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三十五年來中國之新文化
關燈
小
中
大
中國是有舊文化的,四千年以前的文化,為經傳所稱道的,是否确實,在今日尚是問題。
三千年以前的殷虛,已發現銅器時代的文化。
二千年前,周代文物燦然,是否受異族文化影響?亦尚在研究中。
然兩漢文化,固已融和南北,整理百家,自成一系。
從漢季到隋、唐,與印度文化接觸,翻譯宣傳,與固有文化,幾成對待,但老莊一派,恰相迎合;自宋以後禅學、理學,又同化佛學而成為中國特殊的産物。
元、明以來,輸入歐風,自天算以外,影響無多;直至近三十五年,始淪浃于各方面,今姑分三節,記叙概略。
一生活的改良得用食衣住行等事來證明 一、食吾國食品的豐富,烹饪的優越,孫中山先生在學說中,曾推為世界各國所不及;然吾國人在食物上有不注意的幾點:一、有力者專務适口,無力者專務省錢。
對于蛋白質、糖質、脂肪質的分配,與維太命的需要,均未加以考量。
二、白舍筵席而用桌椅,去刀而用箸後,共食時匙、箸雜下,有傳染疾病的危險。
近年歐化輸入,西餐之風大盛,悟到中國食品實勝西人,惟食法尚未盡善;于是有以西餐方式食中馔的,有仍中餐舊式而特置公共匙、箸,随意分取的;既可防止傳染,而各種成分,也容易分配。
又舊時印度輸入之持齋法,牛乳、雞卵,亦在禁例,自西洋蔬食流行以後,也漸漸改良。
二、衣中國古代衣冠,過于寬博,足以表示威儀,而不适于運動。
滿洲服式,便于騎射,已較古服為簡便,但那時禮服,夏季有實地紗、麻紗、葛紗的遞換,冬季有珍珠毛,銀鼠、灰鼠、大毛貂褂等遞換,至為繁缛。
民國元年,改用國際通用禮服,又為維持國貨起見,留長袍、馬褂制,為乙種禮服,沿用至今。
清代無檐的帽,不适于障蔽日光,故現多采用西式,然婦女戴帽的尚少。
男子剪辮,女子剪發,不但可以省卻打辮梳頭的時間,而且女子也免掉許多的首飾;舊時的“剃頭店”,在大都市中,已為新式的“理發處”所戰勝。
革履也有戰勝布履、緞履的趨勢,布履緞履的流行,也多數改為左右異向的,不似從前的渾同了。
三、住吾國住宅,北方用四合式,南方用幾進幾間式,都有大院落,迪光通風,視歐式為勝。
然有數缺點:一、結構太散漫(南式尤甚);二、多用木料,易于引火;三、廁所不潔。
所以交通便利的地方,多有采用西式的,尤以旅館為甚。
又冬季取暖,北方多用煤爐,南方或用炭盆,均有吸入炭酸的危險;現都用有煙筒的煤爐代替,也有用熱氣管的。
個人所用的手爐、足爐,現均用熱水瓶或熱水袋代替了。
四、行距今五十年前,已有輪船招商局,但航業推廣,至今仍無何等成績。
五十六年前,有吳凇鐵道,不久即毀。
五十年前,又有唐胥鐵道。
其他京滬線、滬杭甬線、平漢線、津浦線、北甯線、平綏線等等,大抵是最近三十五年以内所完成的。
總計全國鐵道,幹線長一○,五八二·七四八公裡、支線長一,八二六·五二八公裡。
最近經營公路,進步頗速,現在已成的共五一,二一○裡。
公路亦名汽車路,公路既開,汽車的應用漸廣;偶有幾處兼行電車,于是北方的騾車,南方的轎子,漸被淘汰。
而且航空業也開始試驗,将來發展,未可限量。
交通既便,旅行的風氣漸開;從前隻有佞佛的人,假“燒香”,“朝山”等名,遊曆山水;現則有旅行社代辦各種旅行上必需的條件,遊人頗為方便,民衆也漸知旅行有益于衛生,所以流行漸廣。
夏季的海水浴場,如北戴河、青島等;山中的避暑所,如北平的西山、江西的匡廬、杭州的莫幹山等,都是三十五年來的新設備。
二社會的改組此三十五年中均有劇烈的改變 一、家庭婚姻的關系,舊制以嗣續為立足點,而且認男子為主體,注重于門第的相當;憑“媒妁之言”而用“父母之命”來決定。
所以有幼年訂婚,甚而至于“指腹為婚”。
若結婚而無子,則古代可以出妻,而近代亦許納妾。
自男女平權的理論确定,婚姻的意義,基于兩方的愛情,而以一夫一妻為正則。
所以男女兩方,不論是否經媒妁的紹介,而要待兩方相識相愛以後,始征求父母的同意,抑或由父母代為擇配,亦必征求子女的同意,而後敢代為決定。
有子與否,絕對不足以為離婚的條件;而離婚案乃均起于感情的改變。
夫婦的結合,既以感情為主,于是姑婦的關系,姑嫂的關系,妯娌的關系苟與夫婦的感情有沖突時,均不得不犧牲之;所以大家庭制漸減,而小家庭乃勃興。
二、教育小家庭的組織,勢不能用舊日家塾法,各延師課其子弟,于是采用西方學制;自幼稚園而小學,而中學,而大學;并舊日設館授徒,及學官、書院等制,一概改變。
是謂新學制。
新學制的組織,托始于民元前十年(清光緒二十八年)的學堂章程,自蒙養院以至大學院,規模粗具。
其後名稱及年限,雖屢有修改,而大體不甚相遠。
最後一次,于民國十七年規定的是幼稚園以上,小學六年,分初高二級;中學六年,亦分初高兩級;大學六年,其上有研究院。
與高級小學及中學同等的,尚有補習學校;與中學同等的别有職業學校及師範學校;與大學同等而年限稍減的尚有專修科。
三、印刷業及書業教育制度既革新,第一需要的,為各學校的教科書。
舊式刻版法,曠日持久,不能應急;于是新式的印刷業,應運而興。
最初由歐洲輸入的是石印術,大規模的石印業,如同文書局、圖書集成公司等,均為三十五年以前的陳迹。
三十五年來最發達的印刷業,為排印法;商務印書館,即發起于是時,于館中分設編譯、印則、發行等所,于上海總發行所外,又沒分發行所于各地,規模很大。
民國元年,中華書局繼之而起。
最近又有世界書局、大東書局等。
四、工業印刷業以外,各種新式工廠,同時并起;其數量以民國八年為最盛;依前北京農商部統計,是年有工廠三百三十五所,資本總額為銀一萬三千三百十二萬七千圓。
其中以紡織、面粉、鐵工、電氣等工業為最發展。
工廠既興,于是勞工保護、勞資仲裁等法,亦應時勢之需要而實現。
五、商業商業上的新建設,有銀行。
取山西幫彙票号而代他。
在财政部注冊的,現已有六十餘所。
推行于各地方的,有農民銀行,可以矯正典當與小錢店重利盤剝的弊害。
又有百貨商店,如永安、先施、新新等公司,于購物者至為利便。
其規模較小而且含有改良作用的,是消費合作社,現亦漸漸流行了。
六、農業農學的教育設立以後,各地方多有農事試驗場與造林區的設置。
現在成績已著的,是新農具的試用,與人造肥料的流行。
蠶種
三千年以前的殷虛,已發現銅器時代的文化。
二千年前,周代文物燦然,是否受異族文化影響?亦尚在研究中。
然兩漢文化,固已融和南北,整理百家,自成一系。
從漢季到隋、唐,與印度文化接觸,翻譯宣傳,與固有文化,幾成對待,但老莊一派,恰相迎合;自宋以後禅學、理學,又同化佛學而成為中國特殊的産物。
元、明以來,輸入歐風,自天算以外,影響無多;直至近三十五年,始淪浃于各方面,今姑分三節,記叙概略。
一生活的改良得用食衣住行等事來證明 一、食吾國食品的豐富,烹饪的優越,孫中山先生在學說中,曾推為世界各國所不及;然吾國人在食物上有不注意的幾點:一、有力者專務适口,無力者專務省錢。
對于蛋白質、糖質、脂肪質的分配,與維太命的需要,均未加以考量。
二、白舍筵席而用桌椅,去刀而用箸後,共食時匙、箸雜下,有傳染疾病的危險。
近年歐化輸入,西餐之風大盛,悟到中國食品實勝西人,惟食法尚未盡善;于是有以西餐方式食中馔的,有仍中餐舊式而特置公共匙、箸,随意分取的;既可防止傳染,而各種成分,也容易分配。
又舊時印度輸入之持齋法,牛乳、雞卵,亦在禁例,自西洋蔬食流行以後,也漸漸改良。
二、衣中國古代衣冠,過于寬博,足以表示威儀,而不适于運動。
滿洲服式,便于騎射,已較古服為簡便,但那時禮服,夏季有實地紗、麻紗、葛紗的遞換,冬季有珍珠毛,銀鼠、灰鼠、大毛貂褂等遞換,至為繁缛。
民國元年,改用國際通用禮服,又為維持國貨起見,留長袍、馬褂制,為乙種禮服,沿用至今。
清代無檐的帽,不适于障蔽日光,故現多采用西式,然婦女戴帽的尚少。
男子剪辮,女子剪發,不但可以省卻打辮梳頭的時間,而且女子也免掉許多的首飾;舊時的“剃頭店”,在大都市中,已為新式的“理發處”所戰勝。
革履也有戰勝布履、緞履的趨勢,布履緞履的流行,也多數改為左右異向的,不似從前的渾同了。
三、住吾國住宅,北方用四合式,南方用幾進幾間式,都有大院落,迪光通風,視歐式為勝。
然有數缺點:一、結構太散漫(南式尤甚);二、多用木料,易于引火;三、廁所不潔。
所以交通便利的地方,多有采用西式的,尤以旅館為甚。
又冬季取暖,北方多用煤爐,南方或用炭盆,均有吸入炭酸的危險;現都用有煙筒的煤爐代替,也有用熱氣管的。
個人所用的手爐、足爐,現均用熱水瓶或熱水袋代替了。
四、行距今五十年前,已有輪船招商局,但航業推廣,至今仍無何等成績。
五十六年前,有吳凇鐵道,不久即毀。
五十年前,又有唐胥鐵道。
其他京滬線、滬杭甬線、平漢線、津浦線、北甯線、平綏線等等,大抵是最近三十五年以内所完成的。
總計全國鐵道,幹線長一○,五八二·七四八公裡、支線長一,八二六·五二八公裡。
最近經營公路,進步頗速,現在已成的共五一,二一○裡。
公路亦名汽車路,公路既開,汽車的應用漸廣;偶有幾處兼行電車,于是北方的騾車,南方的轎子,漸被淘汰。
而且航空業也開始試驗,将來發展,未可限量。
交通既便,旅行的風氣漸開;從前隻有佞佛的人,假“燒香”,“朝山”等名,遊曆山水;現則有旅行社代辦各種旅行上必需的條件,遊人頗為方便,民衆也漸知旅行有益于衛生,所以流行漸廣。
夏季的海水浴場,如北戴河、青島等;山中的避暑所,如北平的西山、江西的匡廬、杭州的莫幹山等,都是三十五年來的新設備。
二社會的改組此三十五年中均有劇烈的改變 一、家庭婚姻的關系,舊制以嗣續為立足點,而且認男子為主體,注重于門第的相當;憑“媒妁之言”而用“父母之命”來決定。
所以有幼年訂婚,甚而至于“指腹為婚”。
若結婚而無子,則古代可以出妻,而近代亦許納妾。
自男女平權的理論确定,婚姻的意義,基于兩方的愛情,而以一夫一妻為正則。
所以男女兩方,不論是否經媒妁的紹介,而要待兩方相識相愛以後,始征求父母的同意,抑或由父母代為擇配,亦必征求子女的同意,而後敢代為決定。
有子與否,絕對不足以為離婚的條件;而離婚案乃均起于感情的改變。
夫婦的結合,既以感情為主,于是姑婦的關系,姑嫂的關系,妯娌的關系苟與夫婦的感情有沖突時,均不得不犧牲之;所以大家庭制漸減,而小家庭乃勃興。
二、教育小家庭的組織,勢不能用舊日家塾法,各延師課其子弟,于是采用西方學制;自幼稚園而小學,而中學,而大學;并舊日設館授徒,及學官、書院等制,一概改變。
是謂新學制。
新學制的組織,托始于民元前十年(清光緒二十八年)的學堂章程,自蒙養院以至大學院,規模粗具。
其後名稱及年限,雖屢有修改,而大體不甚相遠。
最後一次,于民國十七年規定的是幼稚園以上,小學六年,分初高二級;中學六年,亦分初高兩級;大學六年,其上有研究院。
與高級小學及中學同等的,尚有補習學校;與中學同等的别有職業學校及師範學校;與大學同等而年限稍減的尚有專修科。
三、印刷業及書業教育制度既革新,第一需要的,為各學校的教科書。
舊式刻版法,曠日持久,不能應急;于是新式的印刷業,應運而興。
最初由歐洲輸入的是石印術,大規模的石印業,如同文書局、圖書集成公司等,均為三十五年以前的陳迹。
三十五年來最發達的印刷業,為排印法;商務印書館,即發起于是時,于館中分設編譯、印則、發行等所,于上海總發行所外,又沒分發行所于各地,規模很大。
民國元年,中華書局繼之而起。
最近又有世界書局、大東書局等。
四、工業印刷業以外,各種新式工廠,同時并起;其數量以民國八年為最盛;依前北京農商部統計,是年有工廠三百三十五所,資本總額為銀一萬三千三百十二萬七千圓。
其中以紡織、面粉、鐵工、電氣等工業為最發展。
工廠既興,于是勞工保護、勞資仲裁等法,亦應時勢之需要而實現。
五、商業商業上的新建設,有銀行。
取山西幫彙票号而代他。
在财政部注冊的,現已有六十餘所。
推行于各地方的,有農民銀行,可以矯正典當與小錢店重利盤剝的弊害。
又有百貨商店,如永安、先施、新新等公司,于購物者至為利便。
其規模較小而且含有改良作用的,是消費合作社,現亦漸漸流行了。
六、農業農學的教育設立以後,各地方多有農事試驗場與造林區的設置。
現在成績已著的,是新農具的試用,與人造肥料的流行。
蠶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