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翁大全卷之五
關燈
小
中
大
或讀書至深夜,則會於本齋歌詩,以暢意氣,又長一番精神。
一、朝廷立有太學及府州縣學,所以教養人材甚密。
本山書院,不過初為退居求志之地,四方儒士因而相從講學。
間有生員相慕而來,亦所不卻,但隻可以請假養病,因而來山從學。
蓋提學學師,乃朝廷所立之師也,辭師以從師,於義理恐有礙。
一、寅賓館所以處遠方相過之客,宜常虛之以待其人,諸生不宜居之。
進修、敬義二齋,雖諸生會講之地,[客]若來,衆亦以處之可也。
一、鄙意以為吾輩去聖人雖遠,亦當以聖人為法。
聖人,天地之量,天地間何所不有?聖人之量何所不容?善者固欲其歸於至善,惡者亦未嘗不欲其同歸於善。
若善者容,而惡者不容,則又何貴於聖人之教?故絕孺悲、責由、求,皆仁也。
聖人之立教,為惡者設也,如醫為病者設也。
若有内外彼此,即自陷不仁。
諸生善惡之念,當自省察,毋令為師所棄絕可也。
一、遠近有年學相若之士,欲來相依講究者,以客禮待之,時緻館谷之誠。
一、本書院有好義之士,所置學田,随年所收多寡,貯之公廪。
量諸生之貧,及遠方不能褁糧者給之。
置支銷簿,以公正之人主其事。
一、凡來相見者,若非問學道義之士,不敢泛接。
若果問學道義之士,亦必依士相見禮,先有擯介言詞,通刺揖讓。
若無擯介言詞,通刺揖讓,突然無因而至前者,不敢泛接。
或卧病閉關二日、三日,雖有問學道義之士,有擯介言詞,通刺揖讓,不能出迎。
雖勞相候二日、三日,亦不敢矯情相接,以害誠心直道,庶其亮之。
泉翁○○西樵大科書堂訓卷五 泉翁大全雍語序卷六 雍語者何?南雍諸子錄吾師甘泉先生論學語也。
語非先生貴也,無行而非教也。
夫天下之士,靡於習而弗講於學久矣,是故語非先生貴也,而有時乎不能以不語。
蓋先生之養士也,樂以樂之,禮以理之,誠以動之,仁以居之,故觌其德而興起焉者,猶夫知食之可以飽而求焉。
其於先生之言,入其耳而感發其自然之機,猶夫食者之必飽也,其曷能忘諸?夫天下之士,一旦聞先生之教,信向之若此,豈非天實昌國家皇極師道之統,以接孔、孟之傳也欤!孔、孟之學本乎易簡,淆之以佛則亂。
惟先生之於孔、孟,其求之也至,故其辟佛也嚴。
其辟佛也嚴,故末世一切紛然淫诐之說,先生皆莫之能同然。
茲錄既成,幸與四方共之矣。
學者誠虛心以求,而不以私見貳之,則孔、孟明白正大之旨,不益暢於茲錄也哉! 嘉靖乙酉冬十二月門人武陵蔣信序 泉翁大全修雍語序 卷六 雍語初刻,蓋一時同門各出所錄,未獲厘正。
讀者弗究,遂遺其精義,以貳於先生之教。
珠竊病之,乃謀諸葛子澗,參互以訂焉。
刊其複者,約其煩者,正其訛者,通其塞者,補其阙者,求以不失先生之所傳爾。
舊卷凡八,今為六;舊篇凡十六,今十二;舊章凡三百九十,今二百四十一。
刻之者猶澗也。
昔先生始設教於雍,珠朝夕侍側,先生手樵語授之,乃有志焉茲語也,終獲澗同力而定,寔喜初志之竟雲。
嘉靖丙戌冬十一月門人江都沈珠序 泉翁大全雍語後序 卷六 刻雍語成,門人葛澗告於同志曰:「夫道,渾渾爾也,粲粲[爾]也。
渾渾也者,體也,大而無窮;粲粲也者,用也,周而靡遺。
言體則用矣,言用則體矣。
一而二矣,二而一矣。
析用而言體,則偏其心於内,偏内則離物,離物則高,高則蕩,其歸也為空虛,為寂滅。
析體而言用,則偏其心於外,偏外則滞物,滞物則卑,卑則暗,其歸也為辭章,為功利。
以是求道,日遠也已。
曷不觀是心之原乎?心也者,出於天也。
惟天至虛,惟心無物;惟天至實,惟心體物。
惟虛實一氣,惟無物體物一機,惟天人一緻。
是故心無内而有靜,靜而不息焉。
心無外而有動,動而不流焉。
不息則萬象森然鹹具焉,不流則一理凝然自如焉。
勿忘勿助,無容力焉。
無在不在,無忘助焉。
是故動靜無間而内外不偏,内外不偏而道之體用全,全則純,純則聖,聖則神,而學之道極矣。
易曰:『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
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
』其心矣乎!其一貫矣乎!嗚呼!淳公沒而茲學之弊久矣。
子湛子啟微旨於江門,寤寐淳公,蓋三十年於茲。
是編也,雖於子之阃奧未備,然凡以語此也。
觀者有所會焉,亦可以弗畔於道矣。
」佥曰:「然。
」遂箋諸簡末。
嘉靖乙酉季冬上旬門人江都葛澗序
一、朝廷立有太學及府州縣學,所以教養人材甚密。
本山書院,不過初為退居求志之地,四方儒士因而相從講學。
間有生員相慕而來,亦所不卻,但隻可以請假養病,因而來山從學。
蓋提學學師,乃朝廷所立之師也,辭師以從師,於義理恐有礙。
一、寅賓館所以處遠方相過之客,宜常虛之以待其人,諸生不宜居之。
進修、敬義二齋,雖諸生會講之地,[客]若來,衆亦以處之可也。
一、鄙意以為吾輩去聖人雖遠,亦當以聖人為法。
聖人,天地之量,天地間何所不有?聖人之量何所不容?善者固欲其歸於至善,惡者亦未嘗不欲其同歸於善。
若善者容,而惡者不容,則又何貴於聖人之教?故絕孺悲、責由、求,皆仁也。
聖人之立教,為惡者設也,如醫為病者設也。
若有内外彼此,即自陷不仁。
諸生善惡之念,當自省察,毋令為師所棄絕可也。
一、遠近有年學相若之士,欲來相依講究者,以客禮待之,時緻館谷之誠。
一、本書院有好義之士,所置學田,随年所收多寡,貯之公廪。
量諸生之貧,及遠方不能褁糧者給之。
置支銷簿,以公正之人主其事。
一、凡來相見者,若非問學道義之士,不敢泛接。
若果問學道義之士,亦必依士相見禮,先有擯介言詞,通刺揖讓。
若無擯介言詞,通刺揖讓,突然無因而至前者,不敢泛接。
或卧病閉關二日、三日,雖有問學道義之士,有擯介言詞,通刺揖讓,不能出迎。
雖勞相候二日、三日,亦不敢矯情相接,以害誠心直道,庶其亮之。
泉翁○○西樵大科書堂訓卷五 泉翁大全雍語序卷六 雍語者何?南雍諸子錄吾師甘泉先生論學語也。
語非先生貴也,無行而非教也。
夫天下之士,靡於習而弗講於學久矣,是故語非先生貴也,而有時乎不能以不語。
蓋先生之養士也,樂以樂之,禮以理之,誠以動之,仁以居之,故觌其德而興起焉者,猶夫知食之可以飽而求焉。
其於先生之言,入其耳而感發其自然之機,猶夫食者之必飽也,其曷能忘諸?夫天下之士,一旦聞先生之教,信向之若此,豈非天實昌國家皇極師道之統,以接孔、孟之傳也欤!孔、孟之學本乎易簡,淆之以佛則亂。
惟先生之於孔、孟,其求之也至,故其辟佛也嚴。
其辟佛也嚴,故末世一切紛然淫诐之說,先生皆莫之能同然。
茲錄既成,幸與四方共之矣。
學者誠虛心以求,而不以私見貳之,則孔、孟明白正大之旨,不益暢於茲錄也哉! 嘉靖乙酉冬十二月門人武陵蔣信序 泉翁大全修雍語序 卷六 雍語初刻,蓋一時同門各出所錄,未獲厘正。
讀者弗究,遂遺其精義,以貳於先生之教。
珠竊病之,乃謀諸葛子澗,參互以訂焉。
刊其複者,約其煩者,正其訛者,通其塞者,補其阙者,求以不失先生之所傳爾。
舊卷凡八,今為六;舊篇凡十六,今十二;舊章凡三百九十,今二百四十一。
刻之者猶澗也。
昔先生始設教於雍,珠朝夕侍側,先生手樵語授之,乃有志焉茲語也,終獲澗同力而定,寔喜初志之竟雲。
嘉靖丙戌冬十一月門人江都沈珠序 泉翁大全雍語後序 卷六 刻雍語成,門人葛澗告於同志曰:「夫道,渾渾爾也,粲粲[爾]也。
渾渾也者,體也,大而無窮;粲粲也者,用也,周而靡遺。
言體則用矣,言用則體矣。
一而二矣,二而一矣。
析用而言體,則偏其心於内,偏内則離物,離物則高,高則蕩,其歸也為空虛,為寂滅。
析體而言用,則偏其心於外,偏外則滞物,滞物則卑,卑則暗,其歸也為辭章,為功利。
以是求道,日遠也已。
曷不觀是心之原乎?心也者,出於天也。
惟天至虛,惟心無物;惟天至實,惟心體物。
惟虛實一氣,惟無物體物一機,惟天人一緻。
是故心無内而有靜,靜而不息焉。
心無外而有動,動而不流焉。
不息則萬象森然鹹具焉,不流則一理凝然自如焉。
勿忘勿助,無容力焉。
無在不在,無忘助焉。
是故動靜無間而内外不偏,内外不偏而道之體用全,全則純,純則聖,聖則神,而學之道極矣。
易曰:『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
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
』其心矣乎!其一貫矣乎!嗚呼!淳公沒而茲學之弊久矣。
子湛子啟微旨於江門,寤寐淳公,蓋三十年於茲。
是編也,雖於子之阃奧未備,然凡以語此也。
觀者有所會焉,亦可以弗畔於道矣。
」佥曰:「然。
」遂箋諸簡末。
嘉靖乙酉季冬上旬門人江都葛澗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