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中國現代大學觀念及教育趨向
關燈
小
中
大
稱道的北京大學“教授治校”制。
如上所說,北大的進步盡管緩慢,但是從晚清至今,這種進步已經是不可逆轉的了。
這些窮年累月才完成的早期改革,同大學教育的目的與觀念有極大的關系。
大學教育的目的與觀念是明确的,就是要使索然寡味的學習趣味化,激起人們的求知欲望。
我們決不把北大僅僅看成是這樣一個場所--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訓練,訓練他們日後成為工作稱職的人。
無疑,北大每年是有不少畢業生要從事各項工作的,但是,也還有一些研究生在極其認真地從事高深的研究工作,而且,他們的研究總是及時地受到前輩的鼓勵與認可。
這裡,請允許我說明,北大最近設置了研究生獎學金和其他設施。
我們中國自古以來就以宣揚和實踐“樸素的生活,高尚的思想”而著稱。
因此,按照當代學者的看法,這所大學還負有培育及維護一種高标準的個人品德的責任,而這種品德對于作一個好學生以及今後作一個好國民來說,是不可缺少的。
為了對上面所提到的高深研究工作加以鼓勵,北大還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甲)強調教授及講師不僅僅是授課,還要不放過一切有利于自己研究的機會,使自己的知識不斷更新,保持活力。
(乙)在每一個系,開始了由師生合作進行科學方面及其他方面的研究。
(丙)研究者進行學術讨論有絕對自由,絲毫不受政治、宗教、曆史糾紛或傳統觀念的幹擾。
即使産生了對立的觀點,也應作出正确的判斷和合理的說明,避免混戰。
為了培養性格、品德,還采取了如下一些措施。
(甲)制定體育教育計劃:(1)每年進行各種運動技能比賽。
與外界舉行比賽和其他的室外比賽,吸引了所有的北大師生,其水準可與西方相比。
足球、網球、賽馬、遊泳、劃船等活動同樣令人喜愛。
(2)可志願參加某些軍訓項目,特别是童子軍運動正在興起。
(乙)為培養學生對美術與自然美的鑒賞能力,成立了雕塑研究會和音樂研究會。
(丙)學生們利用課餘時間在(為)學校附近的文盲及勞工社會服務,深受公衆的贊賞。
其中最突出的是在鄉村地區開展平民講習運動和對普通市民開辦平民夜校。
學生們通過這些活動,極大地促進了自己的身心發展。
當中國的青年一代在思想上接受了新的因素之後,他們對政府與社會問題的态度就變得紛繁複雜了。
他們熱情奔放地參加一切政治活動,這已在全國各地不同程度地表現出來。
這種學生運動雖然是當代所特有的(如巴黎與哈瓦那所報道的那樣),但在中國的漢代及明代曆史上已早有先例。
它隻是在近幾年中采取了更為激烈的反抗形式而已。
學校當局的看法是,如果學生的行為不超出公民身份的範圍,如果學生的行為懷有良好的愛國主義信念,那麼,學生是無可指責的。
學校當局對此應正确判斷,不應幹預學生運動,也不應把幹預學生運動看成是自己對學生的責任。
現代的教育已确實把我們的學生從統治者的束縛中解放了出來。
總的來說,這場活躍的運動已經在我們年輕一代的思想中灌注了思想、興趣和為社會服務的真誠願望,從而賦予他們以創造力和組織力,增強了領導能力,促進了友誼。
但是,這也可能使學生本身受害,危及他們已取得的進步。
學校當局正是基于這點才以極大的同情與慈愛而保護他們。
上述的概括,可能已足以說明中國大學教育的總的趨向,這是從我在北大任職期間的個人經曆中總結出來的。
至于中國教育的發展,特别是目前教育的發展,可能還存在其他傾向;即使在北大,這些帶有傾向性的改革,不論其是否起了作用,我們認為它還是很不完善的。
更确切地說,我們的改革與實驗,使我們确信我們的大學目标與觀念仍然是很不成熟的。
1925年
如上所說,北大的進步盡管緩慢,但是從晚清至今,這種進步已經是不可逆轉的了。
這些窮年累月才完成的早期改革,同大學教育的目的與觀念有極大的關系。
大學教育的目的與觀念是明确的,就是要使索然寡味的學習趣味化,激起人們的求知欲望。
我們決不把北大僅僅看成是這樣一個場所--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訓練,訓練他們日後成為工作稱職的人。
無疑,北大每年是有不少畢業生要從事各項工作的,但是,也還有一些研究生在極其認真地從事高深的研究工作,而且,他們的研究總是及時地受到前輩的鼓勵與認可。
這裡,請允許我說明,北大最近設置了研究生獎學金和其他設施。
我們中國自古以來就以宣揚和實踐“樸素的生活,高尚的思想”而著稱。
因此,按照當代學者的看法,這所大學還負有培育及維護一種高标準的個人品德的責任,而這種品德對于作一個好學生以及今後作一個好國民來說,是不可缺少的。
為了對上面所提到的高深研究工作加以鼓勵,北大還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甲)強調教授及講師不僅僅是授課,還要不放過一切有利于自己研究的機會,使自己的知識不斷更新,保持活力。
(乙)在每一個系,開始了由師生合作進行科學方面及其他方面的研究。
(丙)研究者進行學術讨論有絕對自由,絲毫不受政治、宗教、曆史糾紛或傳統觀念的幹擾。
即使産生了對立的觀點,也應作出正确的判斷和合理的說明,避免混戰。
為了培養性格、品德,還采取了如下一些措施。
(甲)制定體育教育計劃:(1)每年進行各種運動技能比賽。
與外界舉行比賽和其他的室外比賽,吸引了所有的北大師生,其水準可與西方相比。
足球、網球、賽馬、遊泳、劃船等活動同樣令人喜愛。
(2)可志願參加某些軍訓項目,特别是童子軍運動正在興起。
(乙)為培養學生對美術與自然美的鑒賞能力,成立了雕塑研究會和音樂研究會。
(丙)學生們利用課餘時間在(為)學校附近的文盲及勞工社會服務,深受公衆的贊賞。
其中最突出的是在鄉村地區開展平民講習運動和對普通市民開辦平民夜校。
學生們通過這些活動,極大地促進了自己的身心發展。
當中國的青年一代在思想上接受了新的因素之後,他們對政府與社會問題的态度就變得紛繁複雜了。
他們熱情奔放地參加一切政治活動,這已在全國各地不同程度地表現出來。
這種學生運動雖然是當代所特有的(如巴黎與哈瓦那所報道的那樣),但在中國的漢代及明代曆史上已早有先例。
它隻是在近幾年中采取了更為激烈的反抗形式而已。
學校當局的看法是,如果學生的行為不超出公民身份的範圍,如果學生的行為懷有良好的愛國主義信念,那麼,學生是無可指責的。
學校當局對此應正确判斷,不應幹預學生運動,也不應把幹預學生運動看成是自己對學生的責任。
現代的教育已确實把我們的學生從統治者的束縛中解放了出來。
總的來說,這場活躍的運動已經在我們年輕一代的思想中灌注了思想、興趣和為社會服務的真誠願望,從而賦予他們以創造力和組織力,增強了領導能力,促進了友誼。
但是,這也可能使學生本身受害,危及他們已取得的進步。
學校當局正是基于這點才以極大的同情與慈愛而保護他們。
上述的概括,可能已足以說明中國大學教育的總的趨向,這是從我在北大任職期間的個人經曆中總結出來的。
至于中國教育的發展,特别是目前教育的發展,可能還存在其他傾向;即使在北大,這些帶有傾向性的改革,不論其是否起了作用,我們認為它還是很不完善的。
更确切地說,我們的改革與實驗,使我們确信我們的大學目标與觀念仍然是很不成熟的。
19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