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苑漫步
關燈
小
中
大
通之式正相反。
又若主位偏于一方,有一部岐出,其岐出之地之空白,宜多于主位。
其他向左方之人物,左方多空白。
向右方之人物,右方多空白。
位置大略,如是而已。
(三)輪廓法。
宇宙萬類,象形各殊。
然其相似之點正複不少。
集合相似之點,定輪廓法凡七種: 甲 竿狀體:火箸、鞭、仗、棒、旗竿、釣竿、槍、筆、帆樯、弓、矢、笛、鍬、铳、軍刀、筏乘等之器用;竹、蘭草、女郎花等之禾木類隸焉。
乙 正方體(立方平闆體,長立方體屬此類):手巾、包袱、石闆、畫籍、畫套、算盤、皮箱、箱子、方盒、硯台、筆袋、鏡台、方圓章、方瓶、大盆、煙草盆、刷毛、尺、橋體、幾、方椅、方凳、馬車、汽車、汽船、軍艦、帆船、衣服折等之器用;馬、牛、鼠、鹿、貓、犬等之獸類隸焉。
丙 球(橢圓、卵形屬此類):日、月、蹶球、達摩、假面、茶壺、茶碗、釜、地球儀、瓢帽、眼睛等之器用;桃、李、橘、梨、橙、柿、栗、枇杷、西瓜、南瓜、茄子、葫蘆、水仙根、玉蔥等之果實、野菜類;鸠、家鴨、莺、燕、百舌、鶴、雀、鹭等之鳥類。
各種之花類;有姿勢之兔、鼠、金魚、龜、蟲等隸焉。
丁 方柱:道标、橋欄、郵筒、畫箱、紀念碑、五重塔,階段、家屋等隸焉。
戊 方錐:亭、街燈、金字塔、炭鬥,或家屋,建築物等隸焉。
己 圓柱:竹筒、印泥盒、飯桶、燈籠、鼓、手卷、千裡鏡、筆筒等之器用類;鳥瓜、絲瓜、胡瓜、白瓜、蘿蔔、藕、莢豆等之野菜類;鱿、鳗、鲇等之魚類隸焉。
庚 圓錐:獨樂、喇叭、笠、傘、蠟燭、桶、洋燈、杯、壺、臼、杵、錐、錨、電燈罩等隸焉。
又有結合七種之形态,成多角體之輪廓。
凡花草蟲魚獸人物山水等,屬此類者甚多。
(本文原刊于清末留日學生所辦《醒獅》第3期,1905年12月,署名惜霜) 談書法 我對于發心學字的人,總是勸他們:先由篆字學起。
為什麼呢?有幾種理由: (一)可以順便研究《說文》,對于文字學,便可以有一點常識了。
因為一個字一個字都有它的來源,并不是憑空虛構的,關于一筆一劃,都不能随随便便亂寫的。
若不學篆書,不研究《說文》,對于字學及文字的起源就不能明白——簡直可以說是不認得字啊!所以寫字若由篆書入手,不但寫字會進步,而且也很有興味的。
(二)能寫篆字以後,再學楷書,寫字時一筆一劃,也就不會寫錯的了。
我以前看到養正院幾位學生所抄寫的稿子,寫錯的字很多很多。
要曉得:寫錯了字,是很可恥的——這正如學英文的人一樣,不能把字母拼錯一個。
若拼錯了字,人家怎麼認識呢?寫錯了我們自己的漢文字,更是不可以的。
我們若先學會了篆書,再寫楷字時,那就可以免掉很多錯誤。
此外,寫篆字也可以為寫隸書、楷書、行書的基礎。
學會了篆字之後,對于寫隸書、楷書、行書就都很容易——因為篆書是各種寫字的根本。
李叔同書法 若要寫篆字的話,可先參看《說文》這一類的書。
有一位清人吳大澂(吳大澂:清代文字學家,江蘇吳縣人,精于古文字學,著有《說文部首》《字說》《說文古籀補》等文字學著作多部,在字學上頗具創見。
)寫的《說文部首》,那不可缺少的。
因為這部書很好,便于初學,如果要學寫字的話,先研究這一部書最好。
既然要發心學寫字的話,除了寫篆字而外,還有大楷、中楷、小楷,這幾樣都應當寫。
我以前小孩子的時候,都通通寫過的。
至于要學一尺二尺的字,有一個很簡便的方法:那就可用大磚來寫,平常把四塊大磚拼合起來,做成桌子的樣子,而且用架子架起來,也可當桌子用;要學寫大字,卻很方便,而且一物可供兩用了。
大筆怎樣得到呢?可用麻紮起來做大筆,要寫時,就可以任意揮毫。
大磚在南方也許不多,這裡倒有一個方面可以替代:就是用水門汀拼起來成為桌子。
而用麻來寫字,都是一樣的。
這樣一來,既可練習寫字,而紙及筆,也就經濟得多了。
篆書、隸書乃至行書都要寫,樣樣都要學才好;一切碑帖也都要讀,至少要浏覽一下才可以。
照以上的方法學了一個時期以後,才可專寫一種或專寫一體。
這是由博而約的方法。
(三)至于用筆呢?算起來有很多種,如羊毫、狼毫、兔毫等。
普通是用羊毫,紫毫及狼毫亦可用,并不限定哪一種。
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寫大字須用大筆,千萬不可用小筆!用小的筆寫大字,那是很錯誤的。
甯可用大筆寫小字,不可以用小筆寫大字。
還有紙的問題。
市上所售的油光紙是很便宜的,但太光滑,很難寫。
若用本地所産的粗紙,就無此毛病的了。
我的意思:高年級的同學可用粗紙,低年級的可用油光紙。
此地所用的有格子的紙,是不大适合的,和我們從前的九宮格的紙不同。
以我的習慣而論,我用九宮格的方法,就不是這個樣子。
現在畫在下面,并說明我的用法: 若用這種格子的紙,寫起字來,是很方便的,這樣一來,每個字都有規矩繩墨可守的。
如寫大楷時,兩線相交的地方,成了一個十字形,就不緻上下左右不相對稱了。
要曉得:寫字總不能随随便便。
每個字的地位要很正,要不偏左不偏右,不上不下,要有一定的标準。
因為線有中心點,初學時注意此線,則寫起來,自然會适中、很“落位”了。
平常寫字時,寫這個字,眼睛專看這個字,其餘的字就不管,這也是不對的。
因為上面的字,與下面的字都有關系的——即全部分的字,不論上下左右,都須連貫才可以。
這一點很要緊,須十分注意。
不可以隻管寫一個字,其餘的一切不去管它。
因為寫字要使全體都能夠配合,不能單就每個字去看的。
再有一點須注意的:當我們寫字的時候,切不可倚在桌上,須使腕高高地懸起來,才可以運用如意。
寫中楷懸腕固然好,假如肘部要倚着,那也無妨。
至于小楷,則可以倚在桌上,不必懸腕的。
(四)以上所說的,是寫字的初步法門。
現在順便講講關于寫對聯、中堂、橫披、條幅等的方法。
我們寫對聯或中堂,就所寫的一幅字而論,是應該有章法的。
普通的一幅中堂,論起優劣來,有幾種要素須注意的。
現在估量其應得的分數如下: 李叔同書法 章法五十分;字三十五分;墨色五分;印章十分。
就以上四種要素合起來,總分數可以算一百分。
其中并沒有平均的分數。
我覺得其差異及分配法,當照上面所分配的樣子才可以。
一般人認為每個字都很要緊,然而依照上面的記分,隻有三十五分。
大家也許要懷疑,為什麼章法反而分數占多數呢?就章法本身而論,它之所以占着重要的原因,理由很簡單——在藝術上有所謂三原則,即: (一)統一; (二)變化; (三)整齊。
這在西洋繪畫方面是認為很重要的。
我便借來用在此地,以批評一幅字的好壞。
我們随便寫一張字,無論中堂或對聯,普通将字排起來,或橫或直,首先要能夠統一,字與字之間,彼此必須相聯絡、互相關系才好。
但是單止統一也不能的,呆闆也是不可以的,須當變化才好。
若變化得太厲害,亂七八糟,當然不好看。
所以必須注意彼此互相聯絡、互相關系才可以的。
就寫字的章法而論,大略如此。
說起來雖很簡單,卻不是一蹴可就的。
這需要經驗的,多多地練習,多看古人的書法以及碑帖,養成賞鑒藝術的眼光,自己能常去體認,從經驗中體會出來,然後才可以慢慢地養成,有所成就。
所謂墨色要怎樣才可以?即質料要好,而墨色要光亮才對。
還有,印章蓋壞了,也是不可以的。
蓋的地方要位置設中,很落位才對。
所謂印章,當然要刻得好,印章上的字須寫得好。
至于印色,也當然要好的。
蓋用時,可以蓋一顆兩顆。
印章有圓的方的,大的小的不一,且有種種的區别。
如何區别及使用呢?那就要于寫字之後再注意蓋用,因為它也可以補救寫字時章法的不足。
(五)以上所說的,是關于寫字的基本法則。
可當作一種規矩及準繩講,不過是一種呆闆的方法而已。
寫字最好的方法是怎樣,用哪一種的方法才可以達到頂好頂好的呢?我想諸位一定很熱心地要問。
我想了又想,覺得想要寫好字,還是要多多地練習,多看碑,多看帖才對,那就自然可以寫得好了。
諸位或者要說,這是普通的方法,假如要達到最高的境界須如何呢?我沒有辦法再回答。
曾記得《法華經》有雲:“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
”我便借用這句子,隻改了一個字,那就是“是字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了。
因為世間上無論哪一種藝術,都是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的。
即以寫字來說,也是要非思量分别才可以寫得好的。
同時要離開思量分别,才可以鑒賞藝術,才能達到藝術的最上乘的境界。
記得古來有一位禅宗的大師,有一次人家請他上堂說法,當時台下的聽衆很多,他登台後默默地坐了一會兒以後,即說:“說法已畢。
”便下堂了。
所以,今天就寫字而論,講到這裡,我也隻好說“談寫字已畢了”。
假如諸位用一張白紙(完全是白的),沒有寫上一個字,送給教你們寫字的法師看,那麼他一定說:“善哉,善哉!寫得好,寫得好!” 諸位聽了我所講的以後,要明白我的意思——學佛法最為要緊。
如果佛法學得好,字也可以寫得好的。
不久會泉法師(會泉法師:閩南佛教界名宿,曾任南普陀住持多年。
)要在妙釋寺講《維摩經》,諸位有空的時候,要去聽講,要注意研究。
經典要多多地參考,才能懂得佛法。
我覺得最上乘的字或最上乘的藝術,在于從學佛法中得來。
要從佛法中研究出來
又若主位偏于一方,有一部岐出,其岐出之地之空白,宜多于主位。
其他向左方之人物,左方多空白。
向右方之人物,右方多空白。
位置大略,如是而已。
(三)輪廓法。
宇宙萬類,象形各殊。
然其相似之點正複不少。
集合相似之點,定輪廓法凡七種: 甲 竿狀體:火箸、鞭、仗、棒、旗竿、釣竿、槍、筆、帆樯、弓、矢、笛、鍬、铳、軍刀、筏乘等之器用;竹、蘭草、女郎花等之禾木類隸焉。
乙 正方體(立方平闆體,長立方體屬此類):手巾、包袱、石闆、畫籍、畫套、算盤、皮箱、箱子、方盒、硯台、筆袋、鏡台、方圓章、方瓶、大盆、煙草盆、刷毛、尺、橋體、幾、方椅、方凳、馬車、汽車、汽船、軍艦、帆船、衣服折等之器用;馬、牛、鼠、鹿、貓、犬等之獸類隸焉。
丙 球(橢圓、卵形屬此類):日、月、蹶球、達摩、假面、茶壺、茶碗、釜、地球儀、瓢帽、眼睛等之器用;桃、李、橘、梨、橙、柿、栗、枇杷、西瓜、南瓜、茄子、葫蘆、水仙根、玉蔥等之果實、野菜類;鸠、家鴨、莺、燕、百舌、鶴、雀、鹭等之鳥類。
各種之花類;有姿勢之兔、鼠、金魚、龜、蟲等隸焉。
丁 方柱:道标、橋欄、郵筒、畫箱、紀念碑、五重塔,階段、家屋等隸焉。
戊 方錐:亭、街燈、金字塔、炭鬥,或家屋,建築物等隸焉。
己 圓柱:竹筒、印泥盒、飯桶、燈籠、鼓、手卷、千裡鏡、筆筒等之器用類;鳥瓜、絲瓜、胡瓜、白瓜、蘿蔔、藕、莢豆等之野菜類;鱿、鳗、鲇等之魚類隸焉。
庚 圓錐:獨樂、喇叭、笠、傘、蠟燭、桶、洋燈、杯、壺、臼、杵、錐、錨、電燈罩等隸焉。
又有結合七種之形态,成多角體之輪廓。
凡花草蟲魚獸人物山水等,屬此類者甚多。
(本文原刊于清末留日學生所辦《醒獅》第3期,1905年12月,署名惜霜) 談書法 我對于發心學字的人,總是勸他們:先由篆字學起。
為什麼呢?有幾種理由: (一)可以順便研究《說文》,對于文字學,便可以有一點常識了。
因為一個字一個字都有它的來源,并不是憑空虛構的,關于一筆一劃,都不能随随便便亂寫的。
若不學篆書,不研究《說文》,對于字學及文字的起源就不能明白——簡直可以說是不認得字啊!所以寫字若由篆書入手,不但寫字會進步,而且也很有興味的。
(二)能寫篆字以後,再學楷書,寫字時一筆一劃,也就不會寫錯的了。
我以前看到養正院幾位學生所抄寫的稿子,寫錯的字很多很多。
要曉得:寫錯了字,是很可恥的——這正如學英文的人一樣,不能把字母拼錯一個。
若拼錯了字,人家怎麼認識呢?寫錯了我們自己的漢文字,更是不可以的。
我們若先學會了篆書,再寫楷字時,那就可以免掉很多錯誤。
此外,寫篆字也可以為寫隸書、楷書、行書的基礎。
學會了篆字之後,對于寫隸書、楷書、行書就都很容易——因為篆書是各種寫字的根本。
李叔同書法 若要寫篆字的話,可先參看《說文》這一類的書。
有一位清人吳大澂(吳大澂:清代文字學家,江蘇吳縣人,精于古文字學,著有《說文部首》《字說》《說文古籀補》等文字學著作多部,在字學上頗具創見。
)寫的《說文部首》,那不可缺少的。
因為這部書很好,便于初學,如果要學寫字的話,先研究這一部書最好。
既然要發心學寫字的話,除了寫篆字而外,還有大楷、中楷、小楷,這幾樣都應當寫。
我以前小孩子的時候,都通通寫過的。
至于要學一尺二尺的字,有一個很簡便的方法:那就可用大磚來寫,平常把四塊大磚拼合起來,做成桌子的樣子,而且用架子架起來,也可當桌子用;要學寫大字,卻很方便,而且一物可供兩用了。
大筆怎樣得到呢?可用麻紮起來做大筆,要寫時,就可以任意揮毫。
大磚在南方也許不多,這裡倒有一個方面可以替代:就是用水門汀拼起來成為桌子。
而用麻來寫字,都是一樣的。
這樣一來,既可練習寫字,而紙及筆,也就經濟得多了。
篆書、隸書乃至行書都要寫,樣樣都要學才好;一切碑帖也都要讀,至少要浏覽一下才可以。
照以上的方法學了一個時期以後,才可專寫一種或專寫一體。
這是由博而約的方法。
(三)至于用筆呢?算起來有很多種,如羊毫、狼毫、兔毫等。
普通是用羊毫,紫毫及狼毫亦可用,并不限定哪一種。
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寫大字須用大筆,千萬不可用小筆!用小的筆寫大字,那是很錯誤的。
甯可用大筆寫小字,不可以用小筆寫大字。
還有紙的問題。
市上所售的油光紙是很便宜的,但太光滑,很難寫。
若用本地所産的粗紙,就無此毛病的了。
我的意思:高年級的同學可用粗紙,低年級的可用油光紙。
此地所用的有格子的紙,是不大适合的,和我們從前的九宮格的紙不同。
以我的習慣而論,我用九宮格的方法,就不是這個樣子。
現在畫在下面,并說明我的用法: 若用這種格子的紙,寫起字來,是很方便的,這樣一來,每個字都有規矩繩墨可守的。
如寫大楷時,兩線相交的地方,成了一個十字形,就不緻上下左右不相對稱了。
要曉得:寫字總不能随随便便。
每個字的地位要很正,要不偏左不偏右,不上不下,要有一定的标準。
因為線有中心點,初學時注意此線,則寫起來,自然會适中、很“落位”了。
平常寫字時,寫這個字,眼睛專看這個字,其餘的字就不管,這也是不對的。
因為上面的字,與下面的字都有關系的——即全部分的字,不論上下左右,都須連貫才可以。
這一點很要緊,須十分注意。
不可以隻管寫一個字,其餘的一切不去管它。
因為寫字要使全體都能夠配合,不能單就每個字去看的。
再有一點須注意的:當我們寫字的時候,切不可倚在桌上,須使腕高高地懸起來,才可以運用如意。
寫中楷懸腕固然好,假如肘部要倚着,那也無妨。
至于小楷,則可以倚在桌上,不必懸腕的。
(四)以上所說的,是寫字的初步法門。
現在順便講講關于寫對聯、中堂、橫披、條幅等的方法。
我們寫對聯或中堂,就所寫的一幅字而論,是應該有章法的。
普通的一幅中堂,論起優劣來,有幾種要素須注意的。
現在估量其應得的分數如下: 李叔同書法 章法五十分;字三十五分;墨色五分;印章十分。
就以上四種要素合起來,總分數可以算一百分。
其中并沒有平均的分數。
我覺得其差異及分配法,當照上面所分配的樣子才可以。
一般人認為每個字都很要緊,然而依照上面的記分,隻有三十五分。
大家也許要懷疑,為什麼章法反而分數占多數呢?就章法本身而論,它之所以占着重要的原因,理由很簡單——在藝術上有所謂三原則,即: (一)統一; (二)變化; (三)整齊。
這在西洋繪畫方面是認為很重要的。
我便借來用在此地,以批評一幅字的好壞。
我們随便寫一張字,無論中堂或對聯,普通将字排起來,或橫或直,首先要能夠統一,字與字之間,彼此必須相聯絡、互相關系才好。
但是單止統一也不能的,呆闆也是不可以的,須當變化才好。
若變化得太厲害,亂七八糟,當然不好看。
所以必須注意彼此互相聯絡、互相關系才可以的。
就寫字的章法而論,大略如此。
說起來雖很簡單,卻不是一蹴可就的。
這需要經驗的,多多地練習,多看古人的書法以及碑帖,養成賞鑒藝術的眼光,自己能常去體認,從經驗中體會出來,然後才可以慢慢地養成,有所成就。
所謂墨色要怎樣才可以?即質料要好,而墨色要光亮才對。
還有,印章蓋壞了,也是不可以的。
蓋的地方要位置設中,很落位才對。
所謂印章,當然要刻得好,印章上的字須寫得好。
至于印色,也當然要好的。
蓋用時,可以蓋一顆兩顆。
印章有圓的方的,大的小的不一,且有種種的區别。
如何區别及使用呢?那就要于寫字之後再注意蓋用,因為它也可以補救寫字時章法的不足。
(五)以上所說的,是關于寫字的基本法則。
可當作一種規矩及準繩講,不過是一種呆闆的方法而已。
寫字最好的方法是怎樣,用哪一種的方法才可以達到頂好頂好的呢?我想諸位一定很熱心地要問。
我想了又想,覺得想要寫好字,還是要多多地練習,多看碑,多看帖才對,那就自然可以寫得好了。
諸位或者要說,這是普通的方法,假如要達到最高的境界須如何呢?我沒有辦法再回答。
曾記得《法華經》有雲:“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
”我便借用這句子,隻改了一個字,那就是“是字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了。
因為世間上無論哪一種藝術,都是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的。
即以寫字來說,也是要非思量分别才可以寫得好的。
同時要離開思量分别,才可以鑒賞藝術,才能達到藝術的最上乘的境界。
記得古來有一位禅宗的大師,有一次人家請他上堂說法,當時台下的聽衆很多,他登台後默默地坐了一會兒以後,即說:“說法已畢。
”便下堂了。
所以,今天就寫字而論,講到這裡,我也隻好說“談寫字已畢了”。
假如諸位用一張白紙(完全是白的),沒有寫上一個字,送給教你們寫字的法師看,那麼他一定說:“善哉,善哉!寫得好,寫得好!” 諸位聽了我所講的以後,要明白我的意思——學佛法最為要緊。
如果佛法學得好,字也可以寫得好的。
不久會泉法師(會泉法師:閩南佛教界名宿,曾任南普陀住持多年。
)要在妙釋寺講《維摩經》,諸位有空的時候,要去聽講,要注意研究。
經典要多多地參考,才能懂得佛法。
我覺得最上乘的字或最上乘的藝術,在于從學佛法中得來。
要從佛法中研究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