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三十五年來中國之新文化

關燈
改良,亦于江蘇、浙江、山東等省已著成效。

     七、度量衡新制度量衡的劃一,二十四年前(清光緒三十三年),清政府已有劃一度量衡計劃,責成農工商部與度支部會訂。

    前二十一年,農工商部奏定兩制并用,一為營造尺庫平制,一為萬國制;民國元年,工商部議決用萬國通制為權度标準,經國務會議通過。

    十八年二月,國民政府頒度量衡法,采用萬國公制為标準制;并暫設輔制,稱曰市用制。

    市用制,長度以公尺三分之一為市尺;重量以公斤二分之一為市斤;容量即以公升為市升。

     八、政治孫中山先生在五十年前,已開始革命運動,自稱于乙酉年(民元前二十七年)始決傾覆清廷創建民國之志。

    及乙巳(民元前七年)成立同盟會,以“驅除鞑虜,恢複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四語,列在誓詞上。

    那時候保皇的隻想滿洲皇室維新變法,排滿的隻想有漢人代滿人而為皇帝;決不想有一個民國,可以實現于中華。

    但辛亥革命以後,竟能實現,雖有袁世凱的籌安,張勳的複辟,均不能搖動他。

    民國十四年七月,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實行軍政;及定都南京後,于十七年十月試行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五院制;而于十九年确定為訓政時期,對于人民為行使選舉、罷免、創制、複決四權的訓練,這真是曆史上空前的紀錄了。

     三學術的演進茲分為科學美術兩類 一、科學科學的研究,除由各大學所設的實驗室外,以實業部的地質調查所成立于民國五年,與科學社的生物研究所成立于十一年的為最早。

    十七年,始有國立中央研究院成立,設研究所凡九所;并沒自然曆史博物館。

    十八年,又有國立北平研究院成立;分設六部。

    今按科學門類,分别叙述如下: (子)物理學各大學有理科的,都有物理學一系,近年中央、中山、北京、清華、浙江、燕京諸大學,均有研究的設備。

    對于電學、光學方面,注意的頗多,愛克斯光線與無線電的研究,各大學進行的已有數處。

    中央研究院之物理研究所,兼具國家标準局性質,本應有絕對标準的制定;現為日前需要計,先裝置副标準,此種基本裝置,一、标準時鐘;二、比較電阻及電壓裝置;三、氣壓溫度空氣等裝置;四、恒頻率發電機的裝置;五、無線電台;六、鉑電阻溫度計的裝置等。

    研究工作,為:一、重力測量;二、低壓下摩擦生電的試驗;三、晶體頻動及高頻率電波的研究;四、測量高頻電波的研究;五、發生高頻電波的研究等。

    北平研究院理化部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工作,為:一、中國北部各地經緯度重力加速率及地磁等的測定;二、光帶吸收的研究;三、關于鐳礦調查及關于鐳質放射研究;四、愛克斯光線及近代物理研究;五、無線電。

     (醜)化學國内化學研究機關,約可分為三種:其一,為大學中的化學系,其中又可分為理學院的化學系,及其餘專科的化學系(如屬于醫學、農學、工學等院的)。

    其二,關于農工機關的化驗處,如商品檢驗所等處。

    其三,特設的研究機關,如中央研究院的化學研究所等。

    理學院的化學系,除教課外,兼進行研究的,為數尚不多;但其中有數大學,确已有研究計劃。

    如中央大學化學系研究室,對于研究,頗有具體計劃,例如對于有機綜合法的改良;格林耶反應;格魯太密酸的化學;饽與其合金的研究;有機定性分析的研究等,俱在進行中。

    中山大學化學系,對于有機化學,亦頗有貢獻。

    清華大學化學系,對于有機綜合與理論化學,亦有研究的計劃。

    北京大學及東北大學,對于化學設備,俱頗充足,實驗室地位亦寬,頗适宜于研究。

    至私立大學中化學的設備較充足的,為數亦不少,例如燕京大學、東吳大學、滬江大學、福建協和大學等處,均有可以供給簡單研究的設備;所研究的問題,大概屬于各種農工業原料的分析,間有及于制造的。

    至于專科大學的化學系,其中頗有設備甚佳。

    且為專門研究的。

    例如北平協和醫學院的生物化學系與藥物化學系,設備俱佳;生物化學系所研究的,為有機化學與生物化學的關系;理論化學與生物化學的關系;新陳代謝及營養。

    而藥物化學系,對于中國藥,如延胡索等,頗有發明。

    又如北平大學之農業化學系,對于農藝化學諸問題,頗多研究,例如豆餅的營養價值,豆餅食品的制造法,菌類生活素研究,油類脫色沾,柿中酸類及無機成分研究等。

    又如中央大學醫學院生物化學系,對于營養化學,研究頗多。

    至于各處特設的化學機關,其研究範圍,較為專一。

    例如上海商品檢驗所的化驗處,所進行的,有植物油類檢驗,牲畜正副産品類檢驗,及其他農産農用品的檢驗。

    上海市社會局工業物品試驗所,所化驗物品,不亞十餘種,至于專以研究化學為事的,國立的有中央研究院的化學研究所,北平研究院理化部的化學研究所;私立的有中華工業化學研究所。

    中央的化學研究所,成立于民國十七年,其工作分四組進行,為:無機理論化學組,有機生物化學組;分析化學組;應用化學組。

    其研究範圍,目前暫限于中國藥料、紙料、油脂、陶料諸問題,以圖國産原料的應用。

    同時對于基本化學諸問題,如有機化學綜合法,氣體平衡,生物發育時的化學及各種分析方法,加以研究。

    北平的化學研究所,所研究的:一、無機化學中複質化學的研究;二、研究分析國産金石藥品;三、研究分析國産化學工藝制造品;四、研究分析河北一帶水泉;五、研究分析河北一帶土壤;六、研究分析國内各種燃料;七、近代純粹化學研究。

    中華工業化學研究所,所研究的,均為工業化學上切要問題,其研究已告段落的,有維太命防腐漿,褪色藥水,乳化蓖麻子油等。

     (寅)地質學地質研究機關,以北平地質調查所為最早,開辦于民國五年。

    其研究範圍,為地質、古生物、礦産。

    其曆年來所辦重要事項:一、測制全國地質圖,已測成的,有直隸,山東,山西全省及安徽、江蘇、熱河、綏遠之一部。

    二、調查全國礦産,對于煤鐵,尤為注意;有專書及詳圖。

    三、研究與地質學有關的各種科學問題,如岩石、礦物等項,現亦有出版物頗多。

    此外尚有臨時調查諸工作,其出版物有彙報、專報、特刊及中國古生物志等各十餘種。

    中央研究院之地質研究所,成立于十七年一月,分四組:一、地層古生物組;二、岩石礦物組;三、應用地質組;四、地象組(包括構造地質及地質物理),其三年來的工作:一、調查湖北礦産;二、與地質調查所分任秦嶺山脈地層及地質構造之研究;三、在安徽、江西、江蘇、浙江等省研究各地之地層。

    地質構造與礦産;四、調查中國東海岸岩石現象與海岸的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