興之業可成矣。
此固大匠之績,工師之能也,賤場師烏得而議焉! 劉氏家藏集序 甘泉子喟然而歎,揚眉而語門弟子曰:「吾今日病矣。
吾今日病矣。
吾觀於劉氏家藏之帙,目冗而心怵矣。
」或問曰:「子何病而怵焉?」甘泉子曰:「吾病而怵焉,凡為文之事百八十有七,凡詩之事七百[七]十,豁然如開群玉之府,灼灼乎璀璨奪目也。
如倒萬珠之橐,累累乎締視不暇,而神若為之移也。
」或曰:「然則毅齋子胡然其緻多也?」曰:「劉子江陰之右,靖江之豪,破天之荒者也。
始於筮仕而郎地官,而屬司馬,而卿符台,而大鴻胪,垂三十載而未艾。
自高祖而曾祖、而祖、而祢,内外之屬,凡五世之事,自夫朝之缙紳以及兩畿十三省之彥,文藝德行之賢,盡之矣。
」曰:「然而劉子之能緻多,何也?」曰:「夫是益可以觀劉子矣。
語有之:『物聚於好也。
』今夫玉,在於萬仞之山,苟有好者,人有能緻之者矣。
今夫珠,在於千尋之淵,苟有好者,人有能緻之者矣。
故苟好直,則直言至矣;苟好諒,則諒言至矣;好文華,則詞彩至矣。
毅齋子博聞而樂善,遊藝而尚文,是宜其所緻文獻之富如此,足以昭先德而贻孫謀矣。
」或曰:「使劉子進乎其好焉,好仁則仁至矣,好義則義至矣,好禮則禮至矣,好德行道藝則德行道藝至矣,豈非昭先裕後之大者乎?」甘泉子曰:「夫劉子固有之也,學以聚之而已矣。
合其兩而一之,故能化。
是故文以治外,德以治内,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劉氏其世為君子矣乎!」
民生於禮,死於暴。
暴悖於禮,兵以殄之,餘則有常刑。
於是民懷其恩,吏畏其明,虜懾其威,兵折其沖。
内修外攘,罔弗曰理。
三年,帝曰:「曷功弗彰?曷賢弗揚?咨爾臣珝,久勞於外,茂著厥績。
惟茲留都,寔我國本。
惟時大理正卿,罔備其人,珝入治之,平厥庶獄庶慎。
」公既至正,丞貳協恭,乃谕左寺右寺之屬:「惟我大理,亡所弗直,故凡吏罹於法,惟奸惟[墨,]惟予平。
戶罹於法,惟[詭惟]誤,惟予平。
禮[罹於法,惟]慢惟賣,惟予平。
[兵]罹於法,惟逗遛惟爽機,惟予平。
工罹於法,[惟不]度惟淫[巧],惟予平。
[凡]刑之事,惟生惟殺,惟重惟輕,是予平反。
爾右恭於右,左恭於左,予曰殺,爾惟勿殺;予曰生,爾惟勿生。
惟公惟明,惟清惟斷。
簡茲大事,以為天下之平。
」於是僚貳群屬交相贊勖,以期成政,以佐聖理。
越厥四年三月,以二秩三品,制宜考績,報政於朝。
暨其瀕行,卿佐府監寺科之良,凡廿有四人,鹹出餞祖,各為賦詩,委序於水,水曰:「昔趙孟适鄭,七子賦詩,春秋是榮,序在左氏。
矧茲多賢,爰賦茂功,觀先天朝,下陋列國也哉!水也文非丘明,嘗忝國史,承序於先,庶明乎得失之迹。
」據嘉靖八年本補字 贈少司成杏東郭先生三載考績之京序 甘泉子既拜司成,揚言於朝,惟暨僚屬,相勵於道,以率多士,及見少司成郭子,揆事裁文,若燭之照矣,若刃之解矣,金玉之輝矣,甘泉子歎曰:「才乎!才乎!杏東子有某公之有也。
」及乎講學名義。
甘泉子曰:「體認天理。
」郭子曰:「唯唯!」甘泉子曰:「知行并進。
」郭子曰:「唯唯!」甘泉子曰:「内外合一。
」郭子曰:「唯唯!」甘泉子歎曰:「德乎!德乎!杏東之有,某公或是之無也。
」郭子曰:「嘻!久矣哉,吾之惑乎人言矣。
乃今而後知子也。
」甘泉子曰:「嘻!人人哉!吾無容於人矣,乃今而後有合也。
是故有德者斯有容,有容者不失人,不失人則人人之長至矣。
有不者斯有濟,有濟者不失事,不失事則己之長至矣。
」故郭子之於甘泉子,三日而孚,三旬而浃,三月而相忘於道藝之歸。
季春既望,郭子秩滿考績京師。
甘泉子喟然曰:「嘻!吾與子之為教也,相待而成者也,吾其可以舍子[乎]哉!(哉)故一修之業以畜德,[一進之]德以成業,德業并進以造士也。
譬之輿輪兩具,[以緻遠]也,吾其可以暫[舍]子哉!一或主寬以揚之,一或主嚴以抑之,抑揚進退,以立中也。
譬諸寒暑來往以成物也,吾其可以暫舍子哉!一曰『可』,一曰『否』,則不必可;一曰:『然』,一曰『不然』,則不必然,可否交修以濟美也,譬之鹹酸甘苦以成味也,吾其可暫舍子哉!是故一剛一柔之謂德,一陽一陰之謂道,一阖一辟之謂變,一動一靜之謂神。
夫道,中而已矣;夫教,使人自領其偏、自緻其中而已矣。
然則吾其可别子哉!」於是二廳六堂之屬者,吾二人能以箴相遇而合,以教相待而成,以道相期而進,鹹将觀法,相率而歸於大同也,請書以為贈。
據嘉靖八年本補字 贈學士崦西徐先生主考南畿還朝序 惟我國家稽古圖治,罔弗在人,乃審師儒,屍於鄉學國學,匪德行道藝弗以教。
遂進其賢者能者於選,乃命名-22- 儒文學之彥,屍厥鄉舉會舉,匪德行道藝弗以取。
遂進其賢者能者於春官於朝,天子乃親策之,而屬之宰輔,匪德行道藝弗以用。
夫德藝之成,其緻一也。
是故德之所修,藝斯書矣;故師不貳其教,而弟子不二其學。
藝之所書,德斯見矣;故主試者不二其擇,為士者不二其業。
德成而上,藝成而下,賢能著矣。
故用人者不二其職,而見用者不二其志。
是故養士者如場師之養木矣,不講於大人之學,而小人之儒焉是務,其猶舍梧槚而養其樲棘也。
擇士者,如工師之擇木矣。
不先夫道藝之賢,而詞藻之工焉是取,猶之舍合抱而求拱把也。
用人者如大匠之用木矣,大小枉其材,休采易其服,是猶斲梁棟以榱題,而使椽桷為柱也。
聖天子臨禦之四年,應天府以鄉試之期請,乃命侍讀學士徐君子容,乃夙昭於學識,乃克哲於知人,遂偕左春坊左谕德張君崇象辍講事以來,既至,三試群士,拔其尤者而錄之。
彼所謂德行道藝之士非耶?事竣還朝,京兆王、唐諸君謂水也於徐君有同年之雅,宜為贈文。
夫水也忝司教養,天下之賤場師也,故敢以教成選用之義為二君告。
夫二君者,天下之良工師也,行将進而為大匠矣。
今其歸也,於進講之餘,宜以是聞於聖天子,而以白之冢[宰],□所用必其所擇,所擇必其所養,三者有相成而無異□,将見賢才衆著而天下治,中興之業可成矣。
此固大匠之績,工師之能也,賤場師烏得而議焉! 劉氏家藏集序 甘泉子喟然而歎,揚眉而語門弟子曰:「吾今日病矣。
吾今日病矣。
吾觀於劉氏家藏之帙,目冗而心怵矣。
」或問曰:「子何病而怵焉?」甘泉子曰:「吾病而怵焉,凡為文之事百八十有七,凡詩之事七百[七]十,豁然如開群玉之府,灼灼乎璀璨奪目也。
如倒萬珠之橐,累累乎締視不暇,而神若為之移也。
」或曰:「然則毅齋子胡然其緻多也?」曰:「劉子江陰之右,靖江之豪,破天之荒者也。
始於筮仕而郎地官,而屬司馬,而卿符台,而大鴻胪,垂三十載而未艾。
自高祖而曾祖、而祖、而祢,内外之屬,凡五世之事,自夫朝之缙紳以及兩畿十三省之彥,文藝德行之賢,盡之矣。
」曰:「然而劉子之能緻多,何也?」曰:「夫是益可以觀劉子矣。
語有之:『物聚於好也。
』今夫玉,在於萬仞之山,苟有好者,人有能緻之者矣。
今夫珠,在於千尋之淵,苟有好者,人有能緻之者矣。
故苟好直,則直言至矣;苟好諒,則諒言至矣;好文華,則詞彩至矣。
毅齋子博聞而樂善,遊藝而尚文,是宜其所緻文獻之富如此,足以昭先德而贻孫謀矣。
」或曰:「使劉子進乎其好焉,好仁則仁至矣,好義則義至矣,好禮則禮至矣,好德行道藝則德行道藝至矣,豈非昭先裕後之大者乎?」甘泉子曰:「夫劉子固有之也,學以聚之而已矣。
合其兩而一之,故能化。
是故文以治外,德以治内,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劉氏其世為君子矣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