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苑漫步
關燈
小
中
大
存吳氏之花卉團扇,摹模恽派,頗有心得。
沈筱莊之雕刻象牙扇骨,于三四分寬、四寸長之物,刻字八行,每行百二十字左右,細入毫芒,而筆意直逼米老,精妙絕倫。
謂之魔術中之雕刻家,非過譽也。
參考品另為一室。
曾存吳氏所藏五六年來日本文部省美術展覽會之選品及日本西洋畫家之傑作集五六種,參照印證,引增興趣不少。
朱少屏氏所藏古畫多種,皆名人之作。
其最奪目者為于海屋之手卷,花木數十種,穿插配合,實具苦心。
異禽二十餘種,共四十餘尾,構圖設色,迥異時流。
他若朽道人之《殘荷》,運筆疏宕,覺秋水伊人,呼之欲出。
又,沈墨仙氏之《枇杷》、李梅庵氏之《松》、吳昌碩氏之《梅》,(三氏皆臨時揮毫),一時興來之作,莫不韻味天然,一洗凡近之習也。
4.雜志之特色 吳昌碩之繪畫作品 同人制作品凡百餘頁,首文,次詩,次詞,又圖畫十六幅,印五種,滑稽告白數種,及附錄文藝紀事,用雜志體裁裝成一冊,名曰《文美》。
叙言系姚錫鈞氏所作,他為黃賓虹氏之古玺印銘,息霜氏之《李廬印譜序》、存吳氏之《與某記者論西洋書畫》、(天)遂氏之《遂廬筆記》、亞子氏之《血淚碑曆史》,皆饒有趣味之作。
詩詞則洪思默感,沉豔濃郁,無件不精。
圖畫中山水最多,綿密輕妙,各有家法。
息霜氏之《盼》,以洋畫筆墨寫優美之意,實為吾國畫界之創格。
存吳氏之《馬》,用筆設色,純仿宋法。
比較息霜氏之《盼》,一新一舊,恰是背道而馳。
對照參觀,可見藝術之頭頭是道也。
朽道人之廣告集圖案,系用漢竹葉碑文組織而成,趣味高古,可以為亞東國粹之代表。
嚴詩庵氏之《文美紀念碑》,别開生面,而獨具匠心。
以上各品裝成雜志,原以備臨時傳觀會友。
因佳制甚多,秘之可惜,刻拟集資印,不日即可發行,誠快事也。
5.交換書畫品之愉快 李叔同篆刻 會友十三人,共出交換品二十餘件,于尊酒微醺之際,由李、曾二氏用抽簽法彼此互換。
此時,凡出品者,皆于其所欣感之物生無限希望。
每揭一物名,則屬耳注目者舉場一緻,其情與盼望選舉之發表都無殊異。
黃樸存氏慕朽道人之名已久,及是日,見朽之交換品系古梅一幅,垂涎特甚。
未幾發表,應得是畫之主人竟是黃氏,合堂喝采。
而黃氏之得意,尤不可形容。
範彥殊之詩扇,李息霜讀之,愛不釋手。
當用箋紙書是詩納入衣袋中,慮少緩為他人所得,不及抄錄也。
不意發表後,此扇亦竟為李氏所得,皆可謂随心所欲矣!曾存吳氏之畫扇,初用紙套封固,未露真面,人皆疑為裸體美人。
于是引起一般好奇之心。
欲得是品者不知凡幾。
及至揭曉,仍是恽派花卉,為費公直氏所得。
而存吳氏所得,系息霜氏之書。
曾、李本舊同學,交換書畫之事非止一次。
是日用抽簽法,曾又得李之制作,一若數由前定之也。
讵最後之一人為嚴詩庵氏所得,仍是自作之品。
無已,乃與存吳氏所得再相交換,然後畢事。
洗杯更酌,夜色已初更矣。
(5月16日-18日) 詩詞選 詠山茶花 瑟瑟寒風剪剪催,幾枝花發水雲隈。
淡妝寫出無雙品,芳信傳來第二回。
春色鮮鮮勝似錦,粉痕豔豔瘦于梅。
本來桃李羞同調,故向百花頭上開。
右餘近作《山茶花》詩也。
格效東瀛詩體,愧鮮形貌之似。
近讀東瀛山根立庵先生佳作,而拙作益覺如土飯塵羹矣。
先生《詠山茶花詩》雲:“前身嘗住建溪濱,國色由來出素貧。
淩雪知非青女匹,耐寒或與水仙親。
豐腴坡老詩中相,明豔涪翁賦裡人。
莫被渡江梅柳妒,群芳凋日早回春。
” 己亥歲暮之月 惜霜仙史成蹊。
李叔同繪山茶花 照紅詞客介香夢詞人屬題采菊圖,為賦二十八字 田園十畝老煙霞, 水繞籬邊菊影斜。
獨有閑情舊詞客, 春花不惜惜秋花。
冬夜客感 紙窗吹破夜來風,砭骨寒添漏未終。
雲掩月殢光慘白,簾飄燭影焰搖紅。
無心難定去留計,有淚常抛夢寐中。
煩惱自尋休自怨,待将情事訴歸鴻。
朝遊不忍池 鳳泊鸾飄有所思,出門怅惘欲何之。
曉星三五明到眼,殘月一痕纖似眉。
秋草黃枯菡萏國,紫薇紅濕水仙祠。
小橋獨立了無語,瞥見林梢升曙曦。
為老妓高翠娥作 殘山剩水可憐宵, 慢把琴樽慰寂寥。
頓老琵琶妥娘曲, 紅樓暮雨夢南朝。
人病 人病墨池幹,南風六月寒。
肺枯紅葉落,身瘦白衣寬。
人世兒侪笑,當門景色闌。
昨宵夢王母,猛憶少年歡。
李叔同年少時 偶得佳句留贈蘋香 滄海狂瀾聒地流,新聲怕聽四弦秋。
如何十裡章台路,隻有花枝不解愁。
最高樓上月初斜,慘綠愁紅掩映遮。
我欲當筵拼一哭,那堪重聽後庭花。
殘山剩水說南朝,黃浦東風夜卷潮。
河滿一聲驚掩面,可憐腸斷玉人箫。
口占贈李蘋香 子女平分二十周, 那堪更作狹邪遊。
隻因第一傷心事, 紅粉英雄不自由! 和補園贈天韻閣主人元韻 慢将别恨怨離居,一幅新愁和淚書。
夢醒揚州狂杜牧,風塵辜負女相如。
馬纓一樹個侬家,窗外珠簾映碧紗。
解道傷心有司馬,不将幽怨訴琵琶。
伊誰情種說神仙,恨海茫茫本孽緣。
笑我風懷半消卻,年來參透斷腸禅。
閑愁檢點付新詩,歲月驚心發已絲。
取次花叢懶回顧,休将薄悻怨微之。
《茶花女遺事》演後感賦 東鄰有兒背佝偻,西鄰有女猶含羞。
蟪蛄甯識春與秋,金蓮鞋子玉搔頭。
拆度衆生成佛果,為現歌台說法身。
孟旃不作吾道絕,中原滾地皆胡塵。
李叔同男扮女裝演《茶花女》劇照 東京十大名士追薦會即席賦詩 蒼茫獨立欲無言,落日昏昏虎豹蹲。
剩卻窮途兩行淚,且來瀛海吊詩魂。
故國荒涼劇可哀,千年舊學半塵埃。
沉沉風雨雞鳴夜,可有男兒奮袂來。
喝火令 故國今誰生?胡天月已西。
朝朝暮暮笑迷迷,記否天津橋上杜鵑啼?記否杜鵑聲裡幾色順民旗? 初夜 眉月一彎夜三更,畫屏深處寶鴨篆煙青。
唧唧唧唧,唧唧唧唧,秋蟲繞砌鳴。
小簟涼多睡味清。
春夜 金谷園中,黃昏人靜,一輪明月,恰上花梢。
月圓花好,如此良宵,莫把這似水光陰空過了!英雄安在,荒塚蕭蕭。
你試看他青史功名,你試看他朱門錦繡,繁華如夢,滿目蓬篙!天地逆旅,光陰過客,無聊。
倒不如閑非閑是盡抛去,逍遙。
倒不如花前月下且遊遨,将金樽倒。
海棠睡去,把紅燭燒;茶蘼開未,把揭鼓敲。
莫教天上嫦娥将人笑。
醉花陰·閨怨 落盡楊花紅闆路,無計留春住。
獨立玉闌幹,欲訴離愁,生怕籠鹦鹉。
樓頭又見斜陽暮,怎耐歸期誤。
相憶夢難成,芳草天涯,極目人何處? 和冬青館主題京伶瑤華畫扇四絕 素心一瓣證前因,恻恻靈根渺渺神。
話到華年怨遲暮,美人香草哭靈均。
(瑤華工繪蘭,有清古之趣) 承平歌舞憶京華,紫陌青骢踏落花。
記得春風樓畔路,琵琶彈徹雁行斜。
(瑤華善彈琵琶,負重名,為長安諸伶之冠) 颦鼓漁陽感劫塵,莺花無複舊時春。
(自去年變起,謝絕塵網,不複彈此調矣!)潇潇暮雨徐娘怨,憶否江南夢裡人。
(滬上女校書徐琴仙亦擅琵琶。
今老矣,猶零落風塵) 長安子弟歎飄零(去年亂後,大半來滬),曾向紅羊劫裡經。
莫問開元太平曲,傷心回首舊門庭。
關于音樂 歌詞 哀祖國 小雅盡廢兮, 出車采薇矣。
豺狼當途兮, 人類其非矣。
鳳鳥兮, 河圖兮, 夢想為勞矣。
冉冉老将至兮, 甚矣吾衰矣。
隋堤柳 甚西風吹醒隋堤衰柳, 李叔同在日本留學時留影 江山非舊, 隻風景依稀, 凄涼時候。
零星舊夢半沉浮, 說閱盡興亡, 遮難回首。
昔日珠簾錦幕, 有淡煙一抹, 纖月盈鈎。
剩水殘山故國秋。
知否,知否, 眼底離離麥秀。
說甚無情, 情絲踠到心頭。
杜鵑啼血哭神州, 海棠有淚傷秋瘦。
深愁淺愁難消受, 誰家庭院笙歌又。
憶兒時 春去秋來,歲月如流,遊子傷漂泊。
回憶兒時,家居嬉戲,光景宛如昨。
茅屋三椽,老梅一樹,樹底迷藏捉。
高枝啼鳥,小川遊魚,曾把閑情托。
兒時歡樂,斯樂不可作。
兒時歡樂,斯樂不可作。
送别 長亭外,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 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觚濁酒盡餘歡, 今宵别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 夕陽山外山。
留别 滿斟綠醑留君住, 莫匆匆歸去! 三分春色二分愁, 更一分風雨。
花開花落都來幾許, 且高歌休訴! 不知來歲牡丹時, 再相逢何處! 春遊曲 春風吹面薄于紗, 春人妝束淡于畫。
遊春人在畫中行, 萬花飛舞春人下。
梨花淡白菜花
沈筱莊之雕刻象牙扇骨,于三四分寬、四寸長之物,刻字八行,每行百二十字左右,細入毫芒,而筆意直逼米老,精妙絕倫。
謂之魔術中之雕刻家,非過譽也。
參考品另為一室。
曾存吳氏所藏五六年來日本文部省美術展覽會之選品及日本西洋畫家之傑作集五六種,參照印證,引增興趣不少。
朱少屏氏所藏古畫多種,皆名人之作。
其最奪目者為于海屋之手卷,花木數十種,穿插配合,實具苦心。
異禽二十餘種,共四十餘尾,構圖設色,迥異時流。
他若朽道人之《殘荷》,運筆疏宕,覺秋水伊人,呼之欲出。
又,沈墨仙氏之《枇杷》、李梅庵氏之《松》、吳昌碩氏之《梅》,(三氏皆臨時揮毫),一時興來之作,莫不韻味天然,一洗凡近之習也。
4.雜志之特色 吳昌碩之繪畫作品 同人制作品凡百餘頁,首文,次詩,次詞,又圖畫十六幅,印五種,滑稽告白數種,及附錄文藝紀事,用雜志體裁裝成一冊,名曰《文美》。
叙言系姚錫鈞氏所作,他為黃賓虹氏之古玺印銘,息霜氏之《李廬印譜序》、存吳氏之《與某記者論西洋書畫》、(天)遂氏之《遂廬筆記》、亞子氏之《血淚碑曆史》,皆饒有趣味之作。
詩詞則洪思默感,沉豔濃郁,無件不精。
圖畫中山水最多,綿密輕妙,各有家法。
息霜氏之《盼》,以洋畫筆墨寫優美之意,實為吾國畫界之創格。
存吳氏之《馬》,用筆設色,純仿宋法。
比較息霜氏之《盼》,一新一舊,恰是背道而馳。
對照參觀,可見藝術之頭頭是道也。
朽道人之廣告集圖案,系用漢竹葉碑文組織而成,趣味高古,可以為亞東國粹之代表。
嚴詩庵氏之《文美紀念碑》,别開生面,而獨具匠心。
以上各品裝成雜志,原以備臨時傳觀會友。
因佳制甚多,秘之可惜,刻拟集資印,不日即可發行,誠快事也。
5.交換書畫品之愉快 李叔同篆刻 會友十三人,共出交換品二十餘件,于尊酒微醺之際,由李、曾二氏用抽簽法彼此互換。
此時,凡出品者,皆于其所欣感之物生無限希望。
每揭一物名,則屬耳注目者舉場一緻,其情與盼望選舉之發表都無殊異。
黃樸存氏慕朽道人之名已久,及是日,見朽之交換品系古梅一幅,垂涎特甚。
未幾發表,應得是畫之主人竟是黃氏,合堂喝采。
而黃氏之得意,尤不可形容。
範彥殊之詩扇,李息霜讀之,愛不釋手。
當用箋紙書是詩納入衣袋中,慮少緩為他人所得,不及抄錄也。
不意發表後,此扇亦竟為李氏所得,皆可謂随心所欲矣!曾存吳氏之畫扇,初用紙套封固,未露真面,人皆疑為裸體美人。
于是引起一般好奇之心。
欲得是品者不知凡幾。
及至揭曉,仍是恽派花卉,為費公直氏所得。
而存吳氏所得,系息霜氏之書。
曾、李本舊同學,交換書畫之事非止一次。
是日用抽簽法,曾又得李之制作,一若數由前定之也。
讵最後之一人為嚴詩庵氏所得,仍是自作之品。
無已,乃與存吳氏所得再相交換,然後畢事。
洗杯更酌,夜色已初更矣。
(5月16日-18日) 詩詞選 詠山茶花 瑟瑟寒風剪剪催,幾枝花發水雲隈。
淡妝寫出無雙品,芳信傳來第二回。
春色鮮鮮勝似錦,粉痕豔豔瘦于梅。
本來桃李羞同調,故向百花頭上開。
右餘近作《山茶花》詩也。
格效東瀛詩體,愧鮮形貌之似。
近讀東瀛山根立庵先生佳作,而拙作益覺如土飯塵羹矣。
先生《詠山茶花詩》雲:“前身嘗住建溪濱,國色由來出素貧。
淩雪知非青女匹,耐寒或與水仙親。
豐腴坡老詩中相,明豔涪翁賦裡人。
莫被渡江梅柳妒,群芳凋日早回春。
” 己亥歲暮之月 惜霜仙史成蹊。
李叔同繪山茶花 照紅詞客介香夢詞人屬題采菊圖,為賦二十八字 田園十畝老煙霞, 水繞籬邊菊影斜。
獨有閑情舊詞客, 春花不惜惜秋花。
冬夜客感 紙窗吹破夜來風,砭骨寒添漏未終。
雲掩月殢光慘白,簾飄燭影焰搖紅。
無心難定去留計,有淚常抛夢寐中。
煩惱自尋休自怨,待将情事訴歸鴻。
朝遊不忍池 鳳泊鸾飄有所思,出門怅惘欲何之。
曉星三五明到眼,殘月一痕纖似眉。
秋草黃枯菡萏國,紫薇紅濕水仙祠。
小橋獨立了無語,瞥見林梢升曙曦。
為老妓高翠娥作 殘山剩水可憐宵, 慢把琴樽慰寂寥。
頓老琵琶妥娘曲, 紅樓暮雨夢南朝。
人病 人病墨池幹,南風六月寒。
肺枯紅葉落,身瘦白衣寬。
人世兒侪笑,當門景色闌。
昨宵夢王母,猛憶少年歡。
李叔同年少時 偶得佳句留贈蘋香 滄海狂瀾聒地流,新聲怕聽四弦秋。
如何十裡章台路,隻有花枝不解愁。
最高樓上月初斜,慘綠愁紅掩映遮。
我欲當筵拼一哭,那堪重聽後庭花。
殘山剩水說南朝,黃浦東風夜卷潮。
河滿一聲驚掩面,可憐腸斷玉人箫。
口占贈李蘋香 子女平分二十周, 那堪更作狹邪遊。
隻因第一傷心事, 紅粉英雄不自由! 和補園贈天韻閣主人元韻 慢将别恨怨離居,一幅新愁和淚書。
夢醒揚州狂杜牧,風塵辜負女相如。
馬纓一樹個侬家,窗外珠簾映碧紗。
解道傷心有司馬,不将幽怨訴琵琶。
伊誰情種說神仙,恨海茫茫本孽緣。
笑我風懷半消卻,年來參透斷腸禅。
閑愁檢點付新詩,歲月驚心發已絲。
取次花叢懶回顧,休将薄悻怨微之。
《茶花女遺事》演後感賦 東鄰有兒背佝偻,西鄰有女猶含羞。
蟪蛄甯識春與秋,金蓮鞋子玉搔頭。
拆度衆生成佛果,為現歌台說法身。
孟旃不作吾道絕,中原滾地皆胡塵。
李叔同男扮女裝演《茶花女》劇照 東京十大名士追薦會即席賦詩 蒼茫獨立欲無言,落日昏昏虎豹蹲。
剩卻窮途兩行淚,且來瀛海吊詩魂。
故國荒涼劇可哀,千年舊學半塵埃。
沉沉風雨雞鳴夜,可有男兒奮袂來。
喝火令 故國今誰生?胡天月已西。
朝朝暮暮笑迷迷,記否天津橋上杜鵑啼?記否杜鵑聲裡幾色順民旗? 初夜 眉月一彎夜三更,畫屏深處寶鴨篆煙青。
唧唧唧唧,唧唧唧唧,秋蟲繞砌鳴。
小簟涼多睡味清。
春夜 金谷園中,黃昏人靜,一輪明月,恰上花梢。
月圓花好,如此良宵,莫把這似水光陰空過了!英雄安在,荒塚蕭蕭。
你試看他青史功名,你試看他朱門錦繡,繁華如夢,滿目蓬篙!天地逆旅,光陰過客,無聊。
倒不如閑非閑是盡抛去,逍遙。
倒不如花前月下且遊遨,将金樽倒。
海棠睡去,把紅燭燒;茶蘼開未,把揭鼓敲。
莫教天上嫦娥将人笑。
醉花陰·閨怨 落盡楊花紅闆路,無計留春住。
獨立玉闌幹,欲訴離愁,生怕籠鹦鹉。
樓頭又見斜陽暮,怎耐歸期誤。
相憶夢難成,芳草天涯,極目人何處? 和冬青館主題京伶瑤華畫扇四絕 素心一瓣證前因,恻恻靈根渺渺神。
話到華年怨遲暮,美人香草哭靈均。
(瑤華工繪蘭,有清古之趣) 承平歌舞憶京華,紫陌青骢踏落花。
記得春風樓畔路,琵琶彈徹雁行斜。
(瑤華善彈琵琶,負重名,為長安諸伶之冠) 颦鼓漁陽感劫塵,莺花無複舊時春。
(自去年變起,謝絕塵網,不複彈此調矣!)潇潇暮雨徐娘怨,憶否江南夢裡人。
(滬上女校書徐琴仙亦擅琵琶。
今老矣,猶零落風塵) 長安子弟歎飄零(去年亂後,大半來滬),曾向紅羊劫裡經。
莫問開元太平曲,傷心回首舊門庭。
關于音樂 歌詞 哀祖國 小雅盡廢兮, 出車采薇矣。
豺狼當途兮, 人類其非矣。
鳳鳥兮, 河圖兮, 夢想為勞矣。
冉冉老将至兮, 甚矣吾衰矣。
隋堤柳 甚西風吹醒隋堤衰柳, 李叔同在日本留學時留影 江山非舊, 隻風景依稀, 凄涼時候。
零星舊夢半沉浮, 說閱盡興亡, 遮難回首。
昔日珠簾錦幕, 有淡煙一抹, 纖月盈鈎。
剩水殘山故國秋。
知否,知否, 眼底離離麥秀。
說甚無情, 情絲踠到心頭。
杜鵑啼血哭神州, 海棠有淚傷秋瘦。
深愁淺愁難消受, 誰家庭院笙歌又。
憶兒時 春去秋來,歲月如流,遊子傷漂泊。
回憶兒時,家居嬉戲,光景宛如昨。
茅屋三椽,老梅一樹,樹底迷藏捉。
高枝啼鳥,小川遊魚,曾把閑情托。
兒時歡樂,斯樂不可作。
兒時歡樂,斯樂不可作。
送别 長亭外,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 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觚濁酒盡餘歡, 今宵别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 夕陽山外山。
留别 滿斟綠醑留君住, 莫匆匆歸去! 三分春色二分愁, 更一分風雨。
花開花落都來幾許, 且高歌休訴! 不知來歲牡丹時, 再相逢何處! 春遊曲 春風吹面薄于紗, 春人妝束淡于畫。
遊春人在畫中行, 萬花飛舞春人下。
梨花淡白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