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關燈
小
中
大
騎。
誰廻雪夜船。
新詩看穎脫。
落紙已流傳。
奬飾無鹽醜。
羞登羅綺筵。
簡遠接一行江上 屈指西來冠蓋頻。
東華定覺少居人。
士羞不識龍灣路。
文欲相當鳳詔臣。
聚勝亭深寒更勝。
迎春堂逈早知春。
遙應酒賦無虛日。
再造尤須認帝仁。
寄權大雅韠 西江不見西關遇。
一世良難一日知。
氣槪合求高土傳。
文章尤逼古人詩。
白衣未害還乘馹。
黃卷安能隻下帷。
見說至尊徵稾入。
全勝身到鳳凰池。
次韻賦韓景洪受東宮賜菓二首 摘知猶帶翠。
包到始勻黃。
嶺海年年獻。
風霜箇箇香。
時從儲掖出。
隻合講帷傍。
下燭無遺物。
恭惟兩作光。
〈右柚子〉 緖實須重海。
開花隻滿城。
嘗新供節序。
解渴策功名。
內侍承言賜。
微臣過望榮。
惟應寫無逸。
萬本報恩情。
〈曾有。
命寫無逸事〉 〈右石榴〉 哭柳成川月蓬公 先朝比歲擢材英。
誰似龍池第一名。
白玉堂盛眞學士。
澄江句續古宣城。
春曹屢惡推多識。
峽府偏閑適晩情。
驚世文章今永已。
世年相許獨餘生。
次韻黃迎慰景美除夕後寄詩 亂後常羈旅。
衰來屢歲時。
供辰無戲樂。
守夜長愁思。
近鬼寧驅鬼。
成癡肯賣癡。
含杯酣未暢。
對案味忘滋。
隻有憂同杞。
焉知命若絲。
經綸非我事。
慷慨欲奚爲。
縹緲生平慕。
團圓此不期。
才因傍覺穢。
量匪洗求痍。
與述靑陽感。
應寬白首悲。
皐陶會成績。
此物亦熙熙。
〈黃時判刑曹〉 權斯文盼求題後彫堂。
率爾應之。
誰能亂後保名園。
物色寒松可識門。
種作龍鱗知幾世。
依如鶴髮見諸孫。
朝朝爽氣連山翠。
夜夜濤聲入室喧。
聯壁承家眞不忝。
蓋傾陰處肯空樽。
送樸侍郞應邵進賀皇太子受冊 下國屬承天再造。
中華端遇日重光。
頌聲未覺雲宵遠。
行色那辭道路長。
六禦嚴時催鶴駕。
三朝仗罷引春坊。
偏知此去多新覩。
卻媿回頭隻管忙。
送進賀正使成尙書士涵 今公銜表向皇扃。
正値東風送翹翎。
萬歲山尊臨少海。
九重天霽見前星。
三王度量家無外。
四裔謳歌物在庭。
不必華胥入宸夢。
使歸贏得與鹹寧。
送謝恩使黃侍郞思叔吾與有先世分 宿昔瞻懷爲典刑。
乍從岐路慰平生。
南廻說海逢湖館。
西去期天別浿城。
易以無邪當象懼。
難將不腆發君誠。
聖門所貴詩三百。
還有黃金未竭籯。
〈公屬使海東回。
國家方以享上物不能稱爲患。
〉 送書狀官金持平 此去由來路四千。
如君尙健肯悁然。
應將古意吟遼碣。
莫逐悲歌醉趙燕。
雙節祠前江有月。
三忠觀外樹如煙。
歷玆方得扶搖力。
五色雲開北極天。
船上呈柳明府彥明 放衙餘晷永。
邀客發舟遲。
脫舃雙鳧在。
留車二鹿隨。
正跨黿鼉窟。
偏依雁鶩陂。
由來足境勝。
雅賞罕相宜。
又遍呈席右 人世難閒日。
天時重禁煙。
諸公俱五馬。
久客忝同船。
雨過林無醜。
風殘水更姸。
何妨一陶寫。
正屬中興年。
留別柳二郞箮 藍田玉種異。
丹穴鳳毛新。
學業羞因陋。
文辭務去陳。
方將敦斧藻。
適始戴冠巾。
此別非三日。
相期刮目辰。
題與法輪上人簡月蓬仙老先生者。
今於輪卷得之。
當八月蓬挽章之前。
而感其事。
隨錄於此。
戊申初夏。
在皇華場第識。
有書昨憑俗。
將詩今付僧。
緻之降仙樓上翁。
俗未必能僧或能。
寧知非僧非俗溥遊西京者。
獨記仙山面目曾。
〈尒時丙申七月旬後去。
五峯李學士蓋續爲之。
〉 還京錄 爲金右台別吳都司宗道 會稽山水離風塵太伯家聲絶品倫賢毓又資三節婦孝移眞見一忠臣由來詩禮堪提旅重爲春秋與救人東海十年酬聖主南原萬裡夢慈親鯨波已報滔天靜鷁路行看滿目春此別何窮懷季子前期隻有後生因 挽南淮陽令公起夫 折節明經歲僅周。
求私造化素心羞。
手攀丹桂方靑鬢。
腰帶黃金尙黑頭。
樽酒逢人開口笑。
世塵何事入眉愁。
謂君久享天然福。
堪慟淮陽一臥休。
次韻梧陰相公寄示箭串唱酬詩三首月汀,一松,西坰與焉。
長時寂寞子雲居。
寄到羣公賦詠餘。
初趁牧春循渚苑。
會看犁雨洽郊墟。
上腴且假千人種。
均駟非虧六尺輿。
爲軫恒飢分數晦。
秋來甕盎不憂虛。
頹垣宿莽萬人家。
一出城西慘目多。
聞說東郊春事好。
不知能復有煙花。
〈一二道昨造拜所見〉 漫出猶公事。
相邀卽舊遊。
靑春蒸野氣。
白日漾江流。
一聚文章倒。
誰饒物色留。
還能寄聲至。
正賦畔牢愁。
贈郭樞名震卿義嚴。
還俗名也。
避亂紛紛賢覺微。
能從方外不辭鞿。
紆來金玉礪世器。
褫卻水雲無垢衣。
鳥獸同羣知免矣。
君臣大義識歸依。
國恩未報家如立。
翻被先貞後黷譏。
送黃參議景明南歸豐基 實世通家及過庭。
多君居業當金籝。
三年制盡髭仍白。
四尺封荒草又靑。
觸物感懷濡雨露。
沿途行色逼淸明。
兵曹此去應休滯。
屬望非同昔屢更。
寄題金參判希玉養眞齋榮川 二嶺之南兵再塵。
榮豐似有護持神。
白雲舊發醇儒業。
靑嶂今稽秀士身。
杖屨尋常十六景。
冠童後先四三人。
未應深卻盟魚鳥。
當世誰宜東閤賓。
〈屬擬世子實客〉 贈別李楨從鄭夢與令公赴京 國朝丹靑誰出羣。
安可度後李將軍。
山水平遠是餘事。
禦容繪成泣嗣君。
二孝伯仲世其名。
今之存者孫阿楨。
昔餘遇之亂離際。
始任戴冠藝已成。
冬裘夏葛不時換。
此不能爲切身患。
爲人揮灑風煙生。
有酒卽傾醉不亂。
年少相戲號無腸。
不知其中堅且剛。
餘爲太守邀館置。
心取有在非專長。
班氏文章孫子略。
願從之學如嗜欲。
嗟餘屢躓甘轉蓬。
能使斯人忘桂玉。
吏曹鄭公同餘愛。
談笑得之形骸外。
奉使今爲萬裡行。
託將弓刀逐車蓋。
悲歌感慨燕趙風。
知有合否屠沽中。
近邊物色無足異。
廟貌雙節與三忠。
渠家能事在傳神。
就寫五軀當逼眞。
白日靑天一展哭。
持歸風厲邦之人。
悠悠西去入朝陽。
如出羊腸得康莊。
雖有妙筆寫不得。
衣冠人物何洋洋。
還須買絹兩幅各數丈。
一寫鄭公稅歸鞅。
一寫老子理漁舫。
渠亦一靑驢一酒盎。
兩處各着閑來訪。
安四耐卷中有崔嘉運韻。
感而次之。
衮衮無涯撩有涯。
又披春服帶全賒。
故人遊在岱宗久。
誰與賦詩當物華。
次蘇齋諸公韻 嘗世年來白髮新。
始驚城市有閑人。
隻應春事無多讓。
風動先生漉酒巾。
送聖節使李公德薰 早判人臣無險易。
陰扶君子有神明。
淸羸可是長途具。
消渴還輕暑月行。
上苑鴻來秋樹色。
重門象入曉鐘聲。
會應竣事乘蘇健。
不信歸程也去程。
送大同訪李斯文綏祿 薄遊疇昔相逢處。
今送爲官管五花。
白玉署中元地禁。
春明門外易天涯。
行人自絶奸乘傳。
幕府應寬嗣赴衙。
公事稀疏餘晷足。
詩書會取射鵰沙。
〈五花。
古名館〉 次韻贈上人南歸將見松雲二首 誰把渠吾作二門。
困眠飢食足朝曛。
閑忙定自歸山了。
看取晴雲與雨雲。
嶺海雄觀說祝融。
西遊不怪先吾東。
雲公若詰逋詩事。
亂日衰年懶正同。
和李子敏題海峯處士兄草堂次韻 松風不聞使我涼。
荷花不見襲我香。
神遊湖光幷山綠。
在得君詩吟諷熟。
主人於家杖未杖。
處土爲名得策上。
何當一笑相知晩。
古人命駕不辭遠。
次韻連師卷二首。
連時住白蓮寺。
京山 不論塵世與禪宮。
銷歇堪悲十載中。
早晩白蓮尋社去。
遠公雖是愧陶公。
年來我亦滯西關。
不識渠遊近塞山。
今日風塵眞定否。
華坊蓮寺等皆還。
〈吾家在皇華坊〉 呈宋銓長寡尤公。
步玉河相贈舊韻。
憶發皇城讓在前。
平分漢月夢猶圓。
雲泥又倍三千裡。
顔鬢終同六十年。
忝識慘舒俄化地。
恥言飢飽總關天。
窮鱗但欲歸江海。
尙有餘波一勺懸。
送柳西坰再赴湖西巡察 文匠時推三四公。
乍前乍後終須同。
兼閑軍旅獨無匹。
再擁節幢寧不雄。
毒草寺中替香火。
甘棠樹下還春風。
潢池鯨海淸若一。
入領筆硯蓬萊宮。
送冊儲奏請使一行四首 頻歲天寒滯義州。
主人樽酒不知愁。
去看舊政存新尹。
應識龍鍾憶昔遊。
〈正使金〉 〈公○中伯昔尹義州時。
僕奉使再過。
〉 徼寵靑宮走玉京。
事稽當日愧人輕。
卽今賓客司書去。
宗伯應嗟羽翼成。
〈正使及書狀李君○民歲俱輟春坊以行。
僕昔後行。
亦係玆事。
〉 海州當日扈鑾輿。
槐院文成賴疾書。
正字今乘使車去。
還慚此役是吾餘。
〈副使〉 張公〈好古〉實行在時正字 氷河雪野度漫漫。
算得新年始過關。
燕市悲歌誰易感。
倘憐三度赴軍官。
〈從弟嵂〉 〈實充軍官。
爲及之。
〉 申參判叔正宅壽親宴席上走筆 壽道尊樞府。
榮看大侍郞。
樽開千日醞。
果祝萬霜嘗。
促席先年近。
稀音竝夜長。
生叨隣世契。
再得上華堂。
次韻敬誠卷走筆適對酒伴倂戲 未逐無何有。
寧留些子兒。
靑雲希我愛。
白首足人嗤。
得客惟論酒。
除僧不作詩。
此翁隻如此。
贏得光陰遲。
謝安四耐贈梳 有髮禪師禿居士。
謂同不同異不異。
渠應笑我供世太無似。
贈我一箇竹梳子。
送洪君瑞令公由都憲出安東 永嘉偶自同名地。
靈運遙應異世期。
宰相何妨三品職。
江山不負五言詩。
靑簾白舫將迎日。
一鶴孤琴歸去時。
不是年來隣裡索。
誰能此別淚如絲。
金左相挽詞二首公吾同年 稟精光嶽自來全。
吾輩惟驚度量懸。
累世甲科如少後。
稀年台府卻無前。
中興草木知元。
帥。
將老江山識醉仙。
常日皺眉人不見。
會應含笑下黃泉。
〈公先祖若考若兄皆狀元。
而公探花郞。
〉 公推其榜我推官。
四十餘年相下難。
萬石不言風可挹。
三杯通道趣堪攀。
退休築就新年約。
初度筵開昨歲歡。
早判高陽先後去。
西郊此送淚闌幹。
〈退休。
亭名。
公與僕。
先兆。
俱在高陽。
〉 追錄次台韻退休亭之作。
未呈台覽者也。
未有樓臺起。
居然廣退休。
本期年至去。
從說宦成遊。
煙月供興寢。
漁樵給唱酬。
得君寧不久。
還向此中憂。
申秀才得濬挽詞申參判叔正伯兄子也 學若行。
申氏之家産。
秀才之父子而優有之。
孰不是宜。
壽若位。
申氏之世食。
秀才之父子而獨無之。
孰不爲悲。
嗚呼。
吾弱任冠。
而乃父推我曰師。
後三十年而遙哭於千裡之外。
吾衰始杖。
而之子質我以疑。
俄七八年而永違於一城之內。
嗚呼。
凡吾所重於是父是子。
觀於其外。
言若不能出口。
體若不能勝衣。
而中之所存。
磨之不可使磷。
涅之不可使緇。
斯古之人所爲難者。
而今之人未或能之。
慟吾僅見而今不可再。
吾暇緻詰於天之報施。
嗚呼。
東郡錄 淸澗亭 襄陽不赴杆城來。
首尾流年十九回。
東海一遊元有計。
白頭眞免白鷗猜。
金剛山。
謝太熙相將到摩訶衍。
山從水岾欲忘歸。
石度黃龍爲振衣。
多謝熙公相送意。
摩訶衍裏住僧稀。
望峯卽事 穿林跋石不辭多。
但見毗盧喜若何。
水岾望時疑太露。
歸雲俄復作微霞。
藍輿 寤寐名山六十年。
藍輿此日繞山前。
人間但說天難到。
萬二千峯一一天。
志喜雨時甚旱。
前入山數日。
禱得雨不足。
山中稱摩訶客宿必雨。
摩訶雨滯藍輿客。
此事山中故實傳。
我來正自賢香火。
慰滿三農一霈然。
雨 正陽遐眺與晴宜。
卻被摩訶一雨遲。
欲識山靈供我輩。
明朝萬瀑幾分肥。
雨後正陽寺 毗盧秀色泛晴空。
萬二千峯大略同。
正見金剛眞骨相。
何須足迹遍山中。
贈正陽孤住僧曇裕 亂後名藍到處衰。
正陽如此最堪悲。
何能淨掃西樓坐。
日對諸峯十二時。
普德窟銅柱安閣。
是日過鶴巢。
見其雙飛再三往回。
僧輩謂餘有仙分。
可笑。
衰翁望七試遊山。
興入香爐瀑布間。
已自相期雲際鶴。
誰言銅柱絶難攀。
示從者有託 東來十日便遊山。
是我忙時也等閑。
歸去那無餘興着。
要令蒼翠在庭間。
謝贈藍輿僧行正 白首尋山腳力微。
千峯一嘯計全違。
藍輿濟勝難稱快。
賴汝翻誇疾若飛。
謝楡岾寺主僧彥寬趕送洞口 一味禪心山映樓。
未妨將水暫同流。
殷勤送我出山去。
我亦依依回白頭。
次韻水鑑卷 汝憂圓水有時波。
將汝鑑來與汝磨。
但覺此心元體得。
都無些子太淸家。
淸澗亭闆韻 此心與海堪爭大。
未使乾坤隻作雙。
終是不能無物障。
煙霞盡處着軒窓。
洛山寺卽事 樓觀海日昔聞奇。
月得中秋一歲期。
此地此時逢苦雨。
天公停我嶺東詩。
十六夕。
是日方爲月望。
剛因積雨得新晴。
步出東臺遲月生。
二八眞看規正滿。
前宵枉惱幾人情。
十七朝 玉宇迢迢落月東。
滄波萬頃忽翻紅。
蜿蜿百怪皆禦火。
送出金輪黃道中。
乾鳳寺信如卷刻畫俱長 刀更兔盡老如公。
百巧何曾補一窮。
我亦年來才頓謝。
寥然相對兩禪翁。
義宗卷談命 浮生七十足窮通。
無事惟堪慰此翁。
積雪西林相訪意。
肯將談命勝談空。
送崔學子有海辭歸時。
患墜傷沈苦。
求閑本謂與衰宜。
涉歲翻爲造物欺。
別後若逢相識問。
虞鄕非復著書時。
又贈 頭白愛書無所爲。
少年努力撫當時。
文章故在功深地。
但瞰高門中豈知。
遊仙遊潭二首 海色潭光隔一陂。
無風兩段碧琉璃。
安能直似仙遊日。
來往纔同大小池。
仙遊潭上獨遊時。
鳥度雲移把酒巵。
一兩白鷗如識我。
沈浮來去故依遲。
二鷹 多病經春始出田。
二鷹令我一怡然。
堪憐直撆空潭上。
復愛橫捎快馬前。
花津二其實湖也 盈盈鏡面自舒波。
合着蘭舟載綺羅。
諸湖勝迹應須識。
不帶仙名卽帶花。
百花潭水卽滄浪。
爭似花津海一方。
有時吐納魚龍沸。
俄復淵然隻鏡光。
百川橋再尋不果入。
第爲賦之。
百泉來會百川歸。
潭在中涵動靜機。
最是眞源窮不得。
回頭閣道思依依。
誰廻雪夜船。
新詩看穎脫。
落紙已流傳。
奬飾無鹽醜。
羞登羅綺筵。
簡遠接一行江上 屈指西來冠蓋頻。
東華定覺少居人。
士羞不識龍灣路。
文欲相當鳳詔臣。
聚勝亭深寒更勝。
迎春堂逈早知春。
遙應酒賦無虛日。
再造尤須認帝仁。
寄權大雅韠 西江不見西關遇。
一世良難一日知。
氣槪合求高土傳。
文章尤逼古人詩。
白衣未害還乘馹。
黃卷安能隻下帷。
見說至尊徵稾入。
全勝身到鳳凰池。
次韻賦韓景洪受東宮賜菓二首 摘知猶帶翠。
包到始勻黃。
嶺海年年獻。
風霜箇箇香。
時從儲掖出。
隻合講帷傍。
下燭無遺物。
恭惟兩作光。
〈右柚子〉 緖實須重海。
開花隻滿城。
嘗新供節序。
解渴策功名。
內侍承言賜。
微臣過望榮。
惟應寫無逸。
萬本報恩情。
〈曾有。
命寫無逸事〉 〈右石榴〉 哭柳成川月蓬公 先朝比歲擢材英。
誰似龍池第一名。
白玉堂盛眞學士。
澄江句續古宣城。
春曹屢惡推多識。
峽府偏閑適晩情。
驚世文章今永已。
世年相許獨餘生。
次韻黃迎慰景美除夕後寄詩 亂後常羈旅。
衰來屢歲時。
供辰無戲樂。
守夜長愁思。
近鬼寧驅鬼。
成癡肯賣癡。
含杯酣未暢。
對案味忘滋。
隻有憂同杞。
焉知命若絲。
經綸非我事。
慷慨欲奚爲。
縹緲生平慕。
團圓此不期。
才因傍覺穢。
量匪洗求痍。
與述靑陽感。
應寬白首悲。
皐陶會成績。
此物亦熙熙。
〈黃時判刑曹〉 權斯文盼求題後彫堂。
率爾應之。
誰能亂後保名園。
物色寒松可識門。
種作龍鱗知幾世。
依如鶴髮見諸孫。
朝朝爽氣連山翠。
夜夜濤聲入室喧。
聯壁承家眞不忝。
蓋傾陰處肯空樽。
送樸侍郞應邵進賀皇太子受冊 下國屬承天再造。
中華端遇日重光。
頌聲未覺雲宵遠。
行色那辭道路長。
六禦嚴時催鶴駕。
三朝仗罷引春坊。
偏知此去多新覩。
卻媿回頭隻管忙。
送進賀正使成尙書士涵 今公銜表向皇扃。
正値東風送翹翎。
萬歲山尊臨少海。
九重天霽見前星。
三王度量家無外。
四裔謳歌物在庭。
不必華胥入宸夢。
使歸贏得與鹹寧。
送謝恩使黃侍郞思叔吾與有先世分 宿昔瞻懷爲典刑。
乍從岐路慰平生。
南廻說海逢湖館。
西去期天別浿城。
易以無邪當象懼。
難將不腆發君誠。
聖門所貴詩三百。
還有黃金未竭籯。
〈公屬使海東回。
國家方以享上物不能稱爲患。
〉 送書狀官金持平 此去由來路四千。
如君尙健肯悁然。
應將古意吟遼碣。
莫逐悲歌醉趙燕。
雙節祠前江有月。
三忠觀外樹如煙。
歷玆方得扶搖力。
五色雲開北極天。
船上呈柳明府彥明 放衙餘晷永。
邀客發舟遲。
脫舃雙鳧在。
留車二鹿隨。
正跨黿鼉窟。
偏依雁鶩陂。
由來足境勝。
雅賞罕相宜。
又遍呈席右 人世難閒日。
天時重禁煙。
諸公俱五馬。
久客忝同船。
雨過林無醜。
風殘水更姸。
何妨一陶寫。
正屬中興年。
留別柳二郞箮 藍田玉種異。
丹穴鳳毛新。
學業羞因陋。
文辭務去陳。
方將敦斧藻。
適始戴冠巾。
此別非三日。
相期刮目辰。
題與法輪上人簡月蓬仙老先生者。
今於輪卷得之。
當八月蓬挽章之前。
而感其事。
隨錄於此。
戊申初夏。
在皇華場第識。
有書昨憑俗。
將詩今付僧。
緻之降仙樓上翁。
俗未必能僧或能。
寧知非僧非俗溥遊西京者。
獨記仙山面目曾。
〈尒時丙申七月旬後去。
五峯李學士蓋續爲之。
〉 還京錄 爲金右台別吳都司宗道 會稽山水離風塵太伯家聲絶品倫賢毓又資三節婦孝移眞見一忠臣由來詩禮堪提旅重爲春秋與救人東海十年酬聖主南原萬裡夢慈親鯨波已報滔天靜鷁路行看滿目春此別何窮懷季子前期隻有後生因 挽南淮陽令公起夫 折節明經歲僅周。
求私造化素心羞。
手攀丹桂方靑鬢。
腰帶黃金尙黑頭。
樽酒逢人開口笑。
世塵何事入眉愁。
謂君久享天然福。
堪慟淮陽一臥休。
次韻梧陰相公寄示箭串唱酬詩三首月汀,一松,西坰與焉。
長時寂寞子雲居。
寄到羣公賦詠餘。
初趁牧春循渚苑。
會看犁雨洽郊墟。
上腴且假千人種。
均駟非虧六尺輿。
爲軫恒飢分數晦。
秋來甕盎不憂虛。
頹垣宿莽萬人家。
一出城西慘目多。
聞說東郊春事好。
不知能復有煙花。
〈一二道昨造拜所見〉 漫出猶公事。
相邀卽舊遊。
靑春蒸野氣。
白日漾江流。
一聚文章倒。
誰饒物色留。
還能寄聲至。
正賦畔牢愁。
贈郭樞名震卿義嚴。
還俗名也。
避亂紛紛賢覺微。
能從方外不辭鞿。
紆來金玉礪世器。
褫卻水雲無垢衣。
鳥獸同羣知免矣。
君臣大義識歸依。
國恩未報家如立。
翻被先貞後黷譏。
送黃參議景明南歸豐基 實世通家及過庭。
多君居業當金籝。
三年制盡髭仍白。
四尺封荒草又靑。
觸物感懷濡雨露。
沿途行色逼淸明。
兵曹此去應休滯。
屬望非同昔屢更。
寄題金參判希玉養眞齋榮川 二嶺之南兵再塵。
榮豐似有護持神。
白雲舊發醇儒業。
靑嶂今稽秀士身。
杖屨尋常十六景。
冠童後先四三人。
未應深卻盟魚鳥。
當世誰宜東閤賓。
〈屬擬世子實客〉 贈別李楨從鄭夢與令公赴京 國朝丹靑誰出羣。
安可度後李將軍。
山水平遠是餘事。
禦容繪成泣嗣君。
二孝伯仲世其名。
今之存者孫阿楨。
昔餘遇之亂離際。
始任戴冠藝已成。
冬裘夏葛不時換。
此不能爲切身患。
爲人揮灑風煙生。
有酒卽傾醉不亂。
年少相戲號無腸。
不知其中堅且剛。
餘爲太守邀館置。
心取有在非專長。
班氏文章孫子略。
願從之學如嗜欲。
嗟餘屢躓甘轉蓬。
能使斯人忘桂玉。
吏曹鄭公同餘愛。
談笑得之形骸外。
奉使今爲萬裡行。
託將弓刀逐車蓋。
悲歌感慨燕趙風。
知有合否屠沽中。
近邊物色無足異。
廟貌雙節與三忠。
渠家能事在傳神。
就寫五軀當逼眞。
白日靑天一展哭。
持歸風厲邦之人。
悠悠西去入朝陽。
如出羊腸得康莊。
雖有妙筆寫不得。
衣冠人物何洋洋。
還須買絹兩幅各數丈。
一寫鄭公稅歸鞅。
一寫老子理漁舫。
渠亦一靑驢一酒盎。
兩處各着閑來訪。
安四耐卷中有崔嘉運韻。
感而次之。
衮衮無涯撩有涯。
又披春服帶全賒。
故人遊在岱宗久。
誰與賦詩當物華。
次蘇齋諸公韻 嘗世年來白髮新。
始驚城市有閑人。
隻應春事無多讓。
風動先生漉酒巾。
送聖節使李公德薰 早判人臣無險易。
陰扶君子有神明。
淸羸可是長途具。
消渴還輕暑月行。
上苑鴻來秋樹色。
重門象入曉鐘聲。
會應竣事乘蘇健。
不信歸程也去程。
送大同訪李斯文綏祿 薄遊疇昔相逢處。
今送爲官管五花。
白玉署中元地禁。
春明門外易天涯。
行人自絶奸乘傳。
幕府應寬嗣赴衙。
公事稀疏餘晷足。
詩書會取射鵰沙。
〈五花。
古名館〉 次韻贈上人南歸將見松雲二首 誰把渠吾作二門。
困眠飢食足朝曛。
閑忙定自歸山了。
看取晴雲與雨雲。
嶺海雄觀說祝融。
西遊不怪先吾東。
雲公若詰逋詩事。
亂日衰年懶正同。
和李子敏題海峯處士兄草堂次韻 松風不聞使我涼。
荷花不見襲我香。
神遊湖光幷山綠。
在得君詩吟諷熟。
主人於家杖未杖。
處土爲名得策上。
何當一笑相知晩。
古人命駕不辭遠。
次韻連師卷二首。
連時住白蓮寺。
京山 不論塵世與禪宮。
銷歇堪悲十載中。
早晩白蓮尋社去。
遠公雖是愧陶公。
年來我亦滯西關。
不識渠遊近塞山。
今日風塵眞定否。
華坊蓮寺等皆還。
〈吾家在皇華坊〉 呈宋銓長寡尤公。
步玉河相贈舊韻。
憶發皇城讓在前。
平分漢月夢猶圓。
雲泥又倍三千裡。
顔鬢終同六十年。
忝識慘舒俄化地。
恥言飢飽總關天。
窮鱗但欲歸江海。
尙有餘波一勺懸。
送柳西坰再赴湖西巡察 文匠時推三四公。
乍前乍後終須同。
兼閑軍旅獨無匹。
再擁節幢寧不雄。
毒草寺中替香火。
甘棠樹下還春風。
潢池鯨海淸若一。
入領筆硯蓬萊宮。
送冊儲奏請使一行四首 頻歲天寒滯義州。
主人樽酒不知愁。
去看舊政存新尹。
應識龍鍾憶昔遊。
〈正使金〉 〈公○中伯昔尹義州時。
僕奉使再過。
〉 徼寵靑宮走玉京。
事稽當日愧人輕。
卽今賓客司書去。
宗伯應嗟羽翼成。
〈正使及書狀李君○民歲俱輟春坊以行。
僕昔後行。
亦係玆事。
〉 海州當日扈鑾輿。
槐院文成賴疾書。
正字今乘使車去。
還慚此役是吾餘。
〈副使〉 張公〈好古〉實行在時正字 氷河雪野度漫漫。
算得新年始過關。
燕市悲歌誰易感。
倘憐三度赴軍官。
〈從弟嵂〉 〈實充軍官。
爲及之。
〉 申參判叔正宅壽親宴席上走筆 壽道尊樞府。
榮看大侍郞。
樽開千日醞。
果祝萬霜嘗。
促席先年近。
稀音竝夜長。
生叨隣世契。
再得上華堂。
次韻敬誠卷走筆適對酒伴倂戲 未逐無何有。
寧留些子兒。
靑雲希我愛。
白首足人嗤。
得客惟論酒。
除僧不作詩。
此翁隻如此。
贏得光陰遲。
謝安四耐贈梳 有髮禪師禿居士。
謂同不同異不異。
渠應笑我供世太無似。
贈我一箇竹梳子。
送洪君瑞令公由都憲出安東 永嘉偶自同名地。
靈運遙應異世期。
宰相何妨三品職。
江山不負五言詩。
靑簾白舫將迎日。
一鶴孤琴歸去時。
不是年來隣裡索。
誰能此別淚如絲。
金左相挽詞二首公吾同年 稟精光嶽自來全。
吾輩惟驚度量懸。
累世甲科如少後。
稀年台府卻無前。
中興草木知元。
帥。
將老江山識醉仙。
常日皺眉人不見。
會應含笑下黃泉。
〈公先祖若考若兄皆狀元。
而公探花郞。
〉 公推其榜我推官。
四十餘年相下難。
萬石不言風可挹。
三杯通道趣堪攀。
退休築就新年約。
初度筵開昨歲歡。
早判高陽先後去。
西郊此送淚闌幹。
〈退休。
亭名。
公與僕。
先兆。
俱在高陽。
〉 追錄次台韻退休亭之作。
未呈台覽者也。
未有樓臺起。
居然廣退休。
本期年至去。
從說宦成遊。
煙月供興寢。
漁樵給唱酬。
得君寧不久。
還向此中憂。
申秀才得濬挽詞申參判叔正伯兄子也 學若行。
申氏之家産。
秀才之父子而優有之。
孰不是宜。
壽若位。
申氏之世食。
秀才之父子而獨無之。
孰不爲悲。
嗚呼。
吾弱任冠。
而乃父推我曰師。
後三十年而遙哭於千裡之外。
吾衰始杖。
而之子質我以疑。
俄七八年而永違於一城之內。
嗚呼。
凡吾所重於是父是子。
觀於其外。
言若不能出口。
體若不能勝衣。
而中之所存。
磨之不可使磷。
涅之不可使緇。
斯古之人所爲難者。
而今之人未或能之。
慟吾僅見而今不可再。
吾暇緻詰於天之報施。
嗚呼。
東郡錄 淸澗亭 襄陽不赴杆城來。
首尾流年十九回。
東海一遊元有計。
白頭眞免白鷗猜。
金剛山。
謝太熙相將到摩訶衍。
山從水岾欲忘歸。
石度黃龍爲振衣。
多謝熙公相送意。
摩訶衍裏住僧稀。
望峯卽事 穿林跋石不辭多。
但見毗盧喜若何。
水岾望時疑太露。
歸雲俄復作微霞。
藍輿 寤寐名山六十年。
藍輿此日繞山前。
人間但說天難到。
萬二千峯一一天。
志喜雨時甚旱。
前入山數日。
禱得雨不足。
山中稱摩訶客宿必雨。
摩訶雨滯藍輿客。
此事山中故實傳。
我來正自賢香火。
慰滿三農一霈然。
雨 正陽遐眺與晴宜。
卻被摩訶一雨遲。
欲識山靈供我輩。
明朝萬瀑幾分肥。
雨後正陽寺 毗盧秀色泛晴空。
萬二千峯大略同。
正見金剛眞骨相。
何須足迹遍山中。
贈正陽孤住僧曇裕 亂後名藍到處衰。
正陽如此最堪悲。
何能淨掃西樓坐。
日對諸峯十二時。
普德窟銅柱安閣。
是日過鶴巢。
見其雙飛再三往回。
僧輩謂餘有仙分。
可笑。
衰翁望七試遊山。
興入香爐瀑布間。
已自相期雲際鶴。
誰言銅柱絶難攀。
示從者有託 東來十日便遊山。
是我忙時也等閑。
歸去那無餘興着。
要令蒼翠在庭間。
謝贈藍輿僧行正 白首尋山腳力微。
千峯一嘯計全違。
藍輿濟勝難稱快。
賴汝翻誇疾若飛。
謝楡岾寺主僧彥寬趕送洞口 一味禪心山映樓。
未妨將水暫同流。
殷勤送我出山去。
我亦依依回白頭。
次韻水鑑卷 汝憂圓水有時波。
將汝鑑來與汝磨。
但覺此心元體得。
都無些子太淸家。
淸澗亭闆韻 此心與海堪爭大。
未使乾坤隻作雙。
終是不能無物障。
煙霞盡處着軒窓。
洛山寺卽事 樓觀海日昔聞奇。
月得中秋一歲期。
此地此時逢苦雨。
天公停我嶺東詩。
十六夕。
是日方爲月望。
剛因積雨得新晴。
步出東臺遲月生。
二八眞看規正滿。
前宵枉惱幾人情。
十七朝 玉宇迢迢落月東。
滄波萬頃忽翻紅。
蜿蜿百怪皆禦火。
送出金輪黃道中。
乾鳳寺信如卷刻畫俱長 刀更兔盡老如公。
百巧何曾補一窮。
我亦年來才頓謝。
寥然相對兩禪翁。
義宗卷談命 浮生七十足窮通。
無事惟堪慰此翁。
積雪西林相訪意。
肯將談命勝談空。
送崔學子有海辭歸時。
患墜傷沈苦。
求閑本謂與衰宜。
涉歲翻爲造物欺。
別後若逢相識問。
虞鄕非復著書時。
又贈 頭白愛書無所爲。
少年努力撫當時。
文章故在功深地。
但瞰高門中豈知。
遊仙遊潭二首 海色潭光隔一陂。
無風兩段碧琉璃。
安能直似仙遊日。
來往纔同大小池。
仙遊潭上獨遊時。
鳥度雲移把酒巵。
一兩白鷗如識我。
沈浮來去故依遲。
二鷹 多病經春始出田。
二鷹令我一怡然。
堪憐直撆空潭上。
復愛橫捎快馬前。
花津二其實湖也 盈盈鏡面自舒波。
合着蘭舟載綺羅。
諸湖勝迹應須識。
不帶仙名卽帶花。
百花潭水卽滄浪。
爭似花津海一方。
有時吐納魚龍沸。
俄復淵然隻鏡光。
百川橋再尋不果入。
第爲賦之。
百泉來會百川歸。
潭在中涵動靜機。
最是眞源窮不得。
回頭閣道思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