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翁大全卷之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異乎?」曰:「有。
東所之學主乎靜,甘泉之學兼乎動,動而不出,一靜專矣。
東所之學主乎内,甘泉之學兼乎外,外而弗遺,一内涵矣。
是故内與外、動與靜,一矣。
」或曰:「孰能一之?」甘泉子曰:「唯盡心者能一之。
是故聖人之學,盡心而已矣。
日月之全,莫或掩之,故能盡其明;天地之全,莫或尚之,故能盡其大;聖人之全,莫或蔽之,故能盡其心。
」或曰:「若黃生者,可與盡心乎哉!黃生有入貢之期矣,恢恢然不以為欣;将從甘泉子南嶽之遊,亦恢恢然不以為恤。
其殆庶幾乎不蔽者乎?」曰:「然。
然而擴而充之,斯不蔽已。
不蔽則虛,虛則明,明則高,高則廣,廣則大。
廣大高明不在乎他,在乎盡心而已矣。
是故高明配日月,廣大配天地,盡心之至配至德,其惟聖人乎!黃生勉之。
」 送戴地官應诏還朝序 或問:「戴子可與於道乎?」甘泉子曰:「可。
」「何居?」曰:「吾以觀其始。
始者抗疏矣,谪官之報,吾始告之淮,戴子嚣嚣然無愠色。
送予三十裡而不怠。
」或問:「戴子可與於道乎?」甘泉子曰:「可。
」「何居?」曰:「吾以觀其終。
夫終居烏石六年矣。
诏複之報,乃乍聞之瀛,戴子亦嚣嚣然無喜色,從予三旬而不忍去。
夫聖賢之學,性情而已。
孔子之學,曰『不怨不尤』,顔子之學,曰『不遷不貳』,夫學至性情焉,至矣。
吾以是知戴子之可與於道也。
」或曰:「然則子文之三仕三已無喜愠,而不得與於仁也,何居?」曰:「夫子文也,或質也,内外之一也,皆未可知也,由中達於外焉,不愠不喜,皆天理,斯仁而已矣。
戴子勉之,其於道也孰禦焉!」其去而還之朝也,縣大夫以下,朱、楊諸君曰:「仁人也,宜贈之言。
」學廣文以下,易、白、王諸君亦曰:「仁人也,宜贈之言。
」謀諸甘泉子。
甘泉子曰:「古之仁者贈人以言,然亦惟仁人能受贈言,盡性情之蘊,是故知聖學之要。
未發之謂中,中節之謂和,大中之謂本,大和之謂道,緻中和之謂仁,至矣。
故學至性情焉至矣。
」 小瀛贈别序 戴子谪烏石六年矣,而問學,甘泉子曰:「政。
」他日,以诏遷守於延平,且行矣,而問政,甘泉子曰:「學。
」「請聞焉。
」甘泉子曰:「夫學一政也,政一學也。
二之則支,二之則離,夫支離之弊也,久矣。
」曰:「有要乎?」曰:「有。
法天之行,體天之理焉,盡矣。
」曰:「有征乎?」曰:「有。
吾征諸大學,曰『格物』。
格物也者,體乎天之理而為言者也。
故自意心身焉,而家國天下焉,故知一本也,孰二乎學矣?孰二乎政矣?夫即政即學,故其學也實,即學即政,故其政也純。
純實者,天下之至善也,至善立而學政一,學政一則無事矣。
仕優則學,學優則仕,是故知合一之說。
戴子行矣。
」諸子亦各有永言。
西樵留行序 兀崖霍子居西樵,将赴部。
甘泉子乃率諸山神留行,爰肇告於煙霞洞之神曰:「惟爾宅茲樵中,凡樵之事,爾罔弗知;凡樵之神,爾罔弗督。
惟茲兀崖子将去茲土,爾盍謀之!」乃召大科之神,告之曰:「唯爾乃七十二峰之長,職思雨雲,爾盍謀之!」乃召九龍之神,告之曰:「唯爾職思沛澤,雲亦乃從,宜司左道,爾盍謀之!」乃召虎岩之神,而告之曰:「唯爾司於右道,惟風爾從,爾盍謀之!」乃召垂虹、錦岩之神,而告之曰:「唯爾職思北川,爾度不爾度,爾鹹知之!」乃召龍泉、雙泉、雙魚三神,告之曰:「唯爾職思東川二川,唯爾度與否,爾盍謀之!」乃召紫姑、烏利之神,而告之曰:「唯爾僊靈,善化人意,爾盍謀之!」乃召百煉之神,而告之曰:「唯爾多修於德業,爾盍謀之!乃召翳門之門神,而告之曰:「唯爾阖辟惟時,出納惟允,爾盍謀之!」乃召霍子笠之神,而告之曰:「兀崖子将免爾矣。
爾盍自謀!」唯茲十有六神,各以其職遮留於兀崖子。
大科之神乃曰:「能忘雲披雨遊之樂乎?吾以雲師行雲,以泥爾行。
」紫雲、雲端之神進曰:「能忘雲卧之樂乎?吾将白雲以遮爾道。
」九龍之神進曰:「能忘疇昔争我乎?抱寘我乎?吾不恭爾左,且佐興雲。
」虎岩之神進曰:「履我之尾,能不噬乎?吾能生風以逆爾舟,吾不恭爾右。
」垂虹、錦岩之神進曰:「子嘗割衣我錦,氣噓我虹,曷為去予?予不利爾。
」北川、三泉之神進曰:「爾嘗濯我纓,漱我齒,行則吾不利爾。
」東川、紫姑、烏利之神進曰:「吾能化人,聖不能化人,凡吾不知子所如。
」百煉之神進曰:「弗磨弗砺,子孰去予?」翳門之神進曰:「一阖一辟,系於一息,乃出乃入,間不可及。
」霍子笠之神進曰:「子昔弗獲九龍,占名在予,子乃予去,盍返我笠?」兀崖子乃默而不答,脫笠而去。
諸神複命於煙霞之神,煙霞之神白於甘泉子,且鹹曰:「昔甘生去樵,霍子命諸神逐之。
今霍子去,而子乃率衆留之也,何居?」甘泉子曰:「吾與其進,不與其退。
與進者謂之仁,與退者謂之義,與其義也甯仁。
」乃為之歌煙霞曰:「煙霞之墟兮,與子廣居兮。
煙霞之極兮,與子安宅兮。
歸來歸來兮,與子栖遲。
樵之雲兮,可以興雨。
優哉悠哉,樂以子處。
」正德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憲節怡萱序 甘泉生與陽明子交於京師,因陽明獲交於小江子。
陽明子以言忤權奸,去兵部,卧病者踰月,無愠色。
既而小江子以名為權奸所忌,去兵部,則有若不怿然者。
甘泉子惑焉。
或曰:「其猶以老母之故乎!」夫然,小江子亦猶行古之道也。
昔毛公之喜也以親,小江之戚也以親,其心一也,然而益知小江之所以為孝矣。
後七年,權奸去而善類進,小江子擢廣佥事,且欣欣然釋離憂而越遐服。
四年政成,朝廷遷福建副使,小江且欣欣然捧憲節觐慈顔。
人乃知小江之昔之戚也以親,今之喜也以親,其與義也一也,則夫小江亦猶行古之道也。
廣之士人各為詩歌,以播其樂、暢其情,合之曰憲節怡萱。
甘、李、費、劉諸生謂:「甘泉子,友也,盍有言乎哉?」甘泉子歎曰:「若水之不言者,三年於此矣。
禮壞而樂崩矣,其能有言乎哉?然以十年之交,三益之友,一旦之别,數千裡之遙,則予之於小江也,其能無言乎哉?然而小江子行道於身,則親有餘顯矣;忠移於君,則親有餘敬矣;惠加於人,則親有餘愛矣。
則夫小江子之怡親也,孰大焉!予何言?」他日甘泉子與小江子論聖賢之學曰:「堯、舜之道,孝弟而已。
或由之而成行,或由之而成性。
成行之謂賢,成性之謂聖。
小江子浩然而歸,過贛上,其質陽明於都府也。
」 小瀛贈别詩序 省齋吳子以梧守周子之意,索言於甘泉之野。
其貌恭,其言從,其禮卑,其志崇。
惟恭作肅,惟從作度,惟卑作謙,惟崇作德,知斯四者,是謂作範。
夫其貌恭而不過,故其德盛,其中栗;其言從則不忒,故其稱守也賢,其叙功也□,其禮卑,卑而莫踰,故人樂讓,衆與歸焉;其志崇,崇而不污,故德性尊焉,物莫尚焉。
由此四懿,其於道也孰禦?吳子其莫禦焉,其進進於聖哲矣,奚啻作範?吳子其禦焉,四德之疚也,奚其範?於其歸蒼梧也,小瀛諸子以甘泉子之意,引其意以贈。
東所之學主乎靜,甘泉之學兼乎動,動而不出,一靜專矣。
東所之學主乎内,甘泉之學兼乎外,外而弗遺,一内涵矣。
是故内與外、動與靜,一矣。
」或曰:「孰能一之?」甘泉子曰:「唯盡心者能一之。
是故聖人之學,盡心而已矣。
日月之全,莫或掩之,故能盡其明;天地之全,莫或尚之,故能盡其大;聖人之全,莫或蔽之,故能盡其心。
」或曰:「若黃生者,可與盡心乎哉!黃生有入貢之期矣,恢恢然不以為欣;将從甘泉子南嶽之遊,亦恢恢然不以為恤。
其殆庶幾乎不蔽者乎?」曰:「然。
然而擴而充之,斯不蔽已。
不蔽則虛,虛則明,明則高,高則廣,廣則大。
廣大高明不在乎他,在乎盡心而已矣。
是故高明配日月,廣大配天地,盡心之至配至德,其惟聖人乎!黃生勉之。
」 送戴地官應诏還朝序 或問:「戴子可與於道乎?」甘泉子曰:「可。
」「何居?」曰:「吾以觀其始。
始者抗疏矣,谪官之報,吾始告之淮,戴子嚣嚣然無愠色。
送予三十裡而不怠。
」或問:「戴子可與於道乎?」甘泉子曰:「可。
」「何居?」曰:「吾以觀其終。
夫終居烏石六年矣。
诏複之報,乃乍聞之瀛,戴子亦嚣嚣然無喜色,從予三旬而不忍去。
夫聖賢之學,性情而已。
孔子之學,曰『不怨不尤』,顔子之學,曰『不遷不貳』,夫學至性情焉,至矣。
吾以是知戴子之可與於道也。
」或曰:「然則子文之三仕三已無喜愠,而不得與於仁也,何居?」曰:「夫子文也,或質也,内外之一也,皆未可知也,由中達於外焉,不愠不喜,皆天理,斯仁而已矣。
戴子勉之,其於道也孰禦焉!」其去而還之朝也,縣大夫以下,朱、楊諸君曰:「仁人也,宜贈之言。
」學廣文以下,易、白、王諸君亦曰:「仁人也,宜贈之言。
」謀諸甘泉子。
甘泉子曰:「古之仁者贈人以言,然亦惟仁人能受贈言,盡性情之蘊,是故知聖學之要。
未發之謂中,中節之謂和,大中之謂本,大和之謂道,緻中和之謂仁,至矣。
故學至性情焉至矣。
」 小瀛贈别序 戴子谪烏石六年矣,而問學,甘泉子曰:「政。
」他日,以诏遷守於延平,且行矣,而問政,甘泉子曰:「學。
」「請聞焉。
」甘泉子曰:「夫學一政也,政一學也。
二之則支,二之則離,夫支離之弊也,久矣。
」曰:「有要乎?」曰:「有。
法天之行,體天之理焉,盡矣。
」曰:「有征乎?」曰:「有。
吾征諸大學,曰『格物』。
格物也者,體乎天之理而為言者也。
故自意心身焉,而家國天下焉,故知一本也,孰二乎學矣?孰二乎政矣?夫即政即學,故其學也實,即學即政,故其政也純。
純實者,天下之至善也,至善立而學政一,學政一則無事矣。
仕優則學,學優則仕,是故知合一之說。
戴子行矣。
」諸子亦各有永言。
西樵留行序 兀崖霍子居西樵,将赴部。
甘泉子乃率諸山神留行,爰肇告於煙霞洞之神曰:「惟爾宅茲樵中,凡樵之事,爾罔弗知;凡樵之神,爾罔弗督。
惟茲兀崖子将去茲土,爾盍謀之!」乃召大科之神,告之曰:「唯爾乃七十二峰之長,職思雨雲,爾盍謀之!」乃召九龍之神,告之曰:「唯爾職思沛澤,雲亦乃從,宜司左道,爾盍謀之!」乃召虎岩之神,而告之曰:「唯爾司於右道,惟風爾從,爾盍謀之!」乃召垂虹、錦岩之神,而告之曰:「唯爾職思北川,爾度不爾度,爾鹹知之!」乃召龍泉、雙泉、雙魚三神,告之曰:「唯爾職思東川二川,唯爾度與否,爾盍謀之!」乃召紫姑、烏利之神,而告之曰:「唯爾僊靈,善化人意,爾盍謀之!」乃召百煉之神,而告之曰:「唯爾多修於德業,爾盍謀之!乃召翳門之門神,而告之曰:「唯爾阖辟惟時,出納惟允,爾盍謀之!」乃召霍子笠之神,而告之曰:「兀崖子将免爾矣。
爾盍自謀!」唯茲十有六神,各以其職遮留於兀崖子。
大科之神乃曰:「能忘雲披雨遊之樂乎?吾以雲師行雲,以泥爾行。
」紫雲、雲端之神進曰:「能忘雲卧之樂乎?吾将白雲以遮爾道。
」九龍之神進曰:「能忘疇昔争我乎?抱寘我乎?吾不恭爾左,且佐興雲。
」虎岩之神進曰:「履我之尾,能不噬乎?吾能生風以逆爾舟,吾不恭爾右。
」垂虹、錦岩之神進曰:「子嘗割衣我錦,氣噓我虹,曷為去予?予不利爾。
」北川、三泉之神進曰:「爾嘗濯我纓,漱我齒,行則吾不利爾。
」東川、紫姑、烏利之神進曰:「吾能化人,聖不能化人,凡吾不知子所如。
」百煉之神進曰:「弗磨弗砺,子孰去予?」翳門之神進曰:「一阖一辟,系於一息,乃出乃入,間不可及。
」霍子笠之神進曰:「子昔弗獲九龍,占名在予,子乃予去,盍返我笠?」兀崖子乃默而不答,脫笠而去。
諸神複命於煙霞之神,煙霞之神白於甘泉子,且鹹曰:「昔甘生去樵,霍子命諸神逐之。
今霍子去,而子乃率衆留之也,何居?」甘泉子曰:「吾與其進,不與其退。
與進者謂之仁,與退者謂之義,與其義也甯仁。
」乃為之歌煙霞曰:「煙霞之墟兮,與子廣居兮。
煙霞之極兮,與子安宅兮。
歸來歸來兮,與子栖遲。
樵之雲兮,可以興雨。
優哉悠哉,樂以子處。
」正德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憲節怡萱序 甘泉生與陽明子交於京師,因陽明獲交於小江子。
陽明子以言忤權奸,去兵部,卧病者踰月,無愠色。
既而小江子以名為權奸所忌,去兵部,則有若不怿然者。
甘泉子惑焉。
或曰:「其猶以老母之故乎!」夫然,小江子亦猶行古之道也。
昔毛公之喜也以親,小江之戚也以親,其心一也,然而益知小江之所以為孝矣。
後七年,權奸去而善類進,小江子擢廣佥事,且欣欣然釋離憂而越遐服。
四年政成,朝廷遷福建副使,小江且欣欣然捧憲節觐慈顔。
人乃知小江之昔之戚也以親,今之喜也以親,其與義也一也,則夫小江亦猶行古之道也。
廣之士人各為詩歌,以播其樂、暢其情,合之曰憲節怡萱。
甘、李、費、劉諸生謂:「甘泉子,友也,盍有言乎哉?」甘泉子歎曰:「若水之不言者,三年於此矣。
禮壞而樂崩矣,其能有言乎哉?然以十年之交,三益之友,一旦之别,數千裡之遙,則予之於小江也,其能無言乎哉?然而小江子行道於身,則親有餘顯矣;忠移於君,則親有餘敬矣;惠加於人,則親有餘愛矣。
則夫小江子之怡親也,孰大焉!予何言?」他日甘泉子與小江子論聖賢之學曰:「堯、舜之道,孝弟而已。
或由之而成行,或由之而成性。
成行之謂賢,成性之謂聖。
小江子浩然而歸,過贛上,其質陽明於都府也。
」 小瀛贈别詩序 省齋吳子以梧守周子之意,索言於甘泉之野。
其貌恭,其言從,其禮卑,其志崇。
惟恭作肅,惟從作度,惟卑作謙,惟崇作德,知斯四者,是謂作範。
夫其貌恭而不過,故其德盛,其中栗;其言從則不忒,故其稱守也賢,其叙功也□,其禮卑,卑而莫踰,故人樂讓,衆與歸焉;其志崇,崇而不污,故德性尊焉,物莫尚焉。
由此四懿,其於道也孰禦?吳子其莫禦焉,其進進於聖哲矣,奚啻作範?吳子其禦焉,四德之疚也,奚其範?於其歸蒼梧也,小瀛諸子以甘泉子之意,引其意以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