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翁大全卷之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可、無不可。
」故無累,其情和,其辭平。
惟其平,故讀者化中。
曰:「吾自衛反魯,而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
」考盤之詩載於經,在空谷不忘乎告君,所謂和平而中者非耶?黃岩戴先生名琏,字尚重,生今七十有六年,不求聞達,号曰恬隐。
若先生者,将不為治世之隐者乎!名士大夫知者,鹹歌之以述恬隐之志,其子南監丞既以帙成,謂水曰:「凡為詩,於古宜有序。
」謂水傳孔氏之學者,宜為之。
水曰:「諸公之作,将非高放其辭,而超逸其觀者乎!予安能知之!然詩之教,本乎性情,止乎禮義,亦孔氏家法也。
故予不得而易焉。
」 贈進士殷近夫養病還鄉詩序 壽張殷近夫既舉進士,謝病而歸,采藥於太山之麓,買書數千卷,曰:「吾獨身病哉?乃心亦病而未之治也。
吾歸,将於經史而求砭劑焉。
」訂之曰:「群聖心法,非關經史,時維濟道之舟,故舟能濟物,亦能溺物。
」於時同館者各舉其經以贈之。
元、天和、深如、金、銮、銑、卿、嵩八人者,為之賦詩采薇之三章,曰:「吾子孔疚,其曰歸乎!」賦抑之首章曰:「庶人維疾,而子德之隅乎!文迪艾邦,九叙中道。
」寓生六人者,誦書說命之上篇曰:「瞑眩哉!疾斯其瘳矣!」潮為陳春秋伶州鸠鑄無射而知心疾之義曰:「子其究之矣。
窕摦之弊,感召之理,慎哉!」韋淓、宗正、炅、舒、诰、天佑、缙、孔晖、铎、邦奇十人者,講大易無妄曰:「無妄之疾,又何藥乎!故無妄則無事矣。
」於是若水進曰:「諸君盡之矣。
吾又何加焉!吾将與子登泰山,坐雲亭,淩日觀,望東海,獨立乎物表,逍遙乎無何。
覺宇宙之無窮,歎高深之有形。
觀鄒魯之遺蹤,想舞雩之風詠。
其必有不言而得之者,群經諸史,束之高閣,三年而後發之。
」近夫曰:「聞子之言,冷然如濯清風,不知其病之去體也。
」 采芹南璧之什序 采芹,贈公子也。
何以贈之?曰褒。
何褒爾?總戎歐公功德在三廣,而公子義也,能用儒術貢於天子,遊於南雍,以不墜其聲焉。
然則何以曰采芹?曰:采義也。
文義不博則無以言,君子采文義以通訓辭,故其首章曰:「采采者芹,於璧之濱。
既見君子,式暢厥文。
」行義不檢則無以立,君子采行義以施典禮,以揆百物,故其二章曰:「有芹采采,於璧之背,既見君子,其行孔配。
」道義不覺則無以成君子,采道義以神明其德,以配諸天地,故其卒章曰:「芹斯縮矣,我心沃矣。
匪沃厥心,靈根其深。
既見君子,泳道之浔。
」曰:君子者何?司成蘭溪章公也,為天下文行道德之宗。
公子遊南璧,采文義於經訓,則耳得之矣;采行義於動靜,則目得之矣;采道德於淵微,則心得之矣。
送都谏王文哲詩并序 皇帝肇臨天下,曰:「若稽古典式,尊尊、親親、庸庸。
既用郊於上下神祇,方海内外藩,我先王親冑。
王室罔事牲币,其何以展親?嶽渎以外,大名山川,悉效厥靈,默相皇宇。
昔周王所過,亦式於告,況曆數正始,宜稱殷祀。
」惟元年二月丁醜,皇帝晨禦奉天殿,傳制遣使臣,疇咨欽享。
直哉惟清,其往祇告,且聽各以地,而都給舍王君文哲拜靖江王南海神之命。
茲惟五嶺之表,實迩桑梓。
於是同列言曰:「有望雲之思,以侍職莫遂,今真得所願哉。
」其友翰林院庶吉士湛若水聞而歎曰:「昔先生使臣本其情,故四牡之詩,載在小雅,曰:『王事靡監,不遑将母。
』又曰:『豈不懷歸,是用作歌,将母來谂。
』及後王不然,遂有北山之怨。
今明皇孝理,遣使聽以其地,豈複有不遑之歎?雖微四牡來谂,而事已獨至,一舉而公私兩得矣。
夫四牡,君所以章臣之勤也。
今臣等不歌章君之美,而樂朋友之志,其何以邁前休而示諸遠也?遂作歌一章,用揚其事。
同館諸君和而繼之。
詩曰:「於穆皇矣,三神是紀。
允享允誠,允厘百祇。
既牲於郊,乃遍於祀。
天子曰:嘻!惟邈邈靖江,實我本支。
天子曰:噫!惟南海有神,實曰廣利。
蒼梧以北,扶胥於南,我藩我相,我祀參參。
茲惟嶺表,孰迩其濱?疇咨直清,罔羞於神?顧茲侍臣,瓯、廣之人,缜汝吉士,缜惟汝賢。
缜拜稽首,天子仁孝。
缜拜稽首,百神是作。
曾是将父将母來告,匪也來告,錫類之故。
依依魏阙,望望飛雲,行邁踟蹰,忠孝之身。
曆魯渡淮,亂江逾嶺,未遑我公,讵雲歸省?陟彼浴日,悠悠我思。
雖天子神聖,讵曰無遺?陟彼蒼梧,悠悠我念。
雖司直有人,讵曰谏剡?我拜我嚴,於庭之阼,豈他人無嚴?曾是鹹父。
我拜我慈,於闱之下,豈他人無慈?孰是滂母。
匪鹹而滂,我訓孔臧。
每懷靡及,載歌皇皇,咨诹詢度,周謀以匡。
義無久私,前席廟廊。
」 送儲都憲先生之南都序 古稱卞和善知玉,以未出璞雕琢為器用也。
及出璞而美,雕琢為圭璋、瑚琏又美,用之朝廷,薦之宗廟,天下皆知其為重寶,時則卞和亦無所容贅而增其價矣。
有則妄也。
予十年前[養拙山林],已聞天下有維揚儲公靜夫先生之賢,及弘治乙醜,予方舉進士於京師,無上下之交。
公時為太仆正卿,獨乘轎從徒,入委巷,訪予以石翁遺事。
予視之,蓋所謂其人如玉者也。
蓋質美而學之以其道,弘之以六藝,交之以辭章,裒然成器,重且華者也。
予雖有他山之石,無所用之。
當是時,公方用世,聲價滿天下,予雖欲以獨知巧言揚公之善,是猶贊圭璋之美,稱瑚琏之器,豈不贅且妄乎?然予嘗聞玉之美者,必有取焉。
予又反複之,而未之見何也。
今年春,公升都禦史,總督糧儲於南都。
予方以得公為喜,而又以去公為戚,其能已於言乎?高兄穎之乃合同館諸嘗知公者餞贈於京邸。
夫贈必以言,古之道也,言永而為之詩歌,古之聲也;詩必有序,古之制也。
夫會計當,孔子之餘事也,故序略之。
正德丁卯三月 總兵毛公所藏邵君贈别後序 今太子太傅伏羌伯總督漕運毛公為公子時,與陜進士邵以道遊,邵奇之,賦詩為贈,稱以文武之才。
或曰:「公方鎮兩廣、剿古田、芟龍府、平柳慶、樂善茂、賓源川、殪陵黎、斬符唐、定思田、禽馬山寇、俘賀連徭,斯不亦武矣乎!」予曰:「然而公則以靖道為武也。
」「其處恂恂,其行謙謙,博搜群籍,羅緻辭華,設揖讓,談古今,右儒術,斯不亦文矣乎?」予曰:「然而公則以經濟為文也。
」夫自邵遇公時,公方弱冠,迄今四十餘載,而其言悉酬,可謂真知己者耶!昔晉公子重耳方未返國,僖負羁之妻知其必得志於諸侯,而鄭、衛之君,或不禮焉。
然則知人若邵者,豈易乎哉!邵今即世已久,其詩僅存,公用成帙,蓋不忘平生之言。
諸名公重公之義,而褒邵之知人也,皆有題跋以侈大之,故又屬予為後序,以終義焉。
送佥憲盧伯居之任序 廣人盧伯居為刑曹之七年,既明且斷,乃恤而欽。
具是四美者,命決大獄,獄是以理。
是歲之冬,朝廷念柔遠之難其人,乃擢為廣西按察佥事。
夫廣之東西如鄉之東西然,山川風氣大率相同,民情土俗又同,以刑曹出為按察,刑名之事又同,以四美而行乎三同,無難矣。
是故用其明而民不遁情,用其斷而民不叛,用其欽則刑不淫,用其恤則刑不屈,而外攘舉矣。
夫朝廷於四方,猶腹心四支也,無不兼愛焉。
病虛者必慎外感,盧君之往也,庶其能慎乎哉。
丁卯 送歐原道襲職歸五羊序 皇帝初即位,以文治之久,诘爾戎兵。
維二年六月日,命五府元帥,命大司馬暨黃門一人,監比試於四方武臣子弟之應襲者。
有的既張,弓矢在韔,馬既登場,有偉一人,赤面而長身。
矢中的,馬中馳,進退中律,三馳之而三捷焉。
有奇之者,問其姓歐,其名儒。
曰:「是為三廣總戎公之子,功成退身,委胤其慶者也。
」於是聞於朝廷,襲指揮使如例。
元帥毛公以其事語大行人唐仁夫,仁夫謀諸鄉士夫,俾載筆於湛子。
湛子曰:「中的矢即斃賊矢,躍塹馬即追北馬。
以弓馬之良承夙将之威,一隊之兵即三廣之兵,推是而往,其胤慶也無難矣。
歐君其勉之哉!」 送馮有孚奉使湖廣詩序 上之四年,念國家久平,因循姑息,有德不承,民弊弗興,如人病痿,百骸不攝。
乃用言者,疇咨廷臣,得屬材望十有四人,賜以玺書,分行天下,振厥弛滞。
假以禦史,貴權也。
不專諸禦史,貴精也。
於是吾鄉馮君有孚以戶部正郎改監察史
」故無累,其情和,其辭平。
惟其平,故讀者化中。
曰:「吾自衛反魯,而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
」考盤之詩載於經,在空谷不忘乎告君,所謂和平而中者非耶?黃岩戴先生名琏,字尚重,生今七十有六年,不求聞達,号曰恬隐。
若先生者,将不為治世之隐者乎!名士大夫知者,鹹歌之以述恬隐之志,其子南監丞既以帙成,謂水曰:「凡為詩,於古宜有序。
」謂水傳孔氏之學者,宜為之。
水曰:「諸公之作,将非高放其辭,而超逸其觀者乎!予安能知之!然詩之教,本乎性情,止乎禮義,亦孔氏家法也。
故予不得而易焉。
」 贈進士殷近夫養病還鄉詩序 壽張殷近夫既舉進士,謝病而歸,采藥於太山之麓,買書數千卷,曰:「吾獨身病哉?乃心亦病而未之治也。
吾歸,将於經史而求砭劑焉。
」訂之曰:「群聖心法,非關經史,時維濟道之舟,故舟能濟物,亦能溺物。
」於時同館者各舉其經以贈之。
元、天和、深如、金、銮、銑、卿、嵩八人者,為之賦詩采薇之三章,曰:「吾子孔疚,其曰歸乎!」賦抑之首章曰:「庶人維疾,而子德之隅乎!文迪艾邦,九叙中道。
」寓生六人者,誦書說命之上篇曰:「瞑眩哉!疾斯其瘳矣!」潮為陳春秋伶州鸠鑄無射而知心疾之義曰:「子其究之矣。
窕摦之弊,感召之理,慎哉!」韋淓、宗正、炅、舒、诰、天佑、缙、孔晖、铎、邦奇十人者,講大易無妄曰:「無妄之疾,又何藥乎!故無妄則無事矣。
」於是若水進曰:「諸君盡之矣。
吾又何加焉!吾将與子登泰山,坐雲亭,淩日觀,望東海,獨立乎物表,逍遙乎無何。
覺宇宙之無窮,歎高深之有形。
觀鄒魯之遺蹤,想舞雩之風詠。
其必有不言而得之者,群經諸史,束之高閣,三年而後發之。
」近夫曰:「聞子之言,冷然如濯清風,不知其病之去體也。
」 采芹南璧之什序 采芹,贈公子也。
何以贈之?曰褒。
何褒爾?總戎歐公功德在三廣,而公子義也,能用儒術貢於天子,遊於南雍,以不墜其聲焉。
然則何以曰采芹?曰:采義也。
文義不博則無以言,君子采文義以通訓辭,故其首章曰:「采采者芹,於璧之濱。
既見君子,式暢厥文。
」行義不檢則無以立,君子采行義以施典禮,以揆百物,故其二章曰:「有芹采采,於璧之背,既見君子,其行孔配。
」道義不覺則無以成君子,采道義以神明其德,以配諸天地,故其卒章曰:「芹斯縮矣,我心沃矣。
匪沃厥心,靈根其深。
既見君子,泳道之浔。
」曰:君子者何?司成蘭溪章公也,為天下文行道德之宗。
公子遊南璧,采文義於經訓,則耳得之矣;采行義於動靜,則目得之矣;采道德於淵微,則心得之矣。
送都谏王文哲詩并序 皇帝肇臨天下,曰:「若稽古典式,尊尊、親親、庸庸。
既用郊於上下神祇,方海内外藩,我先王親冑。
王室罔事牲币,其何以展親?嶽渎以外,大名山川,悉效厥靈,默相皇宇。
昔周王所過,亦式於告,況曆數正始,宜稱殷祀。
」惟元年二月丁醜,皇帝晨禦奉天殿,傳制遣使臣,疇咨欽享。
直哉惟清,其往祇告,且聽各以地,而都給舍王君文哲拜靖江王南海神之命。
茲惟五嶺之表,實迩桑梓。
於是同列言曰:「有望雲之思,以侍職莫遂,今真得所願哉。
」其友翰林院庶吉士湛若水聞而歎曰:「昔先生使臣本其情,故四牡之詩,載在小雅,曰:『王事靡監,不遑将母。
』又曰:『豈不懷歸,是用作歌,将母來谂。
』及後王不然,遂有北山之怨。
今明皇孝理,遣使聽以其地,豈複有不遑之歎?雖微四牡來谂,而事已獨至,一舉而公私兩得矣。
夫四牡,君所以章臣之勤也。
今臣等不歌章君之美,而樂朋友之志,其何以邁前休而示諸遠也?遂作歌一章,用揚其事。
同館諸君和而繼之。
詩曰:「於穆皇矣,三神是紀。
允享允誠,允厘百祇。
既牲於郊,乃遍於祀。
天子曰:嘻!惟邈邈靖江,實我本支。
天子曰:噫!惟南海有神,實曰廣利。
蒼梧以北,扶胥於南,我藩我相,我祀參參。
茲惟嶺表,孰迩其濱?疇咨直清,罔羞於神?顧茲侍臣,瓯、廣之人,缜汝吉士,缜惟汝賢。
缜拜稽首,天子仁孝。
缜拜稽首,百神是作。
曾是将父将母來告,匪也來告,錫類之故。
依依魏阙,望望飛雲,行邁踟蹰,忠孝之身。
曆魯渡淮,亂江逾嶺,未遑我公,讵雲歸省?陟彼浴日,悠悠我思。
雖天子神聖,讵曰無遺?陟彼蒼梧,悠悠我念。
雖司直有人,讵曰谏剡?我拜我嚴,於庭之阼,豈他人無嚴?曾是鹹父。
我拜我慈,於闱之下,豈他人無慈?孰是滂母。
匪鹹而滂,我訓孔臧。
每懷靡及,載歌皇皇,咨诹詢度,周謀以匡。
義無久私,前席廟廊。
」 送儲都憲先生之南都序 古稱卞和善知玉,以未出璞雕琢為器用也。
及出璞而美,雕琢為圭璋、瑚琏又美,用之朝廷,薦之宗廟,天下皆知其為重寶,時則卞和亦無所容贅而增其價矣。
有則妄也。
予十年前[養拙山林],已聞天下有維揚儲公靜夫先生之賢,及弘治乙醜,予方舉進士於京師,無上下之交。
公時為太仆正卿,獨乘轎從徒,入委巷,訪予以石翁遺事。
予視之,蓋所謂其人如玉者也。
蓋質美而學之以其道,弘之以六藝,交之以辭章,裒然成器,重且華者也。
予雖有他山之石,無所用之。
當是時,公方用世,聲價滿天下,予雖欲以獨知巧言揚公之善,是猶贊圭璋之美,稱瑚琏之器,豈不贅且妄乎?然予嘗聞玉之美者,必有取焉。
予又反複之,而未之見何也。
今年春,公升都禦史,總督糧儲於南都。
予方以得公為喜,而又以去公為戚,其能已於言乎?高兄穎之乃合同館諸嘗知公者餞贈於京邸。
夫贈必以言,古之道也,言永而為之詩歌,古之聲也;詩必有序,古之制也。
夫會計當,孔子之餘事也,故序略之。
正德丁卯三月 總兵毛公所藏邵君贈别後序 今太子太傅伏羌伯總督漕運毛公為公子時,與陜進士邵以道遊,邵奇之,賦詩為贈,稱以文武之才。
或曰:「公方鎮兩廣、剿古田、芟龍府、平柳慶、樂善茂、賓源川、殪陵黎、斬符唐、定思田、禽馬山寇、俘賀連徭,斯不亦武矣乎!」予曰:「然而公則以靖道為武也。
」「其處恂恂,其行謙謙,博搜群籍,羅緻辭華,設揖讓,談古今,右儒術,斯不亦文矣乎?」予曰:「然而公則以經濟為文也。
」夫自邵遇公時,公方弱冠,迄今四十餘載,而其言悉酬,可謂真知己者耶!昔晉公子重耳方未返國,僖負羁之妻知其必得志於諸侯,而鄭、衛之君,或不禮焉。
然則知人若邵者,豈易乎哉!邵今即世已久,其詩僅存,公用成帙,蓋不忘平生之言。
諸名公重公之義,而褒邵之知人也,皆有題跋以侈大之,故又屬予為後序,以終義焉。
送佥憲盧伯居之任序 廣人盧伯居為刑曹之七年,既明且斷,乃恤而欽。
具是四美者,命決大獄,獄是以理。
是歲之冬,朝廷念柔遠之難其人,乃擢為廣西按察佥事。
夫廣之東西如鄉之東西然,山川風氣大率相同,民情土俗又同,以刑曹出為按察,刑名之事又同,以四美而行乎三同,無難矣。
是故用其明而民不遁情,用其斷而民不叛,用其欽則刑不淫,用其恤則刑不屈,而外攘舉矣。
夫朝廷於四方,猶腹心四支也,無不兼愛焉。
病虛者必慎外感,盧君之往也,庶其能慎乎哉。
丁卯 送歐原道襲職歸五羊序 皇帝初即位,以文治之久,诘爾戎兵。
維二年六月日,命五府元帥,命大司馬暨黃門一人,監比試於四方武臣子弟之應襲者。
有的既張,弓矢在韔,馬既登場,有偉一人,赤面而長身。
矢中的,馬中馳,進退中律,三馳之而三捷焉。
有奇之者,問其姓歐,其名儒。
曰:「是為三廣總戎公之子,功成退身,委胤其慶者也。
」於是聞於朝廷,襲指揮使如例。
元帥毛公以其事語大行人唐仁夫,仁夫謀諸鄉士夫,俾載筆於湛子。
湛子曰:「中的矢即斃賊矢,躍塹馬即追北馬。
以弓馬之良承夙将之威,一隊之兵即三廣之兵,推是而往,其胤慶也無難矣。
歐君其勉之哉!」 送馮有孚奉使湖廣詩序 上之四年,念國家久平,因循姑息,有德不承,民弊弗興,如人病痿,百骸不攝。
乃用言者,疇咨廷臣,得屬材望十有四人,賜以玺書,分行天下,振厥弛滞。
假以禦史,貴權也。
不專諸禦史,貴精也。
於是吾鄉馮君有孚以戶部正郎改監察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