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關燈
小
中
大
由于憤懑而引起的顫抖。
不能貿然行事!——原田警告自己。
就算确實如此,可是毫無證據。
島中教授和中岡幹事長的情況也是如此,複仇的對象很清楚,但不能出手,因為沒有證據。
——進行誘惑。
對策隻能如此。
那男子并不想隐瞞自己的存在,也沒有鬼鬼祟祟地尾随而窺視機會。
在白天,悠然地跟着。
因為他有足夠的自信心,煙身上有超群樹本領。
那麼,對原田說來也很方便。
他決不會在白晝裡從人群中開槍,而是夜夜裡襲擊。
那麼就在夜裡誘惑。
并且,要加以拷打。
很顯然,這不是一個能輕易招供的男子。
可原田有信心讓他招供,即便是将手指一根一根的折斷,也要讓他招供。
看見這條狼的身影,原田雖有一種事态緊迫感,可也有一種放心感。
但現在仍然是濃霧彌漫。
事件背景如同舞台道具似的紋絲不動。
倘着背景不動,就找不到進攻的方法。
然而,在這道具之中,終于出來了一個人。
能感覺到那男子的視線就在身後,原田進了資料室。
資料室有一位叫尾形的男子,原田請求會見他。
尾形是一位年逾六十的老人。
“請坐。
” 尾形遞過來一把椅子。
“這兒是年老退職者的慈善設施。
” 尾形笑了。
這是間寬敞的辦公室。
桌子對面有十來個年老退職者模樣的老人。
“希望能向您了解一下庫拉西島的情況。
” “哦。
” 尾形在若幹年前,寫了一部由N報社出版的以《饑餓島》為标題的書。
饑餓島是庫拉西島的别名。
尾形在戰争中,曾被派往庫拉西島,是如今還活着的少數幸存者之一。
打聽到此事後,原田便用電話預約請求會面。
在訪問之前,原田讀了《饑餓島》,了解了内容梗概。
庫拉西島在内南洋群島的西加羅林群島外側,靠近菲律賓。
南洋群島自大正九年①以來,根據“國聯”的決議,日本有委托統治權。
庫拉西島準确的方位,在北緯130度05分、東經134度38分,馬尼拉以東約三百公裡,帕勞群島以北八百公裡處。
①公元1920年。
島周圍四公裡都是珊瑚環礁。
在戰争初期,居民有四百人左右,基本上是卡那卡族。
島上居民人數若再增多,便沒有足夠的糧食供給。
因為這是在環礁上形成的小島,海拔僅數米高,島上雖然長有茂密的熱帶植物,可卻無法找到能供養四百人以上的土地。
而且在糧食物中也包括魚類。
在這個小島上,自昭和十八年九月以來,開始增派陸軍。
最初登島的,是南洋第五支隊第七派遣隊野戰高射炮隊的二千七百多名官兵。
爾後,海軍設營隊防空警備隊等陸續抵達,總人數超過了五千名。
這是根據大本營政府聯絡會議制定的《今後執行之戰争指導大綱》中《絕對國防圈》的設想而增加的。
在此之前,庫拉西島僅有陸軍的“熱帶傳染病研究所”。
再早,研究所是歸南洋廳管轄,昭和十六年十二月,在太平洋戰等爆發的同時,被陸軍接收,變成瘴氣以及其它熱帶性傳染病的研究所。
與此同時,島上的原住四百餘名居民,被強迫遷往南洋廳所在的科羅爾島。
雖說叫熱帶傳染病研究所,可實際規模不大,僅二十人左右的編制。
研究所在島的北部的潮濕性熱帶叢林中。
被濕地包圍着,沒有渡船不能渡過。
大蜥蜴、鳄魚。
巨蟒在那兒栖息,是一座環境絕好的研究所。
一個僅能容四百人的小島,轉瞬之間變為五千餘人的戰鬥部隊駐紮地,其混亂程度可以想象。
各種糧食都見底了。
而且,戰局還在不斷地惡化。
昭和十九年六月十五日,盟軍在塞班島開始登陸,七月七日全殲其守軍。
“絕對國防圈”破産了。
在同年八月,馬利亞納群島由于關島敗北而陷入美軍手中。
美軍反攻,襲擊西加羅林群島、帕勞、佩羅利島、昂奧爾島。
九月,盟軍對這些島嶼的登陸作戰開始。
從盟軍在塞班島登陸開始,庫拉西島就如同文字自身的含義那樣,成為饑餓之島。
食糧沒有了,由于戰局惡化而運輸船不能抵達。
最先被剿滅的是蜥蜴、鳄魚、蛇、蝲蛄、鼠等。
在野獸被獵獲已盡之後,主食就是薯類。
司令部指示要多生産薯和内瓜。
在島上真正的戰鬥并沒有,僅僅是空襲,而對空炮火自暴自棄地沉默。
總之,一個海拔不足五米的小島,在受到一次猛烈的轟炸之後,全島陷入了一種任憑風吹雨打的狀态。
什麼椰子、椰子的幹核以及木瓜之類的,一切野生樹木都被燒光了,土地用來栽培唯一的食品來源——薯類和南瓜。
司令部指揮的是怎樣的戰鬥呢?是在為生存而進行鬥争。
每天的糧食配給從五百克逐漸降低到最後的五十克。
饑餓的人群不斷出現。
僅有的一點糧食,就是被兵士們稱為“孔索利”的大型蒼蠅群。
因為這種蒼蠅很象敵機中的孔索利特多B24,是一種象銀蠅而略帶藍色的蒼蠅,由于看不見食物而聚集起來。
一個兵士僅五十克蒼蠅為食品,士兵們隻好貪婪地到海灘去捉海星吃。
但是,誰吃了海星就會患嚴重痢疾,并且便秘,伴随腹痛,身體衰弱,很快就會垮下去。
死神接踵而至地出現。
起初,士兵們給它取的名字叫““膝蓋顫抖症”,症狀是膝蓋晃晃蕩蕩不能舉步,從步行困難到腫腸肌絞痛,胫部知覺麻木,膝腱反射消失,站立困難,凹陷性水腫,心髒衰竭,呈肌肉萎縮,在曆經了這些發展階段後,全身各處的皮膚都現出青白色。
到此,就可以感覺到死亡将至了。
在昭和二十年一年中,已有半數以上的兵士餓死。
庫拉西島有飛機場,并且有二六一航空隊的十幾架“零戰”飛機。
可就在戰局惡化的昭和十九年四月,“零戰”飛機撤走了,機場被炸毀。
炸毀的跑道用來種植薯類和南瓜,而耕地又實在有限。
也進行人工交配南瓜,然而偷吃南瓜花的兵士太多了。
連吃炸藥的士兵都出現了。
供戰鬥所用的食品還有,那是有命令嚴禁吃掉的。
敵人若是登陸,吃了這些食品,以增強體質好進行最後的突擊。
罐頭腐爛了,一腐爛就膨脹起來,如果這樣吃下去,會出現嘔吐,下痢,腹痛,蕁麻疹等等症狀,無論怎樣也無法搶救。
于是人們把罐頭蓋打開敞着,讓“孔索利”來産卵,極短時間内就會湧現出光溜溜的蛆,然後再把它吃掉。
吃蛆不僅不會中毒,而且還有營養。
腐爛的罐頭成了蛆的培殖場。
蛆的培殖甚至用及人體。
雖然有命令,餓死者的屍體一律要扔到海裡。
可是人們仍将屍體放在那裡,以待生姐。
整個小島籠罩着死亡的陰霾。
其它連隊栽種的芋頭被偷盜了,由于發現了要受到私刑,因而往往生吃。
營養失調,胃液減少,引起嚴重的痢疾,這也奪去了許多人的生命。
偷盜者被發現就要當場處決。
每天夜裡,在田地裡都要響起槍聲。
軍隊漸漸地沉默了,陰郁支配了一切。
其間,也會偶然出現即如什麼東西撕裂了似的狂笑聲。
毫無疑問,這是精神錯亂者。
幾乎所有的精神錯亂者都沖向海裡。
嘴裡唠唠叨叨地念着什麼“潛水艇送來的糧食,浮上來啦!”“運輸船來啦!”之類的語言,而終于消失在環礁之中。
這種狀态一直持續着。
最後,僅僅因為搶吃食品而搏鬥至死的人也出現了。
令人感到啼笑皆非的是,盟軍并沒有在庫拉西島登陸。
尼米茲艦隊司令的機動部隊、斯普魯昂斯艦隊司令的第五機動部隊、米切爾中将的快速機動部隊、哈魯斯艦隊司令的第三機動部隊、加上水兵師團共二十多萬人,在作為日本絕對國防圈的馬紹爾群島,東加羅林群島、馬利亞納群島、西加羅林群島,由于所謂的蛙跳作戰失敗,而轉向了小笠原、沖繩等地。
庫拉西島僅僅遭到了忽三忽四的轟炸,被棄置不理而殘存着。
昭和二十年九月十九日。
美軍的驅逐艦和炮艦駛進了庫拉西灣,日本的特設醫院船已入港了。
被收容的人員有八百餘名,近四千五百名士兵死于饑餓。
26 “我根據當年庫
不能貿然行事!——原田警告自己。
就算确實如此,可是毫無證據。
島中教授和中岡幹事長的情況也是如此,複仇的對象很清楚,但不能出手,因為沒有證據。
——進行誘惑。
對策隻能如此。
那男子并不想隐瞞自己的存在,也沒有鬼鬼祟祟地尾随而窺視機會。
在白天,悠然地跟着。
因為他有足夠的自信心,煙身上有超群樹本領。
那麼,對原田說來也很方便。
他決不會在白晝裡從人群中開槍,而是夜夜裡襲擊。
那麼就在夜裡誘惑。
并且,要加以拷打。
很顯然,這不是一個能輕易招供的男子。
可原田有信心讓他招供,即便是将手指一根一根的折斷,也要讓他招供。
看見這條狼的身影,原田雖有一種事态緊迫感,可也有一種放心感。
但現在仍然是濃霧彌漫。
事件背景如同舞台道具似的紋絲不動。
倘着背景不動,就找不到進攻的方法。
然而,在這道具之中,終于出來了一個人。
能感覺到那男子的視線就在身後,原田進了資料室。
資料室有一位叫尾形的男子,原田請求會見他。
尾形是一位年逾六十的老人。
“請坐。
” 尾形遞過來一把椅子。
“這兒是年老退職者的慈善設施。
” 尾形笑了。
這是間寬敞的辦公室。
桌子對面有十來個年老退職者模樣的老人。
“希望能向您了解一下庫拉西島的情況。
” “哦。
” 尾形在若幹年前,寫了一部由N報社出版的以《饑餓島》為标題的書。
饑餓島是庫拉西島的别名。
尾形在戰争中,曾被派往庫拉西島,是如今還活着的少數幸存者之一。
打聽到此事後,原田便用電話預約請求會面。
在訪問之前,原田讀了《饑餓島》,了解了内容梗概。
庫拉西島在内南洋群島的西加羅林群島外側,靠近菲律賓。
南洋群島自大正九年①以來,根據“國聯”的決議,日本有委托統治權。
庫拉西島準确的方位,在北緯130度05分、東經134度38分,馬尼拉以東約三百公裡,帕勞群島以北八百公裡處。
①公元1920年。
島周圍四公裡都是珊瑚環礁。
在戰争初期,居民有四百人左右,基本上是卡那卡族。
島上居民人數若再增多,便沒有足夠的糧食供給。
因為這是在環礁上形成的小島,海拔僅數米高,島上雖然長有茂密的熱帶植物,可卻無法找到能供養四百人以上的土地。
而且在糧食物中也包括魚類。
在這個小島上,自昭和十八年九月以來,開始增派陸軍。
最初登島的,是南洋第五支隊第七派遣隊野戰高射炮隊的二千七百多名官兵。
爾後,海軍設營隊防空警備隊等陸續抵達,總人數超過了五千名。
這是根據大本營政府聯絡會議制定的《今後執行之戰争指導大綱》中《絕對國防圈》的設想而增加的。
在此之前,庫拉西島僅有陸軍的“熱帶
再早,研究所是歸南洋廳管轄,昭和十六年十二月,在太平洋戰等爆發的同時,被陸軍接收,變成瘴氣以及其它熱帶性傳染病的研究所。
與此同時,島上的原住四百餘名居民,被強迫遷往南洋廳所在的科羅爾島。
雖說叫熱帶傳染病研究所,可實際規模不大,僅二十人左右的編制。
研究所在島的北部的潮濕性熱帶叢林中。
被濕地包圍着,沒有渡船不能渡過。
大蜥蜴、鳄魚。
巨蟒在那兒栖息,是一座環境絕好的研究所。
一個僅能容四百人的小島,轉瞬之間變為五千餘人的戰鬥部隊駐紮地,其混亂程度可以想象。
各種糧食都見底了。
而且,戰局還在不斷地惡化。
昭和十九年六月十五日,盟軍在塞班島開始登陸,七月七日全殲其守軍。
“絕對國防圈”破産了。
在同年八月,馬利亞納群島由于關島敗北而陷入美軍手中。
美軍反攻,襲擊西加羅林群島、帕勞、佩羅利島、昂奧爾島。
九月,盟軍對這些島嶼的登陸作戰開始。
從盟軍在塞班島登陸開始,庫拉西島就如同文字自身的含義那樣,成為饑餓之島。
食糧沒有了,由于戰局惡化而運輸船不能抵達。
最先被剿滅的是蜥蜴、鳄魚、蛇、蝲蛄、鼠等。
在野獸被獵獲已盡之後,主食就是薯類。
司令部指示要多生産薯和内瓜。
在島上真正的戰鬥并沒有,僅僅是空襲,而對空炮火自暴自棄地沉默。
總之,一個海拔不足五米的小島,在受到一次猛烈的轟炸之後,全島陷入了一種任憑風吹雨打的狀态。
什麼椰子、椰子的幹核以及木瓜之類的,一切野生樹木都被燒光了,土地用來栽培唯一的食品來源——薯類和南瓜。
司令部指揮的是怎樣的戰鬥呢?是在為生存而進行鬥争。
每天的糧食配給從五百克逐漸降低到最後的五十克。
饑餓的人群不斷出現。
僅有的一點糧食,就是被兵士們稱為“孔索利”的大型蒼蠅群。
因為這種蒼蠅很象敵機中的孔索利特多B24,是一種象銀蠅而略帶藍色的蒼蠅,由于看不見食物而聚集起來。
一個兵士僅五十克蒼蠅為食品,士兵們隻好貪婪地到海灘去捉海星吃。
但是,誰吃了海星就會患嚴重痢疾,并且便秘,伴随腹痛,身體衰弱,很快就會垮下去。
死神接踵而至地出現。
起初,士兵們給它取的名字叫““膝蓋顫抖症”,症狀是膝蓋晃晃蕩蕩不能舉步,從步行困難到腫腸肌絞痛,胫部知覺麻木,膝腱反射消失,站立困難,凹陷性水腫,心髒衰竭,呈肌肉萎縮,在曆經了這些發展階段後,全身各處的皮膚都現出青白色。
到此,就可以感覺到死亡将至了。
在昭和二十年一年中,已有半數以上的兵士餓死。
庫拉西島有飛機場,并且有二六一航空隊的十幾架“零戰”飛機。
可就在戰局惡化的昭和十九年四月,“零戰”飛機撤走了,機場被炸毀。
炸毀的跑道用來種植薯類和南瓜,而耕地又實在有限。
也進行人工交配南瓜,然而偷吃南瓜花的兵士太多了。
連吃炸藥的士兵都出現了。
供戰鬥所用的食品還有,那是有命令嚴禁吃掉的。
敵人若是登陸,吃了這些食品,以增強體質好進行最後的突擊。
罐頭腐爛了,一腐爛就膨脹起來,如果這樣吃下去,會出現嘔吐,下痢,腹痛,蕁麻疹等等症狀,無論怎樣也無法搶救。
于是人們把罐頭蓋打開敞着,讓“孔索利”來産卵,極短時間内就會湧現出光溜溜的蛆,然後再把它吃掉。
吃蛆不僅不會中毒,而且還有營養。
腐爛的罐頭成了蛆的培殖場。
蛆的培殖甚至用及人體。
雖然有命令,餓死者的屍體一律要扔到海裡。
可是人們仍将屍體放在那裡,以待生姐。
整個小島籠罩着死亡的陰霾。
其它連隊栽種的芋頭被偷盜了,由于發現了要受到私刑,因而往往生吃。
營養失調,胃液減少,引起嚴重的痢疾,這也奪去了許多人的生命。
偷盜者被發現就要當場處決。
每天夜裡,在田地裡都要響起槍聲。
軍隊漸漸地沉默了,陰郁支配了一切。
其間,也會偶然出現即如什麼東西撕裂了似的狂笑聲。
毫無疑問,這是精神錯亂者。
幾乎所有的精神錯亂者都沖向海裡。
嘴裡唠唠叨叨地念着什麼“潛水艇送來的糧食,浮上來啦!”“運輸船來啦!”之類的語言,而終于消失在環礁之中。
這種狀态一直持續着。
最後,僅僅因為搶吃食品而搏鬥至死的人也出現了。
令人感到啼笑皆非的是,盟軍并沒有在庫拉西島登陸。
尼米茲艦隊司令的機動部隊、斯普魯昂斯艦隊司令的第五機動部隊、米切爾中将的快速機動部隊、哈魯斯艦隊司令的第三機動部隊、加上水兵師團共二十多萬人,在作為日本絕對國防圈的馬紹爾群島,東加羅林群島、馬利亞納群島、西加羅林群島,由于所謂的蛙跳作戰失敗,而轉向了小笠原、沖繩等地。
庫拉西島僅僅遭到了忽三忽四的轟炸,被棄置不理而殘存着。
昭和二十年九月十九日。
美軍的驅逐艦和炮艦駛進了庫拉西灣,日本的特設醫院船已入港了。
被收容的人員有八百餘名,近四千五百名士兵死于饑餓。
26 “我根據當年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