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輯
關燈
小
中
大
東西都要用火酒揩,不能如泥塑木雕,如死魚之不張嘴,也不能終日喋喋不休,整夜鼾聲不已,不能油頭滑腦,也不能蠢頭呆腦,要有說有笑,有動有靜,靜時能一聲不響地陪着你看行雲,聽夜雨,動時能在草地上打滾像一條活魚!這樣的伴侶哪裡去找?
運動
大概是李鴻章吧,在出使的時候道出英國,大受招待,有一位英國的皇族特别讨好,親自表演網球賽,以娛嘉賓,我們的特使翎頂袍褂地坐在那裡參觀,看得眼花缭亂,那位皇族表演完畢,氣咻咻然,汗涔涔然,跑過來問大使表演如何,特使戚然曰:“好是好,隻是太辛苦,為什麼不雇兩個人來打呢?”我覺得他答得好,他充分地代表了我們國人多少年來對于運動的一種看法。
看兩個人打球,是很有趣味的,如果旗鼓相當,砰一聲打過來,砰一聲打過去,那趣味是不下于看鬥雞、鬥鹌鹑、鬥蟋蟀。
人多少還有一點蠻性的遺留,喜歡站在一個安逸的地方看别個鬥争,看到緊急處自己手心裡冷津津地捏着兩把汗,在内心處感覺到一種輕松。
可是自己參加表演,就犯不着累一身大汗,何苦來哉?摔跤的,比武的,那是江湖賣藝者流,士君子所不取。
雖然相傳自黃帝時候就有“蹴踘”之戲,可是自漢唐以降我們還不知道誰是蹴球健将,我看了《水浒傳》才知道宋朝一個“浮浪破落戶子弟”“高俅那厮”“最是踢得好腳氣球”。
我們自古以來就講究雍容揖讓,縱然為了身體的健康,做一點運動,也要有分寸,頂多不過像陶侃之“日運百甓”,其用意也無非是習勞,并不曾想把身體鍛煉得健如黃犢。
士大夫階級太文明了,太安逸了,固然肢體都要退化,有變成侏儒的危險,肩不能挑擔,手不能提籃,有變為廢物的可能,但是在另一方面所謂的廣大民衆又嫌太勞苦了,營養不足,疲勞過度,吃不飽,睡不足,一個個的面如削瓜,身體畸形發展,擡轎的肩膀上頭有一塊紅腫的肉隆起如駝峰,挑水的腳筋上累累的疙瘩如瘿木,擔石頭的空手走路時也佝偻着腰像是個猿人,拉車子的雞胸駝背,種莊稼的胼手胝足——對于這一般人我們實在不願意再提倡運動,我們要提倡的是生活水準的提高,然後他們可以少些運動。
對于躺着吃飯坐着頓膘的朋友們,我們可以因勢利導勸他們行八段錦太極拳,大概不會發生什麼大危險,對于天天在馬路上賽跑的人力車夫們,田徑賽是多餘的。
外國人保留的蠻性要比我們多一些,也許是因為他們去古未遠的緣故。
看他們打架的方式就可以知道,一言不合,便是直接行動,看誰的胳臂力量大,不像我們之善于口角,幹打雷不下雨。
外國人的運動方式也多少和野蠻人的生活方式有些關聯。
我看過美國人賽足球,事前的準備不必提,單說比賽前夕的那個“鼓勇會”(PepMeeting)就很吓人,在曠地燃起一堆烽火,大家圍着火旋轉叫嚣,熊熊的火光在每人的臉上照出一股“血絲糊拉”的獰惡相,隊員被高高地舉起在肩頭上,像是要去做祭兇神的犧牲,隻欠一陣陣呼呼的鼓,否則就很像印第安人戰前的祭禮了。
比賽的兇猛也不必提,隻要看旁邊助威的拉拉隊,那真是如中瘋魔生龍活虎一般,我們中國的所謂拉拉隊輕描淡寫地比起來隻能算是幼年歌詠團。
再說擲标槍,那不是和南非野人打獵一模一樣的嗎?打拳,那更是最直截了當的性命相撲。
可是我說這些話并不含褒貶的意思。
現在的外國人究竟不是野蠻人,他們很早地就在運動中建立起一套規矩,抽象的叫做運動道德。
我們中國人素來不好運動,可是一運動起來就很容易口咬足踢連罵帶打了。
美國學校的球隊訓練員是薪給最高的職位,如果他能訓練出一隊如狼似虎的隊員在運動場上建立幾次殊勳,他立刻就可以給學校收很大的招徕的功效。
“所謂大學,即是一座偉大運動場附設一個小小的學院。
”把運動當做一種霓虹廣告,在外國已為人诟病,在中國某一些學校裡仍然不失其為時髦。
學校裡體育功課不可少,一星期一小時,好像是紀念性質。
一大群面有菜色的青年總可以挑出若幹彪形大漢,供以在中國算是特殊的膳食,施以在外國不算嚴格的訓練,自然都還相當茁壯,伸出胳臂來一連串的凸出的肉腱子,像是成串的陳皮梅似的,再飾以一身鮮明的服裝,相當的壯觀,可惜的是這僅僅是樣品而已。
這些樣品能孳生出更有價值的樣品——錦标、銀杯。
沒有錦标銀杯,校長室和會客室裡面就太黯淡了。
有人說,人的筋肉骨骼的發達是和腦筋的發達成正比例的。
就整個的民族而言,也許是的,就個人分别而言,可是例外太多。
在學校裡誰都知道許多腦力過人的人往往長得像是一顆小蹦豆兒,好多在運動場上打破紀錄的人在智力上并不常常打破紀錄,除非是偶然地破留校年數的紀錄。
還有一層,運動和體育不同,猶之體格健壯與飛檐走壁不同。
體格健壯是真正的本錢,可以令人少生病多做事,至于跳得高跑得快玩起球來“一似鳔膠粘在身上”,那當然也是一技之長,那意義不在耍壇子、舉石鎖、踩高跷、踏軟繩之下。
為了四億以上的人建築一座運動場,不算奢侈。
我參觀過一座運動場,規模不算小,并且曾經用過一次,隻是看台上已經長了好幾尺高的青草,好像是要兼營牧畜的樣子,我當時的感想,就和我有一次看見我們的一艘軍艦的鐵皮上長滿海藻蚌蛤時的感想一般。
觀光 一位外國教授休假旅行,道出台灣,事前輾轉托人來信要我予以照料,導遊非我副業,但情不可卻。
事實證明“馬路翻譯”亦不易為,因為這一對老婦要我帶他們到一條名為HagglersAlley的地方去觀光一番,我當時就躊躇起來,不知是哪一條街能有獨享這樣的一個名稱的光榮。
所謂haggler,就是“讨價還價的人”。
他們沒有見過這種場面,想見識一下,亦人情之常。
我們在漢朝就有一位韓康,賣藥長安,言不二價,名列青史,傳為美談。
他若是和我談起這段故事,我當然會比較地覺得面上有光,我再一想,韓康是一位逸士,在曆史上并不多見,到如今當然更難找到。
不提他也罷。
一條街以“讨價還價”為名,足以證明其他的街道之上均不讨價還價,這也還是相當體面之事。
好,就帶他們到城裡去走一遭。
來客看出我有一點躊躇,便從箱箧中尋出一個導遊小冊,指給我看,台北八景之一的“讨價還價之街”赫然在焉。
幸好其中沒有說明中文街名,也沒有說明在什麼地方。
在幾乎任何一條街上都可以進行讨價還價之令人興奮的經驗。
按照導遊小冊,他們還要看山胞跳舞。
講到跳舞,我們古已有之,可惜“舞雩歸詠”的情形隻能在書卷裡依稀體會之,就是什麼霓裳羽衣劍器渾脫之類,我們也隻有其名。
觀光客要看的是更古老的原始的遺留!越簡陋的越好!“祝發文身錯臂左衽”,都是有趣的。
我告訴他們這種山胞跳舞需要到山地方能看到,這使他們非常失望。
(我心裡明白,雖然他們口裡沒有說出,他們也一定很想看看“出草”的盛況哩。
讀過Swift的“一個低調的建議”的人,誰不想參觀一下福爾摩薩的生吃活人肉的風俗習慣?)後來他們在出賣“手工藝”的地方看到袖珍型的“國劇臉譜”,大喜過望,以為這必定是幾千年幾萬年前的古老風俗的遺留。
我雖然極力解釋這隻是“國劇”的“臉譜”,不同于他們在非洲内地或南海島嶼上所看到的土人的模型,但是他們仍很固執地表示衷心喜悅,嘴角上露出了所謂aserendipicsmile(如獲至寶的微笑),慷慨解囊,買了幾份,預備回國去分贈親友,表示他們看到一些值得一看的東西。
我有一個朋友,他家裡曾經招待過一位觀光女客。
她飽餐了我們的世界馳名的佳肴之後,忽然心血來潮想要投桃報李,堅持要下廚房親手做一頓她們本國的飯食,以娛主人。
并且表示非親自到市場采辦不可。
到我們的菜市場去觀光!我們的市場裡的物資充斥,可以表示出我們的生活的優裕,不需要配給券,人人都可以滿載而歸,個個菜筐都可以“青出于藍”,而且當場殺雞宰魚,表演精彩不另收費。
市場裡雖然顧客摩肩接踵,依然可以撐着雨傘,任由雨水滴到别人的頭上,依然可以推着腳踏車在人叢中橫沖直撞,把泥水擦在别人的身上,因為彼此互惠之故,亦能相安。
薄施脂粉的一位太太順手把額外的一條五花三層的肉塞進她的竹籃裡,眼明手快的屠商很迅速地就把那條肉又抽了出來,起初是兩造怒目而視,随後不知怎的又相視而笑,适可而止,不傷和氣。
市場裡的形形色色實在是大有可觀,直把我們的觀光客看得不僅目瞪口呆,而且心蕩神怡。
主人很天真,事後問她我
看兩個人打球,是很有趣味的,如果旗鼓相當,砰一聲打過來,砰一聲打過去,那趣味是不下于看鬥雞、鬥鹌鹑、鬥蟋蟀。
人多少還有一點蠻性的遺留,喜歡站在一個安逸的地方看别個鬥争,看到緊急處自己手心裡冷津津地捏着兩把汗,在内心處感覺到一種輕松。
可是自己參加表演,就犯不着累一身大汗,何苦來哉?摔跤的,比武的,那是江湖賣藝者流,士君子所不取。
雖然相傳自黃帝時候就有“蹴踘”之戲,可是自漢唐以降我們還不知道誰是蹴球健将,我看了《水浒傳》才知道宋朝一個“浮浪破落戶子弟”“高俅那厮”“最是踢得好腳氣球”。
我們自古以來就講究雍容揖讓,縱然為了身體的健康,做一點運動,也要有分寸,頂多不過像陶侃之“日運百甓”,其用意也無非是習勞,并不曾想把身體鍛煉得健如黃犢。
士大夫階級太文明了,太安逸了,固然肢體都要退化,有變成侏儒的危險,肩不能挑擔,手不能提籃,有變為廢物的可能,但是在另一方面所謂的廣大民衆又嫌太勞苦了,營養不足,疲勞過度,吃不飽,睡不足,一個個的面如削瓜,身體畸形發展,擡轎的肩膀上頭有一塊紅腫的肉隆起如駝峰,挑水的腳筋上累累的疙瘩如瘿木,擔石頭的空手走路時也佝偻着腰像是個猿人,拉車子的雞胸駝背,種莊稼的胼手胝足——對于這一般人我們實在不願意再提倡運動,我們要提倡的是生活水準的提高,然後他們可以少些運動。
對于躺着吃飯坐着頓膘的朋友們,我們可以因勢利導勸他們行八段錦太極拳,大概不會發生什麼大危險,對于天天在馬路上賽跑的人力車夫們,田徑賽是多餘的。
外國人保留的蠻性要比我們多一些,也許是因為他們去古未遠的緣故。
看他們打架的方式就可以知道,一言不合,便是直接行動,看誰的胳臂力量大,不像我們之善于口角,幹打雷不下雨。
外國人的運動方式也多少和野蠻人的生活方式有些關聯。
我看過美國人賽足球,事前的準備不必提,單說比賽前夕的那個“鼓勇會”(PepMeeting)就很吓人,在曠地燃起一堆烽火,大家圍着火旋轉叫嚣,熊熊的火光在每人的臉上照出一股“血絲糊拉”的獰惡相,隊員被高高地舉起在肩頭上,像是要去做祭兇神的犧牲,隻欠一陣陣呼呼的鼓,否則就很像印第安人戰前的祭禮了。
比賽的兇猛也不必提,隻要看旁邊助威的拉拉隊,那真是如中瘋魔生龍活虎一般,我們中國的所謂拉拉隊輕描淡寫地比起來隻能算是幼年歌詠團。
再說擲标槍,那不是和南非野人打獵一模一樣的嗎?打拳,那更是最直截了當的性命相撲。
可是我說這些話并不含褒貶的意思。
現在的外國人究竟不是野蠻人,他們很早地就在運動中建立起一套規矩,抽象的叫做運動道德。
我們中國人素來不好運動,可是一運動起來就很容易口咬足踢連罵帶打了。
美國學校的球隊訓練員是薪給最高的職位,如果他能訓練出一隊如狼似虎的隊員在運動場上建立幾次殊勳,他立刻就可以給學校收很大的招徕的功效。
“所謂大學,即是一座偉大運動場附設一個小小的學院。
”把運動當做一種霓虹廣告,在外國已為人诟病,在中國某一些學校裡仍然不失其為時髦。
學校裡體育功課不可少,一星期一小時,好像是紀念性質。
一大群面有菜色的青年總可以挑出若幹彪形大漢,供以在中國算是特殊的膳食,施以在外國不算嚴格的訓練,自然都還相當茁壯,伸出胳臂來一連串的凸出的肉腱子,像是成串的陳皮梅似的,再飾以一身鮮明的服裝,相當的壯觀,可惜的是這僅僅是樣品而已。
這些樣品能孳生出更有價值的樣品——錦标、銀杯。
沒有錦标銀杯,校長室和會客室裡面就太黯淡了。
有人說,人的筋肉骨骼的發達是和腦筋的發達成正比例的。
就整個的民族而言,也許是的,就個人分别而言,可是例外太多。
在學校裡誰都知道許多腦力過人的人往往長得像是一顆小蹦豆兒,好多在運動場上打破紀錄的人在智力上并不常常打破紀錄,除非是偶然地破留校年數的紀錄。
還有一層,運動和體育不同,猶之體格健壯與飛檐走壁不同。
體格健壯是真正的本錢,可以令人少生病多做事,至于跳得高跑得快玩起球來“一似鳔膠粘在身上”,那當然也是一技之長,那意義不在耍壇子、舉石鎖、踩高跷、踏軟繩之下。
為了四億以上的人建築一座運動場,不算奢侈。
我參觀過一座運動場,規模不算小,并且曾經用過一次,隻是看台上已經長了好幾尺高的青草,好像是要兼營牧畜的樣子,我當時的感想,就和我有一次看見我們的一艘軍艦的鐵皮上長滿海藻蚌蛤時的感想一般。
觀光 一位外國教授休假旅行,道出台灣,事前輾轉托人來信要我予以照料,導遊非我副業,但情不可卻。
事實證明“馬路翻譯”亦不易為,因為這一對老婦要我帶他們到一條名為HagglersAlley的地方去觀光一番,我當時就躊躇起來,不知是哪一條街能有獨享這樣的一個名稱的光榮。
所謂haggler,就是“讨價還價的人”。
他們沒有見過這種場面,想見識一下,亦人情之常。
我們在漢朝就有一位韓康,賣藥長安,言不二價,名列青史,傳為美談。
他若是和我談起這段故事,我當然會比較地覺得面上有光,我再一想,韓康是一位逸士,在曆史上并不多見,到如今當然更難找到。
不提他也罷。
一條街以“讨價還價”為名,足以證明其他的街道之上均不讨價還價,這也還是相當體面之事。
好,就帶他們到城裡去走一遭。
來客看出我有一點躊躇,便從箱箧中尋出一個導遊小冊,指給我看,台北八景之一的“讨價還價之街”赫然在焉。
幸好其中沒有說明中文街名,也沒有說明在什麼地方。
在幾乎任何一條街上都可以進行讨價還價之令人興奮的經驗。
按照導遊小冊,他們還要看山胞跳舞。
講到跳舞,我們古已有之,可惜“舞雩歸詠”的情形隻能在書卷裡依稀體會之,就是什麼霓裳羽衣劍器渾脫之類,我們也隻有其名。
觀光客要看的是更古老的原始的遺留!越簡陋的越好!“祝發文身錯臂左衽”,都是有趣的。
我告訴他們這種山胞跳舞需要到山地方能看到,這使他們非常失望。
(我心裡明白,雖然他們口裡沒有說出,他們也一定很想看看“出草”的盛況哩。
讀過Swift的“一個低調的建議”的人,誰不想參觀一下福爾摩薩的生吃活人肉的風俗習慣?)後來他們在出賣“手工藝”的地方看到袖珍型的“國劇臉譜”,大喜過望,以為這必定是幾千年幾萬年前的古老風俗的遺留。
我雖然極力解釋這隻是“國劇”的“臉譜”,不同于他們在非洲内地或南海島嶼上所看到的土人的模型,但是他們仍很固執地表示衷心喜悅,嘴角上露出了所謂aserendipicsmile(如獲至寶的微笑),慷慨解囊,買了幾份,預備回國去分贈親友,表示他們看到一些值得一看的東西。
我有一個朋友,他家裡曾經招待過一位觀光女客。
她飽餐了我們的世界馳名的佳肴之後,忽然心血來潮想要投桃報李,堅持要下廚房親手做一頓她們本國的飯食,以娛主人。
并且表示非親自到市場采辦不可。
到我們的菜市場去觀光!我們的市場裡的物資充斥,可以表示出我們的生活的優裕,不需要配給券,人人都可以滿載而歸,個個菜筐都可以“青出于藍”,而且當場殺雞宰魚,表演精彩不另收費。
市場裡雖然顧客摩肩接踵,依然可以撐着雨傘,任由雨水滴到别人的頭上,依然可以推着腳踏車在人叢中橫沖直撞,把泥水擦在别人的身上,因為彼此互惠之故,亦能相安。
薄施脂粉的一位太太順手把額外的一條五花三層的肉塞進她的竹籃裡,眼明手快的屠商很迅速地就把那條肉又抽了出來,起初是兩造怒目而視,随後不知怎的又相視而笑,适可而止,不傷和氣。
市場裡的形形色色實在是大有可觀,直把我們的觀光客看得不僅目瞪口呆,而且心蕩神怡。
主人很天真,事後問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