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序
關燈
小
中
大
者有之,深以淳者有之,比興猶存,胎骨渾然。
吾知其用心,吸其氣而上,不搖其波而使下,古詩手也,無不合也。
吾猶望其稍離,稍離則上矣,何吸之有乎?觀其諸體,合離之間也,雖離亦知其從樂府、五言古而來者,庸病乎?予因而問伯甘,伯甘曰:「書無不閱者,惟不愛閱近代文集耳。
」嗚呼,得之矣!詩之衰也,衰於讀近代之集若多而作古體之詩若少也。
近代之集,勢處於必降,而吾以心目受其沐浴,寧有升者?子之不閱誠是也。
予嘗恨古今為詩之限,何以不訖古體而止?有律焉,雕之囚之,又從而減其句之半以絕之,甚矣,其不古也!人生竭歲時、忘昏旦以求之,精力銷隕,於是而反以古詩為餘,其不知甚者乃反以古詩為易,大郊廟,小田野,將無真聲之可存。
吾雖衰,尚願從伯甘而究之,不敢忘讀《文選》時也。
二嚴書義序 有傳二嚴文字一卷於寒河者,伯曰子岸,仲曰子問。
其文神魂清杳,含和吐潤,固已若光若滅、裔裔旭旭於西泠之上矣,而且自名其社曰讀書社,予尤畏之。
夫多涉筆、少下帷,固通人之大累,而有道之所深恥也。
事業如博陸而不曾讀書,文章如歐九而不曾讀書,諒亦有愧於嚴氏之旨已。
士君子天分高,塵務寡,不求甚解,奇隙充滿,然後如陸平原所雲「叩寂莫而求音,眇眾慮以為言」者,夫是以可許焉爾。
嗚呼!天下有饑,由己饑之,中郎秘密一人之書,洛陽傳寫一篇之文,皆汗顏事。
子岸、子問,蓋深有志於是者,救人之饑,豈不亦急乎哉? 二子尊人,吾友印持氏者,越之讀書人也。
予因愛二子文,題之而諮於印持焉。
汪闇夫時文序 予不幸出入於浮名之中者十餘年而厭之,而友人汪闇夫曰:「楚士之名,其子矣,次者予。
」惡,是何言也! 闇夫閉關十年,與砌苔簷溜相朝夕,以鳥空蟲響為伴侶,而名已汪汪滄滄於海之內。
予雖亦辱人口耳,然常逐車船之用矣,常煩和平之聽矣,常嘯於阮籍下山之時矣,常詠於袁宏月夜之浦矣,雖無意於名,而名亦有從此而得者,是以自厭也。
故予自年漸深,意漸怠,天下之人,始有非之者,而予不辯。
非惟不辯也,反覺天下之人墮於吾年深意怠之中,適投吾厭之之意,而救其所悔。
然不可以是而悔闇夫之名也。
闇夫之名,生於其閉戶,而不生於舟車朋友之間也。
乃闇夫則自悔之。
予近日見其道心沈退,學力幽壯,方自適於柷之野,而晦之以八關之齋、六逸之竹,其於名何有哉?而予又告之曰:「名之為物,往而不知其所在,來而不知其何由,無形無影,無首無脊,浮動於不可知之中。
而我之根深蒂熟者,遙遙與之相應,亦如人之鬚、眉、髮三者而已矣。
夫三者非有用於人也,而子以其無用於人而去之乎?其將存之乎?」闇夫曰:「存之。
」曰:「如是,則名生於閉戶者,何可悔也?雖生於舟車朋友之間,而實生於閉戶者,又焉足悔也哉!」闇夫乃檢其前後文而盡刻之。
金正希文稿序 予於金子正希之文,而不敢題為制科義也,直題之曰文稿。
猶之乎讀漢注疏爾,猶之乎觀史論爾,猶之乎上下諸子爾,猶之乎名臣奏、大家集而真理學語錄爾,故題為制舉義而有所不可。
然於所為經史子集之類,其闊且大者近之,而一言一事之美可舉以為稱者,不屑近也;奧則者近之,而其熟滑者不屑近也;質雅者近之,而其蒨豔者不屑近也。
嗚乎!天下之人,怵於昔人久定之名,動於今人易售之路,而不暇自伸其才力精魄,以爭奇人魁士之所不能緻,又不暇自理其喧寂歌哭,以挽神鬼人天之所不能奪,而日夜艱瘁,燈寒齏苦,從俗所號為制科之文,畢委心力以求之。
究竟命數所幸所不幸,與此何涉哉!而以予私計之,凡此心力之耗,與人世聲色貨財,同一苦毒。
使其欲為古文字,則將舍此而別有古文;苟真有志性命也,不舍此將無以學道。
由此言之,彼耗心力於舉業者,其於人世嗜欲,以何分別,而獨得美名也乎? 金子年少深默,冷面隔俗,每披其帷,或俯而翻書,或仰臥而思其曲折、追其微茫,自尊其性靈骨體,以冒乎紙墨之上,任其所往而不欲收也。
每金子一文出,而駭者至於不能言,愛者亦至於不能言。
觀其伸紙用筆、俯思仰歎時,何知世復有駭與愛者?但曰:「吾所有止此耳,舍此寧復有物乎!」予謂金子雖俯思仰歎,備極寒燈苦齏之事,而卒未嘗耗其所為心力也。
何也?其心力殆歷錄然存也。
吾弟服膺閱其稿竟,掩卷曰:「直一味根器之言也。
」如是則題以文稿,而亦將有所不可矣。
官子時文稿序 士之有文,如女之有色;文之有先輩、時輩,如色之有故人、新人。
善論色者曰:「顏色雖相似,手爪不相如。
」又曰:「將縑來比素,新人不如故。
」知手爪之所以妙,又知素之所以勝,此一人也,豈目挑而心招,倚門而刺繡,可以僥幸於歡儂之交者哉?夫時文中有多數句者,而先輩常少數句;有重後半者,而先輩常重前半;有用過文者,而先輩常用本文——此論色者之及於手爪也。
時文中有讀之欲笑者,而先輩不苟嬉;有讀之欲泣者,而先輩不苟悲;有讀之動人心目、快人口齒者,而先輩不苟豔——此論色者之明於縑素也。
前輩淪亡,莫究此義,有志之士,多傷心焉。
友人官子以其文投予,予驚而相向,退而告人:「此於元詞宋曲中而有人焉,獨宗《離騷》者也;此於繁弦急管中而有人焉,獨彈素琴者也。
」已而掩袂歎息於官子之前曰:「予不得與倚門者爭旦夕之效,正坐此耳,子胡為然哉?孔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當此之時,吾亦未見好色者也,悔不盛年時嫁與青樓家。
子盛年,子勿貽此悔。
」官子曰:「非也。
窮達天為,智者不愁。
瀉水置地,任其所流。
」予乃躍然而起:「官子之見達矣,所以有官子之文,豈誣哉?」 刻黃美中文序 予嗜美中之文,後於徐子卿先生,而先於天下人。
天下人爭好其言,且非特一好而已也,蓋爭有為其言者。
凡為其言者,率魁壘拔出之材,每用此得志於天下,而美中守諸生自如。
即美中自用此得志於天下有日矣,今尚守諸生自如。
友人金蔔公浠之,文士而具目與骨者也,盡刻其所為文,以書告予。
予於美中之文,無多少長短、淺深平奇、濃淡欹整,一字一句一篇,皆若身一葉而泛於海,身孤筇而支於嶽,身貧兒而管鑰於庫,身匹夫而瞻仰宮闕,茫然而已爾。
獨其茫然之餘,汗消喘定,驚止味生,若竦然見其人,又若淵然見其抱出世之懷,而不甚屑於此者,故予於美中之文不可謂不知也。
美中日出入馳驟文字之中,冥心放手,未之有悔;而為其言與好其言者,先用
吾知其用心,吸其氣而上,不搖其波而使下,古詩手也,無不合也。
吾猶望其稍離,稍離則上矣,何吸之有乎?觀其諸體,合離之間也,雖離亦知其從樂府、五言古而來者,庸病乎?予因而問伯甘,伯甘曰:「書無不閱者,惟不愛閱近代文集耳。
」嗚呼,得之矣!詩之衰也,衰於讀近代之集若多而作古體之詩若少也。
近代之集,勢處於必降,而吾以心目受其沐浴,寧有升者?子之不閱誠是也。
予嘗恨古今為詩之限,何以不訖古體而止?有律焉,雕之囚之,又從而減其句之半以絕之,甚矣,其不古也!人生竭歲時、忘昏旦以求之,精力銷隕,於是而反以古詩為餘,其不知甚者乃反以古詩為易,大郊廟,小田野,將無真聲之可存。
吾雖衰,尚願從伯甘而究之,不敢忘讀《文選》時也。
二嚴書義序 有傳二嚴文字一卷於寒河者,伯曰子岸,仲曰子問。
其文神魂清杳,含和吐潤,固已若光若滅、裔裔旭旭於西泠之上矣,而且自名其社曰讀書社,予尤畏之。
夫多涉筆、少下帷,固通人之大累,而有道之所深恥也。
事業如博陸而不曾讀書,文章如歐九而不曾讀書,諒亦有愧於嚴氏之旨已。
士君子天分高,塵務寡,不求甚解,奇隙充滿,然後如陸平原所雲「叩寂莫而求音,眇眾慮以為言」者,夫是以可許焉爾。
嗚呼!天下有饑,由己饑之,中郎秘密一人之書,洛陽傳寫一篇之文,皆汗顏事。
子岸、子問,蓋深有志於是者,救人之饑,豈不亦急乎哉? 二子尊人,吾友印持氏者,越之讀書人也。
予因愛二子文,題之而諮於印持焉。
汪闇夫時文序 予不幸出入於浮名之中者十餘年而厭之,而友人汪闇夫曰:「楚士之名,其子矣,次者予。
」惡,是何言也! 闇夫閉關十年,與砌苔簷溜相朝夕,以鳥空蟲響為伴侶,而名已汪汪滄滄於海之內。
予雖亦辱人口耳,然常逐車船之用矣,常煩和平之聽矣,常嘯於阮籍下山之時矣,常詠於袁宏月夜之浦矣,雖無意於名,而名亦有從此而得者,是以自厭也。
故予自年漸深,意漸怠,天下之人,始有非之者,而予不辯。
非惟不辯也,反覺天下之人墮於吾年深意怠之中,適投吾厭之之意,而救其所悔。
然不可以是而悔闇夫之名也。
闇夫之名,生於其閉戶,而不生於舟車朋友之間也。
乃闇夫則自悔之。
予近日見其道心沈退,學力幽壯,方自適於柷之野,而晦之以八關之齋、六逸之竹,其於名何有哉?而予又告之曰:「名之為物,往而不知其所在,來而不知其何由,無形無影,無首無脊,浮動於不可知之中。
而我之根深蒂熟者,遙遙與之相應,亦如人之鬚、眉、髮三者而已矣。
夫三者非有用於人也,而子以其無用於人而去之乎?其將存之乎?」闇夫曰:「存之。
」曰:「如是,則名生於閉戶者,何可悔也?雖生於舟車朋友之間,而實生於閉戶者,又焉足悔也哉!」闇夫乃檢其前後文而盡刻之。
金正希文稿序 予於金子正希之文,而不敢題為制科義也,直題之曰文稿。
猶之乎讀漢注疏爾,猶之乎觀史論爾,猶之乎上下諸子爾,猶之乎名臣奏、大家集而真理學語錄爾,故題為制舉義而有所不可。
然於所為經史子集之類,其闊且大者近之,而一言一事之美可舉以為稱者,不屑近也;奧則者近之,而其熟滑者不屑近也;質雅者近之,而其蒨豔者不屑近也。
嗚乎!天下之人,怵於昔人久定之名,動於今人易售之路,而不暇自伸其才力精魄,以爭奇人魁士之所不能緻,又不暇自理其喧寂歌哭,以挽神鬼人天之所不能奪,而日夜艱瘁,燈寒齏苦,從俗所號為制科之文,畢委心力以求之。
究竟命數所幸所不幸,與此何涉哉!而以予私計之,凡此心力之耗,與人世聲色貨財,同一苦毒。
使其欲為古文字,則將舍此而別有古文;苟真有志性命也,不舍此將無以學道。
由此言之,彼耗心力於舉業者,其於人世嗜欲,以何分別,而獨得美名也乎? 金子年少深默,冷面隔俗,每披其帷,或俯而翻書,或仰臥而思其曲折、追其微茫,自尊其性靈骨體,以冒乎紙墨之上,任其所往而不欲收也。
每金子一文出,而駭者至於不能言,愛者亦至於不能言。
觀其伸紙用筆、俯思仰歎時,何知世復有駭與愛者?但曰:「吾所有止此耳,舍此寧復有物乎!」予謂金子雖俯思仰歎,備極寒燈苦齏之事,而卒未嘗耗其所為心力也。
何也?其心力殆歷錄然存也。
吾弟服膺閱其稿竟,掩卷曰:「直一味根器之言也。
」如是則題以文稿,而亦將有所不可矣。
官子時文稿序 士之有文,如女之有色;文之有先輩、時輩,如色之有故人、新人。
善論色者曰:「顏色雖相似,手爪不相如。
」又曰:「將縑來比素,新人不如故。
」知手爪之所以妙,又知素之所以勝,此一人也,豈目挑而心招,倚門而刺繡,可以僥幸於歡儂之交者哉?夫時文中有多數句者,而先輩常少數句;有重後半者,而先輩常重前半;有用過文者,而先輩常用本文——此論色者之及於手爪也。
時文中有讀之欲笑者,而先輩不苟嬉;有讀之欲泣者,而先輩不苟悲;有讀之動人心目、快人口齒者,而先輩不苟豔——此論色者之明於縑素也。
前輩淪亡,莫究此義,有志之士,多傷心焉。
友人官子以其文投予,予驚而相向,退而告人:「此於元詞宋曲中而有人焉,獨宗《離騷》者也;此於繁弦急管中而有人焉,獨彈素琴者也。
」已而掩袂歎息於官子之前曰:「予不得與倚門者爭旦夕之效,正坐此耳,子胡為然哉?孔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當此之時,吾亦未見好色者也,悔不盛年時嫁與青樓家。
子盛年,子勿貽此悔。
」官子曰:「非也。
窮達天為,智者不愁。
瀉水置地,任其所流。
」予乃躍然而起:「官子之見達矣,所以有官子之文,豈誣哉?」 刻黃美中文序 予嗜美中之文,後於徐子卿先生,而先於天下人。
天下人爭好其言,且非特一好而已也,蓋爭有為其言者。
凡為其言者,率魁壘拔出之材,每用此得志於天下,而美中守諸生自如。
即美中自用此得志於天下有日矣,今尚守諸生自如。
友人金蔔公浠之,文士而具目與骨者也,盡刻其所為文,以書告予。
予於美中之文,無多少長短、淺深平奇、濃淡欹整,一字一句一篇,皆若身一葉而泛於海,身孤筇而支於嶽,身貧兒而管鑰於庫,身匹夫而瞻仰宮闕,茫然而已爾。
獨其茫然之餘,汗消喘定,驚止味生,若竦然見其人,又若淵然見其抱出世之懷,而不甚屑於此者,故予於美中之文不可謂不知也。
美中日出入馳驟文字之中,冥心放手,未之有悔;而為其言與好其言者,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