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翁大全卷之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文集
門人江都沈珠等校刊
序
送司寇林見素先生緻仕序
史若水曰:有天地斯有二氣,有二氣斯有通塞,有通塞斯有否泰,有否泰斯有從違,有從違斯有去就。
是故二氣存乎機,通塞存乎感,否泰存乎遇,從違存乎數,去就存乎時,時之義大矣哉。
見素先生得天地剛大以直之氣,能遂其志,是以於憲廟時,則以郎官獨劾梁方以引繼曉,下獄不屈,懷恩壯之,斯非所謂其剛者耶!然而落職判官。
尋感星隕,複官南都。
於武廟時,則巡撫川江,卒遇麻賊,單輿入谕,羅跪請降,斯非所謂其大者耶!然而中沮於總制,乞休而歸。
今上龍飛時,則首起司寇,因事納忠,據法執奏,抗奪獄之旨,以沮權[幸]之氣,斯非所謂其直者耶!然而初則上為薄譴,中則求去勉留,終優诏隆禮,廪夫是畀,宮保是嘉。
夫公之正氣能感上天星隕之變,而不能感憲廟於初以不譴;能緻懷恩之壯,而不免梁方之害;能谕麻賊之悍,而不能消總制之妒以全功;能感上之隆禮,而不能開權幸之惑;使其言之見從,而身安於朝廷之上,豈非所謂氣機之通塞乎!是故通塞形而否泰見,否泰見而從違生,而公之去就決矣。
昔之嘉靖初诏,堯、舜天開。
公以累召而來,峨峨其冠,裔裔其衣,跹跹其趍,拜舞班行,如鳳鳥具五彩、聞九韶,以來儀於兩階。
及其待命而去也,飒乎山巾,飄乎野服,意氣江湖,邀昂雲霄,如野鶴插六翮、乘長風,将翺翔乎千仞,雖欲留之而不可得。
蓋公之進也以時,而退也以時。
時也者,道也,大臣之道,不可則止也。
易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
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
」嗚呼!時乎!公其歸矣。
嘉靖癸未秋八月八日 贈别黃太史序 太史黃子才伯曰:「佐也於役於渭,誓将睽違,惟子教之。
於親於學,惟子教是蕲!」甘泉子曰:「欲事親者,其惟學乎!欲顯親者,其惟立身行道乎!」曰:「學何學矣?」曰:「心。
故善學者如貫珠矣,不善學者如觀珠矣。
」曰:「觀珠與貫珠之形何以異?」曰:「觀珠者,觀他珠也,多學而記之類也。
貫珠者,我貫我珠也,自我得之也,一以貫之之類也,知識前言往行以蓄德也。
」黃子曰:「唯唯!」昔者甘泉子謂黃子曰:「子之博學,如聚萬珠矣,其惟貫之已乎!」黃子曰:「唯唯!」黃子則既志乎心學矣,骎骎乎其進而不已矣,是以申告黃子之别。
黃子曰:「聖學其思乎!故曰:『思不出其位。
』」甘泉子曰:「是之謂心學矣。
思曰睿,睿作聖。
」請聞焉,曰:「其中思矣乎!中思故不出其位,不出其位,故思無邪。
出位而思,邪,邪也,正亦邪也。
其惟中思乎!」曰:「曷謂中思?」曰:「毋前爾思,毋後爾思,毋左爾思,毋右爾思,故曰『中』。
中思也者,中心也。
故曰:『中心無為,以守至正。
』至正,無邪思也。
若夫左右前後而思焉,出位耳矣,惡能勿邪?故中則正矣,中正一以貫之,而聖學備矣。
此舜聞見善言行,沛然若決江河,莫之能禦也。
其博約之教乎!」或曰:「子曰:『子中思而已矣。
』将不遺於四遠乎?」甘泉子曰:「非然也。
日月之照四方也,明在中也;堯德之明,思在中也,而光被四表,何遠之遺?」或以告黃子,黃子曰:「唯唯!」甘泉子曰:「可以别矣。
思知事親矣。
」嘉靖癸未季秋九月 贈鐘君一元之任恭城序 增城西洲之涯,有鐘君一元者,其從叔母,甘泉湛子之從姑母也。
兄弟也。
鐘君選於天官,得尹廣西平樂之恭城。
人曰:「鐘君若有不怿然者。
」或疑之曰:「夫郎官應列宿,宰群姓,喜則一邑之人樂,怒則一邑之人懼,何不怿之有?」或曰:「彼鐘君,巨族也。
學於增庠十餘年,而舉於鄉,又遊太學十餘年,氣正而才充,然後選於部。
今恭,鬥邑也,其為裡者一,其為糧者僅三千,而盜賊多於裡之民,其東西掠者多於裡之數,此鐘君之所以不怿乎!」或以告於甘泉子。
甘泉子曰:「吾請見而釋之。
」揖鐘君曰:「子以為任職者與任擔者何以異?」曰:「無以異也。
」曰:「今之謂官曰任者,得非取諸任負之義乎?」曰:「然。
」曰:「任負者惟其力。
今有人於此,力能勝百鈞者,付之以十鈞,則彼将怒之乎?」曰:「否。
」曰:「力能十鈞者,付之以一鈞,則彼将怒之乎?」曰:「否。
」曰:「否,則雖以子之力任恭也,民之少也易以治,糧之少也易以征,而吾子不怿也,惑矣。
」又曰:「今有人於此,任一鈞者與十鈞者同其直,則将喜之乎?」曰:「然。
」「任十鈞者與百鈞者同其直,則将喜之乎?」曰:「然。
」曰:「然則恭城一裡之祿之入,其視諸數百裡者之祿入均耳。
夫輕若負,重若直,而若不怿者焉。
吾不知矣。
」鐘君乃欣然而喜,莞爾而笑,曰:「願聞子之所教清者。
」甘泉子曰:「吾與之矣,吾與之矣。
夫民寡而心衆,是故一之以簡;糧少而困多,是故恤之以寬,盜繁而心同,是故化之以不欲。
夫簡以臨下,寬以禦衆,不欲則不竊,聖人豈欺我哉!子其行矣。
夫力優而治有餘,又行此三者則一,朝廷将有大任付子矣。
」癸未秋九月既望 贈黃門汪君子宿之南都序 維嘉靖二年癸未秋季,黃門汪子請改南都。
惟時六科之彥交進留之,屢進而屢不可。
或問之故,汪子曰:「轸将圖迎養之便,轸也終鮮而雙親缺侍。
」難之者至於再、至於三四,莫能奪。
或曰:「嗟嗟!子宿昔在丁醜,以名士選為翰林庶吉士,讀書中秘,日食大官六曹供給者,三載以有成,恩至厚也。
夫恩厚則思殊報,理也。
且忠孝不可兼,而家國兩難顧,何私之圖?」應之者曰:「汪子之所以為報者則有之矣。
今汪子複入為戶科,則既期矣。
其言慎選配、言懲不恪、言怒谏官、言崇正統、言全大禮、言正名分,其諸不一言矣。
而時未之盡用,非汪子之咎也。
與其忠而不緻,孰若兼以緻孝?且君親等耳,曷謂私圖?」或曰:「汪子為吉士,先朝嘗抗疏谏遊幸,又伏阙遮南巡,禠其半祿,拟授給事中,竟調泗州。
今上繼統,诏凡以言落職者得殊擢。
汪子止複戶科,雖加俸,無殊擢。
又言不盡用,此汪子之所以稍去乎?」曰:「是小之視汪子也已。
汪子且辭加俸,而況其它!且汪子自為吉士,嘗乞南職以圖養
是故二氣存乎機,通塞存乎感,否泰存乎遇,從違存乎數,去就存乎時,時之義大矣哉。
見素先生得天地剛大以直之氣,能遂其志,是以於憲廟時,則以郎官獨劾梁方以引繼曉,下獄不屈,懷恩壯之,斯非所謂其剛者耶!然而落職判官。
尋感星隕,複官南都。
於武廟時,則巡撫川江,卒遇麻賊,單輿入谕,羅跪請降,斯非所謂其大者耶!然而中沮於總制,乞休而歸。
今上龍飛時,則首起司寇,因事納忠,據法執奏,抗奪獄之旨,以沮權[幸]之氣,斯非所謂其直者耶!然而初則上為薄譴,中則求去勉留,終優诏隆禮,廪夫是畀,宮保是嘉。
夫公之正氣能感上天星隕之變,而不能感憲廟於初以不譴;能緻懷恩之壯,而不免梁方之害;能谕麻賊之悍,而不能消總制之妒以全功;能感上之隆禮,而不能開權幸之惑;使其言之見從,而身安於朝廷之上,豈非所謂氣機之通塞乎!是故通塞形而否泰見,否泰見而從違生,而公之去就決矣。
昔之嘉靖初诏,堯、舜天開。
公以累召而來,峨峨其冠,裔裔其衣,跹跹其趍,拜舞班行,如鳳鳥具五彩、聞九韶,以來儀於兩階。
及其待命而去也,飒乎山巾,飄乎野服,意氣江湖,邀昂雲霄,如野鶴插六翮、乘長風,将翺翔乎千仞,雖欲留之而不可得。
蓋公之進也以時,而退也以時。
時也者,道也,大臣之道,不可則止也。
易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
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
」嗚呼!時乎!公其歸矣。
嘉靖癸未秋八月八日 贈别黃太史序 太史黃子才伯曰:「佐也於役於渭,誓将睽違,惟子教之。
於親於學,惟子教是蕲!」甘泉子曰:「欲事親者,其惟學乎!欲顯親者,其惟立身行道乎!」曰:「學何學矣?」曰:「心。
故善學者如貫珠矣,不善學者如觀珠矣。
」曰:「觀珠與貫珠之形何以異?」曰:「觀珠者,觀他珠也,多學而記之類也。
貫珠者,我貫我珠也,自我得之也,一以貫之之類也,知識前言往行以蓄德也。
」黃子曰:「唯唯!」昔者甘泉子謂黃子曰:「子之博學,如聚萬珠矣,其惟貫之已乎!」黃子曰:「唯唯!」黃子則既志乎心學矣,骎骎乎其進而不已矣,是以申告黃子之别。
黃子曰:「聖學其思乎!故曰:『思不出其位。
』」甘泉子曰:「是之謂心學矣。
思曰睿,睿作聖。
」請聞焉,曰:「其中思矣乎!中思故不出其位,不出其位,故思無邪。
出位而思,邪,邪也,正亦邪也。
其惟中思乎!」曰:「曷謂中思?」曰:「毋前爾思,毋後爾思,毋左爾思,毋右爾思,故曰『中』。
中思也者,中心也。
故曰:『中心無為,以守至正。
』至正,無邪思也。
若夫左右前後而思焉,出位耳矣,惡能勿邪?故中則正矣,中正一以貫之,而聖學備矣。
此舜聞見善言行,沛然若決江河,莫之能禦也。
其博約之教乎!」或曰:「子曰:『子中思而已矣。
』将不遺於四遠乎?」甘泉子曰:「非然也。
日月之照四方也,明在中也;堯德之明,思在中也,而光被四表,何遠之遺?」或以告黃子,黃子曰:「唯唯!」甘泉子曰:「可以别矣。
思知事親矣。
」嘉靖癸未季秋九月 贈鐘君一元之任恭城序 增城西洲之涯,有鐘君一元者,其從叔母,甘泉湛子之從姑母也。
兄弟也。
鐘君選於天官,得尹廣西平樂之恭城。
人曰:「鐘君若有不怿然者。
」或疑之曰:「夫郎官應列宿,宰群姓,喜則一邑之人樂,怒則一邑之人懼,何不怿之有?」或曰:「彼鐘君,巨族也。
學於增庠十餘年,而舉於鄉,又遊太學十餘年,氣正而才充,然後選於部。
今恭,鬥邑也,其為裡者一,其為糧者僅三千,而盜賊多於裡之民,其東西掠者多於裡之數,此鐘君之所以不怿乎!」或以告於甘泉子。
甘泉子曰:「吾請見而釋之。
」揖鐘君曰:「子以為任職者與任擔者何以異?」曰:「無以異也。
」曰:「今之謂官曰任者,得非取諸任負之義乎?」曰:「然。
」曰:「任負者惟其力。
今有人於此,力能勝百鈞者,付之以十鈞,則彼将怒之乎?」曰:「否。
」曰:「力能十鈞者,付之以一鈞,則彼将怒之乎?」曰:「否。
」曰:「否,則雖以子之力任恭也,民之少也易以治,糧之少也易以征,而吾子不怿也,惑矣。
」又曰:「今有人於此,任一鈞者與十鈞者同其直,則将喜之乎?」曰:「然。
」「任十鈞者與百鈞者同其直,則将喜之乎?」曰:「然。
」曰:「然則恭城一裡之祿之入,其視諸數百裡者之祿入均耳。
夫輕若負,重若直,而若不怿者焉。
吾不知矣。
」鐘君乃欣然而喜,莞爾而笑,曰:「願聞子之所教清者。
」甘泉子曰:「吾與之矣,吾與之矣。
夫民寡而心衆,是故一之以簡;糧少而困多,是故恤之以寬,盜繁而心同,是故化之以不欲。
夫簡以臨下,寬以禦衆,不欲則不竊,聖人豈欺我哉!子其行矣。
夫力優而治有餘,又行此三者則一,朝廷将有大任付子矣。
」癸未秋九月既望 贈黃門汪君子宿之南都序 維嘉靖二年癸未秋季,黃門汪子請改南都。
惟時六科之彥交進留之,屢進而屢不可。
或問之故,汪子曰:「轸将圖迎養之便,轸也終鮮而雙親缺侍。
」難之者至於再、至於三四,莫能奪。
或曰:「嗟嗟!子宿昔在丁醜,以名士選為翰林庶吉士,讀書中秘,日食大官六曹供給者,三載以有成,恩至厚也。
夫恩厚則思殊報,理也。
且忠孝不可兼,而家國兩難顧,何私之圖?」應之者曰:「汪子之所以為報者則有之矣。
今汪子複入為戶科,則既期矣。
其言慎選配、言懲不恪、言怒谏官、言崇正統、言全大禮、言正名分,其諸不一言矣。
而時未之盡用,非汪子之咎也。
與其忠而不緻,孰若兼以緻孝?且君親等耳,曷謂私圖?」或曰:「汪子為吉士,先朝嘗抗疏谏遊幸,又伏阙遮南巡,禠其半祿,拟授給事中,竟調泗州。
今上繼統,诏凡以言落職者得殊擢。
汪子止複戶科,雖加俸,無殊擢。
又言不盡用,此汪子之所以稍去乎?」曰:「是小之視汪子也已。
汪子且辭加俸,而況其它!且汪子自為吉士,嘗乞南職以圖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