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關燈
小
中
大
三日浦
晴峯六六歛螺蛾。
白鳥雙雙弄鏡波。
三日仙遊猶不再。
十洲佳處始知多。
又浦南厓。
有丹書述郞徒南石行六字。
鄭西川認南石爲四仙之一。
恐謬。
三入嶽陽人不識。
世暄巖客坐詩成。
四仙豈覺留丹字。
應恨當時南石行。
海山亭 妙攬如將宂處刪。
茲亭誰着海山間。
四仙未有留名迹。
應負憑虛易往還。
寄挽李正郞美伯八 稼牧雲仍世奕如。
君家一派較低疏。
盛年才業宜重振。
身沒還無子食餘。
壬辰寇盜事堪驚。
屛父奔王兩盡情。
至竟山林亦不免。
甘心速殉葬衣塋。
母儀鹹說大家賢。
孝愛如君行亦全。
未有平生失懽志。
忍貽憂慟入黃泉。
通判西京陞少尹。
雖論太驟譽方馳。
我因羈寓輪深契。
寧謂人間老反遲。
交河咫尺是高陽。
野服何曾來往妨。
吾女奉君箕帚事。
稻魚相先計空長。
小科猶自及雙親。
縣令郞官豈發身。
孤負吾家爲君夢。
具袍花拜大夫人。
養衰須僻我東來。
女抱嬰兒酌我杯。
蘭笑玉啼殊可念。
君抛此姹忍無廻。
骨肉無多憂亦少。
此翁餘事摠浮雲。
靑年寡女目前見。
曾向人家不忍聞。
萬景臺。
次吳大年錄示先世載公韻。
萬裡滄波萬古臺。
斜陽唯見白鷗來。
天東秀句人安在。
一詠如同酒一杯。
閏重陽。
花正發。
寒未動。
每歲重陽菊未黃。
今年菊好後重陽。
微霜裁足淸新月。
似恐陶翁興欠長。
洛山住僧昌雲來謁。
爲次卷中韻。
朝雨纔晴晩雨霏。
竹涼松翠鎭參差。
軒淸又得山人話。
正是三庚也不知。
又雲不曾相識。
今得樸宗伯應邵書來。
袖卷求詩不世情。
懸床爲下似平生。
何從得此春曹託。
萬戶堪輕一識荊。
〈下末適有是事。
〉 淸風竹以下十客軒題詠十 孤竹之家難弟兄。
遺風餘韻至今淸。
客來休更主人問。
吾爲此君虛左楹。
霽月蓮 芙蓉出水色無耶。
一笑便傾天下花。
君子風期誰再契。
可憐明月霽時多。
裛露菊 裛露餐苗已飽香。
何須始貴傲霜黃。
甘心歸後陶彭澤。
世亂倂無三徑荒。
擎雪松 墻外蒼蒼蓋對欹。
雪時偏愛玉龍枝。
庭栽三四猶論族。
隨力班班擎重姿。
朝陽桐 坐對榑桑夜已光。
梧桐地正受朝陽。
疏柯密葉明年大。
代我何人看鳳凰。
夕陰梨 三年培養孰非親。
樹取成陰何必新。
畏景西南烘不到。
含消爽氣已津津。
向日花 葵知向日亦殊哉。
不必暉光爲爾回。
足感君臣大義在。
白頭猶取一枝栽。
宜霜葉 葉葉何嘗願剪裁。
文章亦故木之災。
聊供歲晩當華實。
不道人看成錦堆。
雨黛石 幾年海底老龍慳。
拔置使君庭牖間。
雨後十分添黛色。
翛然相對當孱顔。
雲影池 白雲堪愛影吾池。
欲謂浮萍毋蔽之。
自是靑天極空闊。
盆中此樂反爭爲。
栢揖松○以下餘詠六栢卽海松。
與松相望而遠。
龍鱗錯落鶴襹簁。
庭院得之誰不宜。
一向亭亭恥姿媚。
離然長揖任君奇。
蒲拜竹 輕柔獵獵也風姿。
再拜此君君不知。
九節長年何暇詫。
呑牛氣自籜斑披。
水碓 杵聲疏數與瀯謀。
隔竹淸眠夜夜秋。
雲子受舂人不見。
晨霞欲飮白先浮。
木峯 偶有輪囷斷木根。
奇峯自亭思雲騫。
年來雨露殊濡足。
點點苔文合識恩。
海棠 鳴沙一帶海棠洲。
老守其如懶出遊。
墻下數枝花色是。
白鷗疏雨領風流。
〈領。
遙領也〉 石竹 川路尋常點點紅。
奚童媚我入園中。
可憐風格終田野。
白首官居疏瘦同。
鏡湖詞二屢擬往遊。
竟爾不果。
詞以遣意。
煙水盈盈乍有無。
鳳池疑此醉宮壺。
春明一出頻千裡。
猶得君恩借鑑湖。
〈爲金昌遠公道。
〉 淸見遊魚淺見沙。
微風時至自生波。
蘭舟盡日行無觀。
戲遣佳人奏棹歌。
汎波亭。
次林塘公韻。
洪川 小舟何必上山陰。
車馬纔休氷雪襟。
黃鶴白鷗台府詠。
高山流水使君琴。
屬新棟宇逍遙具。
堪住神仙汗漫心。
來歲悅親還有事。
煙花莫愛被渠禁。
主人趙國弼氏應赴春科會闈 還朝錄 緻仕西原府院君鄭公挽詞二首 道德文章世莫攀。
衣冠氣象葛懷間。
大臣禮去餘旬歲。
童子時遊某水幹。
此事惟應傳記有。
斯人合着畫圖看。
終南詩社殘生在。
寄挽山陽淚未乾。
〈葬在尙州山陽縣〉 扈駕遑遑日。
經邦草草時。
居功公定恥。
爲道我知悲。
別席三杯酒。
留牋北字詩。
驪江不忍憶。
此哭是前期。
書德陽遺稾後奇服齋 二憾戒成尙忍言。
諸生哭徹未爭冤。
當時默默從天地。
後世班班有子孫。
不死徒聞是正氣。
歸來豈得必精魂。
故應珍重存遺稾。
終古雲霄月一痕。
金河西童而甚文用。
得服齋先生贈筆一枝。
匣而藏之。
傳之子若孫。
至今如新。
夫其服義於受知之日。
慕賢於大禍之後。
事可稱述。
亦足以想見先生之萬一雲。
公未三十立。
童方九歲神。
貽榮管亦美。
禍駭國無仁。
潁脫忍充用。
櫝藏存愛人。
遂令日計壽。
飜享世傳珍。
轢毀非脩短。
扶持豈故新。
如將微況大。
愴惜更堪陳。
題閦師卷二首。
上人來求詩。
李秀才先容焉。
以吾與秀才相信。
知其取之不妄也。
爲與就之。
上人住冠嶽之妙德寺。
意其有樂乎此。
不必乎幽遠也。
因亦有所寓感雲。
莫逆逢僧爲愛山。
僧來卻苦要詩還。
不知我亦何從取。
詩在白雲空翠間。
冠嶽名藍孰解登。
枉從千裡費行滕。
文章白首依京輩。
寂寞甘同妙德僧。
次重過生陽館韻天使迎接都監分龔,吳集。
走筆。
物色皆呈媚。
春兵已謝尖。
桃花工似錦。
柳絮肯爭鹽。
客自雲霄降。
人均雨露霑。
風流元易恨。
莫敎別離添。
次重泛大同江韻 馬厭沿山路。
舟耽竝水城。
渚風欺瀲灎。
煙樹鬪分明。
花落依依泛。
鷗來故故輕。
休言微物態。
不與管將迎。
次題牡丹峯韻 一上危峯四望平。
知因形勢作名城。
地靈斧鑿了無迹。
天樂笙簫如有聲。
將坐林風淸宴席。
未歸江月滿空舲。
不緣造物供仙賞。
安得花時連日晴。
同前 侑行何處不樓臺。
爭似危峯屐印苔。
影與蛟龍蟠水底。
勢窮鵰鶚掠天廻。
城依終古猶興廢。
路繞何時了往來。
縱是仙遊自快活。
登臨未厭感懷開。
次登詠歸樓遇微雨韻 淸和正屬浴沂時。
況復朱樓壓碧漪。
風力欲爭杯酒力。
雨絲如亂陌楊絲。
漫逢勝境猶皆選。
時出豪言未必巵。
陶寫一場宜爛熳。
春深光景自遲遲。
次正使明倫堂韻翰林學士朱之蕃 新堂未稱禮儀繁。
奎璧流光在入門。
非勸明倫三代學。
得聞靈性一言論。
同文已自無遐邇。
宣化那分所過存。
正願請疑函文地。
先慚固陋面墻藩。
次正使漢江韻二首 江上樓臺兵火盡。
畫船猶足綺筵張。
眞仙到處煙霞衛。
敝邑由來山水鄕。
酒後微風生晩爽。
詩前好月動晴光。
陪遊不覺恩波隔。
卻笑當年郡樂浪。
天上人輕地上遊。
等閑軒蓋到江頭。
初憑酒賦堪陶寫。
遂欲漁歌與唱酬。
總爲皇恩無外國。
非關此境少中州。
下流餘勝還須選。
莫使平分物色留。
次正使漢江觀漁韻 漢江自古娛嘉客。
不能十裡王京陌。
南北往來簇輪蹄。
自在漁村與釣磯。
江天澹曠連海國。
林巒在眄非攀陟。
采石空聞李謫仙。
赤壁堪謝蘇公軾。
唯有崔顥葉風流。
漢陽樹兼鸚鵡洲。
天上眞人留我館。
忽契霞想來登舟。
見賞此境殆天與。
許以矠事網亦擧。
當其潑剌受制時。
縱觀謹笑忘簪組。
左右伺者如林立。
庖人鼓刀事尤急。
羣魚應悔居淸淺。
誰肯問之對以臆。
大者宜|小宜鮮。
風味更佳銀縷纖。
盡物取之亦不忍。
不禦其漏容伏潛。
何待秋風討吳鱠。
足以助酒超塵界。
斜陽煙景復流月。
造物定知今日會。
陶然醉後倚揭蓬。
一夢依然侍九重。
燕雀安測歸鳳路。
會應綵雲瞻太空。
次正使韻。
狎鷗亭與主人者也。
人自忘機鷗自樂。
可以入羣豈相驚。
鷗雖可觀不可玩。
一人之心好與兵。
列得海上莊濠上。
鷗魚同歸至道形。
大人先生持喩我。
心欲與物無將迎。
鯫生本自居城市。
衰白不離班行裏。
何能便有滄洲情。
出郭無多占煙水。
巖巒陡絶環之流。
鷗來不猜釣魚舟。
亭子未成名先具。
且襲前人道狎鷗。
他時縱遂濟勝志。
天仙何路陪重遊。
勑賜鑑湖知不暇。
大川舟楫屬勤求。
次副使漢江韻給事中梁有年 過市爭疑衛玠車。
仙舟在望濯纓初。
評參楚水敎煎茗。
賜憶蓬池試鱠魚。
月瀨浮金先海國。
煙巒積翠逼人居。
堪羞橫笛非華譜。
嫋嫋殘聲尙有餘。
〈梁爲前庶吉士雲。
〉 次副使狎鷗亭韻 狎鷗亭子漢之濱。
日日鷗來似得親。
芳草白沙元境界。
淸風明月自比隣。
未成解組江幹老。
得儗忘機海上人。
發趣幸勤仙客語。
從敎玆事免沈淪。
正使別章 重潤恩覃海一區。
鳳皇眞覩下淸都。
名家學著淵源自。
內職才稱點竄無。
餘事國多莊寶墨。
緖言人當挹春壺。
不能旬日回行色。
安得殘生更執驅。
副使別章 叔敬生羞州縣功。
才華周翰鳳樓雄。
官如條玉煙霜外。
氣似壺氷風露中。
暫輟淸班遵海左。
長留秀句滿天東。
羽儀幸快爭先覩。
安測須臾返碧空。
次正使蠶頭韻 今日淸遊明日行。
蠶頭物色屬高情。
仙風颯颯雙旌蓋。
僻壤區區一石泓。
極浦潮來靑草沒。
遙山鳥去白雲生。
不知馬首依俙否。
煙樹通州向鳳城。
次副使蠶頭韻 仙遊例枉此江濆。
造物呈奇故絶羣。
岸似圓平爲陡峭。
流從盪汩更奫沄。
盤渦鷺浴晴仍暖。
一道鴉歸日欲曛。
思切望雲誰得挽。
明朝離鬂白紛紛。
金領府第宴會 避暑風流傾北海。
衝泥車馬簇南山。
身忘國舅衣冠右。
具取家人鼎俎間。
桂醞盞愁蕉葉脆。
氷羞盤訝水晶頑。
嘉招侶爲憐能賦。
白首其如夢錦還。
送冬至正使洪侍郞遵 趁節遙期南至日。
披雲會向北辰居。
三河渡後丘陵少。
全薊門西樹木疏。
去去初逢堪物色。
看看具在足人書。
歸來第一言當路。
宮廟方新制合如。
〈嘗雲原廟奚襲漢觀德。
卽禁中。
于樸子龍公別章及之。
今樸公巡察關西。
幸話間發此。
可以盡領其說。
〉 送副使李侍郞壽俊 單車賀節自年年。
今爲重明行色聯。
萬裡城回觀建國。
朝陽門過覺通天。
衣冠拱陛千官內。
玉帛陳庭九譯先。
奉達我王誠意切。
春曹應識誦詩賢。
送謝恩使柳侍郞敬休 自惜轉衰因伏枕。
幾忘將別有留牋。
人才古重詩三百。
使事今輕道四千。
丹石陛前朝聖帝。
碧瑤壇上禮空天。
誰敎遠迹窮雄觀。
合識恩光荅國虔。
送海東回答使呂參議浩吉 不復龍驤虎翼船。
禦書使者誦詩賢。
俄乘萬裡長風便。
直至扶桑出日邊。
春色定知差早晩。
月光應見幾虧圓。
行惟篤敬言忠信。
來往何曾有越燕。
題月沙李知事淮陽詩後 〈李公識。
略曰。
癸卯秋。
和陵有修改之役。
餘忝長禮部。
承命奉審。
道次淮陽。
府伯韓公壽民爲設筵。
鱠溪魚酌柏酒。
餘旣愛其邑居淸絶。
又喜其杯盤潔嘉。
留詩曰。
山擁重關險。
江蟠二嶺長。
風雲護仙窟。
日月近扶桑。
秋鱠銀鱗細。
春醪柏葉香。
瓜時倘許代。
吾不薄淮陽。
乙巳。
餘按圻節。
其七月。
聞關嶺大水。
一帶十餘郡官廨民廬。
漂沒殆盡。
淮陽被災最酷。
太守僅以身免。
餘謂此府在嶺脊。
官舍去江岸幾百丈。
水雖大。
必不能淹。
置之疑信間。
九月。
巡到江華。
太僕判官李君希幹。
於煤島得一闆馳送。
乃淮陽壁上詩也。
驚而問其故。
則偶於亂槎中得之雲。
今府伯張君彥忱將行。
求記顚末。
遂書此。
幷與詩闆而歸之。
願諸公爲和章。
以爲淮陽不朽之盛事。
〉 天東秀句未流傳。
海上羣靈爲護憐。
萬折濤波豈相喩。
全歸琬琰故依然。
淮陽不薄洪淸謔。
瀛島元登領徹仙。
柏酒溪魚吾宿負。
隻今爭奈已衰年。
送聖節使 亦嘗行役熟。
偏識去程遙。
塞盡薊門樹。
江廻楊子潮。
星辰元嚮極。
月日況生堯。
後卻千官序。
先於萬國朝。
夔龍通步武。
枚馬接風標。
詎覺語言阻。
端令心目澆。
身疑淩汗漫。
事了謝扶搖。
所得知多少。
歸期白首翹。
次韻敬熙卷以下三道摠攝。
齎進冊紙若幹貼回。
二首 何限南鄕好梵宮。
千峯花落百川紅。
練藤自領酬明主。
堪愧城中養病翁。
臨老沉痾初起後。
鏡中一倍雪垂垂。
贈公何得淸新語。
應而曹溪洗我詩。
次韻尙玄卷實謝遣也 老子獨垂白。
童兒惟與玄。
閑當無欲界。
病得去塵緣。
那復新詩有。
況兼美睡邊。
卻歸淨土寺。
俱未失安便。
〈旁有小子適書易訣。
故戲及。
〉 惠允卷韻 平生喜見名山僧。
亂後僧多住五陵。
安得太平身再健。
名山隨處共僧登。
妙和卷韻 每被憐詩釋。
時來訪老翁。
苦無梅夏雨。
空有麥秋風。
切切三農悶。
悠悠萬事聾。
洗心披卷處。
戲海忽羣鴻。
墨竹八首 不除窓下草。
春事屬濂翁。
何況此君嫩。
着言意思同。
〈嫩葉〉 新梢如虎子。
可畏氣呑牛。
先者蒼猶短。
後者綠脩脩。
〈新梢〉 龍孫豈地生。
頭角籜中成。
稍稍有枝葉。
幽幽見性情。
〈筍竹〉 竹外煙濛濛。
分明美在中。
淋漓眞宰迹。
翻恐半成功。
〈煙竹〉 風之於竹也。
本與生俱生。
誰須疾知勁。
百世師爾淸。
〈風竹〉 向來筠粉態。
一雨灑然無。
羞道蒼官伍。
策名爲大夫。
〈雨竹〉 雖乏猗猗姿。
自如綽綽節。
還須認武公。
九十猶箴闕。
〈老竹〉 莫詑先春梅。
侵淩臘後雪。
玄冥行雪時。
誰復靑靑閱。
〈雪竹〉 淨土僧志軒卷韻 白首安能尙作官。
非關進步怯危竿。
去尋淨社應相待。
方外論交一味寒。
天敏卷韻有喜雨 忽見今朝雨腳長。
誰敎北鬥注天漿。
吾王正爲三農禱。
我與山僧也自涼。
靈熙卷韻香山僧 白雲涵影古溪寒。
和月時時上石壇。
詩在山中自奇絶。
枉尋岐路太漫漫。
天雲新卷 天靑雲白似相依。
天自太空雲自飛。
雲向山中何處着。
懸
白鳥雙雙弄鏡波。
三日仙遊猶不再。
十洲佳處始知多。
又浦南厓。
有丹書述郞徒南石行六字。
鄭西川認南石爲四仙之一。
恐謬。
三入嶽陽人不識。
世暄巖客坐詩成。
四仙豈覺留丹字。
應恨當時南石行。
海山亭 妙攬如將宂處刪。
茲亭誰着海山間。
四仙未有留名迹。
應負憑虛易往還。
寄挽李正郞美伯八 稼牧雲仍世奕如。
君家一派較低疏。
盛年才業宜重振。
身沒還無子食餘。
壬辰寇盜事堪驚。
屛父奔王兩盡情。
至竟山林亦不免。
甘心速殉葬衣塋。
母儀鹹說大家賢。
孝愛如君行亦全。
未有平生失懽志。
忍貽憂慟入黃泉。
通判西京陞少尹。
雖論太驟譽方馳。
我因羈寓輪深契。
寧謂人間老反遲。
交河咫尺是高陽。
野服何曾來往妨。
吾女奉君箕帚事。
稻魚相先計空長。
小科猶自及雙親。
縣令郞官豈發身。
孤負吾家爲君夢。
具袍花拜大夫人。
養衰須僻我東來。
女抱嬰兒酌我杯。
蘭笑玉啼殊可念。
君抛此姹忍無廻。
骨肉無多憂亦少。
此翁餘事摠浮雲。
靑年寡女目前見。
曾向人家不忍聞。
萬景臺。
次吳大年錄示先世載公韻。
萬裡滄波萬古臺。
斜陽唯見白鷗來。
天東秀句人安在。
一詠如同酒一杯。
閏重陽。
花正發。
寒未動。
每歲重陽菊未黃。
今年菊好後重陽。
微霜裁足淸新月。
似恐陶翁興欠長。
洛山住僧昌雲來謁。
爲次卷中韻。
朝雨纔晴晩雨霏。
竹涼松翠鎭參差。
軒淸又得山人話。
正是三庚也不知。
又雲不曾相識。
今得樸宗伯應邵書來。
袖卷求詩不世情。
懸床爲下似平生。
何從得此春曹託。
萬戶堪輕一識荊。
〈下末適有是事。
〉 淸風竹以下十客軒題詠十 孤竹之家難弟兄。
遺風餘韻至今淸。
客來休更主人問。
吾爲此君虛左楹。
霽月蓮 芙蓉出水色無耶。
一笑便傾天下花。
君子風期誰再契。
可憐明月霽時多。
裛露菊 裛露餐苗已飽香。
何須始貴傲霜黃。
甘心歸後陶彭澤。
世亂倂無三徑荒。
擎雪松 墻外蒼蒼蓋對欹。
雪時偏愛玉龍枝。
庭栽三四猶論族。
隨力班班擎重姿。
朝陽桐 坐對榑桑夜已光。
梧桐地正受朝陽。
疏柯密葉明年大。
代我何人看鳳凰。
夕陰梨 三年培養孰非親。
樹取成陰何必新。
畏景西南烘不到。
含消爽氣已津津。
向日花 葵知向日亦殊哉。
不必暉光爲爾回。
足感君臣大義在。
白頭猶取一枝栽。
宜霜葉 葉葉何嘗願剪裁。
文章亦故木之災。
聊供歲晩當華實。
不道人看成錦堆。
雨黛石 幾年海底老龍慳。
拔置使君庭牖間。
雨後十分添黛色。
翛然相對當孱顔。
雲影池 白雲堪愛影吾池。
欲謂浮萍毋蔽之。
自是靑天極空闊。
盆中此樂反爭爲。
栢揖松○以下餘詠六栢卽海松。
與松相望而遠。
龍鱗錯落鶴襹簁。
庭院得之誰不宜。
一向亭亭恥姿媚。
離然長揖任君奇。
蒲拜竹 輕柔獵獵也風姿。
再拜此君君不知。
九節長年何暇詫。
呑牛氣自籜斑披。
水碓 杵聲疏數與瀯謀。
隔竹淸眠夜夜秋。
雲子受舂人不見。
晨霞欲飮白先浮。
木峯 偶有輪囷斷木根。
奇峯自亭思雲騫。
年來雨露殊濡足。
點點苔文合識恩。
海棠 鳴沙一帶海棠洲。
老守其如懶出遊。
墻下數枝花色是。
白鷗疏雨領風流。
〈領。
遙領也〉 石竹 川路尋常點點紅。
奚童媚我入園中。
可憐風格終田野。
白首官居疏瘦同。
鏡湖詞二屢擬往遊。
竟爾不果。
詞以遣意。
煙水盈盈乍有無。
鳳池疑此醉宮壺。
春明一出頻千裡。
猶得君恩借鑑湖。
〈爲金昌遠公道。
〉 淸見遊魚淺見沙。
微風時至自生波。
蘭舟盡日行無觀。
戲遣佳人奏棹歌。
汎波亭。
次林塘公韻。
洪川 小舟何必上山陰。
車馬纔休氷雪襟。
黃鶴白鷗台府詠。
高山流水使君琴。
屬新棟宇逍遙具。
堪住神仙汗漫心。
來歲悅親還有事。
煙花莫愛被渠禁。
主人趙國弼氏應赴春科會闈 還朝錄 緻仕西原府院君鄭公挽詞二首 道德文章世莫攀。
衣冠氣象葛懷間。
大臣禮去餘旬歲。
童子時遊某水幹。
此事惟應傳記有。
斯人合着畫圖看。
終南詩社殘生在。
寄挽山陽淚未乾。
〈葬在尙州山陽縣〉 扈駕遑遑日。
經邦草草時。
居功公定恥。
爲道我知悲。
別席三杯酒。
留牋北字詩。
驪江不忍憶。
此哭是前期。
書德陽遺稾後奇服齋 二憾戒成尙忍言。
諸生哭徹未爭冤。
當時默默從天地。
後世班班有子孫。
不死徒聞是正氣。
歸來豈得必精魂。
故應珍重存遺稾。
終古雲霄月一痕。
金河西童而甚文用。
得服齋先生贈筆一枝。
匣而藏之。
傳之子若孫。
至今如新。
夫其服義於受知之日。
慕賢於大禍之後。
事可稱述。
亦足以想見先生之萬一雲。
公未三十立。
童方九歲神。
貽榮管亦美。
禍駭國無仁。
潁脫忍充用。
櫝藏存愛人。
遂令日計壽。
飜享世傳珍。
轢毀非脩短。
扶持豈故新。
如將微況大。
愴惜更堪陳。
題閦師卷二首。
上人來求詩。
李秀才先容焉。
以吾與秀才相信。
知其取之不妄也。
爲與就之。
上人住冠嶽之妙德寺。
意其有樂乎此。
不必乎幽遠也。
因亦有所寓感雲。
莫逆逢僧爲愛山。
僧來卻苦要詩還。
不知我亦何從取。
詩在白雲空翠間。
冠嶽名藍孰解登。
枉從千裡費行滕。
文章白首依京輩。
寂寞甘同妙德僧。
次重過生陽館韻天使迎接都監分龔,吳集。
走筆。
物色皆呈媚。
春兵已謝尖。
桃花工似錦。
柳絮肯爭鹽。
客自雲霄降。
人均雨露霑。
風流元易恨。
莫敎別離添。
次重泛大同江韻 馬厭沿山路。
舟耽竝水城。
渚風欺瀲灎。
煙樹鬪分明。
花落依依泛。
鷗來故故輕。
休言微物態。
不與管將迎。
次題牡丹峯韻 一上危峯四望平。
知因形勢作名城。
地靈斧鑿了無迹。
天樂笙簫如有聲。
將坐林風淸宴席。
未歸江月滿空舲。
不緣造物供仙賞。
安得花時連日晴。
同前 侑行何處不樓臺。
爭似危峯屐印苔。
影與蛟龍蟠水底。
勢窮鵰鶚掠天廻。
城依終古猶興廢。
路繞何時了往來。
縱是仙遊自快活。
登臨未厭感懷開。
次登詠歸樓遇微雨韻 淸和正屬浴沂時。
況復朱樓壓碧漪。
風力欲爭杯酒力。
雨絲如亂陌楊絲。
漫逢勝境猶皆選。
時出豪言未必巵。
陶寫一場宜爛熳。
春深光景自遲遲。
次正使明倫堂韻翰林學士朱之蕃 新堂未稱禮儀繁。
奎璧流光在入門。
非勸明倫三代學。
得聞靈性一言論。
同文已自無遐邇。
宣化那分所過存。
正願請疑函文地。
先慚固陋面墻藩。
次正使漢江韻二首 江上樓臺兵火盡。
畫船猶足綺筵張。
眞仙到處煙霞衛。
敝邑由來山水鄕。
酒後微風生晩爽。
詩前好月動晴光。
陪遊不覺恩波隔。
卻笑當年郡樂浪。
天上人輕地上遊。
等閑軒蓋到江頭。
初憑酒賦堪陶寫。
遂欲漁歌與唱酬。
總爲皇恩無外國。
非關此境少中州。
下流餘勝還須選。
莫使平分物色留。
次正使漢江觀漁韻 漢江自古娛嘉客。
不能十裡王京陌。
南北往來簇輪蹄。
自在漁村與釣磯。
江天澹曠連海國。
林巒在眄非攀陟。
采石空聞李謫仙。
赤壁堪謝蘇公軾。
唯有崔顥葉風流。
漢陽樹兼鸚鵡洲。
天上眞人留我館。
忽契霞想來登舟。
見賞此境殆天與。
許以矠事網亦擧。
當其潑剌受制時。
縱觀謹笑忘簪組。
左右伺者如林立。
庖人鼓刀事尤急。
羣魚應悔居淸淺。
誰肯問之對以臆。
大者宜|小宜鮮。
風味更佳銀縷纖。
盡物取之亦不忍。
不禦其漏容伏潛。
何待秋風討吳鱠。
足以助酒超塵界。
斜陽煙景復流月。
造物定知今日會。
陶然醉後倚揭蓬。
一夢依然侍九重。
燕雀安測歸鳳路。
會應綵雲瞻太空。
次正使韻。
狎鷗亭與主人者也。
人自忘機鷗自樂。
可以入羣豈相驚。
鷗雖可觀不可玩。
一人之心好與兵。
列得海上莊濠上。
鷗魚同歸至道形。
大人先生持喩我。
心欲與物無將迎。
鯫生本自居城市。
衰白不離班行裏。
何能便有滄洲情。
出郭無多占煙水。
巖巒陡絶環之流。
鷗來不猜釣魚舟。
亭子未成名先具。
且襲前人道狎鷗。
他時縱遂濟勝志。
天仙何路陪重遊。
勑賜鑑湖知不暇。
大川舟楫屬勤求。
次副使漢江韻給事中梁有年 過市爭疑衛玠車。
仙舟在望濯纓初。
評參楚水敎煎茗。
賜憶蓬池試鱠魚。
月瀨浮金先海國。
煙巒積翠逼人居。
堪羞橫笛非華譜。
嫋嫋殘聲尙有餘。
〈梁爲前庶吉士雲。
〉 次副使狎鷗亭韻 狎鷗亭子漢之濱。
日日鷗來似得親。
芳草白沙元境界。
淸風明月自比隣。
未成解組江幹老。
得儗忘機海上人。
發趣幸勤仙客語。
從敎玆事免沈淪。
正使別章 重潤恩覃海一區。
鳳皇眞覩下淸都。
名家學著淵源自。
內職才稱點竄無。
餘事國多莊寶墨。
緖言人當挹春壺。
不能旬日回行色。
安得殘生更執驅。
副使別章 叔敬生羞州縣功。
才華周翰鳳樓雄。
官如條玉煙霜外。
氣似壺氷風露中。
暫輟淸班遵海左。
長留秀句滿天東。
羽儀幸快爭先覩。
安測須臾返碧空。
次正使蠶頭韻 今日淸遊明日行。
蠶頭物色屬高情。
仙風颯颯雙旌蓋。
僻壤區區一石泓。
極浦潮來靑草沒。
遙山鳥去白雲生。
不知馬首依俙否。
煙樹通州向鳳城。
次副使蠶頭韻 仙遊例枉此江濆。
造物呈奇故絶羣。
岸似圓平爲陡峭。
流從盪汩更奫沄。
盤渦鷺浴晴仍暖。
一道鴉歸日欲曛。
思切望雲誰得挽。
明朝離鬂白紛紛。
金領府第宴會 避暑風流傾北海。
衝泥車馬簇南山。
身忘國舅衣冠右。
具取家人鼎俎間。
桂醞盞愁蕉葉脆。
氷羞盤訝水晶頑。
嘉招侶爲憐能賦。
白首其如夢錦還。
送冬至正使洪侍郞遵 趁節遙期南至日。
披雲會向北辰居。
三河渡後丘陵少。
全薊門西樹木疏。
去去初逢堪物色。
看看具在足人書。
歸來第一言當路。
宮廟方新制合如。
〈嘗雲原廟奚襲漢觀德。
卽禁中。
于樸子龍公別章及之。
今樸公巡察關西。
幸話間發此。
可以盡領其說。
〉 送副使李侍郞壽俊 單車賀節自年年。
今爲重明行色聯。
萬裡城回觀建國。
朝陽門過覺通天。
衣冠拱陛千官內。
玉帛陳庭九譯先。
奉達我王誠意切。
春曹應識誦詩賢。
送謝恩使柳侍郞敬休 自惜轉衰因伏枕。
幾忘將別有留牋。
人才古重詩三百。
使事今輕道四千。
丹石陛前朝聖帝。
碧瑤壇上禮空天。
誰敎遠迹窮雄觀。
合識恩光荅國虔。
送海東回答使呂參議浩吉 不復龍驤虎翼船。
禦書使者誦詩賢。
俄乘萬裡長風便。
直至扶桑出日邊。
春色定知差早晩。
月光應見幾虧圓。
行惟篤敬言忠信。
來往何曾有越燕。
題月沙李知事淮陽詩後 〈李公識。
略曰。
癸卯秋。
和陵有修改之役。
餘忝長禮部。
承命奉審。
道次淮陽。
府伯韓公壽民爲設筵。
鱠溪魚酌柏酒。
餘旣愛其邑居淸絶。
又喜其杯盤潔嘉。
留詩曰。
山擁重關險。
江蟠二嶺長。
風雲護仙窟。
日月近扶桑。
秋鱠銀鱗細。
春醪柏葉香。
瓜時倘許代。
吾不薄淮陽。
乙巳。
餘按圻節。
其七月。
聞關嶺大水。
一帶十餘郡官廨民廬。
漂沒殆盡。
淮陽被災最酷。
太守僅以身免。
餘謂此府在嶺脊。
官舍去江岸幾百丈。
水雖大。
必不能淹。
置之疑信間。
九月。
巡到江華。
太僕判官李君希幹。
於煤島得一闆馳送。
乃淮陽壁上詩也。
驚而問其故。
則偶於亂槎中得之雲。
今府伯張君彥忱將行。
求記顚末。
遂書此。
幷與詩闆而歸之。
願諸公爲和章。
以爲淮陽不朽之盛事。
〉 天東秀句未流傳。
海上羣靈爲護憐。
萬折濤波豈相喩。
全歸琬琰故依然。
淮陽不薄洪淸謔。
瀛島元登領徹仙。
柏酒溪魚吾宿負。
隻今爭奈已衰年。
送聖節使 亦嘗行役熟。
偏識去程遙。
塞盡薊門樹。
江廻楊子潮。
星辰元嚮極。
月日況生堯。
後卻千官序。
先於萬國朝。
夔龍通步武。
枚馬接風標。
詎覺語言阻。
端令心目澆。
身疑淩汗漫。
事了謝扶搖。
所得知多少。
歸期白首翹。
次韻敬熙卷以下三道摠攝。
齎進冊紙若幹貼回。
二首 何限南鄕好梵宮。
千峯花落百川紅。
練藤自領酬明主。
堪愧城中養病翁。
臨老沉痾初起後。
鏡中一倍雪垂垂。
贈公何得淸新語。
應而曹溪洗我詩。
次韻尙玄卷實謝遣也 老子獨垂白。
童兒惟與玄。
閑當無欲界。
病得去塵緣。
那復新詩有。
況兼美睡邊。
卻歸淨土寺。
俱未失安便。
〈旁有小子適書易訣。
故戲及。
〉 惠允卷韻 平生喜見名山僧。
亂後僧多住五陵。
安得太平身再健。
名山隨處共僧登。
妙和卷韻 每被憐詩釋。
時來訪老翁。
苦無梅夏雨。
空有麥秋風。
切切三農悶。
悠悠萬事聾。
洗心披卷處。
戲海忽羣鴻。
墨竹八首 不除窓下草。
春事屬濂翁。
何況此君嫩。
着言意思同。
〈嫩葉〉 新梢如虎子。
可畏氣呑牛。
先者蒼猶短。
後者綠脩脩。
〈新梢〉 龍孫豈地生。
頭角籜中成。
稍稍有枝葉。
幽幽見性情。
〈筍竹〉 竹外煙濛濛。
分明美在中。
淋漓眞宰迹。
翻恐半成功。
〈煙竹〉 風之於竹也。
本與生俱生。
誰須疾知勁。
百世師爾淸。
〈風竹〉 向來筠粉態。
一雨灑然無。
羞道蒼官伍。
策名爲大夫。
〈雨竹〉 雖乏猗猗姿。
自如綽綽節。
還須認武公。
九十猶箴闕。
〈老竹〉 莫詑先春梅。
侵淩臘後雪。
玄冥行雪時。
誰復靑靑閱。
〈雪竹〉 淨土僧志軒卷韻 白首安能尙作官。
非關進步怯危竿。
去尋淨社應相待。
方外論交一味寒。
天敏卷韻有喜雨 忽見今朝雨腳長。
誰敎北鬥注天漿。
吾王正爲三農禱。
我與山僧也自涼。
靈熙卷韻香山僧 白雲涵影古溪寒。
和月時時上石壇。
詩在山中自奇絶。
枉尋岐路太漫漫。
天雲新卷 天靑雲白似相依。
天自太空雲自飛。
雲向山中何處着。
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