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疊山全集校注卷四

關燈
」】。

    切以虹流瑞彩,天開秋旻之神;龍噀祥波,佛現世尊之聖。

    受太極兩儀(一)太極兩儀:太極,指原始混沌之氣;兩儀,指天地。

    《易&bull系辭》:「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宋周敦頤着有《太極圖說》。

    之正,锺三光(二)三光:指日、月、星。

    《莊子&bull說劍》:「上法圓天,以順三光」。

    古聯語:「三光日月星,四詩風雅頌」。

    五嶽(三)五嶽:即嵩山(中嶽)、泰山(東嶽)、華山(西嶽)、衡山(南嶽)、恒山(北嶽)。

    之全。

    笃生高真,孰若華旦。

    恭惟玉虛師相元天上帝,北辰合德,春日同仁。

    贊化玉清,道生天而至妙;調元金阙,功裨聖以難名【功裨聖以難名叢刊本「聖」作「帝」。

    】。

    契真宰于東皇,對長生之南極。

    乾坤比壽,永覆載于萬靈;日月齊光,常照臨于六合(四)六合:指天地四方。

    《莊子&bull齊物論》:「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

    唐李白古風詩:「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

    臣欣逢瑞節,難報鴻恩。

    有始有初,歲歲今辰之歌舞;無窮無極,人人洪造之生成。

    臣無任瞻天望聖,歡忭慶快之至! 其二 臣聞天生大聖,實輔相于元工;民受洪恩,宜懷思其初度。

    對玉虛而稱慶,睇金阙以敷忱。

    臣中謝切以白帝之司三秋,史記虹流之旦;素王(五)素王:指遠古帝王。

    《史記&bull殷記》:「伊嚴處士,湯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後肯從湯,言素王及九主之事。

    」索隐:「按:素王者太素上皇,其道質素,故稱素王。

    」之存諸夏(六)諸夏:指周代分封的諸侯。

    左傳闵公元年:「諸夏親昵,不可棄也。

    」注:「諸夏,中國也。

    」這裡泛指華夏。

    ,傳言麟绂之辰。

    能奉若于皇穹,密綱維于人極。

    緬想發祥之始,誰無尊道之誠。

    伏念臣一善蔑聞,百殃甯免。

    逢南方之喪亂,何地逃生;賴北極之明靈,助天濟世。

    聞此日騎箕(七)騎箕:即騎箕尾。

    《莊子&bull大宗師》:「夫道,傅說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東維,騎箕尾,而比于列星。

    」《宋史&bull趙鼎傳》有自書銘旌曰:「身騎箕尾歸天上,氣作山河壯本朝」。

    之瑞,效衆星拱北【拱北叢刊本作「拱鬥」。

    】之儀。

    有始有初,豈不知于帝力;無窮無極,期永庇于人寰。

    伏願洪造垂仁,高真錫福。

    回乾坤之和氣,掃炎霧【掃炎霧叢刊本作「掃飚霧」。

    】之妖氛。

    念昔降神,救萬民之微命;自今悔過【自今悔過叢刊本作「自今悔道」。

    】,開億載之太平【開億載之太平叢刊本「太平」後多「臣無任瞻天仰聖激切屏營之至」十三字。

    】。

     許旌陽飛升日賀表 仙降塵寰,體天心而濟世;帝嘉神績,乘秋氣以升霄。

    華貊歡聲,古今盛事。

    臣中賀臣聞:赤虬紫霧,聞仙子之遠遊;黃鶴白雲,想至人之高舉。

    孰若一門之積德,盡超八極(一)八極:指八方極遠的地方。

    《荀子&bull解蔽》:「明參日月,大滿八極,夫是之謂大人。

    」《淮南子&bull地形》:「八纮之外乃有八極。

    」以登天。

    恭惟真君道極高明,誠參化育。

    驅龍蛇于境内,既成神禹之功;挈雞犬于雲中,不假淮南之鼎。

    慕真風而雖遠,遇華旦而難忘。

    臣欲報恩仁,敬修賀禮,苾苾(二)苾苾:形容香氣濃烈。

    《詩&bull小雅&bull信南山》:「是烝是享,苾苾芬芬,祀事孔明。

    」箋:「苾苾芬芬,然香祀禮,于是則甚明也。

    」蘋蘩之薦,依依葵藿之誠。

    日月齊光,長戴神明之德;乾坤有造,願為仁壽之民【願為仁壽之民叢刊本「民」後有「臣無任激切屏營之至」九字。

    】。

     謝疊山全集校注卷四 疏 祀城隍疏 鳳林新建蓮堂疏 景佑真君生辰疏 福善生辰疏 化道衣疏 暨公聖者生辰疏 重建觀音寺疏 東山白蓮堂修造疏 永福堂塑佛像疏 仁壽堂裝塑佛像疏 東嶽廟裝塑天堂地獄閻羅像疏 白蓮社經堂疏 虎溪蓮社道堂修諸天閣疏 洪山廟照華嚴第十五會疏 疏 祀城隍疏【祀城隍疏叢刊本「祀」字衍。

    題下有「五月二十八日」六小字。

    】 日餘二日,即更建午之書;雲粲五雲,喜遇生申之旦。

    歡聲載路,和氣滿城。

    恭惟城隍土主【恭惟城隍土主叢刊本「土主」後有「全封号」三小字。

    】,乃武乃文,作威作福。

    呼吸須臾之雨露,叱咤頃刻之雷霆。

    佐漢有功,四百載綿延社稷;配天無極,億萬年帶砺山河。

    赫赫厥靈,洋洋如在。

    某等素喜蒙恩之久,幸逢震夙(一)震夙:《詩&bull大雅&bull生民》:「載震載夙,載生載育。

    」震,妊娠,夙,肅。

    後因以震夙指誕生。

    之初。

    壽永基圖願借椿齡而為壽;封褒忠惠,更看芝檢之增封。

     鳳林新建蓮堂疏 地勝鳳林,接東林而長久;天憐象教(一)象教:即佛教。

    釋迦牟尼即離世,諸大弟子想慕不已,刻木為佛,以形象教人,故佛教又謂之象教。

    ,托儒教以扶持。

    既善念之有孚,宜道場之壯麗。

    胡先生愛青山之好,與無用者不同;謝靈運種白蓮之勤,想專心而不雜。

    已舍鐘山之宅,上續遠公之燈,或疑香火之光明,豈可規模之狹小。

    所謂鼎新日月,方知特地乾坤;大願力,大功緣,必是大雄猛漢。

    好布施,好福德,須還好修行人。

    一佛辨心【一佛辨心叢刊本作「一佛辯心」。

    】,諸天助力。

    維摩八萬四千座,半日化成;雪峯三百八十莊,一家喜舍。

    不可錯過,直下承當。

    陶淵明十八大賢,且作廬山之隐者;王文正百餘名士,尚歌淨社之太平。

     景佑真君生辰疏【景佑真君生辰疏叢刊本「真君」作「真星」,題下有「睢陽大将張忭七月二十五日」小字二行。

    】 南嶽降神,為生民而立命;普天蒙福,逢初度以寰恩【寰恩叢刊本作「環恩」。

    】。

    合衆志之精純,對九霄而籲告。

    緬思唐世,爰有忠臣。

    助兩賢以守一城,提孤軍而勝百萬;宗社資其翼戴,江淮得以安全。

    幽為神,明為人,節義無慚于天地;生當封,死當廟,英靈永鎮于華夷。

    粵若是邦,同歸大造。

    茲遇乘東維(一)乘東維:箕星鬥星之間,天河的東岸,叫東維。

    古代神話傳說殷相傅說,死後靈魂上乘東維。

    星經有傅說星。

    莊子大宗師:「乘東維,騎箕尾,而比于列星」。

    之旦,誰無拱北極(二)拱北極:即拱北、拱辰。

    拱、環衛。

    北極,即北極星,也叫北辰、天樞。

    《晉書&bull天文志》:「北極五星,鈎陳六星,皆在紫宮中。

    北極,北辰最尊者也。

    」拱北極,即指衆星拱北。

    之心,葵藿秉誠、蘋蘩昭敬。

    設金山之淨供,演寶藏之秘文。

    四生(三)四生:佛教分世界衆生為四大類:胎生、卵生、濕生、化生。

    胎生如人與畜;卵生如飛鳥與魚鼈;濕生如蟲蠍與飛蛾等;化生謂無所依托,唯借業力而忽然出現者,如諸天地獄等。

    六道(四)六道:佛教用語。

    指天道、人道、阿修羅道、餓鬼道、畜生道、地獄道。

    《法華經.序品》:「六道衆生,生死所趣。

    」根據佛教六道輪回的說法,人都要在這六道内輪回。

    之超升,三界(五)三界:佛教用語。

    佛教把生死流轉的人世間分為三界,即欲界、色界、無色界。

    萬靈之來降。

    悉遵佛教,庸答神休。

    有始有初,豈不知于帝力;無窮無極,願永庇于人寰。

    伏願上聖垂仁,明神賜鑒。

    百谷告成于秋日,四民常在于春風。

    念昔生賢,救兩閑之厄運;自今悔過【自今悔過叢刊本「悔過」作「悔禍」。

    】,開億載之太平。

     福善生辰疏【福善生辰疏叢刊本「善」下多「王」字。

    題下有小字「八月初四」四字。

    】 天将救世,降崧嶽之神明;民欲酬恩,依金山之佛法。

    潔嚴恭于一念【潔嚴躬于一念叢刊本「于」作「之」。

    】,露悃款于三靈。

    某等猥以下愚,竊聞上世。

    良弼騎箕尾(一)騎箕尾:見《賀玄天上帝生辰表》注(七)。

    而降,為萬古之星辰;文公應鬥牛而生,救邦家【邦家叢刊本作「一邦」。

    】之水旱。

    皆帝心之妙簡,與民命以相關。

    恭惟福善尊王:正直而英靈,慈仁而睿哲。

    握中夏文明之運,存西方聖賢【聖賢叢刊本倒文。

    】之風。

    為國選才,士必功名道德;代天與善,民皆福壽康甯。

    萬年保佑于此邦,兆姓歡呼于誕節。

    太極兩儀之正,融作異人;三光五嶽之全,锺為一佛。

    宜修慶禮,容表微忱。

    牲牢不見于苾芬,酒醴難昭其誠敬,欲報乾坤厚德,無如水陸大齊。

    三界萬靈,對休辰而歡喜;四生六道,依大造以超升。

    雖無補于神功,示不忘于帝力。

    恭望明靈降鑒,穹厚垂仁,好生仰體于天心,錫福同歸于皇極。

    金風玉露,已開豐年之祥;璧月珠星,早見太平之象。

    攘竊陰消于狗鼠,貪殘永絕于豺狼。

    民安禮義之彜,士複詩書之澤。

    鄉闾和樂,固無日而不春;廟貌尊嚴,尚與天而齊壽。

     化道衣疏 某人熟朝真之科教,習事帝之儀容【儀容叢刊本倒文。

    】。

    入我觀門,共成道法。

    豪家大族,長者善人,必有仁心,共成好事。

    黃絹銀章,頒皇恩而訓戒;朱衣玉佩【朱衣玉佩叢刊本「佩」作「佩」。

    】,在帝所以周旋。

    倘二者之得兼,亦一生之奇遇。

    賀知章(一)賀知章:唐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人。

    字季真。

    武則天證聖年間進士,官至正銀青光祿大夫兼正授秘書監。

    善草棣書。

    性放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

    與李白等友善,時稱醉中八仙。

    天寶初請為道士,敕賜鏡湖,後終于其地。

    結草宇,必承君命以修真;陸簡寂(二)陸簡寂:即陸修靜(四0六——四七七),南朝宋吳興東遷(今浙江吳興東)人。

    字符德。

    曾在廬山修道,與釋惠遠、陶潛等結蓮社。

    泰始三年至建康,在崇虛館收集整理道經,分為「三洞」,所撰「三洞經書目錄」為最早的道藏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