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文傳
關燈
小
中
大
祭鍾叔靜文
萬曆庚申三伏日,寒河友人譚元春告於亡友鍾三郎恮之靈曰:嗚呼!七月七日,世俗家設饌迎亡人,自七日至十五日,朝夕奠供新茗,剝棗浮瓜以薦,妻子總總然如亡者之實歸,至望而送之,泣涕不已;沙門教有盂蘭會,延僧懺度,乞恩佛前,若亡人實有大苦於其身,妻子聞梵,未免泣下。
而今年汝家迎送之奠,裡門中元普度之會,子不幸而與乎亡人之數。
嗚乎,我以終不免之鬼,哀子先無事之人,豈不甚愚!然世更有愚者曰「三郎不幸客死南都」,我則無是說矣。
夫鍾山之色千變,淮水之氣萬家,豈負子魂乎?今日一客自越蜀至,明日一客自閩廣至,豈負子趣乎?子之兄,世所謂有道文人也,死於其旁,不猶勝於死子閨閣之間乎? 汝兄書來,言子嘔血盈升鬥,勢將不起,我不以為然。
自與子交十六七年,子之血相尋於喉吻筋絡之中未嘗去。
記與子客舍同榻,蹴而起曰:「來矣來矣。
」口知之而吐嗽,足知之而踐蹋,不待謀於目而以為血,我見之駭甚,而子明日健如故。
子下筆甚有清思,讀之氣亦不弱。
子又知命,談人生死利鈍,未嘗自言死。
子又明藥性,久於疾??,自知增損,我輩小有虛怯,常來爾處乞方。
數聞病,數聞愈,因循十六七年,反以咯血為子養生之物,藥餌為子茶飯之常,豈見汝兄書來狼狽,而遂料其定死乎?兩家兄弟凡九人,我六子三,長幼足以相使,學問足以相立,謔笑足以相明,孝友足以相及,遊處足以相容,顯晦榮辱、褒譏取舍足以相化,而子辯睿疏通,趣浮於身,情高於性,朋友最難得,豈能少子閑雲冷夢之緻?惜哉!所不足子者,才足以自緻於今古文之道,而力未堅以沈也;興足以立乎田舍錢穀之上,而或有所不能忍於取予之小也。
夫有益於身後者,文章之道;無益於生前者,財用之途。
我往往能規汝,而近日讀書自令荒,衣不厭華,而居食有所擇。
甚矣!入文章之道難,而出財用之途易也。
子今死,而吾幾悟乎!然則善取朋友之益者,雖死不止矣。
我去年在南都,待子不來;子今往,我家居,兩舟如相避者。
執手一訣,巢巢兒女情事,何足為悔?但汝兄之書四月也,子之死則五月五日,有程山人者以六月來,未入門,先投子寄書,恍恍然如青磷之照人,竦然骨寒,此豈冥路耶?三郎去此不遠,仍與予兄弟通書耶?亦有山人可薦耶?昨山僧來,方言募建盂蘭,救度一切,豈幽冥亦有道場,反以生人為死去耶?不然,何得閻浮世有鍾三郎手書也。
少頃,山人入,始知為二月書,書為客蹤所滯,予然後驚定。
又從山人見其《送行》起句雲:「疏雨寒燈各有心,茫茫去此欲焉尋。
」氣格高亮淒渾,絕不似九泉下語。
末世造化益無常,窮達死生毀譽,總不知其故,予何言哉? 告先主文 春兄弟今日敢告成人,各攜婦子,奉老母營宅寒河二裡上下,析為六居,各製木主,以祀先人。
而舊堂適祇,自葬時所有木主、已妥之靈,春以長子得而迎於新構之堂,神當離其故處,如人遷居,豈不忡忡以此痛甚!又將為我高、曾祖父母、祖父母與吾父勸駕也。
一香火而六之,六之則其子孫雖不孝,猶愈於孝者之止一之也。
眾不肖可以當賢,眾嫚可以當敬,眾率可以當腆也。
其為言太自恕,我祖父必笑之。
告鍾嫂黃宜人文 我與夫子,兩身一目。
死別五年,如筵滅燭。
自顧其影,一枝枯木。
以是回心,哀樂莫觸。
我交夫子,二十年篤。
嫂事宜人,山濤識足。
為文人婦,為法眷屬。
翟茀糞埽,更衣自浴。
爾有順子,不異出腹。
告慈氏前,牲醴屏逐。
敢緻懺金,為嫂惜福。
哭徐乾之文 萬曆四十八年歲庚申,七月二十二日,表兄王時揚,表弟譚元春,同弟元暉、元聲、元方、元禮、元亮,緻祭於亡友乾之徐九郎,而屬元春告其靈曰:嗚呼!人道所重惟戚,而吾數人者,寧舍其戚而言友;世情必專所交以私一友,而吾與王子者,任子泛交,而心耿耿其獨明也。
子瞻之表兄,文與可也,其死也,哭之黃州,再哭之曝書畫,又哭之失聲,豈止哭所親、哭所私哉!風流盡而高韻歇,樂事終而愁腸始,欲復尋一快士作替人,何可得也,嗚呼傷哉! 子在世有貴家華士之習,而前生種畸人野客之因,終日有式燕以敖之歡,而一念發山水清音之悲,外泛泛如鷗鳧之浮水,而中了了如日月之入懷,此吾與王子所同知也。
子孝弟過人,不必為人所諒;不見子猷之去世,竟以為上床彈琴而已矣;不見嗣宗之嘔血,竟以為與客圍棋而已矣——此王子與子少壯親密時所深知,而予兄弟容有未知者也。
子之倉箱,四方人之粟也;子之衣,四方人所燠也;子之僮僕,四方人所廝隸也——而子未嘗有德色,於客亦未嘗有所擇。
夫多者不遑有所擇,佳者不受擇,物之情也。
意所樂即客之,人以窮身歸我,豈暇復計其雅俗真偽?即王子與吾弟知之或未盡,而予深知其然也。
人又言曰:「子作無益,害有益,貴異物,賤用物。
」予與王子每正色以悟子,子性不可易,予常繼之以笑,王子常繼之以罵,惟恐無所附於益友。
由今思之,損何及矣!不幸在此功名富貴之世,咿喔握齪之場,波波吒吒之內,必欲作有益、賤異物以相就,鬼伯不以是赦人,而生前無一事快人意,此吾數人與一世同其不知,而今始悔焉者也。
子之去也,甚倏忽。
是日也,方使使至寒河,貽書與筆;自朝至於日中昃,舁一竹轝,遍過其所知;午夜猶飲朱氏園亭,嘯歌不去,倚欄俯沼,若有幽寄者;未達曙而逝於家,誰召之而急若此?人謂子善書,必上清宮殿中,或有以相煩。
彼北海、魯公之屬皆何在?子書亦未便及此,豈有是事哉! 嗚呼!「宛其死矣,他人入室」,《詩》所雲雲,豈為無子詠耶!一則曰他人,再則曰他人,亦以衣裳非我著,車馬非我駕,庭內非我灑埽,酒非我飲,琴非我鼓,而即有陶公之五男,右軍之七子,皆他人也,如是則子之有無不足論也。
吾弟雲:無論乾之他事,即一河上孤舟,主人不在,客不登,長年無事,淒淒然繫在流水明月之下,豈不可思?嗚呼,如之何不思! 騷唁詞 鍾子試閩士才三郡,而本生封君奉政大夫終於家,棄紱歸。
其友譚元春深悲之,而申騷唁之詞。
其詞曰: 憂心密而難治,古禮昭昭而不暇襲;惟君子克信其天,笑與歎之皆不可聞。
窮武夷而遠望,舟在山以驚骨;自一曲以九曲,茫茫洞洞兮若逝者之赴夢。
過毗陵而畏城郭,思教化之所淑;設學官於州邑,惟先生獲有其原本。
性孝弟以為命,父事其兄兮婦奉為舅;胡弓冶之敢以自居,甘綸綍之後及?生嗣同衰以經兮,禮制定而非其心;既花果之有托,何懷抱之可言?棘人惝惘於千裡,思緒一而萬端;瘠不足以自竟其哀,坦緩焉而若不知。
江水流其深深,如繁悶之中人;君自有兮美報,何獨愁此寸心?舍一悲以就我,相與究乎昭融。
唁葛師讀禮文 錢塘葛師屺瞻,以文行忠孝,追步古人,無毫髮誣其心。
初發於南祠曹,再振於江州,三著於我楚之督學,天道王法,終日相持,皆有實心真跡,非迕人者,而未幾輒以迕去。
獨在我楚,以丁太公艱去,而未幾亦得迕。
春為師所拔士,坐以文不可解,以為師所以得迕之一驗。
嗟乎!時文小道耳,春本自不工,收者與擯者俱不足置恩怨於其間,獨吾師以君父師友神鬼之道自立於末世,而遂無一人知之,此則可歎也。
我朝無長子孫之官,傳舍相習,因沿綍茸,苟有一人焉起而振之,曰君父在是,曰師友在是,曰神鬼在是,贏糧躍馬,其口不遑休,其力不遺餘,百端補救,稍見頭腹,而以迕去,不旋踵矣。
再有一人焉繼之,勢必更其法;更其法者當得擢,勢必再有一人焉,以迕為戒,而以擢為幸。
舉往時口不遑休,力所不遺餘,而
而今年汝家迎送之奠,裡門中元普度之會,子不幸而與乎亡人之數。
嗚乎,我以終不免之鬼,哀子先無事之人,豈不甚愚!然世更有愚者曰「三郎不幸客死南都」,我則無是說矣。
夫鍾山之色千變,淮水之氣萬家,豈負子魂乎?今日一客自越蜀至,明日一客自閩廣至,豈負子趣乎?子之兄,世所謂有道文人也,死於其旁,不猶勝於死子閨閣之間乎? 汝兄書來,言子嘔血盈升鬥,勢將不起,我不以為然。
自與子交十六七年,子之血相尋於喉吻筋絡之中未嘗去。
記與子客舍同榻,蹴而起曰:「來矣來矣。
」口知之而吐嗽,足知之而踐蹋,不待謀於目而以為血,我見之駭甚,而子明日健如故。
子下筆甚有清思,讀之氣亦不弱。
子又知命,談人生死利鈍,未嘗自言死。
子又明藥性,久於疾??,自知增損,我輩小有虛怯,常來爾處乞方。
數聞病,數聞愈,因循十六七年,反以咯血為子養生之物,藥餌為子茶飯之常,豈見汝兄書來狼狽,而遂料其定死乎?兩家兄弟凡九人,我六子三,長幼足以相使,學問足以相立,謔笑足以相明,孝友足以相及,遊處足以相容,顯晦榮辱、褒譏取舍足以相化,而子辯睿疏通,趣浮於身,情高於性,朋友最難得,豈能少子閑雲冷夢之緻?惜哉!所不足子者,才足以自緻於今古文之道,而力未堅以沈也;興足以立乎田舍錢穀之上,而或有所不能忍於取予之小也。
夫有益於身後者,文章之道;無益於生前者,財用之途。
我往往能規汝,而近日讀書自令荒,衣不厭華,而居食有所擇。
甚矣!入文章之道難,而出財用之途易也。
子今死,而吾幾悟乎!然則善取朋友之益者,雖死不止矣。
我去年在南都,待子不來;子今往,我家居,兩舟如相避者。
執手一訣,巢巢兒女情事,何足為悔?但汝兄之書四月也,子之死則五月五日,有程山人者以六月來,未入門,先投子寄書,恍恍然如青磷之照人,竦然骨寒,此豈冥路耶?三郎去此不遠,仍與予兄弟通書耶?亦有山人可薦耶?昨山僧來,方言募建盂蘭,救度一切,豈幽冥亦有道場,反以生人為死去耶?不然,何得閻浮世有鍾三郎手書也。
少頃,山人入,始知為二月書,書為客蹤所滯,予然後驚定。
又從山人見其《送行》起句雲:「疏雨寒燈各有心,茫茫去此欲焉尋。
」氣格高亮淒渾,絕不似九泉下語。
末世造化益無常,窮達死生毀譽,總不知其故,予何言哉? 告先主文 春兄弟今日敢告成人,各攜婦子,奉老母營宅寒河二裡上下,析為六居,各製木主,以祀先人。
而舊堂適祇,自葬時所有木主、已妥之靈,春以長子得而迎於新構之堂,神當離其故處,如人遷居,豈不忡忡以此痛甚!又將為我高、曾祖父母、祖父母與吾父勸駕也。
一香火而六之,六之則其子孫雖不孝,猶愈於孝者之止一之也。
眾不肖可以當賢,眾嫚可以當敬,眾率可以當腆也。
其為言太自恕,我祖父必笑之。
告鍾嫂黃宜人文 我與夫子,兩身一目。
死別五年,如筵滅燭。
自顧其影,一枝枯木。
以是回心,哀樂莫觸。
我交夫子,二十年篤。
嫂事宜人,山濤識足。
為文人婦,為法眷屬。
翟茀糞埽,更衣自浴。
爾有順子,不異出腹。
告慈氏前,牲醴屏逐。
敢緻懺金,為嫂惜福。
哭徐乾之文 萬曆四十八年歲庚申,七月二十二日,表兄王時揚,表弟譚元春,同弟元暉、元聲、元方、元禮、元亮,緻祭於亡友乾之徐九郎,而屬元春告其靈曰:嗚呼!人道所重惟戚,而吾數人者,寧舍其戚而言友;世情必專所交以私一友,而吾與王子者,任子泛交,而心耿耿其獨明也。
子瞻之表兄,文與可也,其死也,哭之黃州,再哭之曝書畫,又哭之失聲,豈止哭所親、哭所私哉!風流盡而高韻歇,樂事終而愁腸始,欲復尋一快士作替人,何可得也,嗚呼傷哉! 子在世有貴家華士之習,而前生種畸人野客之因,終日有式燕以敖之歡,而一念發山水清音之悲,外泛泛如鷗鳧之浮水,而中了了如日月之入懷,此吾與王子所同知也。
子孝弟過人,不必為人所諒;不見子猷之去世,竟以為上床彈琴而已矣;不見嗣宗之嘔血,竟以為與客圍棋而已矣——此王子與子少壯親密時所深知,而予兄弟容有未知者也。
子之倉箱,四方人之粟也;子之衣,四方人所燠也;子之僮僕,四方人所廝隸也——而子未嘗有德色,於客亦未嘗有所擇。
夫多者不遑有所擇,佳者不受擇,物之情也。
意所樂即客之,人以窮身歸我,豈暇復計其雅俗真偽?即王子與吾弟知之或未盡,而予深知其然也。
人又言曰:「子作無益,害有益,貴異物,賤用物。
」予與王子每正色以悟子,子性不可易,予常繼之以笑,王子常繼之以罵,惟恐無所附於益友。
由今思之,損何及矣!不幸在此功名富貴之世,咿喔握齪之場,波波吒吒之內,必欲作有益、賤異物以相就,鬼伯不以是赦人,而生前無一事快人意,此吾數人與一世同其不知,而今始悔焉者也。
子之去也,甚倏忽。
是日也,方使使至寒河,貽書與筆;自朝至於日中昃,舁一竹轝,遍過其所知;午夜猶飲朱氏園亭,嘯歌不去,倚欄俯沼,若有幽寄者;未達曙而逝於家,誰召之而急若此?人謂子善書,必上清宮殿中,或有以相煩。
彼北海、魯公之屬皆何在?子書亦未便及此,豈有是事哉! 嗚呼!「宛其死矣,他人入室」,《詩》所雲雲,豈為無子詠耶!一則曰他人,再則曰他人,亦以衣裳非我著,車馬非我駕,庭內非我灑埽,酒非我飲,琴非我鼓,而即有陶公之五男,右軍之七子,皆他人也,如是則子之有無不足論也。
吾弟雲:無論乾之他事,即一河上孤舟,主人不在,客不登,長年無事,淒淒然繫在流水明月之下,豈不可思?嗚呼,如之何不思! 騷唁詞 鍾子試閩士才三郡,而本生封君奉政大夫終於家,棄紱歸。
其友譚元春深悲之,而申騷唁之詞。
其詞曰: 憂心密而難治,古禮昭昭而不暇襲;惟君子克信其天,笑與歎之皆不可聞。
窮武夷而遠望,舟在山以驚骨;自一曲以九曲,茫茫洞洞兮若逝者之赴夢。
過毗陵而畏城郭,思教化之所淑;設學官於州邑,惟先生獲有其原本。
性孝弟以為命,父事其兄兮婦奉為舅;胡弓冶之敢以自居,甘綸綍之後及?生嗣同衰以經兮,禮制定而非其心;既花果之有托,何懷抱之可言?棘人惝惘於千裡,思緒一而萬端;瘠不足以自竟其哀,坦緩焉而若不知。
江水流其深深,如繁悶之中人;君自有兮美報,何獨愁此寸心?舍一悲以就我,相與究乎昭融。
唁葛師讀禮文 錢塘葛師屺瞻,以文行忠孝,追步古人,無毫髮誣其心。
初發於南祠曹,再振於江州,三著於我楚之督學,天道王法,終日相持,皆有實心真跡,非迕人者,而未幾輒以迕去。
獨在我楚,以丁太公艱去,而未幾亦得迕。
春為師所拔士,坐以文不可解,以為師所以得迕之一驗。
嗟乎!時文小道耳,春本自不工,收者與擯者俱不足置恩怨於其間,獨吾師以君父師友神鬼之道自立於末世,而遂無一人知之,此則可歎也。
我朝無長子孫之官,傳舍相習,因沿綍茸,苟有一人焉起而振之,曰君父在是,曰師友在是,曰神鬼在是,贏糧躍馬,其口不遑休,其力不遺餘,百端補救,稍見頭腹,而以迕去,不旋踵矣。
再有一人焉繼之,勢必更其法;更其法者當得擢,勢必再有一人焉,以迕為戒,而以擢為幸。
舉往時口不遑休,力所不遺餘,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