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關燈
小
中
大
拉西島的慘狀,如實地描述了在島上發生的一切。
” 尾形遞過來自己沏的茶。
“是的,這本書我已拜讀過了,可不知是否還有什麼沒有寫到的地方?” 原田義之感到不解,是不是還删減了什麼呢? “例如,有什麼呢?” 尾形轉了轉椅子,作出一副随和的神情,使人感到對方的要求可以得到滿足。
“例如,軍官和士兵們的相互傾軋之類的事情沒有發生過嗎?” 原田說明了自己前來拜訪的原委——父親是從庫拉西島歸來的生還者,可卻對庫拉西島之事隻字不談,僅晚年說過一句,“庫拉西島栖有惡魔”。
因而,讀了尾形的著作,特前來拜訪。
“那個,也是有的。
可是,作為我的方針,是不描述憎惡。
若是描述了憎惡,那即便是事實,顯而易見,也是要傷害他人名譽的。
我寫這本書的宗旨是:超越恩仇,我要與我自身的戰争訣别。
” “難道不能請教了嗎?我來并沒有别的意圖,僅僅是想知道父親所說的惡魔是指什麼?” 原田将在大學醫院工作的名片遞過去。
這樣,尾形才不會緘默,才不會生疑。
“好吧,坦率地說,軍官中沒有一個餓死。
據說是為了保證營養,配給了足夠的維他命之類的藥品。
在衰弱待死的士兵中,咒罵軍官的人也不少,其中還有洩露出,說要殺了軍官之後再死……” 在這一席話裡,感覺到尾形指的是反抗。
與鉛字上的東西不同,歲月的流逝已将憎惡變成了單純的回憶。
“就隻有這些了。
真正的憎惡嘛,那隻有在司令部抛棄軍隊,逃離海島的時刻,才清楚地表露出來。
” “司令部,是全體嗎……” “是的。
在戰敗前六個月的時候,飛行艇在夜半時分來接人。
接走了司令官以及高級将領,名義上是去商議作戰計劃。
僅僅這些。
在留下的人中有幾名中尉。
” “……” “怨嗟聲出現了。
有人說,要是能活着回去,找到他們非宰了不可。
眼睜睜地瞧着戰友們相繼死去,下面或許還要輪到自己,而那些營養充足的高級軍官們,卻乘坐着飛行艇溜了,怨恨也是理所當然的。
” “尾形先生又是如何呢?” “哦,那種情況下嘛,當時我也同樣。
” “是沒有在戰敗前就被俘虜的士兵嗎?” 這又是一個問題。
倘若父親等四人未被派往庫拉西島,那就與事件不合了。
但是,用僞名就無法進行調查,國家機關是不會将俘虜記在文獻檔案中的。
“沒有被俘虜的.為什麼呢?因為從戰争開始後,有誰看見過所謂的敵人嗎?” 尾形苦笑了。
“是嗎?……” 可以明白這種回答。
原田感到失望了。
父親在科羅拉多州作過俘虜,是編造的了。
這,為什麼父親…… “在那兒是否有過名叫島中的軍醫大佐和名叫中岡的軍醫大佐呢?” “島中和中岡?……” 尾形偏着頭思索了一會兒。
“不,沒有那兩個軍醫。
倒是有個叫廣裡的軍醫大尉和叫竹澤的軍醫中尉。
廣裡是醫長,其餘都是護士。
” “确實是這樣嗎?” “是的,因為還有記憶,再加上寫書時進一步調查核實過。
不會錯的。
” 尾形浮出了微笑。
“可是……” 原田突然無話了,兵籍簿裡一清二楚地記載島中和中岡被派遣到庫拉西,歸國是在昭和十九年一月。
“父親說,那兩位軍醫大佐,曾在那兒待過……” “奇怪呀!那樣的事……” 說到這裡,尾形似乎是回憶起了什麼,疑惑的神色消失了。
“那個,也許是‘熱帶傳染病研究所’的軍醫吧?” “在研究所——研究所也有軍醫……” 原田邊說邊覺得自己太傻了。
“你們與研究所沒有交往嗎?” 終于改變了這種局勢。
原田感到茅塞頓開,因而喜形于色。
“熱帶傳染病研究所”的存在,在書中也曾讀到過,但卻沒把島中、中岡與研究所聯系起來考慮。
“饑餓島”的印象太強烈了,原田總是先入為主地認為,事件的某種重要因素潛藏在一幅有四千五百人餓死的、令人辛酸的地獄圖中。
“那地方,完全是另一個世界。
” 尾形輕描淡寫地說。
“另一個世界,您能談談嗎?……” “我們是雞犬相聞,互不相往,曆來都是這樣。
研究所隔着一片潮濕地帶,到那兒因為有屏障,所以不能進去。
從前,那裡是赤痢,痢疾、鼠疫等危險病研究所,所以禁止任何人進去。
到那裡,如同下地獄一般。
那裡,從任何地方也得不到糧食補給。
不,更為惡劣的是,簡直連一點兒耕地也沒有,情況也許比我們更慘。
司令官下了一道殘酷的命令,對方的士兵嚴禁到這邊來。
最後為了預防傳染病擴散,全部毀滅了那個地方,并且用藥品徹底消毒……” “真是活地獄,慘不忍睹啊!那麼,所裡有多少人員呢?” “由于揩揮系統不同,連司令部也不知道。
反正都是些魔鬼。
不過,我想有二十來人吧,因為那兒的建築物不大。
……” “那麼,是一塊兒撤退的吧?” “不。
”尾形一邊換茶,一邊搖頭,“聽說研究所全部毀滅了。
” “是餓死的嗎?” “大概不是吧?戰敗後,特設醫院的船來了,也到研究所去轉了轉。
據說無一幸存者,并且研究設施全部破壞了,也許怕細菌擴散,是燒毀的。
” “那麼,連司令部也不知道就燒毀了嗎?” “是的。
”尾形很自然地回答,“四千五百人餓死,簡直是當代地獄。
而關于研究所的事,簡直就無人去想了。
” “那特設醫院的船,在靠進研究所時,見到屍體了嗎?” “那你……” 尾形擺了擺手。
“屍體,被活着的人扔進了海裡。
不過。
到了最後就被用來培殖蛆……” “問題在于,連屍體也沒有,在你們不知道的時候,就已全部消失了……” “是那樣。
比我們還早。
就已死絕了吧?因為就連栽培薯類和南瓜的耕地也沒有。
相反。
在五千幾百人的軍隊中,有農業專家,漁業專家。
就連偷盜專家都有。
幾乎什麼事都能幹。
即便這樣,還是餓死了四千五百人。
由于有許多漁業專家,在最初的日子裡,靠捕魚維持還不至于挨餓。
不久,就用炸藥大量炸魚,這樣魚也就不再靠攏來了。
稍後,用炸毀岩礁的辦法又可以暫時捕魚。
真是忽性循環。
不久,炸藥沒有了,捕魚的力氣也沒有了。
那麼可以想見,二十個人,便會在一瞬間就死絕的。
” 尾形強調說。
“是嗎?……” “我們的命運可能還算好的,即使是作為同一曆史龜影拷貝中的一個畫面,在戰史中也還有記載,出版物也還可以證明。
然而,因為研究所的人們,沒有曆史的見證人,就被湮滅在畫面與畫面的連接處了。
與這種相類似的事情,一定還有很多吧。
” 尾形的聲音低落了。
“确實是……”原田點點頭。
“可是,尾形先生,那個研究所是部隊所屬的吧。
難道不知道它是屬于哪個軍種、哪個部隊嗎?我想,那個被全部毀滅的部隊的家屬也一定收到了戰死的公報了吧。
” “這是慣例。
” 尾形平靜地說。
“這是慣例?” “在南方戰線,哪個系統的部隊都很少,即便是在一個島上,有陸軍也有海軍。
倘若往某島運送軍隊,而船在途中被擊沉,這些士兵便争先恐後地遊向附近的島嶼。
飛機也會意外着陸,就連殲敵機也是如此。
在庫拉西島,就有三架飛機。
這些人到戰敗時,名義上當然都是戰死的。
不過,真正的結局是餓死了。
當時,完全是混合部隊,而且部隊聶本上都是從關東軍抽來的,同一部隊被拆散派往這個那個戰場,簡直就不着邊際。
因此,研究所的人員怎麼能正确記錄呢?實際上,寫《饑餓島》這本書時我進行調查,在這個問題上就摸不着方向——就是說,缺乏正确的記錄。
研究所的人員,大概是從各個部隊抽調彙集的,因此那些人員就成了在某地戰死的吧。
可能是在中國大陸,也可能是在某島上……” “是這樣?……” 原田感到渾身無力。
” 尾形遞過來自己沏的茶。
“是的,這本書我已拜讀過了,可不知是否還有什麼沒有寫到的地方?” 原田義之感到不解,是不是還删減了什麼呢? “例如,有什麼呢?” 尾形轉了轉椅子,作出一副随和的神情,使人感到對方的要求可以得到滿足。
“例如,軍官和士兵們的相互傾軋之類的事情沒有發生過嗎?” 原田說明了自己前來拜訪的原委——父親是從庫拉西島歸來的生還者,可卻對庫拉西島之事隻字不談,僅晚年說過一句,“庫拉西島栖有惡魔”。
因而,讀了尾形的著作,特前來拜訪。
“那個,也是有的。
可是,作為我的方針,是不描述憎惡。
若是描述了憎惡,那即便是事實,顯而易見,也是要傷害他人名譽的。
我寫這本書的宗旨是:超越恩仇,我要與我自身的戰争訣别。
” “難道不能請教了嗎?我來并沒有别的意圖,僅僅是想知道父親所說的惡魔是指什麼?” 原田将在大學醫院工作的名片遞過去。
這樣,尾形才不會緘默,才不會生疑。
“好吧,坦率地說,軍官中沒有一個餓死。
據說是為了保證營養,配給了足夠的維他命之類的藥品。
在衰弱待死的士兵中,咒罵軍官的人也不少,其中還有洩露出,說要殺了軍官之後再死……” 在這一席話裡,感覺到尾形指的是反抗。
與鉛字上的東西不同,歲月的流逝已将憎惡變成了單純的回憶。
“就隻有這些了。
真正的憎惡嘛,那隻有在司令部抛棄軍隊,逃離海島的時刻,才清楚地表露出來。
” “司令部,是全體嗎……” “是的。
在戰敗前六個月的時候,飛行艇在夜半時分來接人。
接走了司令官以及高級将領,名義上是去商議作戰計劃。
僅僅這些。
在留下的人中有幾名中尉。
” “……” “怨嗟聲出現了。
有人說,要是能活着回去,找到他們非宰了不可。
眼睜睜地瞧着戰友們相繼死去,下面或許還要輪到自己,而那些營養充足的高級軍官們,卻乘坐着飛行艇溜了,怨恨也是理所當然的。
” “尾形先生又是如何呢?” “哦,那種情況下嘛,當時我也同樣。
” “是沒有在戰敗前就被俘虜的士兵嗎?” 這又是一個問題。
倘若父親等四人未被派往庫拉西島,那就與事件不合了。
但是,用僞名就無法進行調查,國家機關是不會将俘虜記在文獻檔案中的。
“沒有被俘虜的.為什麼呢?因為從戰争開始後,有誰看見過所謂的敵人嗎?” 尾形苦笑了。
“是嗎?……” 可以明白這種回答。
原田感到失望了。
父親在科羅拉多州作過俘虜,是編造的了。
這,為什麼父親…… “在那兒是否有過名叫島中的軍醫大佐和名叫中岡的軍醫大佐呢?” “島中和中岡?……” 尾形偏着頭思索了一會兒。
“不,沒有那兩個軍醫。
倒是有個叫廣裡的軍醫大尉和叫竹澤的軍醫中尉。
廣裡是醫長,其餘都是護士。
” “确實是這樣嗎?” “是的,因為還有記憶,再加上寫書時進一步調查核實過。
不會錯的。
” 尾形浮出了微笑。
“可是……” 原田突然無話了,兵籍簿裡一清二楚地記載島中和中岡被派遣到庫拉西,歸國是在昭和十九年一月。
“父親說,那兩位軍醫大佐,曾在那兒待過……” “奇怪呀!那樣的事……” 說到這裡,尾形似乎是回憶起了什麼,疑惑的神色消失了。
“那個,也許是‘熱帶傳染病研究所’的軍醫吧?” “在研究所——研究所也有軍醫……” 原田邊說邊覺得自己太傻了。
“你們與研究所沒有交往嗎?” 終于改變了這種局勢。
原田感到茅塞頓開,因而喜形于色。
“熱帶傳染病研究所”的存在,在書中也曾讀到過,但卻沒把島中、中岡與研究所聯系起來考慮。
“饑餓島”的印象太強烈了,原田總是先入為主地認為,事件的某種重要因素潛藏在一幅有四千五百人餓死的、令人辛酸的地獄圖中。
“那地方,完全是另一個世界。
” 尾形輕描淡寫地說。
“另一個世界,您能談談嗎?……” “我們是雞犬相聞,互不相往,曆來都是這樣。
研究所隔着一片潮濕地帶,到那兒因為有屏障,所以不能進去。
從前,那裡是赤痢,痢疾、鼠疫等危險病研究所,所以禁止任何人進去。
到那裡,如同下地獄一般。
那裡,從任何地方也得不到糧食補給。
不,更為惡劣的是,簡直連一點兒耕地也沒有,情況也許比我們更慘。
司令官下了一道殘酷的命令,對方的士兵嚴禁到這邊來。
最後為了預防傳染病擴散,全部毀滅了那個地方,并且用藥品徹底消毒……” “真是活地獄,慘不忍睹啊!那麼,所裡有多少人員呢?” “由于揩揮系統不同,連司令部也不知道。
反正都是些魔鬼。
不過,我想有二十來人吧,因為那兒的建築物不大。
……” “那麼,是一塊兒撤退的吧?” “不。
”尾形一邊換茶,一邊搖頭,“聽說研究所全部毀滅了。
” “是餓死的嗎?” “大概不是吧?戰敗後,特設醫院的船來了,也到研究所去轉了轉。
據說無一幸存者,并且研究設施全部破壞了,也許怕細菌擴散,是燒毀的。
” “那麼,連司令部也不知道就燒毀了嗎?” “是的。
”尾形很自然地回答,“四千五百人餓死,簡直是當代地獄。
而關于研究所的事,簡直就無人去想了。
” “那特設醫院的船,在靠進研究所時,見到屍體了嗎?” “那你……” 尾形擺了擺手。
“屍體,被活着的人扔進了海裡。
不過。
到了最後就被用來培殖蛆……” “問題在于,連屍體也沒有,在你們不知道的時候,就已全部消失了……” “是那樣。
比我們還早。
就已死絕了吧?因為就連栽培薯類和南瓜的耕地也沒有。
相反。
在五千幾百人的軍隊中,有農業專家,漁業專家。
就連偷盜專家都有。
幾乎什麼事都能幹。
即便這樣,還是餓死了四千五百人。
由于有許多漁業專家,在最初的日子裡,靠捕魚維持還不至于挨餓。
不久,就用炸藥大量炸魚,這樣魚也就不再靠攏來了。
稍後,用炸毀岩礁的辦法又可以暫時捕魚。
真是忽性循環。
不久,炸藥沒有了,捕魚的力氣也沒有了。
那麼可以想見,二十個人,便會在一瞬間就死絕的。
” 尾形強調說。
“是嗎?……” “我們的命運可能還算好的,即使是作為同一曆史龜影拷貝中的一個畫面,在戰史中也還有記載,出版物也還可以證明。
然而,因為研究所的人們,沒有曆史的見證人,就被湮滅在畫面與畫面的連接處了。
與這種相類似的事情,一定還有很多吧。
” 尾形的聲音低落了。
“确實是……”原田點點頭。
“可是,尾形先生,那個研究所是部隊所屬的吧。
難道不知道它是屬于哪個軍種、哪個部隊嗎?我想,那個被全部毀滅的部隊的家屬也一定收到了戰死的公報了吧。
” “這是慣例。
” 尾形平靜地說。
“這是慣例?” “在南方戰線,哪個系統的部隊都很少,即便是在一個島上,有陸軍也有海軍。
倘若往某島運送軍隊,而船在途中被擊沉,這些士兵便争先恐後地遊向附近的島嶼。
飛機也會意外着陸,就連殲敵機也是如此。
在庫拉西島,就有三架飛機。
這些人到戰敗時,名義上當然都是戰死的。
不過,真正的結局是餓死了。
當時,完全是混合部隊,而且部隊聶本上都是從關東軍抽來的,同一部隊被拆散派往這個那個戰場,簡直就不着邊際。
因此,研究所的人員怎麼能正确記錄呢?實際上,寫《饑餓島》這本書時我進行調查,在這個問題上就摸不着方向——就是說,缺乏正确的記錄。
研究所的人員,大概是從各個部隊抽調彙集的,因此那些人員就成了在某地戰死的吧。
可能是在中國大陸,也可能是在某島上……” “是這樣?……” 原田感到渾身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