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疊山全集校注卷二

關燈
亦不能自立,況國乎。

    秦之後為漢,嫚儒者莫如高帝【嫚儒者莫如高帝「高帝」,嘉靖本、叢刊本、日刻本俱作「漢帝」。

    】尊儒者亦莫如高帝。

    子能為董公[(三)董公:即董仲舒。

    漢廣川人。

    景帝時為博士,下帷講授,三年不窺園,學士皆師尊之。

    仲舒學有原委,為漢醇儒。

    劉向稱為有王佐才,雖伊尹、呂尚毋以加,管仲、晏子所弗及,着有《春秋繁露》等書。

    ]、為子房[(四)子房:即張良。

    漢初大臣,字子房。

    曾受兵法于黃石公,佐漢高祖滅項羽,一統天下,封為留侯。

    晚好黃老神仙辟谷之術,卒谥文成。

    ]、為四皓[(五)四皓:商山四皓。

    指奏末東園公、甪裡先生(甪,一作角)、绮裡季、夏黃公隐于商山(今陝西商縣東南)。

    ],帝必不敢以儒之腐者、豎者待子矣。

    安知以文章名天下者,不在子乎!安知使儒道可尊可貴者,不自子始乎!戊子四月甲子序。

     【說明】一、至元二十三年(一二八八)戊子年六十三歲時作。

    序末有「戊子四月甲子序」。

    二、三山,今福建省福州别稱。

    因該市東有九仙山,西有閩山(又名烏石山),北有越王山而得名。

     送史縣尹朝京序 建陽[(一)建陽:縣名。

    在福建省西北部,崇溪中遊。

    ]号難治,秋苗不滿九千石,站戶不征輸者過半,養新軍餘五百人,郵卒不與焉。

    邑當廣南江浙諸道之要會,省官、禦史、宣慰、按察多行部,鄰郡守貳多假途,驿使将宸命來往煩。

    廪庖者無虛日,令尹迎必數十裡外,遇霖霪積潦,瞻馬首倏至,跪拜泥淖馬糞中,移時不敢興,馬上人命之退,則退。

    客就館,用大牲,小則刲羊刺豕,折俎充庭,号曰「獻茶飯」。

    令拱手立堂下,三跪進酒上食,客露頂跌坐,必醉飽,喜動顔色,無不滿。

    上馬去,送必數裡外而歸。

    令尹對妻子舉酒相賀曰:「吾知免矣。

    」子事父、臣事君,不如是其嚴,甚于皂隸之奉王人翁也,為令尹者勞矣哉!中原将家子史尹,宰邑三年,以寬平和易為政,不求赫赫名。

    民安之,但見其可狎,不見其可畏。

    餘隐者耳,不聞理亂,初不知史君何如人也。

    癸未十月,政和民不靖,流毒千裡,平民無辜而死者幾萬人。

    史君得龔遂[(二)龔遂:西漢山陽南平陽(今山東鄒縣)人,字少卿。

    初為昌邑王劉賀郎中令,勇于谏诤。

    宣帝時,渤海及附近各郡饑荒,農民紛起反抗。

    他任渤海太守,在郡開倉借糧,獎勵農桑,獄訟減少,農民歸田。

    後官水衡都尉,後世把他與黃霸作為封建「循吏」代表,稱為「龔黃」。

    ]對漢宣帝遺意,人以為賊盜,吾以為赤子;人方治亂絲而棼之,吾乃治亂繩而解之,不殺一人而定。

    會大赦,閩浙更生者何止百萬;赦未至,而寃死者亦多矣。

    史稱活千人者,子孫有封,史君之後其昌乎。

    既受代,僦廬托妻子于此邑,亦以士民依依不忍相舍也。

    如京師、谒吏部,求祿以養母,朋友載酒崇肉而餞之者五十人,前期各賦詩。

     餘聞而出山谒之,一見如舊識。

    因道前朝四十年遺事:宰相之仁鄙,将帥之知愚,軍民之苦樂,兵财之多寡,士大夫人品之高下,史君無問不知,如響斯答。

    如養叔[(三)養叔:指養由基。

    春秋時楚國大夫,善射,能百步穿楊。

    楚共王十六年(公元前五七五年),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之戰,戰前,他和潘黨試射,一發穿七層甲葉。

    戰時晉将魏锜射中楚王眼睛,王叫他回射,一箭射死魏锜,後連射連中,才阻止晉軍追擊。

    ]之射葉,矢必中的;庖丁之解牛,刀必中窾。

    伛偻丈人【伛偻丈人「丈人」,叢刊本、集成本、日刻本俱作「丈夫」。

    】之承蜩累丸[(四)累丸:堆棧起來的彈丸。

    《莊子&bull達生》:「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見痀偻者承蜩,猶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

    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墜,則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墜,則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墜,猶掇之也」。

    ],愈多而愈不失其锱铢。

    聽之者心快神暢,可喜可敬,可憤可泣,始知東南科舉士,誤天下蒼生者百年;曾不如中原将家子不習時文者,可與談天下事。

    今人以作邑為勞,宜乎史君,但見其逸也。

    餘老且病矣,隻欠一死。

    回思少年遇知己,如忠齋留公、敬齋謝公、梅石趙公、則堂家公、實堂吳公、泉石青陽公,皆待以國士,期以邃業【期以邃業嘉靖本、叢刊本、康熙本、日刻本俱作「期以遠業」。

    】。

    入仕二十一年,居官僅八月,宰相薦拔者十一人,皆議論不合,絕意浮世事,退而尚友。

    安期生、梅子真,遂為穹壤間無用之物。

    予之負知己多矣!不知諸老先生存者幾人?子遊中原,過齊魯燕趙,當曆曆為予問之。

    朱希真雲:「早年京洛識前輩,晚景江湖無故人。

    難與兒童談舊事,夜攀庭樹數星辰。

    」予每誦此詩,未始不臨風灑淚也!安得明敏卓荦之才,如史君者,日謦欬吾側哉!朋友謂予舊有能詩聲,當以詩為贈。

    予方讀禮,言且不成文,豈能寫衢童壤老之真情乎!有揚觯者曰:「不載酒崇肉,又不賦詩者,罰!」予乃自罰,為建陽士大夫餞令尹史君詩序。

     【說明】一、至元二十一年(一二八四)甲申作,時年五十九歲。

    二、史縣尹,即今福建建陽縣尹。

    史在職三年。

    南宋景定元年(一二六0)改為嘉禾縣,元複名建陽。

     交信錄序 天下有達道,不曰朋友,而曰朋友之交。

    交者,精神有契,道德有聞【道德有聞叢刊本、集成本、日刻本俱作「道德有同」。

    】,非外相慕也。

    不交以朋友,視君臣、父子、夫婦、昆弟,則疏矣。

    《易&bull大傳》曰:「定其交而後求定者,見其心之可交也。

    」交亦豈易定哉?公卿求士,見其才,不見其心能負人,吾視魏其侯、翟廷尉悲之:士求公卿,見其勢,不見其心能污人,吾視揚雄、班固、蔡邕笑之。

    契之教人曰:「朋友有信。

    」孔門合交與信并言。

    信而交,交而信,亦可以無悔矣。

    同富貴相忘,而有九官十臣;同貧賤相疏,而有仲尼弟子;同患難相怨,而有東漢黨【而有東漢黨叢刊本「黨」下有「人」,鹹豐本胡思敬校:「黨」下有「锢」。

    】。

    此謂交,此謂信,此朋友得以列于人倫也。

    今人錄求交曰雲萍,雲萍皆無情之物,義已不信,交何能堅,請名之曰《交信錄》。

    交無上下,無貴賤,無死生。

    吾盡吾信,不敢求諸人。

    百年之間,萬世之後,倘能無愧天地,而謂之人。

    始可見朋友之助,始可言交信矣。

     程漢翁詩序 《詩》亡而《春秋》不可續,宇宙間一大變也。

    程君漢翁出《雲栖吟稿》一編示某,某誦懷古四詩,涕泗交頤,不能禁覽。

    盡卷乃欣喜雀躍,知天下尚有英才。

    《黍離》之悲、《無衣》之志【無衣之志底本缺「志」字。

    日刻本作「無衣之志」,據補。

    】,《匪風》下泉下思【下泉下思日刻本作「之泉之思」。

    】,盡在是矣。

    江北多豪傑,吾有望焉,因詩以見志。

    漢翁所韫蓄、所樹立、所成就,豈易量哉!吾于是重有感焉,藝祖最重讀書人,雖超世絕俗之才,不由科舉程文奮身,必不得行其志。

    三百年後,以學術誤天下者,皆科舉程文之士,儒亦無辭以自解矣。

    其從先朝名将相遊,泛論邊事。

    自端平甲午至景定甲子,儒以時文名。

    而捐軀報國,不畏鋒镝斧钺,能使武夫心服,為國家延數十年之命者,僅得曹毅節、彭文子、餘義夫、徐有功、王景宋五人焉。

    至有功貶死,吾知國不可以為國矣。

    漢翁勉旃!陸宣公有言:「興王之良佐,皆季代之棄才」。

    在季而愚,當興而智,漢翁豈肯終為愚者乎?後日天下英雄,必有借漢翁為儒解嘲者。

    人之喜談樂誦,又當過于五人者矣。

    吾之起敬起愛漢翁者,不特詩道而止也。

     【說明】本文據《四部叢刊》本補入。

     重刊蘇文忠公詩序 世由道升降,有道如蘇文忠公,竟為世所屈。

    始熙甯,訖靖康,權爐消铄,勢浪摧壓,身後難未歇也。

    道無損,世變何忍言。

    淳熙天子尊先猷以勸臣節,海内家有眉山書矣。

    其文如靈鳳祥麟,不必聖人然後識,屢以詩得禍,儒者疑焉。

    同志以詩鳴,于其言無不敬信,獨不與其詩,異哉!溫涼寒暑,有神氣而無形迹,風人之詩也,宇宙不多見。

    獨不聞宣王幽厲之雅乎?周人之免禍者幸,公之得禍者不幸也。

    詩固未易作,識詩亦未易也。

    帝張「鹹池」[(一)鹹池:黃帝所作樂名,也叫《大鹹》。

    有包容浸潤之意。

    ]于洞庭,鳥高飛,魚深潛,渝歌郢曲,童兒婦女拊掌雀躍矣。

    光嶽全氣,震為大音,洄古遊今,斯人幾見。

    唐人誦杜子美詩,必憐其忠,公之詩獨不可憐乎!公大節細行,如秋月脫雲、寒潭見底,惜其道與程正公[(二)程正公:即程頤,字正叔,世稱伊川先生。

    宋洛陽人。

    與兄颢同受學于周敦頤,為北宋著名理學家。

    頤學本于誠,主窮理,一以聖人為師,講學三十餘年,從學者甚衆。

    嘉定賜谥正公,着有《易傳》、《春秋傳》語錄、文集等。

    ]不同,黨禍自此起。

    賢者不相知,果不可謂之命欤!抑亦可謂之命欤?為川、洛學者兩怒交毀,自陷其師。

    我思聖賢,以作汝民極相勉,一念偏黨,人心無所歸會矣。

    民極将誰望耶!小人剝君子、夷狄盜中原【夷狄盜中原道光、鹹豐、光緒本均作「女真陷中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