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19
高知縣中村市下田町。
這是祖父的長兄,原田作太郎——也就是原田家的先祖所在地。
這是在四萬十川河口的一個臨海的小町。
原田順便到了町役場,說明來意,希望能查查原田作太郎的戶籍。
因為是小町,所以町役場的公務人員知道原田家。
當然,原田作太郎已經死了。
他的兒子原田保高現在是戶主。
他現在過着半農半漁的生活。
經公務人員的指點,原田向四萬十川旁的原田家走去。
原田家的房屋是一座不大的建築,僅從外觀看去就可知道家境并不富裕。
原田久久地伫立在水邊,心中充滿奇妙的感慨——這裡是父親的出生地,簡直做夢也沒想到;這裡就是原田家的發祥地,一代代的人從這裡出來,為謀生而遠走它鄉,租父就是其中之一。
據說祖父遷到了浜松,晚年開了個做西裝的裁縫店,若不是戰争的緣故,父親恐怕也成了做西裝的裁縫了吧。
那些姑且不論。
有一個從這裡出去,甚至還不知道這裡的存在的族人,僅僅為了查訪戶籍,才來到了這裡。
原田一面凝視着原田家,一面沉浸在往昔的回憶中。
一位手持漁網的老人出來了,是一位瘦小的老人。
褐色的皮膚上布滿皺紋。
“是原田保高先生嗎?” 原田問道。
“是的……” 老人将漁網放在路邊。
“我是……” 原田通報了自己的姓名。
在原田說話的時候,老人的臉上并未泛濫出格外親切的表情,隻是默默地聽着,不大看原田的臉,而轉向水面。
在交談過程中,原田已知道自己不會受到歡迎,血緣關系已不存在。
原田感慨萬分,而這些情緒對于老人,似乎毫無緣份。
狗走了出來,蹲在老人的旁邊,它擡起頭看了看原田,覺得沒有興趣,頭轉向了一邊。
“沒有什麼新鮮的……” 剛一講完,老人就冒出一句。
“嗯?” 老人是什麼意思,原田不能立刻領會。
“俺的同胞兄弟,也就是你的爺爺,确實在浜松當西服裁縫。
這俺知道。
” 老人仍然望着水面。
“是嗎?” 來訪有何作用,原田也不清楚。
可是老人插入的答話不盡興,而且乏味。
雖說是一個遠道而來的家族一員,居然也不招呼進屋。
“那個,俺見過你爹爹。
” “爹爹,是嗎?” “見過。
奇怪……” 藝人歪着頭。
“有什麼奇怪的,” “浜松被烈火饒成荒野的時候,離戰争結束還有很久。
俺去了浜松,聽說一家人都死光了的很多,而且光政一家确實也死了。
這樣,俺到了市政府申報了他們的死亡後就回來了。
” “嗯。
這件事我也聽父親講過。
但那時他成為俘虜在美國,幾年後才回國……” “不,”老人轉過身來,一個勁搖頭,打斷了原田的講話。
“光政沒有去參加打仗。
” “沒有去參加打仗?” “當然不會去。
光政生下來,腳就不好,走遠路,左腳就不聽使喚,不用拐杖就不能動彈。
” “怎麼?” 突然,原田感到一陣寒意,這寒意中包含着無法形容的不安。
——父親用拐杖。
“這個,不會有什麼地方弄錯了吧?父親當然參加過戰争。
拐杖?身體還好嘛。
是和誰弄混了……” “沒那話。
” 老人搖搖頭。
“老作次常常因為光政的腳而衰聲歎氣,我都見過好多次。
光政不僅是腳,身體也很差勁。
我以為他活不長的。
” “真的嗎?” 原田的血湧到了臉上。
“當真是的,什麼都……” 老人再次将視線返回汽水域了。
“要是那樣……” 原田沒話了。
“你的父親不是原田光政。
可能是這麼的,不是俺的血親原田光政,而是其他的人。
” “但是,父親的戶籍上寫的是濱松市倉吉町514号,原田作次的次子……” “到底是什麼地方弄錯了,反正我也不清楚。
在這以前,也有人來問過這事……”老人緩緩地搖搖頭。
“以前?” “嗯。
”老人。
點點頭。
“是我老婆把這些事告訴他的。
” “是嗎……” 原田小聲地答道。
“我不知道這些。
失禮了。
” 原田将實的土産禮品都送給老人。
老人固執地回絕了。
“不幸啊!不知道這些事,所以才來。
” 老人拿着漁網。
狗跟在老人後面走了。
原田目送着老人,随後也離去了。
走到一處無人家的地方,在河岸上坐下來。
他把禮品扔到水而。
那禮品很久很久地漂浮着。
四萬十川的河口,氣魄宏大。
河中沙洲到處有繁茂的蘆葦。
秋天的豔陽在這裡如同夏日一般,明晃晃地映在水面上。
父來不是原田光政——這一點已毫無疑義,老人未加思索地肯定了這一點。
這樣一來,父親究竟是誰呢?戶籍又是怎樣弄到的呢?在此以前來進行調查的人又是誰呢? 雖在烈日照射下伫立,可原田卻被冷冰的寂寥感包圍着。
父親若不是原田光政,那自己也不是原田。
在此以前,原田從未對自己的什麼血統、祖先這類的事表示過關心,而此刻得知父親過去的抹滅後,突然間一陣陣孤獨感朝他襲來。
這感覺,就宛如在漠漠荒野上被放逐出來似的。
原田紋絲不動地伫立着。
從父親不是原田光政可以得知一點:父親抹除了原形而變成了原田光政。
——不過,那種事可能嗎? 不存在可能不可能,現實就是父親冒名頂替。
三十年來,一直使用他人的戶籍,不僅如此,還是用他人戶籍死亡的。
究竟父親是誰?出生在何處? 父親參加過戰争,他本人也這麼說過,不會有錯。
即使說戶籍上父親的年齡不可信,可根據實際年齡椎算,父親也一定被迫參加過戰争。
這麼說,從特尼安到科羅拉多州戰俘收容所一事是真的。
父親是從科羅拉多州收容所回國的、當時的戰俘多半沒有用真名,這是因為當時的教育灌輸的是活着就不能接受虜囚的恥辱。
在美軍一方,沒有戰俘名簿,作為接受一方的
這是祖父的長兄,原田作太郎——也就是原田家的先祖所在地。
這是在四萬十川河口的一個臨海的小町。
原田順便到了町役場,說明來意,希望能查查原田作太郎的戶籍。
因為是小町,所以町役場的公務人員知道原田家。
當然,原田作太郎已經死了。
他的兒子原田保高現在是戶主。
他現在過着半農半漁的生活。
經公務人員的指點,原田向四萬十川旁的原田家走去。
原田家的房屋是一座不大的建築,僅從外觀看去就可知道家境并不富裕。
原田久久地伫立在水邊,心中充滿奇妙的感慨——這裡是父親的出生地,簡直做夢也沒想到;這裡就是原田家的發祥地,一代代的人從這裡出來,為謀生而遠走它鄉,租父就是其中之一。
據說祖父遷到了浜松,晚年開了個做西裝的裁縫店,若不是戰争的緣故,父親恐怕也成了做西裝的裁縫了吧。
那些姑且不論。
有一個從這裡出去,甚至還不知道這裡的存在的族人,僅僅為了查訪戶籍,才來到了這裡。
原田一面凝視着原田家,一面沉浸在往昔的回憶中。
一位手持漁網的老人出來了,是一位瘦小的老人。
褐色的皮膚上布滿皺紋。
“是原田保高先生嗎?” 原田問道。
“是的……” 老人将漁網放在路邊。
“我是……” 原田通報了自己的姓名。
在原田說話的時候,老人的臉上并未泛濫出格外親切的表情,隻是默默地聽着,不大看原田的臉,而轉向水面。
在交談過程中,原田已知道自己不會受到歡迎,血緣關系已不存在。
原田感慨萬分,而這些情緒對于老人,似乎毫無緣份。
狗走了出來,蹲在老人的旁邊,它擡起頭看了看原田,覺得沒有興趣,頭轉向了一邊。
“沒有什麼新鮮的……” 剛一講完,老人就冒出一句。
“嗯?” 老人是什麼意思,原田不能立刻領會。
“俺的同胞兄弟,也就是你的爺爺,确實在浜松當西服裁縫。
這俺知道。
” 老人仍然望着水面。
“是嗎?” 來訪有何作用,原田也不清楚。
可是老人插入的答話不盡興,而且乏味。
雖說是一個遠道而來的家族一員,居然也不招呼進屋。
“那個,俺見過你爹爹。
” “爹爹,是嗎?” “見過。
奇怪……” 藝人歪着頭。
“有什麼奇怪的,” “浜松被烈火饒成荒野的時候,離戰争結束還有很久。
俺去了浜松,聽說一家人都死光了的很多,而且光政一家确實也死了。
這樣,俺到了市政府申報了他們的死亡後就回來了。
” “嗯。
這件事我也聽父親講過。
但那時他成為俘虜在美國,幾年後才回國……” “不,”老人轉過身來,一個勁搖頭,打斷了原田的講話。
“光政沒有去參加打仗。
” “沒有去參加打仗?” “當然不會去。
光政生下來,腳就不好,走遠路,左腳就不聽使喚,不用拐杖就不能動彈。
” “怎麼?” 突然,原田感到一陣寒意,這寒意中包含着無法形容的不安。
——父親用拐杖。
“這個,不會有什麼地方弄錯了吧?父親當然參加過戰争。
拐杖?身體還好嘛。
是和誰弄混了……” “沒那話。
” 老人搖搖頭。
“老作次常常因為光政的腳而衰聲歎氣,我都見過好多次。
光政不僅是腳,身體也很差勁。
我以為他活不長的。
” “真的嗎?” 原田的血湧到了臉上。
“當真是的,什麼都……” 老人再次将視線返回汽水域了。
“要是那樣……” 原田沒話了。
“你的父親不是原田光政。
可能是這麼的,不是俺的血親原田光政,而是其他的人。
” “但是,父親的戶籍上寫的是濱松市倉吉町514号,原田作次的次子……” “到底是什麼地方弄錯了,反正我也不清楚。
在這以前,也有人來問過這事……”老人緩緩地搖搖頭。
“以前?” “嗯。
”老人。
點點頭。
“是我老婆把這些事告訴他的。
” “是嗎……” 原田小聲地答道。
“我不知道這些。
失禮了。
” 原田将實的土産禮品都送給老人。
老人固執地回絕了。
“不幸啊!不知道這些事,所以才來。
” 老人拿着漁網。
狗跟在老人後面走了。
原田目送着老人,随後也離去了。
走到一處無人家的地方,在河岸上坐下來。
他把禮品扔到水而。
那禮品很久很久地漂浮着。
四萬十川的河口,氣魄宏大。
河中沙洲到處有繁茂的蘆葦。
秋天的豔陽在這裡如同夏日一般,明晃晃地映在水面上。
父來不是原田光政——這一點已毫無疑義,老人未加思索地肯定了這一點。
這樣一來,父親究竟是誰呢?戶籍又是怎樣弄到的呢?在此以前來進行調查的人又是誰呢? 雖在烈日照射下伫立,可原田卻被冷冰的寂寥感包圍着。
父親若不是原田光政,那自己也不是原田。
在此以前,原田從未對自己的什麼血統、祖先這類的事表示過關心,而此刻得知父親過去的抹滅後,突然間一陣陣孤獨感朝他襲來。
這感覺,就宛如在漠漠荒野上被放逐出來似的。
原田紋絲不動地伫立着。
從父親不是原田光政可以得知一點:父親抹除了原形而變成了原田光政。
——不過,那種事可能嗎? 不存在可能不可能,現實就是父親冒名頂替。
三十年來,一直使用他人的戶籍,不僅如此,還是用他人戶籍死亡的。
究竟父親是誰?出生在何處? 父親參加過戰争,他本人也這麼說過,不會有錯。
即使說戶籍上父親的年齡不可信,可根據實際年齡椎算,父親也一定被迫參加過戰争。
這麼說,從特尼安到科羅拉多州戰俘收容所一事是真的。
父親是從科羅拉多州收容所回國的、當時的戰俘多半沒有用真名,這是因為當時的教育灌輸的是活着就不能接受虜囚的恥辱。
在美軍一方,沒有戰俘名簿,作為接受一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