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翁大全卷之十一

關燈
也。

    呵呵!草刻一幅寄覽。

    不具。

    己亥五月望日 初任南京兵部議請複快船月糧事宜與都憲王浚川啟 前歲旅寓京師,幸得再接豐采,未悉請教之懷,至今歉然。

    茲承聖明不棄菲材,畀之重任,以嗣執事芳竊。

    受命以來,夜日惶惶,自恐無以報稱,惟以執事畫一之法守而勿失耳。

    其革守備廳不宜理戶婚田土鬥毆人命等事,至今守迷未行。

    仆到任三日,即大書告示於府門,以禁告者,今将漸次說下矣。

    若不然,仆當申明執事之奏,與蕭郎中、秦給事之奏,奉有明旨三次者於當甯矣。

    茲止有快船革去月糧一事,其後攤報餘丁幫甲,滿城騷擾,為害特甚,萬口嗷嗷。

    蓋在公之時,差少則革之誠善也,今時差多則反為害矣。

    缙紳大夫及科道僚屬皆同然一詞,今不得已為之,具疏言昔之所以為善,與今之所以為累者上請焉。

    雖亮在高明時中之賢,深知政由俗革者,未必以為不然。

    昔者周公毖殷,克慎厥始;君陳有容,克成厥中;畢公克成厥終。

    三後協心,同底於道。

    夫謹與和與成,大若相戾者,而以為協心同道者何耶?譬如四時之運,寒暑相戾,而同歸於成天之運化,一氣而無二也。

    萬惟明公白之於元輔,講之於東瀛公。

    若幸有遂,乃明公之大惠被於留都之人者,前後一緻也,何被我之殊耶?惟聰明留意焉,幸甚!謹啟。

    閏七月廿四日。

    若水拜具。

     複王端溪簡 舊知湛若水拜複憲副王端溪大人賢契執事,(候)[侯]生來,得領手翰,讀之如見顔色矣。

    知向道不倦,為慰。

    隻有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為最的當也。

    孔子曰:「予欲無言。

    」顔子終日如愚。

    孔門之教人,學者之學聖人,正脈在此也。

    其有言者,聖人之不得已也。

    千百年來至於此時,号稱好學之盛,然又多走作别處去。

    近來學者又競趨慈湖矣。

    閑嘗取其書,一一與之說破,以防其流,号曰楊子折衷,殊非得已而不已者也。

    予之不幸而不得從夫子無言之教,而不知者徒以我為好辨也。

    因侯生之歸,漫寄一部,兼大事疏一冊,幸覽之。

    所望吾端溪以輔斯道者,夫豈小小哉!足疾據床,草草書此。

    所懷種種不既。

    三月廿日,水再拜具。

     複張西盤少司徒 寓留都侍生湛某頓首啟司徒西盤張老先生大人執事。

    奉違孔遐,夢想勞止。

    所托費鐘石以委大書,初若未知聞者,李涔涯後見訪,道臨别之囑,乃得聞所命八字,然又未知真否,固非仆之所敢慢也。

    次日即大書於粉闆,一筆所成,殊無加點,中間豈有感應之機之妙耶?乃令此間善蹋者模之,蓋用文公作字法也。

    茲附承差塞責耳,不能佳也。

    外近編楊子折衷一部奉覽,蓋以楊慈湖虛無之學近年大行於南北,吾為此懼,閑先(生)[王]之道,敢取以為憂焉。

    必執事者之所隐也,抑邪扶正,君子必加意焉者矣,如何!如何!請教未涯,惟為世道自愛。

    謹啟。

     簡徽州胡二守 舊知湛某再拜二守胡巅泉大人道契。

    共谂榮任以來,首以振起斯道為己任,立程就講於鬥山,六邑之士翕然興起,斯道增顔色矣。

    自有鬥山以來無此也,幸甚!幸甚!六邑同志大會久已訂之,未成,意者必待文王而興乎?不尊不信,非虛語也。

    聞六月初間入進表,能於未行之前,召六邑之士行之,使繼而有遵行乎?天泉之勝,絕境也,洪侍禦毀邪像而正道聿興,移岩中殿出前為正堂,移右崦舊館五間置於石橋之下,以對新講堂,不過一轉之間耳。

    其廢寺無主田皆待執事以定,或分少半於鬥山,亦無不可。

    必了此乃北行,多士之望也。

    茲具小簡菲儀,托洪上舍、方儒士奉緻賀敬,惟覽存之。

    方生所謂墨名而儒行者也,幸不以藝士少之。

    餘俟面既。

    庚子五月七日 答南京禮曹倫彥蕃主政論謝雨儀 眷末湛若水再拜複春官倫大人先生執事。

    承來谕雲雲,足見協神人、和上下至意,禮官之職也。

    執事所存所養可知矣。

    欽服!欽服!大報恩寺同内外守備祈禱,曾因其舊訛而正之,去釋迦異教及昊天玉帝尊神,獨存雲雨風雷、境内山川、都城隍三神,而行事三晨禮畢。

    而獨三至雨花台,除土積墩為五方龍神位,默禱每方跪百餘息,而未有随車之應,是誠不足以感神。

    又遣官緻香於墩,而默禱者又三日。

    今之霖雨滂沱,非薄誠之所緻也,亦明矣。

    而執事乃以見歸焉,水也又安敢貪天以為功乎?不敢當。

    所谕謝雨用牲币,見不輕易神祗之意。

    雲漢憂旱之詩,則見用牲矣。

    恐此亦是民間習俗之禮,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