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中國現代大學觀念及教育趨向

關燈
形式。

    由于這個變化,高等教育機構則可能由幾個或僅僅一個系(這裡所說的“系”與美國大學的“學院”一詞同義)組成。

     一九二○年,北大按舊體制建立的文、理、法科被重新改組為以下五個部: 第一部數學系,物理系,天文系。

     第二部化學系,地質系,生物系。

     第三部心理系,哲學系,教育系。

     第四部中國語言文學系,英國語言文學系,法國語言文學系,德國語言文學系以及行将設置的其他國家的語言文學系。

     第五部經濟系,政治系,法律系,史地系。

     其他正在考慮開設的系,将按其性質分别歸入以上五個部。

     當時之所以有這樣的改變,其着眼點乃是現行大學制度急需重新厘訂,以便适應國家新的需要。

    此外,還有如下幾點原因。

     1。

    從理論上講,某些學科很難按文、理的名稱加以明确的劃分。

    要精确地限定任何一門學科的範圍,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

    例如,地理就與許多學科有關,可以屬于幾個系:當它涉及地質礦物學時,可歸入理科;當它涉及政治地理學時,又可歸入法科。

    再如生物學,當它涉及化石、動植物的形态結構以及人類的心理狀态時,可歸入理科;而當我們從神學家的觀點來探讨進化論時,則又可把它歸入文科。

    至于對那些研究活動中的事物的科學進行知識範圍的劃分尤為困難。

    例如,心理學向來被認為是哲學的一個分支,但是,自從科學家通過實驗研究,用自然科學的語言表達了人類心理狀況以後,他們又認為心理學應屬于理科。

    擺在我們面前的,還有自然哲學(即物理學)這個專門名詞,它可以歸入理科;而又由于它的玄學理論,可以歸入文科。

    根據這些情況,我們決定不用“科”這個名稱,盡管它在中國曾得到廣泛的承認,但我們卻對這個名稱不滿意。

     2。

    就學生方面來說,如果進入一所各科隻開設與其他學科完全分開的、隻有本科專業課程的大學,那對他的教育将是不利的。

    因為這樣一來,理科學生勢必放棄對哲學與文學的愛好,使他們失去了在這方面的造詣機會。

    結果他的教育将受到機械論的支配。

    他最終會産生一種錯誤的認識,認為客觀上的社會存在形式是一回事,而主觀上的社會存在形式完全是另一回事,兩者截然無關。

    這将導至(緻)自私自利的社會或機械社會的發展。

    而在另一方面,文科學生因為想回避複雜的事物,就變得讨厭學習物理、化學、生物等科學。

    這樣,他們還沒有掌握住哲學的一般概念,就失去了基礎,抓不住周圍事物的本質,隻剩下玄而又玄的觀念。

    因此,我們決心打破存在于從事不同知識領域學習的學生之間的障礙。

     3。

    現在,我們再看看北大的行政組織。

    當時的組織系統盡管沒有什麼人對之有異議,但卻存在着很大的問題。

    内部的不協調,主要在于三個科,每一科有一名學長,惟有他有權管理本科教務,并且隻對校長負責。

    這種組織形式形同專制政府;随着民主精神的高漲,它必然要被改革掉。

    這一改革,首先是組織了一個由各個教授、講師聯合會組成的更大規模的教授會,由它負責管理各系。

    同時,從各科中各自選出本系的主任;再從這些主任中選出一名負責所有各系工作的教務長。

    再由教務長召集各系主任一同合作進行教學管理。

    至于北大的行政事務,校長有權指定某些教師組成諸如圖書委員會、儀器委員會、财政委員會和總務委員會等。

    每個委員會選出一人任主席,同時,跟教授、講師組成教授會的方法相同,這些主席組成他們的行政會。

    該會的執行主席則由校長遴選。

    他們就這樣組成了一個雙重的行政管理體制,一方面是教授會;另方面是行政會。

    但是,這種組織形式還是不夠完善,因為缺少立法機構。

    因此又召集所有從事教學的人員選出代表,組成評議會。

    這就是為許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