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中國之書畫

關燈
王維筆法,喜作秋山、寒林。

    村居,野渡,幽人、逸士、漁市。

    山驿,筆愈簡已氣愈壯,景愈少而意愈長。

     徐熙善花果,以落墨寫其枝葉蕊萼,後略傅色,故超逸古雅。

    黃筌之花鳥畫,先行勾勒,後填色彩,後世稱為雙鈎法。

    徐體沒背漬染,旨趣輕淡野逸;黃體鈎勒填彩,旨趣哝豔富麗;以山水為例,徐體可謂南宗,黃體可謂北宗也。

     楊凝式喜作字,尤工頰草,與顔真卿行書相上下。

    黃庭堅謂:“餘曩至洛陽,偏觀僧壁間楊少師書,無一不造微入妙。

    ”徐锴與其兄铉校訂《說文解字》,故锴以善小篆名。

    王文秉篆書,筆甚精勁,遠過徐锴。

    吳越忠懿王善草書,末太宗稱為“筆法入神晶”焉。

     南唐後主工書畫,郭若虛(《圖畫見聞志》)謂:“觀所畫林木飛鳥,遠過常流,高出意外。

    ”《宣和畫譜》謂:“畫清爽不凡,别為一格。

    又能為墨竹,畫風虎雲龍圖,有霸者之略。

    ”陶谷(《清異錄》)謂:“後主善書,作顫筆,穋曲之狀,遒勁如寒松霜竹,謂之金錯刀。

    ”後蜀釋貫休,善畫羅漢,貌多奇野,立意絕俗。

    又善書,工篆隸,并善草書,時人比諸懷素。

    吳越武肅王畫墨竹,善草隸。

     宋代三百十四年,以畫名者九百八十六人,加以遼五人,金五十六人,為千有九十四人。

    以書名者九百有三人,加以遼十三人,金七十人,為九百八十六人。

    而畫家之最著者,有李成、範中正、董源、巨然等;書家最著者,有蔡襄、黃庭堅及金之黨懷英等。

    其兼善書畫者,則有郭忠恕、文同、蘇轼、米芾、米友仁父子、李公麟等。

     李成工山水,初師關仝,卒自成家。

    劉道醇(《聖朝名畫評》)謂:“成之為畫,精通造化,筆盡意在;掃千裡于咫尺,寫萬趣于指下;峰巒重疊,問露祠墅,此為最佳。

    至于林木稠薄,泉流深淺,如就真景,思清格老,古無其人。

    ”範中正性緩,時人目為範寬。

    居山林間,常危坐終日,縱目四顧,以求其趣;雖雪月之際,必徘徊凝覽,以發思慮。

    學李成筆,雖得精妙,尚出其下,遂對景造意,不取繁飾,寫山真骨,自為一家。

    董源善畫山水,峰巒出沒,雲霧顯晦;不裝巧趣,皆得天真。

    岚色郁蒼,枝幹挺勁,鹹有生意;溪橋漁浦,洲活掩映,一月江南也。

    巨然山水,祖述董源,皆臻妙理,少年多作礬頭,老年平淡趣高。

    論者渭前之荊,關,後之董,巨,辟六法之門庭,啟後學之蒙瞠,皆此四人也。

     蔡襄真行草皆優入妙,少務剛勁,有氣勢;晚歸于淳淡婉美。

    鄭杓(《書法流傳圖》)謂:“書學自漢蔡邕至唐崔纖,皆親授受,惟襄毅然獨起,可謂間世豪傑之士。

    ”黃庭堅善草書,楷法亦自成一家。

    嘗自評:元祐間書,筆意癡鈍,用筆多不到;晚入峽,見長年蕩槳,乃悟筆法。

    金黨懷英工篆書,趙秉文(畦滏水集》)謂:“懷英篆籀入神,李陽冰之後,一人而已。

    ”郭忠恕師事關仝,善圖屋壁重複之狀,頗極捎妙。

    工篆籀,小楷八分亦精。

    李公麟博學精識,用意至到;凡目所睹,即領其要。

    始學顧。

    陸與僧繇。

    道元及前世名手佳本,乃集衆善,以為已有,吏自立意,專為一家。

    尤工人物,能分别狀貌,使人望而知。

    初畫鞍馬,愈于韓幹;後一意于佛,尤以白描見長。

    書法亦極精,畫之關紐,透入書中。

    于規矩中特飄逸,綽有晉人風度。

    文同善畫竹,其筆法槎牙勁削,如作枯木怪石,特有一種風味。

    亦善山水。

    善篆隸行草飛白,自言學草書幾十年,終未得古人用筆相傳之法,後因見道上鬥蛇,遂得其妙。

    蘇轼善畫竹,嘗在試院,興到無墨,遂用朱筆寫竹;後人竟效之,即有所謂朱竹者,與墨竹相輝映矣。

    又能作枯木、怪石、佛象,筆皆奇古。

    又善書,其子過曰:吾光君子豈以書自名哉?特以其至大至剛之氣,發于胸中,而應之于手;故不見有刻畫妩媚之态,而端乎章甫,若有不可犯之色。

    少年喜二王書,晚乃學顔平原,故時有二家風格。

    米芾畫山水人物,自名一家。

    嘗曰:“伯時(李公麟)病右手後,餘始作畫;以李常師吳生,終不能去其氣;餘乃取顧高古,不使一筆入吳生。

    ”又以山水,古今相師,少有出塵格;因信筆為之,多以煙雲掩映樹木,不取工細。

    其子友仁,天機超逸,不事繩墨。

    其所作山水,點滴煙雲,草草而成,而不失天真。

    芾善書,行筆入能品,沈着痛快,如乘駿馬,進退裕如,不須鞭勒,無不當人意。

    仁書雖不逮其父,然如王、謝家子弟,自有一種風格。

     元代九十年,以畫名者四百二十餘人,以書名者四百八十五人,而最著名之畫家,有高克恭。

    李衍,黃公望等,最著名之書家,有鮮于樞、袁桷。

    揭模斯等;書畫兼長,則有趙孟頫。

    管道升夫婦,錢選。

    柯九思。

    倪瓒。

    王蒙,吳鎮等。

     高克恭好作墨竹,嘗自題雲:“子昂(趙孟)寫竹,神而不似;仲賓(李衎)寫件竹,似而不神;其神而似者,吾之兩此君也。

    ”畫山水,初用二米法,寫林巒煙雨,晚更出入董北苑(董源),故為一代奇作。

    李衙善寫竹,師文同;兼善畫竹法,加青綠設色。

    後使交址,深入竹鄉,于竹之形色情狀,辨析精到;作畫竹、墨竹兩譜。

    黃公望山水,初師董源、巨然,晚年變其法?自成一家。

    居富春,領略江山釣台之概。

    性頗毫放,袖攜紙筆,凡遇景物,辄即模記。

    後居常熟,探閱虞山朝暮之變幻,四時陰霁之氣運,得于心而形于筆,故所畫千丘萬壑;愈出愈奇;重巒疊嶂,越深越妙。

    其設色,淺繹者為多,青綠水墨者少。

    山水畫以王蒙、倪瓒、吳鎮與公裡為元季四大家,而公裡為冠。

     鮮于樞早歲學書,愧未能如古人;偶适野,見二人挽車行淖泥中,遂悟書法。

    多為草書,其書從真行來,故落筆不苟,而點畫所至,皆有意态。

    陸深謂:“書法敝于宋季,元興,作者有功;而以趙吳興(孟頫)、鮮于漁陽(樞)為巨擘,終元之世,出入此兩家。

    ”袁桷書從晉、唐中來,而自成一家。

    揭徯斯楷法精健間雅,行書尤工。

    國家典冊及功臣家傳賜碑,遇其當筆,往往傳誦于人。

    四方釋老氏碑版購其文若字,袤及殊域。

     趙孟頫畫法,有唐人之緻,去其纖;有宋人之雄,去其犷。

    他人畫山水竹石人馬花鳥,優于此或劣于彼,孟頫悉造其微,窮其天趣。

    善書,篆籀分隸真行草,無不冠絕古今。

    鮮于樞謂:子昂篆隸正行頒草為天下第一,小惜又為子昂諸書第一。

    其夫人管道升善畫墨竹梅蘭,晴竹新篁,是其始創。

    亦工山水佛象。

    善書,手書金剛經至數十卷,以施名山名僧。

    倪瓒山水,初以董源為師,晚一變古法,以天真幽淡為宗。

    不着人物,着色者甚少,間作一二繪染,深得古法。

    翰劄奕奕有晉宋人風氣。

    王蒙為孟頫外孫,素好畫,得外氏法,又泛濫唐宋名家,而以董源、王維為宗,放縱逸多姿。

    常用數家皴法,山水多至數十重,樹木不下數十種,徑路迂回,煙霭微茫,曲盡山林幽緻。

    書亦有家法。

    吳鎮山水師巨然,墨竹效文同,俱臻妙品。

    書古雅有餘。

     明代二百七十六年,善畫者一千三百二十二人,菩書者一千五百七十一人;而其中最著之畫家,有戴進、周臣、唐寅、沈周、仇英、崔子忠、陳洪绶、邊文進、呂紀、林良、周之冕、宋克、王冕等。

    最著之書家,有宋濂、宋璲父子,高啟、解缙,陳獻章、王守仁、祝允明、陸深、黃道周等。

    書畫兼長者,有文徵明、徐渭、董其昌、陳繼儒等。

     戴進,錢唐人。

    嘉靖以前,山水畫家有紹述馬遠、夏珪,略變其渾厚沈郁之趣而為勁拔者,是為浙派,以進為領袖。

    進畫神象、人物、走獸、花果、翎毛,俱極精緻。

    周臣、唐寅,均當時院派之有力者,院派用筆,較浙派為細巧缜密,且多有柔淡雅秀,近于當時所謂吳派者。

    臣所作山水人物,峽深岚厚,古面奇妝,有蒼蒼之色。

    寅畫法沈郁,風骨奇峭,刊落庸瑣,務求濃厚;連江疊轍,灑灑不窮。

    名成而閑居,作美人圖,好事者多傳之。

    仇英,師周臣,所畫士女、鳥獸、台觀、旗辇、軍仗、城郭、橋梁之類,皆追摹古法,參用心裁,流麗巧整。

    沈周,長洲人,與文徵明,董其昌、陳繼儒,為吳派山水四大家所作,長林巨壑,小市寒墟,高明委曲,風趣洽然。

    其他人物、花卉、禽魚,悉入神品。

    崔子忠,順天人;陳洪绶,諸暨人;以人物齊名,時号南陳北崔。

    邊文進,花鳥宗黃筌,而作妍麗工緻之體。

    林良,創寫意派,作水墨花卉、翎毛、樹木,皆遵勁如草書。

    周之冕,創鈎花點葉體,合前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