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疊山全集校注卷六

關燈
十年逋播,閩峤閑關。

    潝潝訿訿,疾我謂頑。

    執拘北往,挫辱萬端。

    絕粒自殒,憸夫厚顔。

    黃河為之嗚咽,泰山為之悲酸。

    魂黯黯兮莫返,旐翩翩兮來遷。

    嗚呼哀哉!文山之沒也,千載心為之斂屍而撫棺。

    疊山予莫逆也,予莫能行千載心之所難。

    相去遼隔,惟呼寃而永歎。

    予将北遊,誓當收兄骨于煙雲之閑。

    歸葬首陽,狀公之行,乞銘于當世大手筆,俾得與夷齊同傳。

    庶千載之下,可考者班班。

    茲遣兒稚,一觞代奠,西風老淚,若不堪潸。

    嗚呼哀哉,尚享!【《謝氏家譜&bull藝文》】 祭疊山老師文 周嶽自商夷齊,漢龔勝,至先生不食異姓之粟而死者,僅四人。

    夫有宇宙以來,君臣大義,亘萬古而常存。

    然畏死而貪祿者,遷就附會,自謂枉道而信身。

    豈知死重于生,禮重于食,出于人心羞惡之真。

    況不義之富貴,特太虛之浮雲。

    惟忠臣義士一點烈烈之氣,與日月而常新。

    人但知先生之文章渾浩,學問之深醇。

    嗟呼!楊雄非無學問,班蔡非無文章,既大節之一失,又何他美之足雲。

    當天地大變之始,法已斁而綱淪。

    先生奮不顧身,欲扶人道之倫。

    力雖不能救世,而心則常在乎君親。

    以孔明、子房自期兮,奈時無可托者,以遂志之伸。

    尋深山以隐兮,方嘯詠乎落花啼鳥之春。

    彼何為者?謂麒麟之可羁,使同犬羊之馴。

    駕赤虬以北征兮,渺六合于一塵。

    厭下土之腥兮,呼吸月露以蕩胸中之輪囷。

    絕粒不食兮,甯舍生以成仁。

    一死得其所兮,将以愧天下後世二心之臣。

    夷齊龔勝不得專美于前兮,藹百世之遺芬。

    函骨歸自燕台兮,旅寓吳溪之濱。

    凜然如生兮,其在天之神。

    識與不識,皆為流涕,而況某受罔極之恩,第質弱才薄,安知如房、杜、王、魏輩,異時無負于河汾之門。

    隻雞鬥酒緻奠兮,一以哭宗社,一以哭斯文。

    尚飨!【《謝氏家譜&bull藝文》】 褒崇忠節疏 李奎題為褒崇忠節事。

    臣聞忠節,乃萬世之大閑,褒崇實朝廷之盛典。

    自三代以迄宋元,忠臣烈士,清風偉節,足以感發人心,千萬載昭昭如一日者,皆由英君誼辟,舉褒崇之典。

    或立祠緻祭,或定谥追封,不忍使之泯沒無聞于後。

    皆所以正人心,厚風俗,扶植綱常,激勸士類,為世道計也。

    今考得宋忠臣謝枋得,字君直,号疊山,系臣原籍江西廣信府弋陽縣人。

    按《宋史&bull列傳》及集賢李源道所撰墓碑,稱其學通六經,淹貫百氏。

    寶佑丙辰舉進士,以直言忤權奸賈似道,由架閣令谪居興國軍。

    連以史館秘書召,不赴。

    元兵至江南,宋趙葵宣撫江東西,辟為屬,尋授江東提刑,江西招谕使,督義兵以守饒、信、撫三郡。

    屢與元兵戰甚力,以兵少弗支。

    宋運既革,往隐于閩。

    元侍禦使程巨夫薦宋遺臣三十人,以枋得為首,承旨留夢炎累章薦之。

    江西行省丞相管如德,浙江行省左丞忙兀台将旨召之,俱不起,累緻書力辭。

    忠義之語,出自肺腑。

    後福建行省參政魏天佑,欲以薦枋得為功。

    枋得見天佑,傲慢不為禮,被拘執北行,至大都,乃不食而死。

    妻李氏守節自缢于建康獄中。

    兄君禹在九江,以不屈斬于市。

    弟君澤、君烈,皆死于國事。

    伯父徽明為富陽尉,與元兵戰死。

    二子趨進抱父屍死。

    子定之賢而文,累薦不起。

    一門之内,秉忠守節,視死如歸,皆由枋得身教于家使然也。

    為文章史稱高邁奇絕,汪洋演迤,動關世教。

    所著易、詩、書、三傳及着解四書雜着詩文六十四卷。

    節操孤峭,微見于菖蒲之歌;言論激烈,複形于漕運之策。

    嘗自誦曰:「清明正大之心,不可以利回;英華果銳之氣,不可以威奪。

    」其自信率類此。

     昔胡一桂嘗稱之曰:「斯文倚之為命脈,衣冠賴之以綱維。

    義夫節婦,得所标表而益堅;亂臣賊子,有所觀望而羞愧。

    道德之興廢,關系于先生之一身。

    」然臣弋陽自曆代以來,擅道學忠節之名,聳後學之景慕者獨枋得一人而已。

    及求諸天下,稽諸往古,能如謝氏夫婦伯弟,死忠死節,萃于一門,亦不多見。

    妻李氏,永樂初,已蒙朝廷登載烈女傳,足以垂耀不朽。

    奈枋得祠宇未立,封谥未加,後人無所稱仰,實為缺典。

    欽惟皇上以節義風厲天下,以忠孝植立綱常。

    凡古今忠臣烈士,義夫節婦,有關于世教者,悉蒙旌褒。

    況枋得為近代忠臣,忠肝義膽,與金石同堅;高名峻節,與文天祥相表裡。

    着書立言,皆足發明正學,羽翼六經。

    推其道足以隆治而善俗,聞其風可以立懦而廉頑,誠一代忠節之表表最著者!如蒙準言,乞勅禮部照例,将已故謝枋得定谥褒贈,仍行原籍有司,創立祠宇,歲時緻祭。

    如是,非特慰忠義之魂于九泉,冥漠之中,尤見聖朝旌忠顯良之盛典,超越前古。

    使海内之士,得以瞻拜祠下,景仰風節,莫不有所激勸興起。

    其于世教,豈有不補哉!臣與枋得生同鄉邑,每廑景慕;今幸職居言路,不容緘默。

    幹冒天威,無任戰栗屏營之至。

    【《九川集》】 禦風行送武夷道人謝疊山 豐城陳傑武夷山中有伏龍,鬣卷雲雨深重重,化為白須一老翁。

    疾雷破山六丁取,置衛銅镮森守虎,雲是健将雨下土。

    老翁一笑百不能,山中所讀皆仙經,吾亦冷然禦風行。

    洪崖道上逢老友,手舉無何指翁口,翁已辟谷安事酒。

    青牛紫氣關河咫,大鵬風斯九萬裡,回首蓬萊淺清水。

    【此詞見江西豐城(一雲分甯誤)陳傑撰《自存堂稿》卷一,經胡迎建先生從《豫章叢書》據朱伯修藏鈔本中錄出。

    】 贈疊山先生 毛靖可一襟書傳日星懸,湖海聲名五十年。

    事不求知惟此理,文之未喪豈皆天。

    人方驚怪歐陽子,我獨悲傷魯仲連。

    看鏡倚樓秋已暮,風巾霜履重依然。

    【《北行詩鈔》】 贈疊山先生 葉愛梅後土茫茫兩屩行,綱常事重此身輕。

    大江有士一人壯,千載見君雙眼明。

    俯仰元無愧今古,英雄何必盡公卿。

    早知莫賣成都蔔,省得人知大隐名。

    【《北行詩鈔》】 贈疊山先生 遊古意滿腔【(一作懷)】忠孝有天知,不管人間事已非。

    萬裡乾坤雙草屦,百年身世一麻衣。

    行藏自信床頭易,卧病惟餐隴首薇。

    傥過宗周見離黍,幾回新淚向殘晖。

    【《北行詩鈔》】 和疊山老師韻【有序二首】 建安天應【梅野】疊山老師将有行,賦詩言别,綱常九鼎,生死一毛。

    慷慨激烈,高風凜然,真可以廉頑立懦。

    天應足患痼疾,莫能往餞,回視後山之送坡翁,為有愧矣。

    斐然拜和,未知能徹師聽否?臨風凄斷。

    萬疊青山隻麼青,從容時止又時行。

    斯文未喪予何畏,舉世随流我獨清。

    日月精忠今古在,邱山道義死生輕。

    吾翁鐵脊文翁侶,無愧淵明與孔明。

    【《北行詩鈔》】 其二 先生心事炳丹青,顧影何曾愧獨行。

    商嶺芝能如橘隐,首陽粟不似薇清。

    綱常正要身扶植,出處端為世重輕。

    安得寒泉來會宿,參同極論到天明。

    【《北行詩鈔》】 和疊山老師韻【有序】 蔡正孫蒙齋疊翁老師因行賦詩,讀其詞而見其心,天地鬼神,昭布森列,不可誣也。

    為之感慨激烈。

    正孫辱在師門弟子之職,敢不拜一語,以激揚先生之義氣,用韻斐然。

    山色愁予渺渺青,平生心事杜鵑行。

    霜饕雪虐天終定,歲晚江空水自清。

    肩上綱常千古重,眼前榮辱一毫輕。

    離明坤順文箕事,此是先生素講明。

    【《北行詩鈔》】 送疊山先生北行【二首】 陳達翁流落崎岖二十年,幾回灑血杜鵑前。

    一雙芒履乾坤窄,萬古丹心日月懸。

    案上靈龜原不食,樊中孤鶴且安眠。

    逃名不得名終在,行止非人亦有天。

     【說明】此詩原集誤以為門人張子惠作,今據清厲鄂輯《宋詩紀事》改正。

     其二 孤忠不忘繡衣時,跣足徉狂老亂離,鹦鹉不能逃圈網,麒麟甯肯受鞭羁,半生苦被名相誤,萬裡甘将死自期。

    今日如公能有幾?此身無愧作男兒。

     送疊山先生北行 邵武張子惠【仁叔】打硬修行二十年,如今訂驗一儒仙。

    人皆屈膝甘為下,公獨高聲罵向前,此去好憑三寸舌,再來不值一文錢。

    到頭畢竟全清節,留取芳名萬古傳。

     送疊山先生北行 王濟淵【道可】希夷何意出山中,心事當年漢卧龍。

    行止但憑天作主,别離初不淚沾胸。

    定知晚竹能存節,未必寒松肯受封,大義昭明千載事,前程盡爾好從容。

     謝疊山先生有絕粒示兒詩,用其語節為楚歌 謝翺漢有臣兮龔勝卒,噤不食兮十四日。

    今忍饑兮我複渴,道間關兮踰半月。

    幸求死兮得死,苟不得兮無術。

    鳳笙兮龍笛,燕羣仙兮日将夕。

    風吹衣兮佩蕭瑟,駿龍兮寥天,行成兮緣畢。

    【《知不足齋叢書&bull宋遺民錄》】 哭廣信謝公 謝翺自爾逃名姓,終喪哭水濱。

    海僧疑見貌,山鬼舊為鄰。

    客死留衣物,囊空出告身。

    他年越鄉值,賣蔔有斯人。

    【《知不足齋叢書&bull宋遺民錄》】 送疊山先生北行兼和韻【玉山】 玉山王奕【伯敬】皇天久矣眼垂青,盼盼先生此一行。

    遺表不随諸葛死,離騷長伴屈原輕。

    兩生無補秦興廢,一出仍關魯重輕,白骨青山如得所,何須兒女哭清明。

     挽疊山先生 歙縣洪光基【平齋】千古精忠日月光,恨無麟筆寫堂堂。

    還家恥作梁江總,辟谷誰如韓子房。

    後死十年應有待,輕生萬裡故非狂。

    有兒可拾江邊骨,須信人亡道不亡。

    【《弋陽縣志》】 挽疊山先生 趙澗邊西山東海莫容身,芒履蕭蕭萬裡塵。

    去住更無寬歲月,死生唯有一君親。

    丹心故國江雲冷,白骨他鄉塞草春。

    不是回頭春已暮,至今猶說是癡人。

     挽疊山先生 華亭沈東【元震】宋室逋逃一舊臣,每思時事最酸辛。

    雪霜滿地孤身老,血食千年廟貌新。

    家國存亡原有數,綱常負荷更須人。

    從容死義男兒事,葛水文山道并尊。

     追挽謝疊山張孝忠【二首選一】 南昌胡俨【若思】潮遏錢塘王氣收,兩宮北去竟誰留。

    搴旗獨倡勤王意,當軸曾無負國羞。

    幽憤千年遺涕淚,孤忠七日死拘囚。

    江東十問今猶在,可惜英雄志不酬。

    【《胡祭酒集》】 疊山祠 沈周【石田】願避弓旌作楚囚,南冠憔悴一孤舟。

    關心故國唯清淚,欠死餘生已白頭。

    栗裡菊荒猶有晉,首陽薇在已無周。

    忠魂慷慨知何地,山水蒼蒼古信州。

    【《廣信府志》】 謝文節祠 蔣士铨攙槍倒指逼孤城,破堞倉皇尚募兵。

    患難與人堅氣節,興亡何地着功名。

    麻衣痛哭諸陵改,鐵鏁銷沉半壁傾。

    三複遺書悲卻聘,至今心事日光明。

    【《忠雅堂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