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苑漫步
關燈
小
中
大
黃,
柳花委地芥花香。
莺啼陌上人歸去, 花外疏鐘送夕陽。
秋感 (一) 黃沙烈烈吹南風, 燕啄王孫将母同。
洛陽門前銅駝泣, 會見汝在荊棘中。
(二) 新亭名士淚沾衣, 風景不殊江河非。
金狄已去冬青死, 猶有寒蝶東園飛。
夢 哀遊子茕茕其無依兮,在天之涯。
唯長夜漫漫而獨寐兮,時恍惚以魂馳。
夢偃卧搖籃以啼笑兮,似嬰兒時。
母食我甘饹與粉餌兮,父衣我以彩衣。
哀遊子怆怆而自憐兮,吊形影悲。
唯長夜漫漫而獨寐兮,時恍惚以魂馳。
夢揮淚出門辭父母兮,歎生别離。
父語我眠食宜珍重兮,母語我以早歸。
月落烏啼,夢影依稀,往事知不知? 淚半生哀樂之長逝兮,感親之恩其永垂。
采蓮 采蓮複采蓮, 蓮花蓮葉何蹁跹! 露華如珠月如水, 十五十六清光圓。
采蓮複采蓮, 蓮花蓮葉何蹁跹! 歸燕 幾日東風過寒食, 秋來花事已闌珊。
疏林寂寂雙燕飛, 低徊軟語語呢喃。
呢喃,呢喃, 雕梁春去夢如煙, 綠蕪庭院罷歌弦。
烏衣門巷捐秋扇, 樹杪斜陽淡欲眠。
天涯芳草離亭晚, 不如歸去歸故山。
故山隐約蒼漫漫。
呢喃,呢喃, 不如歸去歸故山。
李叔同書法 西湖 看明湖一碧,六橋鎖煙水。
塔影參差,有畫船自來去。
垂楊柳兩行,綠染長堤。
飏晴風,又笛韻悠揚起。
看青山四圍高峰南北齊。
山色自空濛,有竹木媚幽姿。
探古洞煙霞,翠撲須眉霅暮雨,又鐘聲林外起。
大好湖山美如此,獨擅天然美。
明湖碧無際,又青山綠作堆。
漾晴光潋滟,帶雨色幽奇。
靓妝比西子,盡濃淡總相宜。
長逝 看今朝樹色青青, 奈明朝落葉凋零。
看今朝花開灼灼, 奈明朝落紅飄泊。
唯春與秋其代序兮, 感歲月之不居。
老冉冉以将至, 傷青春其長逝。
清涼歌五首 (一)清涼 清涼月,月到天心光明殊皎潔。
今唱清涼歌,心地光明一笑呵。
清涼風,涼風解愠暑氣已無蹤。
今唱清涼歌,熱惱消除萬物和。
清涼水,清水一渠滌蕩諸污穢。
今唱清涼歌,身心無垢樂如何。
清涼,清涼,無上究竟真常。
李叔同書法 (二)山色 近觀山色蒼然青,其色如藍。
遠觀山色郁然翠,如藍成靛。
山色非變,山色如故,目力有長短, 山近漸遠,易青為翠。
自遠漸近,易翠為青。
時常更換,是山緣會。
幻想現前,非幻翠幻,而青亦幻。
是幻,是幻,萬法皆然。
(三)花香 庭中百合花開,晝有香,香淡如,入夜來,香乃烈。
鼻觀是一,何以晝夜濃淡有殊别。
自晝衆喧動,紛紛俗務萦。
目視色,俗務萦。
目視色,耳聽聲,鼻觀之力,分于耳目喪其靈。
心清聞妙香,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古訓好參詳。
(四)世夢 卻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
人生自少而壯,自壯而老。
俄入胞胎,俄出胞胎,又入又出無窮已。
生不知來,死不知去,蒙蒙然,冥冥然,千生萬劫不自知。
非真夢欤。
枕上片時春夢中,行盡江南數千裡。
今貪名利,梯山航海,豈必枕上爾。
莊生夢蝴蝶,孔子夢周公,夢時固是夢,醒時何非夢。
曠大劫來,一時一刻皆夢中。
破盡無明,大覺能仁,如是乃為夢醒漢,如是乃名無上尊。
(五)觀心 世間學問義理淺,頭緒多似易而反難。
出世學問義理深,線索一雖難而似易,線索為何,現在一念心性應尋覓。
試觀心性,在内欤,在外欤,在中間欤,過去欤,現在欤,或未來欤,長短方圓欤,青黃赤白欤,覓心了不可得,便悟自性真常。
是應直下信入,未可錯下承當。
試觀心性,内外中間,過去現在未來,長短方圓,青黃赤白。
挽歌 月落烏啼, 夢影依稀, 往事知不知? 泊半生哀樂之長逝兮, 感親之恩其永垂。
《李蘋香》序 向讀龔璱人《京師樂籍說》,淵淵然憂,涓涓然思,曰:“樂籍禍人家國,其劇烈有如是欤?”既而披歐籍,籀新理,乃知龔子之說,頗涉影響。
曷言之?樂籍之進步,與文明之發達,關系綦切。
故考其文明之程度,觀于樂籍可知也。
時乎文化慘淡,民智啙窳。
雖有樂籍,其勢力弱,其進步遲。
卑卑之倫,固鮮足齒。
若文明發達之國,樂籍棋布,殆遍都邑。
雜裙垂髯,目窕心與。
遊其間者,精神豁爽,體力活潑,開思想之靈竅,辟腦絲之智府。
說者疑吾言乎?易觀歐洲之法蘭西京師巴黎,樂籍之盛為全球冠。
宜其民族沉溺于茲,無複高曠之思想矣。
乃何以歐洲猶有“欲鑄活腦力,當作巴黎遊”之諺?茲說茲理,較然甚明,奚俟刺刺為耶!唯我支那,文化未進,樂籍之名,魁儒勿道。
上海一阜,号稱繁華,以視法之小邑,猶莫逮其萬一,遑論巴黎!豈野蠻之現象固如是,抑亦提倡之者無其人欤! 友人铄镂十一郎,新撰一小冊子,曰《李蘋香》,郵函索叙于餘。
餘固未見其書,無自述其内容。
第稔李蘋香,為上海樂籍之卓著者。
君撰是冊,亦非碌碌因人者。
不揣梼昧,摭拾西哲最新之學說,為讀是書者告。
夫唯大雅,倘亦韪茲說欤! 甲辰春杪,當湖惜霜。
《音樂小雜志》序言 閑庭春淺,疏梅半開。
朝曦上衣,軟風入媚。
流莺三五,隔樹亂啼。
乳燕一雙,依人不語。
上下宛轉,有若互答。
其音清脆,悅魄蕩心。
若夫蕭辰告悴,百草不芳,寒蛩泣霜,杜鵑啼血,疏砧落葉,夜雨鳴雞,聞者為之不歡,離人于焉隕涕。
又若登高山,臨巨流,海鳥長啼,天風振袖,奔濤恕吼,更相逐搏,砰磅訇磕,谷震山鳴,懦夫喪魄而不前,壯士奮袂以興起。
嗚乎,聲音之道,感人深矣!唯彼聲音,佥出天然,若夫人為,厥有音樂,天人異趣,效用靡殊。
夫音樂,肇自古初。
史家所聞,實祖印度,埃及傳之,稍事制作。
逮及希臘,乃有定名(希臘人謂音樂為古女神Muses之遺,故定名曰Musical),道以著矣。
自是而降,代有作者。
流派灼彰,新理泉達。
瑰偉卓絕,突轶前賢。
迄于今茲,發達益烈。
雲水湧,一瀉千裡。
歐美風靡,亞東景從。
蓋琢磨道德,促社會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
效用之力,甯有極矣。
乙巳十月,同人議創美術雜志,音樂隸焉。
乃規模粗具,風潮突起。
同人星散,瓦解勢成,不佞留滞東京,索居寡侶。
重食前說,負疚何如?爰以個人綿力,先刊《音樂小雜志》。
饷我學界,期年二冊,春秋刊行。
蠡測莛撞,矢口慚讷。
大雅宏達,不棄窳陋。
有以啟之,所深幸也。
嗚乎,沉沉樂界,眷予情其信芳。
寂寂家山,獨抑郁而誰語?矧夫湘靈瑟渺,凄涼帝子之魂;故國天寒,嗚咽山陽之笛。
春燈燕子,可憐幾樹斜陽;玉樹後庭,愁對一鈎新月。
望涼風于天末,吹參差其誰思!瞑想前塵,辄為怅惘。
旅樓一角,長夜如年。
援筆未終,燈昏欲泣。
時丙午正月三日。
李叔同創辦的《音樂小雜志》 《國學唱歌集》序 《樂經》雲亡,詩教式微。
道德淪喪,精力熛摧。
三稔以還,沈子心工、曾子志忞,紹介西樂于我學界,識者稱道毋少衰。
顧歌集甄錄,佥出近人撰著,古義微言,匪所加意。
餘心恫焉。
商量舊學,綴集茲冊,上溯古毛詩,下逮昆山曲。
靡不鰓理而會粹之。
或譜以新聲,或仍其古調,顔曰《國學唱歌集》,區類為五: 毛詩三百,古唱歌集。
數典忘祖,可為于邑。
《揚葩》第一。
風雅不作,齊竿競嘈。
高矩遺我,厥唯楚騷。
《翼騷》第二。
五言七言,濫觞漢魏。
瓌瑰偉卓絕,正聲罔愧。
《修詩》第三。
詞托比興,權輿古詩。
楚雨含情,大道在茲。
《摛詞》第四。
餘生也晚,古樂靡聞。
夫唯大雅,卓彼西昆。
《登昆》第五。
附:《國學唱歌集》出版廣告: 李叔同氏之新作《國學唱歌集》初編 滬學會樂歌研究科教本,李叔同編,區類為五:曰《揚葩》、曰《翼騷》、曰《修詩》、曰《摛詞》、曰《登昆》。
摅懷舊之蓄念,振大漢之天聲。
誠師範學校、中學校最新之教本。
初編已經出版,價洋二角。
對于戲劇的興趣 春柳社開丁未演藝大會之趣意 演藝之事關系于文明至巨,故本社創辦伊始,特設專部研究新舊戲曲,冀為吾國藝界改良之先導。
春間曾于青年會扮演助善,頗辱同人喝彩。
嗣複承海内外士夫交相贊助,本社值此事機,不敢放棄。
茲定于六月初一日、初二日借本鄉座舉行丁未演藝大會。
準于每日午後一時始,開演《黑奴籲天錄》五幕。
所有内容之概論及各幕扮裝人名,特列左方。
大雅君子,幸垂教焉! 春柳社文藝研究會簡章 本社以研究文藝為的。
凡詞章、書畫、音樂、劇曲等皆隸焉。
本社每歲春秋開大會二次,或展覽書畫,或演奏樂劇。
又定期刊行雜志,随時刊行小說腳本、繪葉書之類。
(辦法另有專章。
) 凡同志願入社研究文藝者為社員。
(應任之事務及按月應繳之會費,另有專章。
) 其有贊成本社宗旨者,公推為名譽贊成員(無會費)。
無論社員與名譽贊成員,凡本社所出之印刷物,皆于發行時呈贈一份,不取價資。
莺啼陌上人歸去, 花外疏鐘送夕陽。
秋感 (一) 黃沙烈烈吹南風, 燕啄王孫将母同。
洛陽門前銅駝泣, 會見汝在荊棘中。
(二) 新亭名士淚沾衣, 風景不殊江河非。
金狄已去冬青死, 猶有寒蝶東園飛。
夢 哀遊子茕茕其無依兮,在天之涯。
唯長夜漫漫而獨寐兮,時恍惚以魂馳。
夢偃卧搖籃以啼笑兮,似嬰兒時。
母食我甘饹與粉餌兮,父衣我以彩衣。
哀遊子怆怆而自憐兮,吊形影悲。
唯長夜漫漫而獨寐兮,時恍惚以魂馳。
夢揮淚出門辭父母兮,歎生别離。
父語我眠食宜珍重兮,母語我以早歸。
月落烏啼,夢影依稀,往事知不知? 淚半生哀樂之長逝兮,感親之恩其永垂。
采蓮 采蓮複采蓮, 蓮花蓮葉何蹁跹! 露華如珠月如水, 十五十六清光圓。
采蓮複采蓮, 蓮花蓮葉何蹁跹! 歸燕 幾日東風過寒食, 秋來花事已闌珊。
疏林寂寂雙燕飛, 低徊軟語語呢喃。
呢喃,呢喃, 雕梁春去夢如煙, 綠蕪庭院罷歌弦。
烏衣門巷捐秋扇, 樹杪斜陽淡欲眠。
天涯芳草離亭晚, 不如歸去歸故山。
故山隐約蒼漫漫。
呢喃,呢喃, 不如歸去歸故山。
李叔同書法 西湖 看明湖一碧,六橋鎖煙水。
塔影參差,有畫船自來去。
垂楊柳兩行,綠染長堤。
飏晴風,又笛韻悠揚起。
看青山四圍高峰南北齊。
山色自空濛,有竹木媚幽姿。
探古洞煙霞,翠撲須眉霅暮雨,又鐘聲林外起。
大好湖山美如此,獨擅天然美。
明湖碧無際,又青山綠作堆。
漾晴光潋滟,帶雨色幽奇。
靓妝比西子,盡濃淡總相宜。
長逝 看今朝樹色青青, 奈明朝落葉凋零。
看今朝花開灼灼, 奈明朝落紅飄泊。
唯春與秋其代序兮, 感歲月之不居。
老冉冉以将至, 傷青春其長逝。
清涼歌五首 (一)清涼 清涼月,月到天心光明殊皎潔。
今唱清涼歌,心地光明一笑呵。
清涼風,涼風解愠暑氣已無蹤。
今唱清涼歌,熱惱消除萬物和。
清涼水,清水一渠滌蕩諸污穢。
今唱清涼歌,身心無垢樂如何。
清涼,清涼,無上究竟真常。
李叔同書法 (二)山色 近觀山色蒼然青,其色如藍。
遠觀山色郁然翠,如藍成靛。
山色非變,山色如故,目力有長短, 山近漸遠,易青為翠。
自遠漸近,易翠為青。
時常更換,是山緣會。
幻想現前,非幻翠幻,而青亦幻。
是幻,是幻,萬法皆然。
(三)花香 庭中百合花開,晝有香,香淡如,入夜來,香乃烈。
鼻觀是一,何以晝夜濃淡有殊别。
自晝衆喧動,紛紛俗務萦。
目視色,俗務萦。
目視色,耳聽聲,鼻觀之力,分于耳目喪其靈。
心清聞妙香,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古訓好參詳。
(四)世夢 卻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
人生自少而壯,自壯而老。
俄入胞胎,俄出胞胎,又入又出無窮已。
生不知來,死不知去,蒙蒙然,冥冥然,千生萬劫不自知。
非真夢欤。
枕上片時春夢中,行盡江南數千裡。
今貪名利,梯山航海,豈必枕上爾。
莊生夢蝴蝶,孔子夢周公,夢時固是夢,醒時何非夢。
曠大劫來,一時一刻皆夢中。
破盡無明,大覺能仁,如是乃為夢醒漢,如是乃名無上尊。
(五)觀心 世間學問義理淺,頭緒多似易而反難。
出世學問義理深,線索一雖難而似易,線索為何,現在一念心性應尋覓。
試觀心性,在内欤,在外欤,在中間欤,過去欤,現在欤,或未來欤,長短方圓欤,青黃赤白欤,覓心了不可得,便悟自性真常。
是應直下信入,未可錯下承當。
試觀心性,内外中間,過去現在未來,長短方圓,青黃赤白。
挽歌 月落烏啼, 夢影依稀, 往事知不知? 泊半生哀樂之長逝兮, 感親之恩其永垂。
《李蘋香》序 向讀龔璱人《京師樂籍說》,淵淵然憂,涓涓然思,曰:“樂籍禍人家國,其劇烈有如是欤?”既而披歐籍,籀新理,乃知龔子之說,頗涉影響。
曷言之?樂籍之進步,與文明之發達,關系綦切。
故考其文明之程度,觀于樂籍可知也。
時乎文化慘淡,民智啙窳。
雖有樂籍,其勢力弱,其進步遲。
卑卑之倫,固鮮足齒。
若文明發達之國,樂籍棋布,殆遍都邑。
雜裙垂髯,目窕心與。
遊其間者,精神豁爽,體力活潑,開思想之靈竅,辟腦絲之智府。
說者疑吾言乎?易觀歐洲之法蘭西京師巴黎,樂籍之盛為全球冠。
宜其民族沉溺于茲,無複高曠之思想矣。
乃何以歐洲猶有“欲鑄活腦力,當作巴黎遊”之諺?茲說茲理,較然甚明,奚俟刺刺為耶!唯我支那,文化未進,樂籍之名,魁儒勿道。
上海一阜,号稱繁華,以視法之小邑,猶莫逮其萬一,遑論巴黎!豈野蠻之現象固如是,抑亦提倡之者無其人欤! 友人铄镂十一郎,新撰一小冊子,曰《李蘋香》,郵函索叙于餘。
餘固未見其書,無自述其内容。
第稔李蘋香,為上海樂籍之卓著者。
君撰是冊,亦非碌碌因人者。
不揣梼昧,摭拾西哲最新之學說,為讀是書者告。
夫唯大雅,倘亦韪茲說欤! 甲辰春杪,當湖惜霜。
《音樂小雜志》序言 閑庭春淺,疏梅半開。
朝曦上衣,軟風入媚。
流莺三五,隔樹亂啼。
乳燕一雙,依人不語。
上下宛轉,有若互答。
其音清脆,悅魄蕩心。
若夫蕭辰告悴,百草不芳,寒蛩泣霜,杜鵑啼血,疏砧落葉,夜雨鳴雞,聞者為之不歡,離人于焉隕涕。
又若登高山,臨巨流,海鳥長啼,天風振袖,奔濤恕吼,更相逐搏,砰磅訇磕,谷震山鳴,懦夫喪魄而不前,壯士奮袂以興起。
嗚乎,聲音之道,感人深矣!唯彼聲音,佥出天然,若夫人為,厥有音樂,天人異趣,效用靡殊。
夫音樂,肇自古初。
史家所聞,實祖印度,埃及傳之,稍事制作。
逮及希臘,乃有定名(希臘人謂音樂為古女神Muses之遺,故定名曰Musical),道以著矣。
自是而降,代有作者。
流派灼彰,新理泉達。
瑰偉卓絕,突轶前賢。
迄于今茲,發達益烈。
雲水湧,一瀉千裡。
歐美風靡,亞東景從。
蓋琢磨道德,促社會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
效用之力,甯有極矣。
乙巳十月,同人議創美術雜志,音樂隸焉。
乃規模粗具,風潮突起。
同人星散,瓦解勢成,不佞留滞東京,索居寡侶。
重食前說,負疚何如?爰以個人綿力,先刊《音樂小雜志》。
饷我學界,期年二冊,春秋刊行。
蠡測莛撞,矢口慚讷。
大雅宏達,不棄窳陋。
有以啟之,所深幸也。
嗚乎,沉沉樂界,眷予情其信芳。
寂寂家山,獨抑郁而誰語?矧夫湘靈瑟渺,凄涼帝子之魂;故國天寒,嗚咽山陽之笛。
春燈燕子,可憐幾樹斜陽;玉樹後庭,愁對一鈎新月。
望涼風于天末,吹參差其誰思!瞑想前塵,辄為怅惘。
旅樓一角,長夜如年。
援筆未終,燈昏欲泣。
時丙午正月三日。
李叔同創辦的《音樂小雜志》 《國學唱歌集》序 《樂經》雲亡,詩教式微。
道德淪喪,精力熛摧。
三稔以還,沈子心工、曾子志忞,紹介西樂于我學界,識者稱道毋少衰。
顧歌集甄錄,佥出近人撰著,古義微言,匪所加意。
餘心恫焉。
商量舊學,綴集茲冊,上溯古毛詩,下逮昆山曲。
靡不鰓理而會粹之。
或譜以新聲,或仍其古調,顔曰《國學唱歌集》,區類為五: 毛詩三百,古唱歌集。
數典忘祖,可為于邑。
《揚葩》第一。
風雅不作,齊竿競嘈。
高矩遺我,厥唯楚騷。
《翼騷》第二。
五言七言,濫觞漢魏。
瓌瑰偉卓絕,正聲罔愧。
《修詩》第三。
詞托比興,權輿古詩。
楚雨含情,大道在茲。
《摛詞》第四。
餘生也晚,古樂靡聞。
夫唯大雅,卓彼西昆。
《登昆》第五。
附:《國學唱歌集》出版廣告: 李叔同氏之新作《國學唱歌集》初編 滬學會樂歌研究科教本,李叔同編,區類為五:曰《揚葩》、曰《翼騷》、曰《修詩》、曰《摛詞》、曰《登昆》。
摅懷舊之蓄念,振大漢之天聲。
誠師範學校、中學校最新之教本。
初編已經出版,價洋二角。
對于戲劇的興趣 春柳社開丁未演藝大會之趣意 演藝之事關系于文明至巨,故本社創辦伊始,特設專部研究新舊戲曲,冀為吾國藝界改良之先導。
春間曾于青年會扮演助善,頗辱同人喝彩。
嗣複承海内外士夫交相贊助,本社值此事機,不敢放棄。
茲定于六月初一日、初二日借本鄉座舉行丁未演藝大會。
準于每日午後一時始,開演《黑奴籲天錄》五幕。
所有内容之概論及各幕扮裝人名,特列左方。
大雅君子,幸垂教焉! 春柳社文藝研究會簡章 本社以研究文藝為的。
凡詞章、書畫、音樂、劇曲等皆隸焉。
本社每歲春秋開大會二次,或展覽書畫,或演奏樂劇。
又定期刊行雜志,随時刊行小說腳本、繪葉書之類。
(辦法另有專章。
) 凡同志願入社研究文藝者為社員。
(應任之事務及按月應繳之會費,另有專章。
) 其有贊成本社宗旨者,公推為名譽贊成員(無會費)。
無論社員與名譽贊成員,凡本社所出之印刷物,皆于發行時呈贈一份,不取價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