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書啟

關燈
文恪草書,真有亂小王者,幾入其室,慎辭也。

    春久失其幅,將搜之邑中,但予否尚在人。

    惟作孝廉時,合寫楚辭離陶詩二種。

    楚辭落他人手,不可得;陶詩今在春處,行書稿本,蒼然而已。

    即不大佳,亦是當藏善物,恨未攜至行李,旋當歸之明公,令其得所也,故詩中先言之。

     奏記蔡清憲公 伏從郵筒傳至明公書一通,詩稿一摺,下贈詩五首,次序跪讀,眼界深廣隆厚,手舞不暇;針砭所及,汗流瀑如。

    恨伯敬先一日行,不能共讀也。

     書雲「《詩歸》中有太尖而欠雅厚者,宜刪去一二」,確哉茲語!春閱唐詩訖,曾有「無嫌同或異,常恐密兼疏」之句,蓋彼取我刪,彼刪我取,又復刪其所取,取其所刪,無絲毫自是求勝之意,乃可共事,況明公眼邁而識定,將取裁焉。

    肯為二子刪之,則徑刪之何妨矣。

    春與伯敬,蓋厭詩之宗匠,人所應有必有,事所眾入必入,如書畫之作家、骨董之行家,雖曰可法,而識者憎焉。

    所以選詩之役,其流為風趣太多,主臣有之。

     書雲「情豔詩非真深遠者勿留,不喜人於山水花木著婦女語」,尤為篤論。

    春選古詩,至齊、梁、陳、隋,而歎焉顧伯敬曰:「岌岌乎殆哉!詩至此時,與填辭差一黍耳。

    隋以後即當接元,被唐人喝斷氣運,天清風和,可謂煉石重補矣。

    」伯敬以為然,相與谘嗟久之。

    然有真能動人者,亦不能舍,雖其氣近妖,不妖於車來賄遷、淇梁芍藥也。

    至於山水花木之間,宜秀宜潤。

    秀有近於媚而實非媚,潤有似於軟而實非軟。

    有煙粉之婦女,有淡妝之婦女,皆能與山水花木作仇,反不能點綴其光景也。

     《易》曰:「殊途同歸。

    」以春小儒之見,上下今古,詩人之緻,詣之深淺,力之厚薄,不同而同者,歸也。

    孟子曰:「固哉,高叟之為詩!」又曰:「以意逆志。

    」又曰:「誦其詩,知其人,論其世。

    」此三言者,千古選詩者之準矣。

    春雖不能至,竊以自勖。

    因是以移其心目於明公之詩,雖不中,亦不大遠。

    蓋明公之詩,厚而不濁,清而不寒,近情而不刻,剜腸而不苦。

    如往者贈伯敬諸古,與前後梅花諸什,亦既吟之拜之,枕之藉之,不意今者躬獲滿函。

    如「人方存見少,天若歎才難」,「爐依讀易寒,拜君如拜石」,「還當留末吹,孤在簿書暇」,「書落有無裏,夢歸明滅邊」,「道路猶言易,蒸嘗難獨持。

    為兄終自拙,抱子況俱遲」,「忽與竹聲破,又隨梅想開」,「一官但勞我,復勉子求官。

    此事寧非幻,逃名古亦難」,「臘去固無家,春來詎有路?共此寒更中,而以分初暮。

    遊人競懷新,君子重念故」,「鳥夢不能成,往往人聲誤」,「綿綿或間之,以斯即舊今。

    惟有薄雲色,猶連隔歲陰。

    締觀今昨事,豈殊光與音」,「日月無改轂,多此新陳心」,「稍露桂輪半,來終穀日晴」,「疑君兼性習,深看喜怒生」,「未見胡然夢,其占曰得書」,「渺矣弦中思,難於聽者心」,「求友誰知苦,相托在無窮」,「相士如相詩,隨人所取之」,「於此無精感,雖多奚以為」,「山鍾占易體,欲答已忘辭」,「置身凜在古,行世澹於秋」,或使人躍然而起,或使人默然無言。

    在明公之妙,妙在章法,豈可以摘句標勝?凡若此者,皆私自點閱,丹鉛密處也,不可以全帙齎還,故瑣瑣如右耳。

    既而思明公愛春,有超倫等,縱一無可言,猶當披尋妄言,稍別媚子,況古今人作詩,亦無有一無可言之理。

    明公即泛愛,豈肯愛媚子乎?竊以為贈送馮觀察先生之作,猶有必欲滿四律之意,如「夜雨歸心三丈水」,不多得也。

    「四十明朝是」三首,長慶多用此調,愚竊謂調未甚高,幸第七句尚不同款耳。

    「酒戶病乘除」,則未免以太巧得俚。

    《守歲》詩妙矣,而「念故」之下,「故園」「故人」「故年」,泯之更妙。

    《元日對雨》詩妙矣,而「花鳥」以下六句刪之更妙。

    《畫理》詩妙矣,而「圖中即見迎」止之更妙。

    《梅》詩「獨傳衣」二句稍遠。

    《憶弟》詩尚省得一兩首。

    「歡心事事賒」,「時哉怒翼摶」,「吟成霽景餘」,似以落韻未新。

    「深於此日哉」,似以落韻未穩。

    固哉,元春之為詩也!明公必一見而笑之:豎儒烏知乃公意,爾以孟子三言自勖者何在矣。

    是明公自發其猖狂之論,而又自笑之也。

    夫達尊之門,高才雲屯,必未有敢言如不肖春者。

    春若望其門,不如明公不敢入;入其門,窺其不如明公亦不敢言。

    今之敢言者,非元春也,明公也。

     一二日內,發九峰之棹,舍弟聲、禮與俱。

    聲入學第一,禮第三,前有應試之許,紅案未至,懷疑漠漠。

    如遺一弟,則往懇仁台。

    兩弟真能讀書作文,頗懷奇想,不然者,春門庭之內,亦不能以一字譽之也。

     已斷詩不作,故未敢率爾裁謝,以《寒河集》仰求塗抹。

    元成馮先生曾書至邑令君,物色元春,元春止上一書而未往。

    其道古道也。

    見前輩如此,感激用壯,倉卒具箋,附筒躊躇,並乞明公便中為元春明此意。

     奏記蔡清憲公 春自大酉諸勝,乃返僧舍,先以所作詩呈上仁公覽教。

    春歷證諸洞,必推玉華佳,詩中「鑿雲為地肺,手搏六丁黑」,「燈光生妙象,龍蛻想空靈」,遂為此洞寫照。

    而此洞之妙,可以供諸妙手驅使,非一寫可了。

    大都玉華是仙宅,玉田是蛟窟;玉華如萬花,大酉如老柏。

    大酉之妙,使人可入可出;玉田之妙,使人一出不敢入;玉華之妙,使人既出復思入,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