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疊山全集校注卷四

關燈
說 跋 碑銘 表 疏 青詞 雜着 說 秋旦說 江仲龍字說 謝疊山全集校注卷四 說 秋旦說 元佑黨人(一)元佑黨人:元佑,宋趙煦「哲宗」年号。

    (一0八六——一0九三)。

    元佑黨人是指宋哲宗年間統治階級内部各黨派的人。

    元豐八年(一0八五)神宗死,哲宗繼位,高太後聽政。

    次年,任用司馬光為相,盡廢王安石新法,排除新黨。

    舊黨中又有程頤的洛黨,蘇轼的蜀黨和劉摯的朔黨等不同政治集團。

    之子孫,能不忘其祖,抗志砺行,俾人知樵陽上官氏有後如君者,亦罕矣。

    君以秋旦自号,此意豈易與今人言哉!天地間一年之氣,莫清于秋;一日之氣,莫清于旦。

    人與天地相似者,血氣也。

    有能反觀吾所性所樂于此時者,幸以藐然之軀,與天地并立為三極,可無愧矣!冬之閉者,春之發;晦之息者,明之見;學之誠者,動之神。

    聖人合夜氣、旦氣,行啟我者【行啟我者集成本作「以啟我者」。

    】昭昭,君固不必問,予亦不必辯【予亦不必辯叢刊本、日刻本「辯」均作「辨」。

    】。

    吾聞道家書有雲:「太微清都(二)太微清都即太清聖境。

    指太清太上老君或最高的仙境之一。

    ,不晝不夜,其氣常如六月之清旦。

    」是不是?然不然?吾不敢臆決也,姑以理測之。

    氣之清輕者,浮而為天,必有真宰主乎其中,日月運轉乎其下,光芒輝彩,豈不呈露乎其上。

    彼且不知雷電風雲、霧雨霜雹為何物。

    俯而視之,九萬裡下,浮埃之蒙蒙,遊氣之冥冥,俗物之茫茫,人心之膠膠,曾不足獻吾一笑。

    斯人也,斯志也,不快不慕,豈尚秋旦而已哉! 嗟乎!木蘭不常有!見其墜露則飲之;秋菊不常有,見其落榮則餐之。

    賢者不得見,而見其象;古人不得見,而見其似。

    甯能無虛空跫然之聲乎!元佑黨人之子孫,有文學、有才智、有行義如君者,豈易得哉!惜乎!吾道久與世人相違,吾言不足為子贈也。

    人間之氣,莫清于秋旦,儒家所能言,君之【君之叢刊本作「君家」。

    】所已知也;天上之氣,常如六月之清。

    儒家所不言,君亦未可忽也。

     【說明】上官氏自号秋旦,為元佑黨人後代。

     江仲龍字說 陶靖節心與天一,□□□外,俯視六合,何物茫茫,始淵明而終元亮,君子憐之。

    菊豈願為隐逸哉!以靖節而隐,顯之者亦靖節也。

    建安(一)建安:唐武德初置建州,天寶初稱建安郡。

    南宋紹興二十三年改為建甯府,即今福建省建瓯縣。

    江君自名應隆,自号曰菊隐,求字于予。

    孔明長嘯【長嘯嘉慶本「嘯」作「笑」,疑誤。

    】隆中,時人皆以伏龍待之,宜以仲龍字。

    大丈夫生于亂世,消息盈虧,惟天所命,窮則晉處士,達則漢丞相,吾俯仰無愧怍矣!孟子曰:「易地則皆然。

    」顔子曰:「有為者,亦若是。

    」或曰:「子言善矣,彼豈有此志乎!」噫!不志者,不志之;必有志者,志之矣。

     謝疊山全集校注卷四 跋 鹭州書院記跋 大學解義跋 蕭冰崖詩卷跋 跋 鹭州書院記跋 廬陵郡屬邑泰和有龍洲,前邑宰愛其勝,壘石為基,創為書院,大丞相文忠【大丞相文忠嘉靖本、叢刊本、日刻本「忠」下俱有「公」。

    疑誤。

    】周公(一)大丞相文忠周公:即周必大(一一二六——一二0四年)。

    字子充,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

    紹興進士,孝宗淳熙末年拜左丞相,光宗時封益國公。

    着有《益國周文忠公全集》。

    記之。

    或謂文忠公曰:「邑有學矣,非贅乎?」文忠曰:「三代盛時,自王畿建于【自王畿建于叢刊本、日刻本「建于」均作「逮于」。

    】六鄉六遂(二)六遂周制:京城百裡之外二百裡之内,分為六遂,由遂人掌管政令。

    ,為學者二,為序者十二,為庠者三百。

    諸侯三鄉三遂,庠序常半之,家塾猶未論。

    泰和,子男邦也。

    略考圖籍,浮圖(三)浮圖:即佛。

    《後漢書&bull西域傳&bull天竺國》:「後桓帝好神,數祀浮圖、老子,百姓稍有奉者,後遂轉盛。

    」之居百區,老子之宮亦十五區,而額存屋廢者不與焉。

    歐陽公着本論,謂三代之民,不從事田畝,則從事禮樂;不在其家,則在庠序。

    是以王者之政明,聖人之教行,雖有佛老,無自而入。

    今也,昔之庠序,皆轉而為寺觀,何不疑于彼,而疑于此也。

    是邦先賢,所以主張學校如此。

    」白鹭之于龍洲,同一章貢水也,周文忠公即世【周文忠公即世叢刊本「公」作「節」。

    】四十有八年,而有書院于此。

    書院之與郡庠相望一水,設謂教化有不切,能不以贅待之【能不以贅待之叢刊本「待」作「得」。

    】。

    雖然,由文忠之說,則吾邦雖複數書院,猶以為不足也【猶以為不足也叢刊本、日刻本「為不」倒文。

    】。

     【說明】淳佑十一年(一二五一)辛亥二十六歲,在江西泰和時作。

    鹭州書院即吉安白鹭書院。

     大學解義跋 《大學解義》一篇,臨川老儒徐公著述也。

    朱文公平生精神志願,悉在四書。

    後進剽竊緒餘,高可以取卿相,下亦投合有司,而掇巍科,天下家藏其書,人遵其道,與六經、《論語》、《孝經》、《孟子》并行。

    惜乎知之者尚未緻,行之者尚未力,四書何負人,人負四書亦多矣。

    是編初意,豈欲發朱文公言意所未盡者耶?抑尊信文公之學,誠求實踐,自不能己于言者耶!厥子以示某,某覽盡卷不能贊一辭,所望于徐公之子者,惟于力行二字加意焉!俾人知朱文公之學,不徒議論,要見樸實,則此編亦必為世所尚矣。

     蕭冰崖詩卷跋 詩有江西派,而文清(一)文清:即呂本中(一0八四——一一四五),原名大中。

    字居仁,世稱東萊先生,壽州(今安徽壽縣)人。

    紹興進士,官至中書舍人,兼權直學士院。

    以忤秦桧罷官。

    其詩自言傳江西詩派衣缽,頗受黃庭堅、陳師道影響;其後較趨明暢,南渡後也有悲慨時事的作品,較為沉痛。

    曾作《江西詩社宗派圖》,有《東萊先生詩集》傳世。

    昌之,傳至章泉(二)章泉:即趙蕃。

    字昌父,号章泉,信州(今江西上饒縣)人。

    以曾祖賜緻仕思補官,終直秘閣,剛介不可奪。

    始受學劉清之,後問學于朱熹。

    九十而卒,谥文節。

    有《章泉稿》等著作。

    、澗泉(三)澗泉:即韓淲。

    字仲止,号澗泉,令支(今河北遷安縣)人。

    有高節,仕不久即歸,嘉定中卒。

    有《澗泉日記》、《澗泉集》等著作傳世。

    二先生,詩與道俱隆。

    自二先生沒,中原文獻無足征,江西氣脈将間斷矣。

    幸而二先生所敬者,有澗谷(四)澗谷:即羅椅。

    字子遠,号澗谷,宋廬陵(今江西吉安)人。

    寶佑進士,以秉義郎為江陵教官。

    累遷提轄榷貨,編《放翁詩選前集》。

    羅公在,巍巍然,穹壤間之魯靈光也。

    冰崖乃澗谷所知詩家,因取其詩二十六卷,刊以示餘,餘逃虛空而聞跫音也。

    觀其詩可以知其人。

    歲在癸未清明日,龍虎山敬題卷後。

     【說明】一、至元二十年癸未(一二八三)五十八歲時作。

    二、蕭立之,一名立等,自号冰崖,江西甯都人。

    淳佑進士。

    曾任南城知縣,神州通判,宋亡不仕,歸隐故鄉。

    有《蕭冰崖詩集拾遺》。

    其次子士斌,以注《李白詩集》著名。

     謝疊山全集校注卷四 碑銘 唐司空威顯廟碑 平山先生毋制機墓銘 号鐘琴銘 碑銘 唐司空威顯廟碑 公諱卿,姓桂氏,魯人,季孫氏之裔。

    其先諱武仲者,仕唐,為安南都護,祖世昌為睦州太守,始渡江而家焉。

    公少武勇,嗜書史。

    及長,尤通練兵法。

    仕南唐為大司空。

    先是數平盜有戰功,軍中号為捉生虎子,累官至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國子祭酒,兼監察禦史上柱國。

    嘗遷信州(一)信州:唐幹元元年(七五八)置,治所在上饒縣(今江西上饒市西北)。

    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升為信州路。

    靜邊總轄使。

    時閩越邊寇屢肆侵掠,驅虜男女,民不聊生。

    公至,出奇兵,芟刈叛逆,綏懷邊境,故數郡民賴以甯。

    及後主即位,加殿中侍禦史。

    開寶甲戌,國除公猶固守信州,既而得後主手書,谕以城降。

    公泣謂麾下曰:「我輩既不能效死保我國家,姑遁身避世可也。

    」遂躍馬歸貴溪隐焉。

     我太祖皇帝嘉其賢,欲賜以爵,累征不起。

    太平興國間,閩寇複作,朝廷诏公讨伐,乃率師克邵武軍(二)邵武軍:宋太平興國五年(九八0)置。

    治所在今福建邵武縣。

    至元十三年(一二七六)升為邵武路。

    ,靜黃竹峒,而賊遂平。

    太宗拜為都尉,不就,乃抗章力謝,恬退之志甚恪,上亦莫能奪也。

    雍熙間,又剿除寇孽,郡邑由是奠枕。

    淳化三年九月,以疾終,勅葬所居桂店之井坑裡,谥曰:忠貞。

    内翰鄱陽洪公邁(三)洪公邁:即洪邁。

    字景盧,别号野處,鄱陽(今江西波陽)人。

    紹興進士,官至端明殿學士。

    曾使金,幾被拘留。

    洪學識淵博,自經史百家以至醫蔔星算,皆有論述,尤熟于宋代掌故。

    撰有《容齋随筆》、《夷堅志》等,編有《萬首唐人絕句》。

    嘗為之傳,民愛保障,而懷其德,相與構祠祀之。

    凡水旱兇患,螟蟲蟲劄瘥【螟蟲蟲劄瘥康熙本「劄瘥」倒文。

    】,官民禱其祠下,莫不響應。

    于是州縣部使者,轉而上聞。

    慶元二年,敕賜「威顯廟」額,侍郎曾文莊公漸為之記。

    有曰:「公死生鹹能為民禦災捍患,其忠烈之風,不可泯如此。

    」鹹淳三年,大理寺卿黃公應龍,複記新廟,迄今鄉人子孫通祀之,非食其德,曷以享此!枋得謹再拜述、贊曰:公顯于五季,特起行伍,屹為幹城(四)幹城:幹,盾;城,城廓,都起捍禦防衛作用,也用以比喻捍衛者或禦敵立功的将領。

    漢蔡邕《蔡中郎集&bull薦皇甫規》:「論其武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