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文傳

關燈
僅得萬有一存之法,又蕩然如燼矣。

    然則世果不可有用,而君父師友神鬼果不可不欺也一至此哉! 春又素奉明師友之教,平心靜觀,不敢以薄料天下,而曰遂無一人知師,惡,惡可也?師嘗進其所著書於今上,今上輒下所部議之,雖其事竟寢不得覆,然其君知之,獨君以下不知耳。

    凡諸生下等,亦非人情所樂,然亦惟顏赧意憤耳,終不能自謂其文善,此一念子弟知之,獨其父兄不知耳。

    夫人皆有心,豈真謂吾師文行忠孝不如人哉!其有用之才,與決不肯為之事,彼其心皆知之,獨其手與口不知耳。

    其不知師者,古今情事之常,飄風過雨,願與吾師忘之;而其耿耿未嘗不知者,天道王法,猶存一縷,天地決不是架漏過時,吾願與吾師感之而已矣。

     師既以艱歸,充充瞿瞿,用世一念盡委松楸,而雖有以迕告者,師如不聞也而過之。

    如不聞也而過之,則即有知己引援者,天亦何恩之有,而況於怨乎?且非惟讀禮時也,方春在諸生時,請見以時,語言有數,恥為諸生所以事其師、德其師之狀,即吾師不罪之以簡,亦泛泛焉足矣。

    而師踉蹌歸舟之夜,四顧無春,若徘回念於其人者,蓋聞之劉子侗雲。

    春因思不責春之不肯俯仰,是吾師不自俯仰之根,而其實深情至誼,原出於磊歷疏樸之中。

    世有一人如吾師者,以其不自媚人,恥人之媚人,因而不責人之不媚人,古人可立追,太平可立待也。

    以師至性不動,而春來聒聒於草土中,亦似可已。

    然而非恩非怨,不為一己,以君父師友神鬼之道,谘嗟歎息而反覆之,亦與師同其充充瞿瞿之意也。

     送莆田周師舟櫬文 故督學師周鉉吉先生,終於吾郢分司,其門人景陵譚元春,率其弟元聲、元禮,雨雪走郢門哭焉。

    春為詩二章,蓋一時淒惻顛隕之辭也。

    其一曰:「拔我耕桑內,當人謠諑時。

    遂殘山野性,空結海天思。

    疏密君忘物,敦寬世允師。

    何堪如此散,霜樹不相知。

    」其二曰:「全宅為桃李,何曾見夏陰?且將羊舌泣,灑到馬融心。

    風雪晨村急,江流夜舫深。

    茫茫投孝愛,靈魄去焉尋。

    」二詩既成,常中夜哀吟自解,未遑焚告靈床,則以公子陶士、牙士方歸閩,諸公子尚幼無主者。

     越明年癸亥三月,陶士同叔氏齊吉來楚迎師之喪,春終日雜戃恍於語笑坐遷之中,待之於江上,而為祖奠之文曰: 嗚乎!惟此江上,春青鞋布襪,始見師於此,師指水而拔之田野。

    是此江水也,而忍見其素之隨舟,歸入閩山煙霧之中,而與之同散也哉!嗚乎!春行藏之不時,厭則忽棄,動亦復來,每自笑其無恒,而師若深喜其不係世俗之人,以為起蠖驚蟄。

    春非空山人也,而納之於功名富貴之中,即春亦以為當弦摧柱折時,賞音之士,不知何如惋憾,豈復計能琴者之肯鼓,而又安問與我之素識不相識?彼其中真有以自急耳。

    迨春復出試,下第如故,人情不自悔,或尤人相負,不咎其文之忤時,或稍相勸勉,而師則情加篤,禮加恭,絕口不問文字。

    始知吾師汲汲拾卵補巢,惟恐不遂,豈惟不為功名富貴,亦不為數行文字;豈惟不是愛名,亦不止是憐才。

    春不得已而歸之多生往因,庶幾近之耳。

    若以世俗之見,相憶相報,猶有盡時;若是多生往因,便自轉轉無窮,此番牽纏,復生於江上之一見矣,悔何可言! 於是書呈齊吉、陶士,悲歌當哭,而與之別。

     封郎中葛太公傳 元春嘗讀陶元亮為孟長史嘉作傳,其言曰:懼或乖謬,有虧大雅君子之德,所以戰戰兢兢,若履深薄雲爾。

    蓋古人之慎如此。

    己未歲,謁吾師葛學憲公於杭州,命為封郎中君傳。

    元春冰淵其懷者累年,於是始為葛太公傳。

     公嗜學,重經義,嘗為諸生講說,故學者稱為麟郊先生。

    以伯子學憲公為南京禮部郎中,遇覃恩,得拜封郎中,人又稱葛大夫。

    或曰葛太公,元春為學憲公受知門人,義當比大父,尤得稱太公、太公雲。

     太公名大成,字以時。

    其先出許州郾城,後徙會稽,至元四奉直,繇會稽渡錢塘,遂為錢塘定北鄉人。

    太公亮拔多奇節,十六補弟子員,二十六入雍,六館之士,翕然宗之。

    辛卯首乙榜,主司琢庵馮公、植齋曾公,世所名為能識文章者,手其卷歎焉。

    太公雖試屢絀,然下帷益奮,攜學憲公讀書吳山,分燈啖齏,不窮工析微不已。

    至庚子試京兆,復失職,而伯子學憲公是秋舉於鄉第一人,明年成進士。

    公歎曰:「吾苦心績學三十年,老於道途,而收於階庭,是則有命,吾其為崔斯立乎?」斯立嘗謂官無卑,顧材不足塞職,旨哉言矣!去為福建崇安丞,又遷廣東欽州倅,皆強幹清慎,壹意字惸鋤暴,用酬生平,不敢有不屑之意,而台禦史目其才敏而練、志堅以貞,造軌者亦頗自信自喜焉。

     太公之為崇安也,丞耳。

    崇有訟山者,連年不決,鹹以邑連江浙,率未可詰。

    太公曰:「豈有是乎?」捧上官檄,界而遣之,民不敢嘩。

    崇有榷稅中使,制其命,而丞尉望風倡和,賈人重足而立。

    太公督給公上,惟謹而已,無浮額,無私獻,中使不得意去,然亦無以中也。

     太公丞崇,攝崇篆,倅欽,又攝欽篆,兩官皆滿,考最,緻其政而歸。

    凡官之攝守令也,羈旅於其官,計且旦莫謝去,而又常不足於所自有之官,稍稍取償於攝。

    故州邑之苦失守令也,苦其攝焉爾。

    太公慨然:「吾日欲伸其志於不得伸之日,奈何暫得伸,自令屈抑為?且州邑有何官可苦民,官有何日可苦民者?」丙午,閩大饑,郡守禁米越疆,民攫取之無問,於是閉糴者達江西。

    太公方攝崇,為郡守力爭,郡守語塞,因請之江西諸道,得聽民轉輸矣。

    治州事,吏以羨進,太公叱曰:「女不見吾平時作何狀,而敢以此浼耶?」吏懾而退。

    欽州有夷寇,被兵,邑裡蕭條,太公承檄,往清民居。

    故例一戶錢百文,約可數百金,吏以為言,太公笑曰:「則是寇未退也,大軍之後,必有兇年,可自我而兇年之乎?」嚴敕勿斂,匹馬雙僮,自裹糧往,民無半菽之費。

    又招撫流亡民,以安集兩地,人皆至今德之。

    問太公,太公不言也。

     太公風格峻整,動繇禮節,飲啖服禦,幃幕常如素士。

    家在西湖上,笙歌相沸,士女競華,而太公肅衣履,寡言笑,課子弟門人,皆孝友樸質之事,與夫忠臣烈士廉吏之談,不以家之腴枯、官之升沈,錮人趨向,損人骨體。

    其鄰虞德園先生曰:「人多繜絀繞指,意蟠屈不自申,而葛公父子美意烈心,不申不已。

    」知言哉! 元春又聞學憲公在江州迎養太公時,湖口稅簹張甚,學憲公逮治其爪牙,簹窘,伺太公發武林,行賂求解。

    太公正色麾之,使者懼逃去。

    歸過湖口,又齎珠幣造請,太公扃郵舍,不聽入,簹停車良久,然後去。

    於是簹喟然歎曰:「是父是子,果然矣。

    」戒左右勿得以身試法。

    其後數年,學憲公衡文吾楚,簡鏡肅然,紈袴之士,無所蔭庇,顏氏所謂駕長簷車出入、望若神仙者,自悔不讀書,塞默入地。

    而太公在武林,終日步湖上,有匿蹤伺太公間,欲以私幹,不敢近。

    當此之時,太公與吾師學憲公父子以執法守素,名聞天下。

     譚子曰:春秋時多君子,而孔子思剛,如饑人思江瑤柱。

    至蘇子瞻作《剛說》,得一人焉,曰孫介夫。

    至今日又得兩人焉,曰葛太公父子。

    何春秋時之難,而後之易也。

    然峨峨先生,天挺無欲,足知是剛者無疑矣。

    寶劍無折無摧,無求於世,光芒屬天,固日拭以華陰土。

    夫讀古人書,則太公父子華陰土也。

     聞母傳 聞母者,杭州聞汝東先生夫人也。

    夫人姓朱,亦杭人,衝和虔靜,有名賢之美。

    夫人死,裡黨之中,無不慕叫擗摽,思一易其名。

    嚴子調禦,母事夫人者也,躍謂夫人二子曰:「吾無以名之,吾無以名之,其全德也夫!」於是稱全德聞母焉。

     初夫人歸聞氏,年十五,事舅南江翁,孝敬備至。

    翁有所幸妾,日以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