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美育實施的方法

關燈
的美化。

     地方的美化:第一是道路。

    歐洲都市最廣的道路,兩旁為人行道,其次公車來往道,又間以種樹,藝花,及遊人列坐的地方二三列,這自然不能常有的。

    但每條道路,都要寬平。

    一地方内各條道路,要有一點勻稱的分配。

    道路交叉的點,必須留一空場,置噴泉、花畦、雕刻品等。

     第二是建築。

    三間東倒西歪屋,固然起脆薄、貧乏的感想;三四層匣子重疊式的洋房,也可起闆滞、粗俗的感想。

    若把這兩者并合在一處,真異常難受了。

    歐美海濱或山坳的别墅團體,大半是一層樓,适敷小家庭居住,二層的已經很少,再高是沒有的。

    四面都是花園,疏疏落落,分開看各有各的意匠,合起來看,合成一個系統。

    現在各國都有“花園城”的運動,他們的建築也大概如此。

    我們的城市改革很難,組織新村的人,不可不注意呵! 第三是公園。

    公園有兩種:一種是有圍牆、有門,如北京中央公園,上海黃浦灘外國公園的樣子。

    裡面人工的設備多一點,進去有一點制限。

    還有一種,是并無嚴格的範圍,以自然美為主,最要的是一大片林木,中開無數通路可以散步。

    有幾大片草地可以運動。

    有一道河流,或彙成小湖,可以行小舟。

    建築品不很多,遊人可自由出入。

    在巴黎、柏林等,地價非常昂貴,但是這一類大公園,都有好幾所永遠留着。

     第四是名勝的布置。

    瑞士有世界花園的稱号,固然是風景很好,也是他們的保護點綴很适宜,交通很便利,所以能吸引遊人。

    美國有好幾所國家公園,地面很大,完全由國家保護,不能由私人随意占領,所以能保留他的優點,不受損壞。

    我們國内,名勝很多,但如黃山等,交通不便,頗難遊賞。

    交通較便的如西湖等,又漫無限制,聽無知的人造了許多拙劣的洋房,把自然美綴了許多污點,真是可惜。

     第五是古迹的保存。

    新近的建築,破壞了很不美觀。

    若是破壞的古迹,轉可以引起許多曆史上的聯想,于不完全中認出美的分子來。

    所以保存古迹,以不改動他為原則。

    但有些非加修理不可的,也要不顯痕迹,且按着原狀的派式。

    并且留得原狀的攝影,記述修理情形同時日,備後人鑒别。

     第六是公墳。

    我們中國人的作墳,可算是混亂極了。

    貧的是随地權厝,或随地作一個土堆子。

    富的是為了一個死人,占許多土地。

    石工墓木,也是千篇一律,一點沒有美意。

    照理智方面觀察,人既死了,應交醫生解剖,若是于後來生理上病理上可備參考的,不妨保存起來。

    否則血肉可作肥料,骨骼可供雕刻品,也算得是廢物利用了。

    但是人類行為,還有感情方面的吸力,生人對于死人,決不肯把他哀感所托的屍體,簡單地處置了。

    若是照我們南方各省,滿山是墳,不但太不經濟,也是破壞自然美的一端。

    現在不如先仿西洋的辦法,他們的公墳有兩種:一是土葬的,如上海三馬路,北京崇文門,都有西洋的公墳。

    他是畫一塊地,用牆圍着,布置一點林木。

    要葬的可以指區購定。

    墓旁有花草,墓上的石碑有花紋、有銘詞,各具意匠,也可窺見一時美術的風尚。

    還有一種是火葬,他們用很莊嚴的建築,安置電力焚屍爐。

    既焚以後,把骨灰聚起來,裝在古雅的瓶裡,安置在精美石坊的方孔中。

    所占的地位,比土葬減少,墳園的布置,也很華美。

    這些辦法都比我們的随地亂葬好,我們不妨先采用。

     我說美育,一直從未生以前,說到既死以後,可以休了。

    中間有錯誤的、脫漏的,我再修補,尤希望讀的人替我糾正。

     1922年