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在上虞縣春晖中學的演說詞
關燈
小
中
大
,标本随時随處可得;要研究地理,随處都是材料;天上的星辰,空中的飛鳥,無一不是供給諸君實際上的知識。
此地的環境,可以使得諸君于品格上、身體上、知識上得着無限的利益,我很羨慕。
又,人生在世,所要的不但是知識,還要求情的滿足。
知識的能力,足以征服自然,現在的電燈,較古時的油燈進步;現在的飛機、輪船、火車,較古時的舟車進步。
古人雖有很好的心思,但因為被偏見所迷,以為異國人或異種人是可以殺的,或是可以食的,遂有種種殘忍不道的危險。
現在知識進步,已逐漸把這種偏見除去了許多了。
知識上的進步,可以使人得着安全的生活,現在一切穿的、吃的、用的,都好于從前,一切都比從前危險少而利益多。
某事怎麼去作才便利,怎麼去想法子才安全,這都是從知識上計較打算來的。
知識的進步,正無限量,将來還不知道有怎樣安全快樂便利的生活可得哩!可是人類于知識以外,還有情的要求。
世間盡有許多人們,物質的生活雖已安全舒服,心裡還覺得有許多不滿意的。
一個人雖不能全沒有計較打算,但有的卻情願作和計較打算無關系的事,不如此,就覺得不快,這就是愛美的情。
人有愛美的情,原是自然而然的。
野蠻人拾了海邊的貝殼,編串為各種的式樣,挂在身上,或于食了動物以後,更在其骨上雕刻種種花樣,視以為樂。
鄉間農人每逢新年,歡喜買幾張花紙貼在壁上,有的或将香煙裡的小畫片粘貼起來。
這在我們看去,或以為不好看,但在他們,卻以為是很美的。
又如有人聽唱戲,學了歌,便喜歡仰天唱唱,或是弄弄什麼樂器,這都是人類愛美的心情的流露,也可以說是人與動物不同的地方。
其實動物中有許多已有愛美的表現,如鳥類已有美音和美羽。
美的東西,雖饑不可以為食,寒不可以為衣,可是卻省不來。
人如終日在計較打算之中,那便無味。
求美也和求知識一樣,同是要事。
古來倫理學者中有許多人将人生的目的,完全放在“快樂”二字上面,以為人生的目的,無非在快樂。
這雖一偏之見,但快樂很是要事,物質的快樂,有時還不能使人滿意,最要緊的就是情的滿足。
人如果隻為生存,隻計較打算利益,其實世間沒有不可作的事。
可是在有一種人,自己所不願的事,無論怎樣有利于己,總不肯作;自己所願作的事,無論如何于物質的生活上有害,還是要作,甚至于犧牲生命,也所不惜。
這就是所謂高尚。
高尚也是一種美。
我們人類不願作醜事,願作美事,就是天性愛美的緣故。
若隻為生存,還有什麼事不可作呢?人不能絕對地不顧自己,但也不能絕對地隻求利己,有時還要離了淺薄的自利主義,為别人犧牲自己的一部分或是全體,才能自己滿足。
譬如陳春瀾先生出資辦學,就是犧牲行為之一,他并不知後來在校求學的是哪一個,于自己有何利益,卻肯出資辦學,這就是高尚的美行,我們應該學他的。
那麼我們怎樣才會能犧牲自己呢?我們作人,最要緊的是于一日之中,有一種時候不把計較打算放在心裡,久而久之,自然有時會發出美的行為來,不覺而能犧牲了。
用了計較打算的态度去看一切,一切都無美可得。
譬如田間的麥,有人以為粉可充饑,稈可編物、燃火,有人離了這種見解,隻賞玩他的叫作“麥浪”的一種随風的波動。
又如有人見了山上的植物,以為果可作食品,根可作什麼藥的,有人卻隻愛它花的色樣或枝葉的風趣。
又如有人在白馬湖居住了,釣魚來吃,斫柴來燒,有人卻從遠遠的城市,花了許多錢跑來看看風景,除此外無所求。
這兩者看法不同,前者是計較打算的,後者是美的。
人能日常除去計較打算,才會漸漸地美起來。
美有自然美、人造美兩種,山水風景屬于自然美,繪畫音樂等屬于人造美。
人造美随處可作,不限地方,如繪畫、音樂在城市也可賞鑒的。
至于自然,卻限于一定的地方才可領略,人在稠密的城市中,難得有自然美,所以住在城市的人,家家都喜歡挂山水畫,他們四面找不出好風景,所以隻好在畫中看看罷了。
諸君現在處在這樣好的風景之中,真是難得的好機會,我很羨慕。
諸位将來出去到社會上任事的時候,我想必定要回想到白馬湖的風景,因為那時必無這樣的好山好水給諸君領略了。
在這幾年中,務必好好地領略,才不辜負了這樣的好地方。
以上是我對于諸君所羨慕的三樁事。
如前所說,中學時代是終身中關系最重的一段,諸君既入了中學,身體、知識都要趁現在注意留心。
這校的曆史,足以使諸君發生至好的感想,宜格外自勵,不可錯過機會。
此地有這樣的好風景,是别處所不易得的,趁現在有機會要請諸君好好地領略。
最要緊的就是現在了。
1923年
此地的環境,可以使得諸君于品格上、身體上、知識上得着無限的利益,我很羨慕。
又,人生在世,所要的不但是知識,還要求情的滿足。
知識的能力,足以征服自然,現在的電燈,較古時的油燈進步;現在的飛機、輪船、火車,較古時的舟車進步。
古人雖有很好的心思,但因為被偏見所迷,以為異國人或異種人是可以殺的,或是可以食的,遂有種種殘忍不道的危險。
現在知識進步,已逐漸把這種偏見除去了許多了。
知識上的進步,可以使人得着安全的生活,現在一切穿的、吃的、用的,都好于從前,一切都比從前危險少而利益多。
某事怎麼去作才便利,怎麼去想法子才安全,這都是從知識上計較打算來的。
知識的進步,正無限量,将來還不知道有怎樣安全快樂便利的生活可得哩!可是人類于知識以外,還有情的要求。
世間盡有許多人們,物質的生活雖已安全舒服,心裡還覺得有許多不滿意的。
一個人雖不能全沒有計較打算,但有的卻情願作和計較打算無關系的事,不如此,就覺得不快,這就是愛美的情。
人有愛美的情,原是自然而然的。
野蠻人拾了海邊的貝殼,編串為各種的式樣,挂在身上,或于食了動物以後,更在其骨上雕刻種種花樣,視以為樂。
鄉間農人每逢新年,歡喜買幾張花紙貼在壁上,有的或将香煙裡的小畫片粘貼起來。
這在我們看去,或以為不好看,但在他們,卻以為是很美的。
又如有人聽唱戲,學了歌,便喜歡仰天唱唱,或是弄弄什麼樂器,這都是人類愛美的心情的流露,也可以說是人與動物不同的地方。
其實動物中有許多已有愛美的表現,如鳥類已有美音和美羽。
美的東西,雖饑不可以為食,寒不可以為衣,可是卻省不來。
人如終日在計較打算之中,那便無味。
求美也和求知識一樣,同是要事。
古來倫理學者中有許多人将人生的目的,完全放在“快樂”二字上面,以為人生的目的,無非在快樂。
這雖一偏之見,但快樂很是要事,物質的快樂,有時還不能使人滿意,最要緊的就是情的滿足。
人如果隻為生存,隻計較打算利益,其實世間沒有不可作的事。
可是在有一種人,自己所不願的事,無論怎樣有利于己,總不肯作;自己所願作的事,無論如何于物質的生活上有害,還是要作,甚至于犧牲生命,也所不惜。
這就是所謂高尚。
高尚也是一種美。
我們人類不願作醜事,願作美事,就是天性愛美的緣故。
若隻為生存,還有什麼事不可作呢?人不能絕對地不顧自己,但也不能絕對地隻求利己,有時還要離了淺薄的自利主義,為别人犧牲自己的一部分或是全體,才能自己滿足。
譬如陳春瀾先生出資辦學,就是犧牲行為之一,他并不知後來在校求學的是哪一個,于自己有何利益,卻肯出資辦學,這就是高尚的美行,我們應該學他的。
那麼我們怎樣才會能犧牲自己呢?我們作人,最要緊的是于一日之中,有一種時候不把計較打算放在心裡,久而久之,自然有時會發出美的行為來,不覺而能犧牲了。
用了計較打算的态度去看一切,一切都無美可得。
譬如田間的麥,有人以為粉可充饑,稈可編物、燃火,有人離了這種見解,隻賞玩他的叫作“麥浪”的一種随風的波動。
又如有人見了山上的植物,以為果可作食品,根可作什麼藥的,有人卻隻愛它花的色樣或枝葉的風趣。
又如有人在白馬湖居住了,釣魚來吃,斫柴來燒,有人卻從遠遠的城市,花了許多錢跑來看看風景,除此外無所求。
這兩者看法不同,前者是計較打算的,後者是美的。
人能日常除去計較打算,才會漸漸地美起來。
美有自然美、人造美兩種,山水風景屬于自然美,繪畫音樂等屬于人造美。
人造美随處可作,不限地方,如繪畫、音樂在城市也可賞鑒的。
至于自然,卻限于一定的地方才可領略,人在稠密的城市中,難得有自然美,所以住在城市的人,家家都喜歡挂山水畫,他們四面找不出好風景,所以隻好在畫中看看罷了。
諸君現在處在這樣好的風景之中,真是難得的好機會,我很羨慕。
諸位将來出去到社會上任事的時候,我想必定要回想到白馬湖的風景,因為那時必無這樣的好山好水給諸君領略了。
在這幾年中,務必好好地領略,才不辜負了這樣的好地方。
以上是我對于諸君所羨慕的三樁事。
如前所說,中學時代是終身中關系最重的一段,諸君既入了中學,身體、知識都要趁現在注意留心。
這校的曆史,足以使諸君發生至好的感想,宜格外自勵,不可錯過機會。
此地有這樣的好風景,是别處所不易得的,趁現在有機會要請諸君好好地領略。
最要緊的就是現在了。
19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